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高剂量咖啡因组(n=38)及低剂量咖啡因组(n=40)。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枸橼酸咖啡因负荷量20 mg/kg治疗,24 h后分别给予每日10 mg/kg及5 mg/kg的维持剂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高剂量咖啡因组治疗有效率(71%)高于低剂量咖啡因组(48%)(P < 0.05);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咖啡因治疗时间均较低剂量咖啡因组明显缩短(P < 0.05)。两组住院时间、心动过速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优于低维持剂量咖啡因,而且未增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和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结局及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6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胎龄小于32周、体重小于1500 g的早产儿共113例为研究对象,按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日龄分为早期治疗组(日龄≤1 d,53例)和晚期治疗组(1 d<日龄≤10 d,60例),回顾性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围生期的基本情况、治疗过程、临床结局,并针对神经发育情况随访至12月龄。结果早期治疗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及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低于晚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治疗组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高于晚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纠正胎龄3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高于晚期治疗组,纠正胎龄至12月龄时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晚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可改善早产儿结局,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和晚期使用咖啡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江苏省8家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回顾性选取640例胎龄≤31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应用咖啡因51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早期应用组),晚期应用咖啡因130例(生后>72 h开始应用;晚期应用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应用组和晚期应用组在出生体重、Apgar评分、性别、胎龄、入院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起始日龄和撤除日龄小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咖啡因应用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 < 0.05)。两组之间入院时呼吸支持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早期应用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晚期应用组(P < 0.05)。早期应用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家庭氧疗率显著低于晚期应用组(P < 0.05)。两组出院时新生儿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和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早产儿(胎龄≤31周)早期应用咖啡因可显著缩短咖啡因应用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游离肉碱(FC)浓度,为制定早产儿FC补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 36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GA)分为超早产(EPTB,GA<28周)组(n=39)、极早产(VPTB,28≤GA < 32周)组(n=405)、中期早产(MPTB,32≤GA<34周)组(n=507)、晚期早产(LPTB,34≤GA<37周)组(n=2 417);根据出生体重(BW)分为超低出生体重(ELBW,BW < 1 000 g)组(n=36)、极低出生体重(VLBW,1 000 g≤BW < 1 500 g)组(n=387)、低出生体重组(LBW,1 500 g≤BW < 2 500 g)组(n=1 873)、正常出生体重(NBW,2 500 g≤BW≤4 000 g)组(n=1 072)。于生后72 h~7 d内采血进行FC浓度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EPTB、VPTB组FC浓度明显高于MPTB、LPTB组(P < 0.05),MPTB组FC浓度明显高于LPTB组(P < 0.05);胎龄越小,FC的95%医学参考范围下限越高。ELBW、VLBW组FC浓度明显高于LBW、NBW组(P < 0.05),LBW组FC浓度明显高于NBW组(P < 0.05);出生体重越低,FC的95%医学参考范围下限越高。结论极/超早产儿、极/超低出生体重儿血FC浓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胎龄28~33+6周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种类不同随机分为国产组(n=48)和进口组(n=50),两组患儿均在生后6 h内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并发症、不良反应及临床结局。结果 两组患儿生后7 d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每天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失败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氧疗时间、用药时间、住院天数、血气分析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国产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安全有效,与进口枸橼酸咖啡因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甘馨  毛健  李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0):1028-1032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及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NEC的12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手术组(n=66)与手术组(n=55),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n=76)与死亡组(n=45),比较各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结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组发生NEC时纠正胎龄、血小板最低值、血便发生率低于非手术组(P < 0.05),发生NEC时C-反应蛋白最高值、病死率高于非手术组(P < 0.05)。死亡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比例及发生NEC时纠正胎龄、体重、血小板最低值低于存活组(P < 0.05);死亡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布洛芬使用率、发生NEC时C-反应蛋白最高值及手术治疗率高于存活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布洛芬是NEC死亡的危险因素(OR=9.149,P < 0.05)。结论 使用布洛芬是早产儿NEC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口服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双歧杆菌14 d,观察临床指标和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需生理盐水灌肠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道症状,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功能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与配方乳喂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进行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条件下黄疸消退、体重增长、耐受全胃肠营养的时间及常见并发症的区别.方法 对2002年10月至2005年4月我科收治的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母乳喂养的39例,另72例采用早产儿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在黄疸消退日龄、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日龄、住院天数等的差别,并比较两组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酸中毒的发生率方面的不同.结果 两组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日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6,P<0.01);两组在喂养不耐受和酸中毒发生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203和4.811,P<0.05);黄疸消退日龄、回升到出生体重日龄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和0.27, P>0.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的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积极进行母乳喂养,这对于早日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酸中毒发生率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早产儿配方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的胃肠耐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VLBW的早期胃肠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出生体重≤l 500g的126例早产儿分成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早产儿配方奶,对两组患儿的胃肠耐受、并发症及生长发育进行监测.结果 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日、达全肠道喂养日龄、住院天数、出院时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喂养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2.81 d、25.76 d、37.95 d、23.8%、14.3%、6.3%、3.2%,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6.02 d、27.75 d、45.49 d、42.9%、30.2%、19.0%、1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进行早期微量喂养深度水解蛋白,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近期生长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Curosurf)早期给药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6例患NRD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Curosurf治疗并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结果NRDS患儿给药后12小时PO2/FiO2显著上升,分别为(252.53±49.45)和(184.47±35.04),与给药前比较均P<0.01;比较早期给药组(生后2 h内)和普通治疗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4.55±11.21)h和(112.00±84.93)h,t=2.217,P<0.05,差异有显著性.患儿体重恢复至出生时水平分别为(11.55±3.70)d和(15.27±4.71)d,t=2.171,P<0.05;贫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1.64±4.48)d和(12.60±4.91)d,t=4.807,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NRDS,早期给予Curosurf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不同剂量氨茶碱在不同校正胎龄、体重及日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方法 选取发生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予以负荷剂量(5 mg/kg)氨茶碱静脉注射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维持剂量(1 mg/kg及2 mg/kg,每8 h给药一次)。在治疗后8 h、3 d、7 d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记录呼吸暂停发作情况,比较两组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 2 mg/kg组的稳态血药浓度、血浆清除率明显高于1 mg/kg组,半衰期低于1 mg/kg组(P<0.05)。2 mg/kg组患儿生后7 d内呼吸暂停发作天数明显较1 mg/kg组少(P<0.05)。两组患儿的氨茶碱血浆清除率与生后日龄及校正胎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不同维持剂量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参数具有差异,2 mg/kg氨茶碱治疗呼吸暂停效果优于1 mg/kg;临床上对氨茶碱进行剂量调整时应考虑患儿校正胎龄及生后日龄,同时进行常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 < 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 < 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 < 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 < 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 < 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 < 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VLBW/ELBW患儿为病例组(n=29),按照1:3比例匹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VLBW/ELBW患儿作为对照组(n=87),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甲状腺功能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VLBW/ELBW患儿共162例,其中病例组2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7.9%。出生体重越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越高(P < 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出生胎龄呈正相关(P < 0.05),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35岁、使用多巴胺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病例组中16例患儿给予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10 μg/kg)治疗,甲状腺功能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VLBW/ELBW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小于胎龄儿、多胎、孕母高龄、应用多巴胺是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儿需定期随访,以保证用药剂量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34周以下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4周早产儿694例, 根据出院时体重分为EUGR组和非EUGR组, 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生长、营养摄入情况及相关合并症等资料。结果 694例早产儿中, 发生EUGR 284例(40.9%)。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患儿发生EUGR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EUGR比例明显高于非极低出生体重儿(P<0.0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EUGR的发生率越高(P<0.01)。EUGR组早产儿禁食天数、静脉营养持续天数、首次肠内营养的日龄、全肠内营养的日龄均大于非EUGR组(P<0.01)。EUGR组患儿生后第1周蛋白质累积损失量与热卡累积损失量均大于非EUGR组(P<0.05)。EUGR组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比例高于非EUG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IUGR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4周以下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 尤其是已经存在IUGR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后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 预防呼吸暂停、败血症等并发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EUG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32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伴有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在撤机前1 h加用1剂维持量(5 mg/kg)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提高撤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8例≤ 32周并给予有创机械通气的RDS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69)和常规组(n=169)。两组患儿均给予早期咖啡因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撤机前1 h加用1剂维持量咖啡因。比较两组撤机后48 h的再插管率、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撤机后2 h的血气分析及血糖、心率、平均血压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撤机后48 h内再次插管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34),呼吸暂停发作次数(≥ 2次/d)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5)。撤机后2 h,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pH值较常规组升高,PaCO2较常规组降低(P < 0.05);两组患儿PaO2、血糖、心率、平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48);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撤机前1 h加用1剂维持量的枸橼酸咖啡因能安全有效地提高早产儿RDS的撤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早产儿纠正年龄6个月内生长发育情况及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出院并按时完成随访的VLBW/ELBW早产儿109例进行纠正年龄6个月内的生长发育监测。采用Z评分法评价体格指标,并分析不同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组:母乳+母乳强化剂;混合喂养组:母乳+早产儿配方奶;人工喂养组:早产儿配方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年龄别体重Z积分、年龄别身长Z积分、身长别体重Z积分、体重指数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3个月内;年龄别头围Z积分的追赶高峰发生于纠正年龄5个月。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母乳喂养组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在纠正年龄3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母乳喂养组头围、身长的生长在纠正年龄6个月时均优于混合喂养组和/或人工喂养组(P < 0.05)。结论 VLBW/ELBW早产儿的生长偏离多发生于纠正年龄1~3个月内,提示应加强早期个体化随访及营养指导以减少生长偏离的发生。亲母母乳喂养并添加母乳强化剂是VLBW/ELBW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初始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IPPV组(46例)和HHHFNC组(43例)。分析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PS使用率、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总用氧时间、严重呼吸暂停发生率、肺炎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气漏的发生率与HHHFNC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组鼻损伤的发生率高于HHHFNC组(P < 0.05)。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HHHFNC与NIPPV疗效相当,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早产儿血清脂联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共选取72 例新生适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1~33+6 周,13 例)、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16 例)、足月儿组(37~42 周,43 例).生后1 周内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行超声定量技术测量左侧胫骨声波的传导速度(SOS)来评估骨密度.结果 早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胫骨SOS 值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胫骨SOS 值呈正相关(r=0.66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和出生体重是早产儿胫骨SOS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足月儿,与早产儿骨密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早期介入治疗在合并有气道内黏液栓阻塞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至行纤支镜介入治疗的时间,将纤支镜下发现气道内黏液栓阻塞的MPP患儿随机分为早期介入组(≤ 3 d;n=40)和晚期介入组(> 3 d;n=56),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随访1~3个月。结果 96例患儿中,38例纤支镜下发现塑型性支气管树形成,其中早期介入组10例,晚期介入组28例(P=0.01)。早期介入组患儿的纤支镜介入治疗后热程、住院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CRP恢复正常时间短于晚期介入组(P < 0.05);肺不张复张率高于晚期介入组(P < 0.05)。出院时早期介入组肺部实变吸收面积 ≥ 60%的患儿比例高于晚期介入组;随访3个月时,早期介入组肺部实变吸收面积 ≥ 90%的患儿比例高于晚期介入组(80% vs 55%,P=0.01),而肺不张的发生率低于晚期介入组(P < 0.05)。结论 对于气道内有黏液栓阻塞的MPP患儿,早期行纤支镜介入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6例胎龄≤32周低血糖早产儿作为低血糖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监测血糖正常的早产儿172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早产儿共计515例,其中低血糖86例(16.7%)。低血糖组小于胎龄儿(SGA)、剖宫产出生、孕母高血压、产前使用激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出生体重及血糖检测前已静脉使用葡萄糖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5)。SGA(OR=4.311,95% CI:1.285~14.462)、孕母高血压(OR=2.469,95% CI:1.310~4.652)和产前使用激素(OR=6.337,95% CI:1.430~28.095)为早产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 < 0.05),静脉使用葡萄糖(OR=0.318,95% CI:0.171~0.591)为早产儿低血糖的保护因素(P < 0.05)。结论 SGA、孕母高血压和产前使用激素可增加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对胎龄≤32周早产儿,建议生后尽早静脉使用葡萄糖,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