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的放射防护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改建进行放射防护设计。方法 依据辐射源项、房间布局、人员分布计算防护要求。结果 给出了该医院核医学科改建的放射设计参数。结论 放射防护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法的因素才能保证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2.
某医院陀螺刀机房屏蔽厚度的计算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使拟建的陀螺刀机房的防护达到国家防护标准要求。方法 依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及放射卫生防护相关法规标准,并结合该建设项目对机房所需屏蔽厚度进行计算。结果 机房各向的屏蔽设计厚度均略大于理论所计算厚度,可满足防护标准要求。结论 该陀螺刀机房的屏蔽厚度设计可达到本建设项目所选定的剂量控制目标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机房屏蔽厚度的计算,使拟建全身伽玛刀机房的屏蔽效果达到国家放射防护标准的要求。方法 依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及放射卫生相关法规标准,并结合该建设项目对机房所需屏蔽厚度进行计算。结果 机房屏蔽厚度可满足防护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全身伽玛刀机房的屏蔽厚度设计可达到本建设项目所选定的剂量目标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MM50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设计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和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提出本项目年有效剂量管理值,并对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验证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设计达到年有效剂量管理值要求。结论 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年有效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3款带有自屏蔽结构的加速器机房布局和屏蔽防护进行分析,为优化自屏蔽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C模拟和经验公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3款自屏蔽加速器机房主屏蔽区透射剂量率和次屏蔽区散射剂量率等辐射防护水平。结果 MC模拟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均显示Unity MR Linac次屏蔽区散射线剂量率明显高于主屏蔽区主射束透射剂量率,最高可达后者的5倍;Unity MR Linac和TOMO横断面散射剂量率明显高于矢状面。结论 自屏蔽结构的外形、材料及厚度差异,增加了机房屏蔽计算及防护设计的复杂性,应改进屏蔽计算方法,实现新型放疗机房辐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诊疗活动中的防护意识,提高工作技能,改善辐射防护状况。方法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对比分析测量结果,了解医院不同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接受情况和放射工作场所辐射状况。结果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接受剂量大,工作场所剂量检测数据较高。结论 核医学科(ECT)和介入放射科(DSA)工作场所比其他射线装置工作场所(CT室、放疗科、普放科)的辐射防护要求及难度要高,要重点监控,放射工作人员更要加强辐射防护安全意识,提高技能,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健康与安全,对上海市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进行辐射防护效果评估。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果 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符合我国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使用标准。结论 上海市现用的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的屏蔽防护可以满足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的要求,符合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兼顾了辐射防护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现状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放射卫生要求,对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场进行检测和调查,将所得数据和资料与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核医学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40 μSv/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值为0.20 Bq/cm2结论 该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选址适宜,布局基本合理,辐射防护检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有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正常运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放疗中心各治疗机房的防护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方法 依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及相关法规标准并结合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结果 各机房屏蔽设计计算的主要数据成果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本设计可达到预期的设计剂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辐射防护措施日益成熟,出现了多种屏蔽层的计算方法和放射防护措施,但是如何达到辐射防护的最优化成为研究的焦点。方法 依托医用诊断X射线机建设项目预评价的要求,探讨在辐射屏蔽计算中,屏蔽计算公式选取不同所导致的屏蔽层厚度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计算的屏蔽层厚度都符合国家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适当选用。结论 为实践辐射防护的最优化,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更为恰当和简便的辐射防护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按国家标准对广东省1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操作处和机房外30 cm处环境X-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并与机房辐射剂量率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各加速器机房监测符合国家辐射防护要求。结论 定期对加速器机房进行屏蔽防护监测,是确保辐射安全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核素治疗工作场所设计及放射防护措施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某单位核医学治疗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探讨核医学治疗病房屏蔽设计及场所平面布局等的评价模式。方法 收集该工程项目的基础资料,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通过理论估算及相关要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屏蔽估算,原有墙体及顶盖的厚度没有达到要求,需按要求加厚处理或增加相应铅当量厚度的其他防护材料。结论 在对核医学工程项目评价过程中,除设定人员年剂量目标值外,设定各类人员所在区域的剂率目标控制值具有实际意义;同时核医学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作分区原则,严格操作程序,做好个人防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年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陀螺式钴-60立体放射治疗系统产生的轫致辐射的屏蔽及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以一台陀螺式钴-60立体放射治疗系统为例,运用剂量估算法进行屏蔽防护设计及核实。结果 依据陀螺式钴-60立体放射治疗系统运行上限参数,对射线初级和次级屏蔽层以及加速器防护门的屏蔽能力等进行估算和分析。机房的相应屏蔽层厚度设计可以满足防护设计要求。结论 建设此类设施,只要加强辐射防护,陀螺式钴-60立体放射治疗系统产生的轫致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顺序替代计算法计算辐射屏蔽设计厚度。方法 依据相关计算公式,采用顺序替代计算法,计算辐射防护屏蔽设计厚度。结果 顺序替代计算法计算屏蔽设计厚度既简便又省时,所获得数值精确。结论 顺序替代计算法适用于辐射防护屏蔽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辐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将获取的资料与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主要采用BH3103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PCM-100(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89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为值0.43Bq/cm2,敷贴器贮源箱表面韧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2.34μGy/h(5cm)和0.26μGy/h(100cm),个人剂量监测有一人年个人剂量超过5mSv,为8.88mSv。结论 该核医学科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辐射防护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正常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应修建通风橱,加强分装室操作人员防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6.
喻亦林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1):75-77,79
目的 PB2028-TL型铁路货物安检系统辐射防护与安全分析。方法 通过对污染源分析、系统布局及屏蔽设计的理论计算与类比分析,判断设备防护性能,预测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相关人员剂量水平;通过对系统防护安全、事故预防、应急措施和环境管理的分析,评价系统运行安全的可靠性。结果 系统设计及安装满足工艺需求,符合辐射防护规定,管理规范。结论 PB2028-TL型铁路货物安检系统使用正当,从辐射防护与环境安全的角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确保核医学科同位素应用安全,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方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核医学科进行辐射水平监测,并估算操作医护人员的年最大辐射剂量。结果 ①操作技师累计年最大辐射剂量为1.245 mSv/a②操作护士累计年最大辐射剂量为1.289 mSv/a③操作护士手部位(未戴铅手套)为12.67 mSv/a。结论 日常工作必须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准备、熟练操作,合理运用时间、距离、屏蔽三种防护手段,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年辐射剂量,保证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和放射防护设施进行监督检查,提出放射防护管理建议及监督意见,促使该院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管理,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权益。方法 通过调取放射防护管理档案、现场检查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及设施,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 该院核医学科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及制度,放射工作人员的配备符合开展核医学工作的要求,其放射防护管理比较规范。但是,其工作场所布局不甚合理,对诊疗者及其陪护者的防护很不重视。结论 该院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管理没有完全达到《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设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加速器机房建设项目辐射防护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按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对加速器放射治疗室屏蔽设计进行剂量估算和评价。结果 屏蔽设计计算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该加速器治疗室辐射屏蔽设计合理,能达到预期的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保辐射安全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方法 根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法规,对某安检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介。结果 该安检系统建设项目辐射防护屏蔽设计厚度能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正当使用该安检系统,不会对工作人员及公众产生有损健康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