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柳  王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9,28(11):1342-1346
三阴性乳腺癌(TNBC)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特点,由于缺少特异性治疗靶点,尚无标准化疗方案,导致复发转移阶段治疗效果差,整体预后不佳。近年来,基于对肿瘤DNA同源重组修复、肿瘤免疫治疗及新型靶向药物等多方面不断研究,诸多关于晚期TNBC全身治疗的基础及临床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为复发转移性TNBC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3.
随着近年来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蛋白修饰组、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化了对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多维度异质性的解析,而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使得靶向其中一些关键信号通路以实施精准治疗成为可能。近期临床研究发现富有前景的治疗新手段,针对肿瘤内在靶点以及微环境特点为早、晚期TNBC患者提供治疗机会。基于TNBC的内在特点以及治疗现状,本文笔者从TNBC内部异质性和治疗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其精准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贾实  马瑶  赵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11):1243-1248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因此,明确三阴性乳腺癌的各类亚型对其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根据其亚型所呈现的不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化疗仍是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核心,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开始聚焦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亚分型,并依据亚分型的不同开发了多种新的...  相似文献   

5.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相应的靶点,对放疗和化疗敏感,但复发率高,治疗效果较差。本研究对近几年来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三阴性乳腺癌缺乏ER、PR及Her2受体的表达,现有的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无法应用.相较于其他分子类型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率、转移率及病死率仍较高.除发掘更有效的化疗药物及方案外,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也至关重要.目前已开发出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以贝伐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以希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为代表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及以iniparib、olaparib和veliparib为代表的PARP抑制剂.虽然这些药物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中都表现出出色的抗肿瘤活性,它们在临床试验中的疗效却不甚理想.本文将就近年三阴性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不同分子靶点及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最具侵袭性的亚型之一, 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5%~20%, 其发病年龄小、复发及内脏转移风险高、预后差, 已成为临床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迅速进展, 越来越多TNBC的潜在治疗靶点被识别, 且研究结果初步显示这些靶点很有希望在将来转变TNBC的治疗模式。本文回顾TNBC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 并对纳米医学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8.
Trop2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 Trop2)基因能调控周期蛋白D1(cyclin D1)及上皮钙黏素的表达,进而促进TNBC转移及侵袭。本文对Trop2基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在TNBC中的表达和治疗进行综述,以期找到TNBC的治疗靶点,探索新疗法。  相似文献   

9.
10.
<正>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肿瘤。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1]。TNBC侵袭力强,远处转移风险大,预后差。由于不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内分泌治疗及抗HER2分子靶向治疗无效。目前,有效的全身治疗措施只有细胞毒性化疗。因此,深入探讨TNBC生物学分子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以发病年龄轻、易早期发生转移为特点。TNBC对ER、PR为靶点的内分泌治疗和以HER-2为靶点的靶向药物治疗无效,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难点与研究的热点。为改进TNB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手段,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来寻找更多新的生物标记物。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TNBC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发病年龄与多种肿瘤的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同肿瘤间,甚至在同类肿瘤不同亚型间有明显差异。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分析年龄因素与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并手术的317例I~III期TNBC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诊断乳腺癌时的年龄,将整个队列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局部-区域复发转移生存(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疾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差异,分析包括年龄在内的影响TNBC患者DFS和OS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比较早期发生远处转移(DM)(≤2年)与晚期发生DM(2年)患者之间年龄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结果:临床病理特征方面,≤40岁组较40岁组的组织学分级更差、脉管癌栓发生率更高、肿瘤分期更晚、接受化疗与放疗的比例更高(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40岁组的DMFS(64.3% vs.83.2%)、DFS(55.7% vs.79.2%)和OS(71.8% vs.86.2%)均明显差于40岁组(均P0.05),但两组LR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 vs.94.9%,P0.05)。年龄≤40岁与淋巴结转移≥4枚为TNBC患者DFS与OS的独立危险因素(DFS:HR=1.983,95% CI=1.280~3.071,P=0.002;HR=2.064,95% CI=1.091~3.904,P=0.026;OS:HR=1.799,95% CI=1.052~3.076,P=0.032;HR=4.062,95% CI=1.841~8.963,P=0.001)。年龄对于患者DM发生的早晚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年龄是TNB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时年龄≤40岁患者会有比40岁患者更差的预后。因此,对于年轻的TNBC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制定更为严谨的治疗随访计划,实现量体裁衣式的精准诊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CL11A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以及新辅助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BCL11A在43例TNBC癌组织标本(新辅助化疗前后),以及49例管腔型乳腺癌与50例HER-2阳性型乳腺癌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比较BCL11A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分析BCL11A表达与TNB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新辅助化疗对TNBC组织BCL11A表达的影响。结果:TNBC组织中BCL11A的阳性表达率与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管腔型乳腺癌与HER-2阳性型乳腺癌组织(均P0.05);BCL11A的阳性表达与TNBC原发肿块大小明显有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TNBC组织BCL11A的阳性表达率与表达量较新辅助化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BCL11A在TNBC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可能是肿瘤增殖的促进因素,新辅助化疗能降低TNBC组织BCL11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因缺乏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的靶点,辅助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策略。骨髓抑制作为化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对TNBC的预后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NBC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根据入组及排除标准,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行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EC-T)方案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将入组患者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分为轻度组(0~II度)和重度组(III~IV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疾病生存率(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复发生存率(DR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8例患者,其中轻度组纳入102例,重度组纳入6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的中位随访时间是66.5(22~95)个月,重度组的中位随访时间是67.5(28~96)个月。轻度组、重度组分别发生DFS事件38例和15例,轻度组的中位DFS为84个月,重度组未达到中位DFS;轻度组、重度组分别发生OS事件20例和8例,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轻度组、重度组分别发生LRFS事件17例和8例,两组均未达到中位LRFS;轻度组、重度组分别发生DRFS事件27例和10例,两组均未达到中位DRFS。生存分析显示,重度组的5年DFS率高于轻度组(78.3% vs. 69.2%,HR=0.45,P=0.037);重度组与轻度组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 vs. 83.3%,HR=0.602,P=0.183);重度组与轻度组的5年LR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1% vs. 83.3%,HR=0.625,P=0.270);重度组的5年DRFS率高于轻度组(85.5% vs. 77.0%,HR=0.41,P=0.048)。 结论: TNBC患者EC-T方案辅助化疗期间出现III~IV度骨髓抑制者较0~II度骨髓抑制者预后好,提示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可以作为化疗有效性的标志,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决策。对于仅轻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可能后续需要强化治疗。值得注意的是,重度骨髓抑制会增加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及感染的风险,必须权衡利弊、严密监控并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环状RNA(circRNA)是参与多种癌症进程的重要调节因子.据报道,环状RNA FBXW7(circFBXW7)在胶质瘤中通过编码一种新蛋白发挥抑癌作用.然而,其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了circFBXW7在TNBC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40例TNBC患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国湖南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2002年1月—2012年9月2?32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状态,将乳腺癌分为4个分子亚型进行分析。 结果:湖南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47.57岁,绝经前患者(64.5%)多于绝经后患者(35.5%),以中期患者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国内不同地区及国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uminal A型比例占59.6%,高于国内上海(52.8%)与广东人群(31.1%)及非裔美籍人群(55.5%),但低于波兰人群(73.0%)与美国人群(66.1%),Her-2型所占比例(5.6%)低于其他人群,而三阴型比例(22.0%)高于大多数其他人群。各分子亚型分布在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中国湖南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较轻,绝经前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分子亚型分布与年龄段、分期、绝经状态及新辅助化疗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资料完整的3 8例TNBC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病理特点、分子标志物、复发与转移状况,并与同期非TNBC进行比较。结果≤35岁的患者在TNBC及非TNBC中分别占21.05%(8/38)和5.14%(15/292)(P<0.05)。TNBC组中有淋巴结转移者60.53%(23/38),高于非TNBC的43.49%(127/292)(P<0.05),TNBC组中组织学III级者52.63%(20/38)高于非TNBC组的35.27%(103/292)(P<0.05),TNBC中有瘤周脉管侵犯者占31.58%(12/38)高于非TNBC的15.41%(45/292)(P<0.05)。TNBC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E-钙黏附蛋白(E-cad)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1.58%(31/38),78.95%(30/38),65.79%(25/38),高于非TNBC组的39.73%(116/292),61.30%(179/292),48.29%(141/292)(均P<0.05)。远处转移率在TN...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不同年龄反映了患者的不同生理状态,由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缺失激素受体属于激素非依赖性,年龄是否影响该类患者的诊疗决策和预后有待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诊断年龄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美国SEER数据库中提取2010—2016年经病理诊断为I~III期的TNBC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乳腺癌的诊断年龄将病例划分为18~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5组,比较各年龄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年龄与患者的乳腺癌特异生存(BCSS)的关系并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 30 576例TNBC纳入分析,中位年龄57岁(IQR:48~67岁),其中18~39岁3 007例(9.83%)、40~49岁6 071例(19.86%)、50~59岁8 097例(26.48%)、60~69岁7 176例(23.47%)和≥70岁6 225例(20.36%)。各年龄组患者间的诊断年份、种族、婚姻状态、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及是否放化疗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诊断年龄的增加,肿瘤T分期和N分期呈现降低,组织学分级更好,治疗保乳率更高而化疗率更低。中位随访32个月(IQR:15~54个月),乳腺癌相关死亡3 482例(11.39%),各年龄段患者间的BCS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诊断年龄、种族、婚姻状态、肿瘤T分期、淋巴结分期、肿瘤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手术治疗及放疗与BCSS明显有关(均P<0.05),化疗与BCSS无明显关系(P=0.284)。多因素Cox模型的校正分析结果显示,18~39岁(HR=1.00,95% CI=0.88~1.13,P=0.990)、40~49岁(HR=0.95,95% CI=0.85~1.06,P=0.330)和50~59岁(HR=1.03,95% CI=0.93~1.14,P=0.597)患者的BCSS与60~69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70岁患者的BCSS较60~69岁患者差(HR=1.56,95% CI=1.41~1.74,P<0.001)。在不同诊断年份、TNM分期、手术方式和放化疗状态的亚组人群中,年龄与BCSS的关系基本相似。结论 TNBC患者的诊断年龄与预后存在相关性,高龄(≥70岁)是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而18~69岁患者的预后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