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济川煎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海马神经元与结肠细胞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水平的影响,结合"脑-肠轴"探讨补肾益精法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抽取10只为空白组,余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次/日)灌胃6周复制STC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分为:模型组、济川煎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各10只。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等体积灌胃,济川煎低(8.64 g/kg,1次/日)、中(17.28 g/kg,1次/日)、高(34.56 g/kg,1次/日)剂量组、阳性药物组(莫沙必利1.54 mg/kg,1次/日)予以相应药物灌胃2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取结肠组织HE、AB-PAS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取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尼氏小体变化;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法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结肠、海马组织中HSP60、CLpP、CHOP、LO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1),结肠组织肌层纤维断裂,肌细胞核固缩、深染,结缔组织疏松,黏膜杯状细胞萎缩,管腔内黏液大量减少,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肠组织与海马组织中HSP60、CLpP、CHOP、LON mRNA相对表达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结肠组织肌层纤维断裂、坏死减轻,结缔组织紧密,胞核饱满且无固缩,黏膜杯状细胞及黏液分泌有不同程度恢复,海马组织中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各给药组结肠组织中HSP60、CLpP、CHOP和LON mRNA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中HSP60、CLpP、CHOP和LON mRNA相对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中HSP60、CLpP、CHOP和LO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济川煎治疗ST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结肠细胞、海马神经元的UPRmt以改善线粒体功能,通过脑肠同治减轻结肠细胞的凋亡与衰老,修复肠道肠道平滑肌细胞损伤,维持其对肠道动力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以结肠传输减慢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功能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结等。STC于1986被正式命名,最早是用来描述一些结肠口径正常表现出全结肠慢传输且无其他系统疾病的女性[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肠外  相似文献   

3.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以结肠传输减慢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功能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时间延长、粪质干结等。STC于1986被正式命名,最早是用来描述一些结肠口径正常表现出全结肠慢传输且无其他系统疾病的女性[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肠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扫描活体大鼠结肠,比较大鼠结肠血流灌注量和血流速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内皮素(ET)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较其它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微循环灌注量较模型组降低,但两者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阳性组较中剂量组明显降低,但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内皮素(ET)含量均较其他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低,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高剂量组、阳性组血清ET/NO较中剂量组明显降低,但高剂量组与阳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的病因病机与气滞血瘀相关;血府逐瘀汤改善结肠黏膜微循环;血府逐瘀汤参与慢传输型便秘中的ET/NO机制,对慢传输型便秘有效,且与药量成正相关;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与枸橼酸莫沙比利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何德才 《四川中医》2010,(12):78-79
目的: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用自拟益气养阴汤治疗,对照组60例用麻仁软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玉琴  余芝  徐斌 《中国针灸》2015,(3):309-312
近年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病因病理学研究显示,STC是"肠神经病",即肠神经系统(ENS)功能的异常引起的病变。通过综述针刺调节慢传输型便秘的机制,发现针刺调节STC与肠神经系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刺可能通过肠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节细胞、神经丛、神经递质以及肠神经系统初级感觉神经元的感受器TRPV1等多种通路起到综合调整STC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慢传输型便秘(STC)又称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以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进食后结肠高振幅推进收缩减少为特征,主要症状为便意消失、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一般伴有腹胀,症状顽固,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本病占慢性便秘的16%~40%,并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目前有关STC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肠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慢传输型便秘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大肠传导失司。认为脾胃虚损在其发病、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临床中应抓住脾胃虚弱之本,兼顾其痰热气滞寒凝血瘀等标实,标本兼治,使得脾胃健运,大肠传导有力,糟粕得以下行,进而达到防治慢传输型便秘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推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逐渐上升。国内便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龄化是便秘的高发因素,女性亦是高危人群,其发病还与地区、职业、文化程度有一定的联系。由于便秘对健康的危害容易被忽视,不少便秘患者会因长期便秘而诱发肛裂、痔疮、直肠癌,还可能因为用力排便使血压升高、诱发中风等。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可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慢传输型便秘是功能性便秘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约占功能性便秘的45.5%嘲。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针灸、推拿等。其中推拿治疗是最方便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以目前推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部推拿调节“菌群-脑-肠轴”通路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推拿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咯哌丁胺胶囊粉末制成的混悬液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推拿组进行腹部推拿,西药组大鼠给予西沙比利3 mg/kg灌胃,各组干预方式每日1次,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血浆P物质(SP)、5-羟色胺(5-HT)及血管活性肽(VIP)水平、肠推动率,Western-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5-HT3R、5-HT4R蛋白表达水平,肠道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P<0.05),血浆SP、5-HT水平显著降低,VI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肠推动率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5-HT3R、5-HT4R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西药组大鼠粪便含水率显著增加(P<0.05),血浆SP、5-HT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针灸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的文献。探讨针灸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是否在于调节相关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达到对直肠动力与感觉的改善,其与针灸疗效的相关性如何,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没有明确答案。结论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针灸调节内分泌激素,使机体产生整体非特异性效应、调节机体对结肠c-kit和SCF的基因表达、激动人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改善结肠蠕动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试图揭示补脾泄肠法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中的优势及机理。方法:对60例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大黄组和补脾泄肠组。疗程4周,观察起效时间,停药2周后的临床效果、排便间隔时间的变化。结果:大黄组和补脾泄肠组患者服药1d后即再现不同程度的排便,两组分别为51.8%和56.4%,治疗停药2周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3.34%和87.5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从治疗前的(4.7±0.4)d和(4.3±0.6)d增加至治疗4周后的(2.2±0.3)d和(4.3±0.5)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见(P〈0.05)。停药2周后,两组的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2.5±0.3)d和(4.7±0.7)d,(P〈0.001)。结论:补脾泄肠法治疗虚秘型便秘的近期疗效与大黄相当,而远期疗效则胜于大黄。  相似文献   

13.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症状顽固,影响因素多样,发病机理复杂,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因此,探寻其发病机理,于提高和发现新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STC)是指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通过缓慢所引起的便秘。患者常诉排出粪便干燥、无便意感、每周少于3次排便、需依赖泻剂进行排便。该病病因不清,症状顽固,影响因素较多,故治疗往往难以取得较满意效  相似文献   

15.
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顽固性便秘,主要以腹胀和便意淡漠为临床表现.本文从中医中药等传统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治疗近况,探讨当前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思路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刺疗法长期应用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STC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针刺对STC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胃肠动力、精神心理因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期为今后针刺治疗STC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应激反应元件(CHOP)及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的变化,从UPRmt方面研究“脾气虚四肢不用”的机制.方法:运用饮食失节+劳倦法复制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脾气虚模型组(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取股四头肌,比色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过氧化氢(H2O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增液行舟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用益气增液汤治疗,时照组55例用麻仁软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液行舟法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病因复杂,西药长期治疗,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且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病情容易反复。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纲,采取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在认识疾病病因病机、控制病情、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颇具特色和优势,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20.
慢传输型便秘属功能性便秘的一种类型,以结肠功能障碍、肠内容物通过缓慢为特征。传统中医通过中药、针刺、按摩等综合疗法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医学认为引起老年人便秘的病因有体质因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病后体虚、感受外邪等因素。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衰减,阴阳气血亏虚是老年人慢传输型便秘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