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秀吉老师是福建省著名的名老中医专家,对湿热阴虚证的辨治具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湿热阴虚证是一个特定的证候,并非湿热证与阴虚证的简单相加,湿热阴虚证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脾虚及肾阴不足,提出如何在已经诊断的湿热证中判断湿热阴虚证,湿热阴虚证大量存在于临床,治则当以壮水养阴为主,利湿清热为辅,治疗中以甘露饮为辨治湿热阴虚的代表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古代方剂中治疗阴虚证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以阴虚为基础证候疾病的辨治施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已上市经典名方数据库”,筛选治疗阴虚证的处方,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统计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寻找核心组方。采用MATLAB进行中药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思路如气郁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医案助读如四逆散与肾气丸合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果: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四逆散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郁,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4.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0,9(3):8-9, 27
合理运用麻黄汤合桂枝增液汤辨治肺寒阴虚证、大青龙汤合白虎汤辨治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辨治肺热证、厚朴麻黄汤合桔梗汤辨治肺寒夹热证、越婢加术汤合苓桂术甘汤辨治肺虚寒热夹杂证、木防己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辨治膈间阳郁热饮证、半夏散及汤合麻黄汤辨治寒气袭肺结咽证而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用药要点、方药配伍、用量比例解读桂枝汤。合方辨治太阳中风证(风寒表虚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如风湿性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慢性前列腺炎、阳痿、早泄,以此合方用之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解读麻黄汤组成,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辨治太阳伤寒证(风寒表实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重视临证合方运用麻黄汤则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于增瑞主任医师临床善用"调子序贯疗法"辨治不孕症,其辨治理论、遣方用药独具特色,疗效突出,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通过跟师学习,我们详尽记录于老师辨治不孕症的典型验案,并对其辨治理论、遣方用药特色及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总结其在临床上治疗不孕症的特色疗法—调子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李顺民教授基于脾肾相关、从脾治肾理论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经验.方法 采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深圳市中医院信息中心记录的李顺民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门诊病案,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采用Cytoscape 2.8软件对结果 可视化,分析李顺民辨治慢性肾脏病用药经验规律及特点.结果李顺民临诊多选用黄芪、山药、生地黄、芡实等补益脾肾药物配伍祛湿、活血之品辨治不同时期的慢性肾脏病.辨治以脾肾为主,兼顾肺、肝,用药多寒温并用、苦辛通降、并喜用甘药.结论 本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李顺民辨治的慢性肾脏病病案进行用药规律挖掘,较为客观的反应了李顺民从脾治肾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慢性肾脏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历代本草文献中关于三焦辨治的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辨治用药。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中本草类的全部文献数据,收集整理三焦辨治的本草信息,对纳入本草按中药学药物分类,进行频次统计;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列出各类本草的辨治论述。辨析本草辨治相应的病机要素,进行归类分析,从而阐明三焦辨治的本草思路。结果 在76部历代本草专著中,共统计出135味本草中药,按中药学药物分类,居前10位的本草分类为清热药、化痰药、补阳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解表药、活血药、补气药、泻下药。在以三焦辨治病机要素本草分类中,可划分为火热、痰湿、郁滞、正虚四类病机要素。结论 三焦辨治用药以清热药、化痰祛湿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火热、痰湿、郁滞、正虚为三焦辨治用药四大病机要素,符合三焦水道出焉,相火游行,气机转枢,正邪交争的生理功能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从辨治本源、辨治要点出发,系统总结门成福教授辨治阳痿的临证经验和用药特色。提出辨治阳痿当先辨虚实,治疗独重肾阳而不伤及肾阴,强调从肝论治,重视调摄心神同时顾护脾胃,久病入络当活血通络;用药主张必用桂枝、白芍,大剂量运用黄芪,善用风药,治疗兼症常佐自制三味方。  相似文献   

11.
朱翔 《江苏中医药》2015,47(7):26-28
刘永年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辨治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精气内夺为病机核心,脾肾为主要辨治方向,瘀血及热毒为主要动因;治疗采取辨证论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辨病审证用药,针对相应的检查异常在用药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2.
李木森教授从医逾60年,临证经验丰富,用药精到,辨治准确,对肝胆病辨治尤有心得。现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及善后宜忌等方面对李老辨治胆胀经验作一简单介绍并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博林  王志坤  张纨  张晶  闫丹丹 《中医杂志》2014,(17):1454-1456
从胃癌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规律等方面探讨总结了刘启泉教授辨治胃癌的经验。阐述了"主病机"及"病下辨证"的诊疗思路在胃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基础用药与分期辨证论治用药相结合,证候与症状相结合,中药辨治与西医治疗相结合,药物治疗与摄生调护相结合,注重对证分层用药,针对症状特定用药。  相似文献   

14.
王付教授在临床中善于用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用药精益求精,治病效果显著。其中运用抵当汤与芍药甘草汤合方辨治瘀热重证高血压;风引汤加味辨治肝热动风证高血压;桂枝茯苓丸与酸枣仁汤合方辨治瘀血阻滞,热扰心神证高血压;四逆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辨治肝郁血瘀证妊娠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麻黄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太阳伤寒证的重要代表方。笔者深入研究麻黄汤中用药及用量之间的关系,体悟到麻黄汤中麻黄辨治病变并不局限于太阳,桂枝辨治病变不局限于太阳,杏仁、甘草不是针对太阳病变之必用药而是辨治里证之要药,进而得出麻黄汤是辨治各科杂病的重要基础用方。若病变比较重、病情比较复杂,仅仅用麻黄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只有选择麻黄汤合方[1],才能用活麻黄汤合方辨治临床各科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医临床有以辨证论治统治一切病证的趋势。实际上中医临床有多种辨治方法,除辨证论治外,还有辨病论治、辨症论治等。辨证论治虽是中医的特色和辨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不能替代辨病与辨症论治方法。三种辨治方法各有自己的产生背景、应用对象和治疗作用,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相互替代。分清三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并适当选择或结合应用,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三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辨症论治是根据症状特点用药,不管其证与病如何,只要其症状特点与用药经验相符合,用之必效,如川芎治头痛、葛根治项强、五味子止咳、当归…  相似文献   

17.
介绍林平教授辨治脾胃病的经验。其特点为:谨守病机,贯穿始终;平调五脏,处方用药。平调五脏具体为:脾胃为本;宁心安神;宣肺降气;疏肝理气;滋养先天。即是将“谨守病机”作为辨治过程的重要纲领,重视五脏之间的关系,用“平调五脏”思想指导临床处方用药辨治脾胃病。  相似文献   

18.
张士舜主任医师首创三辨治癌疗法治疗肝癌,三辨治癌即辨病理论治、辨证论治、辨病位论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珍珠菜、溪黄草、叶下珠、虎杖、田基黄有很好的抗肝癌作用,为三辨治癌中的辨病理论治,再佐以三棱、莪术、制鳖甲、川朴、乌药等辨证论治,柴胡、郁金为三辨治癌中的辨病位论治。三辨结合,合理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2,21(10):11-14
辨治神经系统疾病贵在提高疗效,结合中医药治病的客观实际,只有彻底消除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之说的影响,才能真正将提高辨治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落到实处,才能突出中医治病的优势与特色。本文通过列举临床运用经方合方“十八反”配伍用药辨治神经系统疾病的验案数则,旨在验证运用“十八反”配伍用药不仅没有药物不良反应,反而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脑瘤非纯从头痛等症状判断用药,而以"瘤之为义、留滞不去"说,围绕"留"、"积"以先天邪毒、邪风客脑、沫痰舍脑、凝血蕴脑而辨因用药;"留"、"积"在脑,脑居人身之首,其位最高,以风药上行、虫药通透而辨位用药,以适应脑的特定生理和病位;以年龄大小、病程长短、治与未治而辨体用药。辨证与辨病结合,综合用药,以求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