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PET中心相关工作场所防护屏蔽的计算方法。方法以GB18871-2002等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AAPM TG108经验公式计算某医院PET/CT机房、PET/MRI机房和PET注射后等候室的屏蔽厚度,采用辐射源的屏蔽计算方法计算注射室的屏蔽厚度,将计算结果与设计厚度进行比较。结果该院核医学科PET/CT机房、PET/MRI机房、PET注射室(通风柜除外)和PET注射后等候室的房间屏蔽厚度范围分别为8-21 mmPb当量、8-21 mmPb当量、7-29 mmPb当量、4-24 mmPb当量。结论4个房间防护屏蔽的计算厚度与设计厚度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说明AAPMTG108经验公式可应用于PET中心相关工作场所防护屏蔽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场所防护设计的效果进行论证评价.方法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辐射防护的原则对某新建机房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对拟建场所布局、辐射源项、防护屏蔽及辐射防护管理设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新建机房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结论 拟建项目放射防护设施正常启用可保护工作人员与公众的放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一防护不达标的PEC-CT机房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护改造方案,为建设单位制定施工方案提供参考。并对改造后的PET-CT机房的辐射防护效果进行了监测,验证改造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PET-CT机房所使用核素的种类及活度,综合现有的屏蔽状况及其它因素,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得出改造所需要增加的材料及厚度数据;并在PET-CT运行状态下,监测机房外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参考点的剂量率,评价改建工程方案的合理性。结果 防护改造效果比较理想,改造后工作场所的周围环境各参考点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对于具体的改造工程,结合辐射源性质和周围环境、工作场所的具体因素,采取合理的屏蔽措施,改造后的PET-位CT机房防护效果可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47号报告要求,验证一台6 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的可靠性,并按最优化原则提出具体的防护建议和改进措施,给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计算方法。方法:按照IAEA第47号报告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对加速器机房屏蔽厚度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对人员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给出对比结果。结果:经现场检测,其防护效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检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设计许文,张乙眉(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09)随着我国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台数逐年增多,因用于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方法较多,且计算较繁。为此,本文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188号... 相似文献
9.
10MV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用直线加速器目前在肿瘤放射治疗上应用广泛,浙江省至2007年已安装使用约30台,最高X射线能量为15MV。医用直线加速器由于X射线能量高,其屏蔽防护的要求也高,如果在设计时没有把握好,存在缺陷,在机房建成后进行修改其难度较大,成本也较高;所以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预防性设计审查是非常必需的,同时在设计审查时合理、科学地使用计算的参数显得尤为重要,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下面分析1例10MV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提供优化的屏蔽设计方案,使之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ALARA原则),避免过度防护。方法选取2017年广东省某医院电子加速器建设项目作为评价对象,利用十分之一值层厚度法(TVL)分别估算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墙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与剂量率的关系及防护门屏蔽设计,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提供屏蔽设计方案。结果屏蔽设计方案确定为:机房屏蔽墙的主、副和次屏蔽墙外30 cm处与等中心点距离分别为8.0、7.5和5.5 m,屏蔽厚度分别为3 100、1 500和1 600 mm混凝土,防护门为18 mm铅板+100 mm含硼聚乙烯板。结论在考虑到社会代价和经济利益等因素的条件下,采用屏蔽设计优化方案,使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建设项目满足辐射防护要求,又满足资源利用最大化,防止屏蔽过度,对辐射防护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依据《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从工作场所布局、人员及放射性核素流线、放射性“三废”处理设施等方面对某三级专科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计进行评价,分析了新标准对于核医学科工作场所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型辐照装置屏蔽防护设计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为辐照装置外照射防护设计的验证与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对某设计装源活度3.7×10^16Bq的水池型60Co辐照装置的γ外照射防护设计,从主防护墙、储源水井和迷路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计算验证并评价。结果该辐照装置布局合理,屏蔽设计可行,基本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从设计的角度来看,TVT方法更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设计的原则。另外,施工应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各种建筑材料到达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合屏蔽材料对低剂量X射线的辐射防护效果。方法 利用正常使用的普通X射线检查室,以卧位和立位两种检查方式模拟进行胸部正位检查,分别对有复合屏蔽和无复合屏蔽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探讨复合屏蔽材料对减少辐射剂量的效果。结果 以卧位检查时,复合屏蔽材料对辐射剂量的减少率为99.16%;以立位检查时,复合屏蔽材料对辐射剂量的减少率为93.53%。结论 使用复合屏蔽材料可有效减少相关人员受到的辐射,但复合屏蔽材料的使用方式会影响其防护效果,故需提高辐射防护技能,以保护相关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通过对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设置、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设施分析,为核医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现行管理政策对核医学工作场所布局、核医学科工作流程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设施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该院核医学科布局设计合理,医生患者路径实现双通道与核素运输路线不存在交叉,但在防护设施和措施及放射防护管理上仍存在问题,经建议整改后通过专家评审。结论核医学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和设施是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布局是否合理,采取的防护措施和设施是否能有效控制职业照射和防止潜在照射,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对保护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促进核医学科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用X射线机机房的辐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用X射线机发射的X射线对人体的作用是来自体外照射。辐射防护方案的设计目标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确保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设计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为减少X射线对人体照射影H向9在进行屏蔽防护计算时,应考虑X射线装置的管电压、管电流、投照时间、参考点离源距离、剂量限值等因素,一般可采取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缩短受照时间、采取用防护材料加以屏蔽等办法,即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以及个人限值的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同时,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临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且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监测和评价某医院1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及其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效果,讨论放射防护最优化。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资料,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对其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加速器靶前工作位、药物注射时手部辐射水平较高,分别达到188、6.6×103μSv/h,个别工作人员体表污染水平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放射防护,加速器靶前操作、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环节放射防护可以进一步改善,实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