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吸烟与饮酒及其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在肿瘤高发地区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主要人口学、吸烟和饮酒等相关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95%CI,并分析吸烟与饮酒在肺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结果调整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后,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P0.05),吸烟≥40年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79倍,每日吸烟≥20支者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吸烟至肺部者患肺癌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44倍(P值均0.001)。调整变量(包括吸烟)后,饮酒和饮酒年限与肺癌发病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05)。吸烟和饮酒相乘交互作用的OR值(95%CI)为0.90(0.47~1.70)。吸烟和饮酒相加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值及其95%CI为0.36(-0.92~1.64),交互作用归因比(AP)值及95%CI为0.09(-0.22~0.40),交互作用指数(SI)值及95%CI为1.13(0.71~1.80)。结论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该风险随吸烟年限、吸烟量、吸烟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现有证据并不支持饮酒与肺癌发病之间存在关联,吸烟和饮酒在肺癌发病中也未见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感染、饮酒及吸烟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交互作用。方法以肝癌高发区广东顺德区为研究现场,选取3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病例组,306例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相加模型分析HBV感染、饮酒及吸烟对原发性肝癌的交互作用。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HBV感染与饮酒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1.74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2.268;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1.4%。HBV感染与吸烟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也有协同作用,协同效应指数为2.068;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1.716;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9.5%。结论 HBV感染与饮酒、HBV感染与吸烟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男性饮酒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为早期防治糖尿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德清县农村社区基线未患糖尿病的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测量与电子档案随访的方法统计相关数据,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探索男性不同饮酒特征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7.15±2.90)年,新发2型糖尿病病例354例,发病密度为4.15/(千人·年)。在调整协变量后,与不饮酒人群相比,饮酒频率≥7次/周和单次酒精摄入量0.1~19.9 g/次的男性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均降低,HR(95%CI)值分别为0.72(0.56~0.94)和0.54(0.30~0.99);男性饮酒3~6次/周且单次酒精摄入量≥40.0 g/次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高,饮酒频率≥7次/周且单次酒精摄入量0~39.9 g/次者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HR(95%CI)值分别为1.53(1.02~2.30)和0.52(0.28~0.99)。【结论】德清县农村男性居民的不同饮酒模式会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糖尿病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胖与吸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以2014年北京市房山区18~79岁成人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人群为基础扩大样本量,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纳入研究的调查对象共2 685名。采用R语言3.1.1版本软件,利用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评价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与吸烟的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结果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饮酒作为混杂因素纳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及吸烟均与糖尿病有关联性,其OR值分别为1.85(1.46~2.33),1.87(1.51~2.30),1.32(1.03~1.64)。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与吸烟对糖尿病的加法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SI为2.33(95%CI:1.34~3.31),中心型肥胖与吸烟对糖尿病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体重及积极控烟有利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大丰市肺癌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区大丰市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方法在大丰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1:1匹配的肺癌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肺癌病例和健康对照613对,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对46个可能的肺癌影响因素,以及吸烟与饮酒、吸烟与饮茶、饮茶与饮酒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接触油烟、肺结核病史、饮酒、被动吸烟、江苏省启东县、海门县移民(启海移民)和性格忧郁等因素是大丰市肺癌发病的可能影响因素;调整可能混杂因素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性格忧郁、接触油烟等为大丰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应调整OR值分别为3.198(95%CI=2.242~4.563),2.767(95%CI=1.572~4.872)和1.347(95%CI=1.007~1.800);而规律饮茶、洗晒储粮用具为该地区肺癌的保护因素,相应调整OR值分别为0.574(95%CI=0.400~0.824)和0.754(95%CI=0.573~0.993);交互作用分析则未发现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吸烟、性格忧郁、接触油烟可明显增加大丰市人群的肺癌发病危险,规律饮茶、洗晒储粮用具等则对肺癌发病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顺德地区不同性别人群肝癌的影响因素,并了解男性肝癌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  方法  应用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等指标评价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应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评价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结果  共纳入1 037例男性病例、1 069男性对照以及166例女性病例、185例女性对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和肝癌家族史均与男女性肝癌发病风险增高有统计学关联(均有P<0.001)。男性中,HBV慢性感染与吸烟、饮酒以及吸烟与饮酒之间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其中HBV慢性感染与吸烟的RERI为121.90(95%CI:52.85%~190.95%)。运动与HBV慢性感染、吸烟之间有负相加交互作用。CART分析表明吸烟且饮酒的HBV慢性感染男性的肝癌风险最高。  结论  HBV慢性感染和肝癌家族史是男女性肝癌的共同危险因素。HBV慢性感染、吸烟和饮酒协同促进男性肝癌发病。运动可拮抗HBV慢性感染和吸烟的促肝癌效应。  相似文献   

7.
吸烟、饮酒与胃癌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吸烟、饮酒及其交互作用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了2003年8月~2004年8月303例胃癌新发病例和303例健康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调整混杂因素(10年前人均年收入、文化程度、性格、慢性胃部疾病史)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其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调整前后,随着吸烟年数延长、每天吸烟量增大及吸烟包年数增多,胃癌的OR值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214、P=0.0121、P=0.0009)。吸烟年限>30年、每天吸烟量>20支和综合指标吸烟包年数>20者均显示出与胃癌有较强的正关联,其调整后的OR值分别是4.54(95%CI=1.20~17.13)、5.65(95%CI=1.43~22.29)和7.25(95%CI=1.70~30.84);未发现饮酒与胃癌有统计学关联(P=0.242)、未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饮酒与吸烟之间有交互作用,其交互项Waldχ2=0.0276,P>0.05。结论吸烟与胃癌的发病呈正相关;单独饮酒与胃癌发生无明显关系,饮酒并不增加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两者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腌制、油炸和烟熏食品联合吸烟、饮酒对原发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设计,于2006年1月—2013年12月面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902例(24~90岁)原发性肺癌新发病例及同期按病例组相同性别、年龄(±3岁)匹配的2026例(23~87岁)社区人群。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腌制、油炸和烟熏食品与吸烟饮酒的联合作用、交互作用,探讨其与原发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油炸食品和烟熏食品的摄入均为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油炸食品摄入≥3次/周者肺癌发病风险是油炸食品摄入<3次/周者的2. 954倍(95%CI 2. 065~4. 226);烟熏食品摄入≥3次/周者肺癌发病风险是烟熏食品摄入<3次/周者的6. 774倍(95%CI 3. 309~13. 866)。联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食品摄入得分为1且合并吸烟饮酒者肺癌发病风险是食品摄入得分为0且不吸烟不饮酒者的2. 108倍(95%CI 1. 551~2. 865);食品摄入得分≥2合并吸烟饮酒时肺癌发病风险是食品摄入得分为0且不吸烟不饮酒组的2. 191倍(95%CI 1. 377~3. 484)。此外,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同时摄入(≥1次/周)腌制、油炸和烟熏食品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食品会导致原发性肺癌发病风险升高(OR=1. 309,95%CI1. 010~1. 696),并且多种危险食品的同时摄入也会增加吸烟者的原发性肺癌发病风险(OR=1. 625,95%CI 1. 162~2. 274),随着危险食品高频摄入种类的增加,吸烟者肺癌患病风险增大,呈剂量-反应关系(P趋势<0. 001)。结论油炸和烟熏这两种食品的摄入均为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腌制、油炸和烟熏食品与吸烟和饮酒存在联合作用,这些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原发性肺癌的发病风险会增加。多种危险食品的摄入会增加吸烟者的原发性肺癌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  方法  利用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调查的13 382名居民数据,其中血糖信息获得3 209份。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使用相加模型评估二者交互作用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并探讨二者交互作用的性别差异。  结果  本研究糖尿病患病率17.3%,标化患病率12.9%,糖尿病阳性家族史占8.8%,血脂异常者占7.6%。调整年龄、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等混杂因素后,糖尿病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协同作用,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共同存在时,男、女性人群患病风险分别是二者均不存在者的15.24倍(95% CI:4.57~50.82)和9.84倍(95% CI:4.58~21.12)。男性相对超危险度比(the 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 RERI)为6.59,归因交互作用(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 AP)为43.2%,交互作用指数(the synergy index, S)为1.86,纯因子归因交互作用百分比AP%×(AB)为46.3%;女性RERI为4.22,AP%为42.9%,S为1.91,AP×(AB)%为47.7%。  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和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协同作用,且男性人群的交互作用可能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在湘潭市某综合医院确诊的口腔癌病例及同期该院其他科室就诊的非口腔疾病、非肿瘤病人共100对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计算OR值及95%CI,并分析嚼槟榔与吸烟、饮酒的交互作用。 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3.441,95%CI:1.671~7.001,P=0.001)、饮酒(OR=3.010,95%CI:1.497~6.063,P=0.002)、嚼槟榔(OR=3.340,95%CI:1.423~7.844,P=0.006)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2.700,95%CI:1.289~5.656,P=0.008)、饮酒(OR=2.257,95%CI:1.071~4.756,P=0.032)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嚼槟榔(OR=2.070,95%CI:0.790~4.758,P=0.139)能独立升高口腔癌的发病风险。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嚼槟榔与吸烟(OR相乘交互=0.696,95%CI:0.140~1.465,P=0.658)、饮酒(OR相乘交互=1.416,95%CI:0.318~6.300,P=0.648)间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与吸烟之间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的95%CI(-1.573~2.225),归因比(AP)的95%CI(-0.364~0.514)包括0,且交互作用指数(S)的95%CI (0.589~2.087)包括1。但嚼槟榔与饮酒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且饮酒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嚼槟榔不饮酒的5.034倍,RERI为2.263、AP为0.449、S为2.275。 结论 嚼槟榔、吸烟、饮酒都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嚼槟榔与饮酒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可增加饮酒患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暴露与饮酒影响非吸烟人群心理健康的独立与交互作用。方法 本研究对513名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某大型企业非主动吸烟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心理健康评估。使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量表评估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状况;尿中羟基多环芳烃(hydroxy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H-PAHs)水平作为PAHs的内暴露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PAHs与饮酒的独立和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本组研究对象年龄为(39.60±6.60)岁,44.2%的职工饮酒,饮酒者多为未婚、男性、有二手烟暴露(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对象尿液1-羟基萘(1-hydroxynaphthalene, 1-OHNAP)和总羟基萘(total hydroxynaphthalene,∑OHNAPs)浓度增加会引起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发生风险增高(OR=1.23, 95%CI:1.01~1.49;OR=1.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赣州市中老年人吸烟、饮酒行为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赣州市多社区1310位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血糖测定,采用t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指数的升高加大了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60,P=0.012);每周酒精量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515,P=0.038);在35 ~50年龄段,吸烟和饮酒都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3,P=0.015;x2=10.681,P=0.005);在51 ~64年龄组,吸烟、饮酒与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量吸烟和饮酒,加大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但在高年龄组,吸烟、饮酒可能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由脂肪肝指数(The fatty liver index, FLI)代表的肝脏脂肪变性与新发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联是否因性别、年龄等因素而异。方法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FLI与新发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按性别、年龄(60岁为界值)、是否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分组进行分层分析,检查预先定义的亚组人群中是否存在效果异质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7 995名研究对象。FLI异常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比于正常者增加了3.650倍(HR=4.650,95%CI:4.346~4.975,P<0.001)。女性、年龄较大者、未患高血压及未患高脂血症者中FLI异常的人有更大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结论 肝脏脂肪变性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膳食因素对吸烟和非吸烟人群舌癌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6年3月福州市某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舌癌新发病例251例,同期收集来自福州市某社区的健康对照1382例。面访调查研究对象的吸烟、饮酒史以及一年前的膳食情况等内容,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膳食因素与舌癌发病风险的调整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吸烟与食畜肉类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进食鱼类≥3次/周、海鲜类≥1次/周、奶类及奶制品≥1次/周、绿叶蔬菜和非绿叶蔬菜≥1次/天以及新鲜水果≥3次/周均可降低舌癌的发病风险。按是否吸烟分层后,鱼类、海鲜类以及绿叶蔬菜和非绿叶蔬菜对舌癌的保护作用在吸烟人群中更加显著。而进食畜肉类≥3次/周仅与吸烟者舌癌的发病相关(调整OR=1.55,95%CI 1.02~2.34),且吸烟与食畜肉类存在正相乘交互作用(OR相乘=2.08,95%CI 1.43~3.03)。结论适量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鱼及海鲜类、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在吸烟者中减少畜肉类的过量摄入可减少舌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我国男性饮酒与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对开滦集团队列(2006-2015年)男性人群每两年随访一次,收集饮酒相关信息及肺癌发病资料;此外,检索开滦附属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开滦集团社保系统、唐山市医疗保险系统,补充收集随访过程中可能遗漏的肺癌新发病例。以不饮酒人群为参比组,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计算发病风险比(HR)及其95% CI。按照吸烟状况对研究人群分层,分别分析从不吸烟与既往吸烟/现在吸烟人群中饮酒与肺癌发病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01 751名男性,总随访808 146.56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88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913名。调整年龄、吸烟状态、吸烟量、文化程度、粉尘暴露、BMI等潜在的混杂因素后,既往饮酒、现在饮酒频率<1次/d、现在饮酒频率≥1次/d人群肺癌发病风险HR值(95% CI)分别为1.30(0.90~1.88)、0.80(0.64~1.01)和1.04(0.85~1.27)。饮用啤酒/红酒(HR=0.91,95% CI:0.69~1.20)和饮用白酒(HR=0.99,95% CI:0.83~1.19)与肺癌发病无统计学关联。依据吸烟状况分层分析,所得结果类似。结论 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饮酒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二者对脑卒中患病的交互作用模式与交互作用强度。方法基于2009-08/2009-12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横断面数据中6236名40~80岁中老年人群样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血脂异常和高血压与脑卒中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其中一个模型通过交互作用因素不同暴露组合下的OR值和Delta法计算相加交互作用系数--交互效应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例(API)和交互作用指数(SI);另一个模型通过纳入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乘积项计算其相乘交互作用系数(IOR)。结果调整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超重、身体活动、蔬菜水果摄入和糖尿病史后,相对于无血脂异常和无高血压的人群,同时存在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脑卒中患病的风险增加了(OR 5.16,95%CI:3.35-7.79),RERI、API、SI和IOR及其95%置信区间依次为1.62(0.01~3.24)、0.31(0.05~0.58)、1.64(1.12~2.16)和1.34(0.68~2.64)。结论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同时暴露增加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结果提示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可能存在相加模式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中国安庆地区人群配偶吸烟和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1995-2005年基线调查中,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吸烟和其他相关变量。2010-2011年对基线人群进行随访收集脑卒中事件并进行核实。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配偶吸烟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分析16 706人,平均随访(7.0±2.2)人年,共收集231例脑卒中事件。调整性别、年龄、收缩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饮酒变量后,夫妻都吸烟人群发生脑卒中风险是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的1.89倍(RR=1.89,95%CI:1.05~3.39),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对脑卒中的发生有交互作用(P=0.033);本人吸烟配偶不吸烟人群与夫妻都不吸烟人群相比患脑卒中风险增加(RR=1.33,95%CI:0.93~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本人吸烟与配偶吸烟的交互作用相对危险度男性为2.81(95%CI:0.62~12.85)、女性为1.04(95%CI:0.30~3.64),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本人及配偶都吸烟时可能增加本人患脑卒中风险。结论本研究证实夫妻都吸烟可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烟与肥胖之间交互作用对血脂异常发病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6个项目实施地区中,共纳入35~75岁居民83 530人,使用国家心血管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设计问卷,以面访形式获取调查对象相关信息,并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及腰围测量,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利用加法模型评价吸烟与肥胖的交互作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结果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7.16%,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农民、婚姻状况等因素后,与对照人群相比,高血压(OR=1.43,95%CI:1.38~1.47)、吸烟(OR=1.06,95%CI:1.02~1.11)、肥胖(OR=1.09,95%CI:1.08~1.09)和糖尿病(OR=1.44,95%CI:1.39~1.49)是罹患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交互分析中,吸烟与肥胖对血脂异常的加法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同时存在时OR值为2.06(95%CI:1.90~2.24),SI值为2.33(95%CI:1.90~2.86)。结论吸烟与肥胖同时存在会增加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两者对血脂异常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甘肃省20~80岁汉族男性吸烟和饮酒的交互作用对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2016年对甘肃省20~80岁汉族男性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采用分层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吸烟和饮酒的交互作用对GGT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甘肃省男性1 646人。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吸烟年龄标化率分别是50.6%、49.2%,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饮酒年龄标化率分别是80.3%、74.5%。吸烟和饮酒对GGT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42)。在不吸烟者中,饮酒对GGT没有影响;戒烟时,饮酒≥ 61 g/d者GGT比不饮酒者高29.2(5.2~53.1)U/L;吸烟1~支/d时,饮酒≥ 61 g/d者GGT比不饮酒者高29.9(3.3~56.6)U/L;吸烟11~支/d时,饮酒≥ 61 g/d者GGT比不饮酒者高25.9(1.6~50.2)U/L;吸烟≥ 21支/d时,饮酒≥ 61 g/d者GGT比不饮酒者高86.8(12.9~160.7)U/L。结论 吸烟和饮酒对GGT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注重控烟和限酒干预措施的同时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豆类食品的摄入及EGFR、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收集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分析豆类食品与女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对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和对照组进行SNPS检测,分析EGFR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关联关系,并对大豆异黄酮的摄入、EGFR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发现豆类食品的摄入能够降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病风险(P=0.015),随着膳食豆类食品摄入量的增加,女性肺癌的风险效应值减少。经Bonferroni校正后,发现EGFR基因的rs11534100位点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生之间存在关联。未发现豆类食品的摄入与EGFR、ESR2的SNPs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发生的交互作用。结论豆类食品能降低女性非吸烟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膳食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能减少女性肺癌的风险效应值。EGFR、ESR2基因多态性与非吸烟女性肺癌的发病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