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临床化学上的非挥发性有机酸的双向薄层色谱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层双向色谱分离分析了43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其中近20种为有机酸代谢病的标记酸或在某种有机酸病中会出现异常的有密切关系的酸,本文研究选得了一对薄层色谱有机酸分离效果好的展开溶剂;改进了尿液中有机酸的溶剂萃取法,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肿瘤的氨基酸代谢是为了对肿瘤患者制定特殊的饮食和输液配方提供实验依据 [1 ,2 ] 。目前对肿瘤患者血液氨基酸的研究较多 ,而对尿液氨基酸的研究报道较少。有鉴于此 ,笔者对肺癌患者尿液氨基酸进行分析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肺癌患者 2 8例 ,为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0例 ,年龄 5 3.2 1± 2 .0 6岁 (2 8~ 72岁 )。病期 1~ 36个月。均经细胞病理证实 ,其中腺癌 17例 ,鳞癌 6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4例 ,肺泡细胞癌 1例。30例正常人对照组中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4 9.4 0±2 .2 4岁… 相似文献
3.
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氨基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色谱和薄层色谱是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重要方法之一[1]。经典的方法常依次分为点样、饱和、展开、显色及结果分析五个实验步骤[2],其不足在于时间长,试剂消耗大,本文从简便、经济的角度出发,对氨基酸的纸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实验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定量微量随机尿液中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的方法。方法 10μl随机尿液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使用饱和的盐酸正丁醇进行衍生化,衍生后的样本经ACE Excel 2 AQ(50×2.1 mm, 2μm)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检测。参照现有指南,从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等方面完成系统方法学确证。并检测70例健康儿童、27例维生素B12可疑缺乏儿童及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cblC型患儿尿液中的19种目标待测物。结果 19种目标待测物定量下限为0.01~1.00μmol/L,标准曲线线性良好,R2均>0.990。准确度良好(相对误差均<±1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5%。分析时间为8 min,除精氨酸外,其余待测物未见明显基质效应,加标回收率为80.20%~114.97%,室温8 h和3个冻融循环稳定性良好。健康儿童尿液中目标待测物测定值在Labcorp实验室公布的儿童参考区间内,维生素B12可疑缺乏儿童尿液中甲基丙二酸(P=0.030)和同型半胱氨酸... 相似文献
5.
微型双向薄层色谱法检测出三例江西省籍的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血浆中苯丙氨酸浓度分别为14.7×10~(-4)mol/1(24.3mg/dl),16.2×10~(-4)mol/1(26.8mg/dl)和11.7×10~(-4)mol/1(19.3mg/dl);血浆氨基酸色谱图上苯丙氨酸斑点有明显增高,酪氨酸斑点未显出。三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神经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6.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chorionicgonado tropin ,HCG)是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蛋白类激素。它存在于孕妇的血液、尿液、羊水及胎儿体内 ,其检测对于早期妊娠反应、宫外孕以及流产手术前后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 873例尿妊娠试验与血 β HCG的化学发光检测结果作了相应的比较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妇科门诊做妊娠试验和血 β HCG的病人共 873例 ,年龄 18~ 4 5岁 ,平均 2 7.3岁。1.2 试剂及仪器 尿HCG检测试剂由北京蓝十字生物技术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预处理法的尿液有机酸分析在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留取本院内分泌代谢科80例遗传代谢病高危患儿和80例同年龄段正常儿童尿液,分别经尿素酶预处理法和有机酸萃取预处理法处理后用GC—MS检测尿代谢产物,进行疾病诊断、代谢产物的定性、半定量及抗干扰性分析。结果:尿素酶预处理法共诊断15例代谢性疾病及1例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有机酸萃取预处理法诊断出13例代谢性疾病;尿素酶预处理法能检测有机酸、氨基酸、糖、醇及嘧啶类等多种代谢产物,有机酸萃取预处理法仅能检测到有机酸;有机酸萃取预处理法对有机酸的检测值及抗干扰性都要高于尿素酶预处理法。结论:尿素酶预处理法适用于临床不能确诊的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有机酸萃取预处理法则适用于临床高度怀疑为有机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花葵药材中7种核苷类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腺嘌呤、鸟苷、腺苷、2’-脱氧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对金花葵药材进行质量关联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HPLC-光电二级管阵列(PDA)法测定金花葵药材中7种核苷类成分,基于7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及指标性成分加和含量对11批金花葵进行质量表征,并对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7种核苷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测定要求,并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11批金花葵药材中7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以批号1为基准药材,批号2、6、9、10、4各指标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药材,批号6、9、8、4、3、11与基准药材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2、6、9、4优良度居前。结论所建立的金花葵药材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能分析金花葵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为金花葵药材的质量控制及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产太子参中多糖、游离糖及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分光光度法对江苏地产太子参野生品及不同产地栽培品中多糖、游离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药材中精氮酸、组氨酸的含量。为评价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0.
给饥饿家免按每公斤体重4u于皮下注射药用胰岛素。注射前、后30分钟,分别抽血并分离出血浆。用聚酰胺薄层析分离和荧光测试法检测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及芳香族氨基酸(AAA)荧光强度,并以此计算支/芳(BCAA/AAA)比值。以对照液用同样方法做对照组实验。研究结果,AAA变化不显著,但BCAA则明显降低,因而支/芳比值从注射前的2.816下降至注射后的1.486,其下降百分率为48.0%。提示,增加血浆胰岛素的有效浓度能显著改变BCAA的分布平衡。病例测试,选择具有高胰岛素血症的肝硬化患者20例及肝性脑病患者13例,以同样方法进行血浆支/方比值测定,所获结果与上述动物实验的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微型双向薄层色谱(TLC)分析法,检查了遗传门诊中24名可疑有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初筛病儿,对其中18例做了血、尿TLC分析,11例诊断为异常,其中8例为苯丙酮尿症(PKU)。3例为同型胱氨酸尿症(HCU)。该检测方法简便、灵敏、快速、重复性好,是诊断氨基酸代谢病的一个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薄层色谱法分离僵蚕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僵蚕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别方法,为僵蚕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展开剂、硅胶薄层板的干燥温度等对僵蚕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结果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粘合荆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20℃以下自然干燥,用含0.1%的茚三酮的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作展开剂,展开90min,60℃左右烘烤2min,分离得到10个不同组分的斑点,与氨基酸对照品在相同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法稳定、重现性好、操作方便、快速,适于僵蚕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成分的初步分离鉴别。 相似文献
13.
八角莲注射液中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八角莲注射液在治疗中的药效作用,文章研究了注射液中氨基酸与微量元素成分。注射液中含20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应用普乐可复后引起大鼠的神经毒性症状,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的改变,探讨其与普乐可复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口服普乐可复5、10 mg·kg-1·d-1组和空白对照组。定时观察大鼠的神经症状,测定普乐可复的血药浓度;实验结束时检测不同部位脑组织SOD、MDA和EAAs含量的变化。结果 口服普乐可复10 mg·kg-1·d-1组大鼠出现了易激惹和轻度震颤的症状;脑内EAAs和MDA水平的增高以及SOD水平的下降。血药稳态浓度从19.4至90.4 ng·mL-1不等,平均(46.17±23.07)ng·mL-1,与5 mg·kg-1·d-1组大鼠相比[(8.6±3.2)ng·mL-1]有显著差异;大鼠出现神经毒性症状的最低血药浓度为25.6 ng·mL-1;5 mg·kg-1·d-1组大鼠未发现神经毒性症状;脑内EAAs、MDA和SOD水平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应用普乐可复后大鼠出现神经毒性症状的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25.6 ng·mL-1,当稳态血药浓度在5~20 ng·mL-1范围内时,较为安全。大鼠海马、基底节处SOD、MDA、EAAs含量的变化与神经毒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鉴定橘叶中黄酮类成分,并以所得到的黄酮类成分为对照品建立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橘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橘叶黄酮类成分,采用核磁共振法进行结构鉴定,并以所得黄酮类成分为对照品,对橘叶药材进行硅胶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从橘叶中分离得到川陈皮素、5-去甲川陈皮素、橘红素、异橙黄酮,所建立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结论】首次从橘叶中分离得到川陈皮素等4种黄酮类化合物,新建立的橘叶薄层鉴别方法薄层行为良好,适用于橘叶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芳香族氨基酸和维生素对转酮醇酶缺失的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以及D-核糖生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酪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生物素、烟酸、吡哆醛的添加能改善菌体生长,提高D-核糖产量,特别是烟酸作用尤其明显。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培养基中的维生素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在此优化培养基中D-核糖质量浓度达到 (23.4±0.39) g/L,与预测结果一致,是不添加维生素时核糖产量的2.31倍,D-核糖对葡萄糖的得率达到0.353 mol/m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