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行为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乌鲁木齐市4个区的4所维吾尔族中学学生887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分数为(4.23±1.99)分,男女生的营养知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58.8%)和钙元素的良好来源(51.8%)等知识掌握比较好;喜欢喝饮料(59.4%)和吃西式快餐(39.9%)的程度高于喜好吃零食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饮料、奶油甜食食用频率较高,豆类食用频率相对较少。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中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不高,饮食习惯不太合理,应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开展各项措施,培养中学生形成合理科学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宁夏吴忠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吴忠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和饮食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效开展营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于2007年4月对吴忠地区城乡6所中小学的2 25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营养知识,但与贫血、佝偻病有关的知识欠缺,知晓率均不足50%;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知晓率城市学生仅为12.7%,农村学生为28.8%.部分学生不吃早餐,中学生多于小学生,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学生早餐种类单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所占比例普遍较低或很低.各类食品的食用频率城乡学生有一定差别,饮料、油炸食品、熏烤食品的食用频率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结论 应对中小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干预,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及家长对零食、西式快餐消费的态度、营养认知等,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为饮食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的小学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122名小学生,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 092份,有效率为97.32%。结果调查的1 092名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平均得(4.68±1.171)分,家长的平均得(5.63±1.255分)(总分为10分)。学生对零食和油炸烧烤不利于健康的认知较好,分别为82.42%、86.31%,高于奶油甜食、饮料等(P0.01);学生对西式快餐(40.31%)和饮料(38.52%)的喜好程度高于油炸烧烤(23.11%)、零食(30.23%)和甜食奶油(33.01%)等(P0.01)。家长对零食(89.54%)、甜食奶油(91.20%)以及油炸烧烤(93.74%)的食用均在节假日或是选择有营养比例较高,但是西式快餐在选择有营养食用(93.42%)的比例明显仅节假日食用(P0.01)。学生对于零食、饮料食用频率较高,1周吃到8~14次分别达到了104人(10.11%)、109人(10.62%)。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及家长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不高,零食、饮料和油炸烧烤等食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超重肥胖的现状以及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为开展学生营养知识宣传与相关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浦东新区6 824名小学生测量身高和体重;随机整群抽取1 122名小学生和家长进行有关的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 089份,有效率为97.1%。结果浦东新区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0%和10.7%,总超重率为32.7%,其中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5%和13.2%,总超重肥胖率为37.8%,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0%和7.7%,总超重率为26.7%,男生超重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11,P0.01),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04,P0.01)。全体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平均得分为(4.68±1.166)分,学生对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钙元素和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等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对于相对专业的营养知识掌握较差。学生对零食、饮料的食用频率较高,1周吃8~14次分别达到10.1%和10.6%,豆类食用频率相对较少。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小学生整体的营养知识水平不高,零食、饮料和油炸烧烤等食品食用频率较高。针对这些问题,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培养科学合理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5.
了解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及对中学生的影响,为改善中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483名哈萨克族中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总体营养知识水平略高于家长(P<0.05),男生总体营养知识水平低于女生(P<0.05);母亲职业为脑力型、半脑力型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母亲职业为体力型的学生(P<0.05);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大学及以上的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均高于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学生(P值均<0.05).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和家庭结构.结论 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学生和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对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应多渠道向家长宣传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需营养知识并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6.
李园  王洪波  徐红  胡爱丽  刘雷  于冬梅  赵丽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81-2784,2788
[目的]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健康教育,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小学、中学各1所和1个社区开展营养教育干预活动,并随机整群抽取小学生、中学生和成年居民各115、109和94人进行干预前后营养与健康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营养教育后,小学生、中学生和成年人膳食指南知晓率分别达100.0%、99.1%和100.0%,营养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营养与健康问题持正确态度的比例均显著提高。中小学生偏食、经常吃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等不健康饮食行为比例显著下降,经常吃早餐、主动饮水、几乎每天吃蔬菜水果和奶类等健康饮食行为的比例均显著提高。成年人食物选择多样化、主动饮水、点餐时考虑营养价值的比例增加,不经常吃早餐、口味偏咸、经常吃油炸食品和每天吃蔬菜水果的行为没有明显改善。[结论]受干预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知信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东平县城镇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东平县2 426名城镇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及身体活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不同性别、学段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0.3%的中小学生每天都吃早餐,72.8%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早餐以谷类食物为主。中小学生食用加工肉制品和盐焗坚果比例最高,分别为47.9%和44.6%。56.8%的中小学生不能每天吃1次水果,41.9%的学生每天吃蔬菜<2次。71.3%的中小学生每月至少吃1次西式快餐。88.2%的中小学生每周至少食用1次零食,最常吃的零食为糕点类;60.6%的中小学生每周至少饮用1次饮料。结论东平县城镇中小学生存在部分学生不吃早餐、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差、西式快餐消费率高等不良的饮食行为,因此需加强对学生正确饮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饮食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对参加2016-2017年在青岛、兰州、济南、长春、北京、宁波、重庆7地举办的"营养与疾病预防"全国医生营养知识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的699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早餐、西式快餐、零食、饮料、高盐食品、营养素补充剂等食用情况及营养标签知晓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结果 67.81%医务人员每天吃早餐,4.15%医务人员每月吃西式快餐≥4次;随着年龄增加,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逐渐增加,而食用西式快餐的频次较高的比例逐渐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用零食、饮料≥7次/周的比例分别是30.76%和13.16%,20~29岁医务人员不吃零食及不喝饮料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薯条或薯片、方便面、加工肉制品、盐焗坚果和果脯≥1次/周的比例分别是7.30%、6.29%、18.03%、28.04%和12.88%,不同性别及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食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医务人员为43.78%,不同性别、年龄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间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87.98%的医务人员知晓营养标签,女性知晓率(91.53%)高于男性(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有21.96%的医务人员经常使用营养标签,并且随着年龄增加经常使用营养标签的比例逐渐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医务人员饮食行为现状有待改善,需采取营养健康教育等有效措施以促进医务人员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沈阳、广州、武汉、成都四城市10626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66.9%,早餐营养充足的比例仅为8.5%,每月消费1次及以上西式快餐、零食、饮料的比例分别为63.9%、93.5%、93.5%。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谷类、新鲜蔬果、奶制品、糖果类、薯类,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奶类、碳酸饮料、包装果蔬汁饮料、功能饮料、鲜榨果蔬汁。不同城市、性别、学段的学生饮食行为存在差异。结论沈阳、广州、武汉和成都四城市中小学生存在饮食行为不合理现象,学校应加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患龋情况、膳食营养现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探索哈萨克族龋病预防的可行途径。[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的哈萨克族人群聚居点乌鲁木齐县的干沟乡中干沟、小渠子、白杨沟3个村的哈萨克族牧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膳食结构调查、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哈萨克族牧民的患龋率为63.6%,低于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调查的结果,全国患龋率平均为88.1%。热能和营养素:热量、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钙、镁的摄入量未达到DRIs标准。与龋病有关的因素有:蔬菜、水果、豆类、蛋类的摄入量,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的情况,性别,咀嚼的习惯,相对危险度RR由大到小可排序为口腔保健知识,豆、蛋类的摄入量,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刷牙情况,咀嚼的习惯。[结论]哈萨克族牧民龋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膳食营养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国高年级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和计划、开展儿童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的72所小学中随机抽取四、五年级小学生12 19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等相关信息.结果 学生营养态度得分较高[(17.0±2.4)分],但营养知识得分总体偏低[(12.0±6.4)分],饮食行为得分一般[(11.4±2.4)分].女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男生;中心城区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得分高于近郊;五年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四年级(P值均<0.05).学生总体营养知识知晓率为26.1%,其中对全谷物的营养知晓率最高(73.9%).学生总体积极营养态度持有率为83.5%,认为营养知识对健康重要的比例最高(97.6%).学生总体饮食行为的良好率为88.1%,几乎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最高(88.5%),几乎不吃零食、中式快餐、西式快餐、饮料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4.9%,38.0%,46.1%,50.5%).中心城区、五年级学生更经常吃早餐;女生更经常吃早餐、零食和饮料,而男生更经常吃快餐;郊区学生吃西式快餐、喝饮料次数更少(P值均<0.05).学生营养知识与态度、营养态度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四、五年级小学生营养态度较积极,但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存在一些饮食不良行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在不同性别、城区、年级学生间有较大差异.应逐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零食健康教育对二年级小学生及家长零食营养知识的影响效果,为改善他们的零食行为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8月,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从深圳市宝安区130所小学中按街道随机分层抽取12所,从被选取学校的二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级,共602名学生和602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在2017年9月-2018年7月开展零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二年级小学生和家长分别开展零食相关知识、行为和习惯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次共对602名二年级小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零食营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经干预,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天吃零食的次数不要超过3次知晓率由24.03%提高到63.1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知晓率由84.20%提高到94.82%,食用高蛋白食物可促进大脑发育的知晓率由68.91%提高到93.32%;在零食行为方面,经常食用糖果(24.71% vs. 15.86%)及巧克力、食用饼干和薯片(25.71% vs. 16.03%)、炸薯条、烤火腿肠等油炸、烧烤食品报告率(17.14% vs. 9.68%)均下降(P<0.05);在食用零食习惯方面,每次买零食时看生产日期和营养标签(53.95% vs. 65.28%)、每天吃早餐(70.25% vs. 86.98%)、每天喝牛奶(36.13% vs. 55.59%)的比例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长营养知识方面,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89.74% vs. 95.93%)、纯牛奶可经常食用(46.96% vs. 68.25%)、对早餐的重要性(77.22% vs. 85.40%)、碘缺乏的认识(93.57% vs. 96.43%)、维生素C缺乏的认识(50.96% vs. 56.93%)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购买零食的习惯方面,家长每次买零食时阅读营养标签比例(25.57% vs. 32.09%)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零食健康教育对提高二年级小学生及家长对零食的认识和态度、改善零食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温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相关营养知识知信行现状,探索社区老年人营养干预的有效途径。方法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采取自愿参与原则纳入温州市2个社区784名50岁中老年人进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营养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温州市社区中老年人营养知识总知晓率为58.28%,其中健康烹饪方式知晓率最高(89.29%),食用碘盐作用知晓率最低(0.89%)。53.06%的调查对象对营养知识感兴趣,14.54%认为自己掌握或熟悉营养知识,39.54%认为掌握营养知识对健康有很大或较大影响,76.53%愿意改变有害健康的饮食习惯;调查对象主要从电视或广播获得营养知识,占50.89%。蔬菜类和鱼类摄入频率较高,每天食用分别占88.01%和62.63%;奶类及其制品和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较低,每天食用分别占21.43%和15.4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高、子女人数少、已婚且配偶健在和以社会保险(含低保)为经济来源对营养知识得分起正向作用。结论温州市中老年人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8.28%,营养健康信念较好,但奶类及其制品和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石河子大学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校期间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24 h回顾法与称重法相结合,了解石河子大学维吾尔与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校期间膳食结构、能量及各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 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校期间膳食构成以谷类为主,蔬菜水果、鱼虾类及奶类摄入量明显偏低.这些食物摄入量偏低也导致了膳食纤维、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叶酸和钙摄入不足.维吾尔族男生粮谷类和部分动物性食物摄入量高于哈萨克族,哈萨克族男生豆类豆制品摄入量高于维吾尔族男生.维吾尔族女生粮谷类、乳类及乳制品和其他食品的摄入量高于哈萨克族.在各营养素方面,维吾尔族女生能量、维生素A、钙摄入量高于哈萨克族女生.结论 石河子大学维吾尔和哈萨克族大学生在校期间膳食构成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普遍存在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严重的维生素和钙的摄入不足问题,应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食物消费及膳食结构对其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积极倡导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行为现状及早餐食物种类,方法 利用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资料,对我国17719名中小学生早餐食用的食物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谷类、豆类、肉类、奶类和蔬菜、水果对食物分类,3d早餐平均有92.5%的学生食用了谷类食物,50.6%食用了蔬菜、水果,19.0%食用了肉类食物,食用豆类、奶类的比例很低,仅为6.7%和4.7%,小学生早餐食用肉类,奶类和谷类的比例略高于中学生,小学男生早餐食用蔬菜,水果的比例略低于女生,饮用奶类的比例略高于女生,乡村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类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食用肉类、奶类的比例略低于女生,饮用奶类的比例略高于女生,乡村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类和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学生,食用肉类,奶类的比例均低于城市学生,少数民族中小学早餐食用豆类、肉类食物的比例低于汉族中小学生,饮用奶类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中小学生,我国中小学生早餐组成的主要模式是“谷类加蔬菜、水果”和“谷类”。城乡中小学生每天早餐食用了4类及4类以上食物仅有0.9%,仅食用1-2类食物的比例高达87.0%。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食物种类单调,结构不合理,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膳食行为现状,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学生营养KAP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顺德区11所中小学共941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营养知识及格率分别为55.6%和68.3%;大部分的中小学生有良好的营养态度,期望运用营养知识来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营养行为及格率分别为36.0%和28.7%,在早餐行为、饮食习惯、零食行为和运动习惯上均存在程度不一的缺陷。结论要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健康饮食观,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了解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家庭环境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儿童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4所规模和教育水平中等的小学五年级共507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3%的儿童蔬菜食用频率达到每周6~7d,水果的食用频率低于蔬菜(67.8%),肉、蛋、奶豆类的食用频率较低(每周食用6~7d的分别占57.5%,45.3%,60.0%,17.3%);部分儿童每周不食用蔬菜水果肉蛋奶豆类食品,其中不食用豆类的儿童最多,达9.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饮食行为(β=0.21)、家长对零食的限制(β=0.21)、家庭亲密程度(β=0.15)、家庭月收入(β=0.13)可促进儿童养成良好饮食行为,家庭零食的储备情况与儿童良好饮食行为养成呈负相关(β=-0.11)(P值均<0.05).结论 城市小学生的饮食行为受多种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饮食环境.可以通过对家长的宣教和引导,规范家庭饮食环境,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了解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中小学生家长的饮食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沈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广州市13 80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70.7%的学生家长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但其中仅有18.0%的家长早餐营养良好.4所城市学生家长每周吃早餐次数及早餐营养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7.872,259.788,P值均<0.05).学生家长吃西式快餐的频率≥1次/月的占34.3%,各城市学生家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958,P<0.05).学生家长每周至少吃1次零食、饮料比例分别为78.3%,59.5%,零食、饮料每周消费次数构成各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82.53,136.381,P值均<0.05).学生家长常吃的5种零食依次为新鲜蔬果、谷类、坚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喝的5种饮料依次为茶水、茶饮料、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鲜榨果蔬汁.结论 四城市学生家长存在早餐结构不合理,消费西式快餐、不健康零食及饮料等现象,因此应加强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工作场所的职业人群中实施健康干预项目的可行性,通过干预活动,提高职工健康膳食行为习惯。方法:开展基线和终期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开展为期一年的关于膳食营养相关干预工作。结果:相关膳食营养行为改变无显著差异,饮食习惯与健康关系的认知有所上升。结论:职业人群的蔬菜、水果摄入,豆类及豆制品、干果、枣类摄入均较少,含糖饮料、油炸食物、膨化食品、高盐食物、非正餐时吃过零食(不舍饮料)频率均较高。一年的干预效果不显著,需广泛在职业人群中长期开展膳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为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建省5所中学1 5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习惯等方面。结果多数中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比较肤浅,营养知识总及格率为32.9%,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学生达47.6%。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早餐的食用率仅为37.2%。女生比男生对营养知识掌握更多。结论中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习惯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