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金华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R提供参考。方法 对222例具有AR症状的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分析金华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特点。结果 ①222例患者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128例(57.7%),其中单纯吸入性变应原阳性63例(49.2%),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18例(14.1%),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双重阳性47例(36.7%)。②单纯吸入性变应原组阳性率前3位的依次为户尘螨/粉尘螨组合(73.0%),柳/榆/栎/梧桐/三角叶杨(12.7%),猫/狗毛皮屑组合(6.3%);单纯食物变应原组以牛奶+牛/羊肉混合为主,阳性率为33.3%;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双重阳性组以户尘螨/粉尘螨组合+牛奶混合为主,占21.3%。结论 金华地区AR患者的变应原主要为户尘螨/粉尘螨组合,据此可制定最优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太原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AR的合理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1 382例疑似AR且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943例(68.23%)患者sIgE呈阳性反应,其中艾蒿(48.26%)、豚草(21.56%)、室内尘螨组合(19.10%)为主要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34.88%)显著高于食入性变应原(3.40%);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变应原呈降低趋势,不同年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年最高(80.00%);不同月份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月最高(79.89%);不同季节间艾蒿、豚草变应原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夏秋季高发;患者变应原阳性个数组合从1种到12种均有分布,其中2种组合最高(15.63%)。结论 太原地区的主要变应原是艾蒿、豚草、室内尘螨组合。绝大数患者为多重致敏,年龄、病程、季节也是影响变应原阳性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状况,为AR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3月间针对有AR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的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对其检测结果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检测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86例患者中血清sIgE阳性率为78.35%(1556/1986),变应原阳性例数在1~4种的比例占全部患者的84.00%,尘螨为主要变应原;男女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月份之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956,P =0.000),其中8月份阳性率最高;变应原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珠海地区具有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血清sIgE检测变应原阳性检出率较高,其中4种以上变应原同时过敏者较少,尘螨为主要变应原。变应原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的年龄及就诊月份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变应性鼻炎(AR)儿童常见变应原的分布,为该区AR儿童的诊治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6月就诊并具有典型AR症状及体征的566例AR患儿纳入研究,将患者的血清变应原分布,就诊时间,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425例(75.1%)AR患儿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主要致敏因素。9月和4月为AR发病最高的月份。艾蒿、屋尘螨、粉尘螨、柳树、屋尘等为是最常见的5种吸入性变应原。牛奶、小麦面粉、鸡蛋、花生、牛肉等为主要的5种食入性变应原。艾蒿、柳树、豚、牛奶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中部分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差异,屋尘阳性率在男性中明显高于女性,而在女性中羊肉的阳性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新疆地区AR患儿变应原以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居多,不同季节变应原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中变应原存在部分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临床特点及血清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28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83例AR患者血清总IgE均呈阳性,2565例(89.0%)至少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其中单纯吸入性变应原阳性者1738例(67.8%),单纯食入性变应原阳性者301例(11.7%),二者同时有阳性反应者526例(20.5%)。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狗上皮、蟑螂,阳性率依次为68.9%、37.3%、2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为花生、鸡蛋白、牛奶,阳性率依次为18.3%、15.6%、14.3%。吸入性变应原的强阳性反应率为66.4%,主要见于包括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15.1%)、艾蒿(9.7%)、普通豚草(6.6%)等,食入性变应原以弱阳性为主,二者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变应原血清IgE检测可以确定并评估AR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和程度,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定量、安全等特点,对于AR的临床诊治、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辽阳地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的特点。方法 采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法对辽阳地区408例AR患者进行血清检测,测定特异性IgE(sIgE),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408例AR患者行sIgE检测,变应原阳性率前6位的变应原依次是矮豚草/蒿/葎草(39.71%)、户尘螨(37.30%)、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24.26%)、刺柏/桦(21.81%)、鸡蛋白(13.00%)、桑(12.75%);②吸入变应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86.7%(354/408),食入变原组sIgE总阳性率为27.2%(111/408);③单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26.23%(107/408),2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53.68%(219/408),3种变应原阳性患者占10.29%(42/408),4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患者占9.80%(40/408);④单种变应原阳性AR患者中变应原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矮豚草/蒿/葎草(25/107),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21/107),户尘螨(15/107);2种变应原阳性AR患者中变应原组合排序前3位的是:矮豚草/蒿/葎草与户尘螨(19/219),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与户尘螨(18/219),念珠/点青/分枝/交链/黑曲霉与矮豚草/蒿/葎草(16/219)。结论 矮豚草等植物花粉、尘螨类、霉菌类为辽阳地区主要变应原。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28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AR)主要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耳鼻喉科拟诊断为AR的2 8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20种变应原特异性血清IgE(sIgE)检查,统计并分析变应原分布情况特征.结果 2 883例AR患者血清中,2 565例(89.0%)至少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78.4%(2 260/2 883),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为28.7%(827/2 883).只有一种变应原阳性者638例,占阳性患者的24.9%;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1 927例,占75.1%.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狗上皮、蟑螂,阳性率依次为68.9%、37.3%、2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为花生、鸡蛋白、牛奶,阳性率依次为18.3%、15.6%、14.3%.结论 尘螨、狗上皮、蟑螂是辽宁地区AR患者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花生、鸡蛋白、牛奶是主要的食入性变应原.变应原特异性血清IgE (sIgE)检查在AR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结果,了解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变应原及血清总IgE水平变化,探讨总IgE水平对诊断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敏筛变应原检测系统对134例AR患者血清变应原及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34例AR患者中,体外测试变应原阳性患者92例,检出率68.7%,吸人性变应原以户尘螨/粉尘螨最高,阳性率为90%;其次为动物毛皮屑组合/真菌组合,阳性率分别为16%和9%.72例血清总IgE阳性,阳性率为54%.血清总IgE 100~200 kU/L者21例,占29.2%,其中7例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为阴性;血清总IgE>200 kU/L者51例,占70.8%,其中4例变应原sIgE为阴性.结论:血清总IgE和变应原sIgE检查,可寻找相应变应原,为AR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筛查花粉中变应原组分。结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2种蒿属植物花粉蛋白提取物中主要有3条带能与血清IgE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量(Mr)分别为12、25和70 kDa。黄花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为AR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分子,阳性检出率为85.19%,25 kDa和12 kDa变应原分别为37.04%和14.81%。大籽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低于黄花蒿(P<0.05),为51.85%,25 kDa和12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黄花蒿相似(P>0.05)。另外,同一个体血清对2种蒿属植物同源变应原阳性反应存在差异,不同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应原分子敏感。结论 AR患儿黄花蒿花粉致敏率更高,推荐增加黄花蒿花粉组分蛋白进行诊断和免疫治疗,尤其是70 kDa变应原分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血清特异性IgE(slgE)检测掌握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非变应性鼻炎的患病情况.方法 使用敏筛过敏原sIgE检测方法,对330例有AR症状的门诊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①sIgE检测330例,其中,阳性222例(67.27%),阴性108例(32.73%).②sIgE检测变应原分类阳性率比较发现:尘螨类变应原占首位(阳性率为15.15%),其次为霉菌类(阳性率为10.99%).③sIgE与IgE相关性结果:45例总IgE大于200IU/ml,sIgE阳性18例(40%),116例总IgE介于100~200IU/ml之间,sIgE阳性85例(73.28%);169例部IgE小于100IU/ml,sIgE阳性110例(65.09%).经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①我们对330例有AR症状患者进行sIgE检测,其阳性率为67.27%,表明330例中大多数是变应性炎症,且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②血清总IgE与sIgE及AR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对AR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CRS)患者鼻黏膜中诱发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水平,探讨iNOS在CRS炎症中的作用以及与鼻内镜术后鼻黏膜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将所有CRS病例分为TIgE水平高的A组(TIgE≥90 kU/L)和TIgE不高的B组(TIgE<90 kU/L),2组皆于鼻内镜术(ESS)前取病变鼻黏膜检测iNOS的表达并参照Lund-Kennedy系统对鼻窦冠状位CT进行评分.追踪2组病例术后同侧术腔完成上皮化的时间.分析CT评分以及鼻黏膜iNOS表达与术腔上皮化时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上皮化时间与鼻黏膜iNOS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与鼻窦CT评分无明显相关.B组的上皮化时间与鼻窦CT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鼻黏膜iNOS的表达无相关.结论:iNOS对预测CRS术后术腔恢复有价值,TIgE高的情况下,iNOS的表达强度与术后完成上皮化的时间呈正相关.伴变应性因素的CRS患者,术前鼻黏膜高强度的iNOS表达,很可能预示着术后上皮化需要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OME)患儿腺样体和中耳积液中的IgE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35例OME患儿为实验组,31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为对照组,实验组取中耳积液和腺样体标本,对照组取腺样体标本,其中腺样体标本制成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腺样体和中耳积液中IgE的含量.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实验组腺样体和中耳积液中IgE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中耳积液和腺样体中IgE的含量呈直线正相关(r=0.580,P<0.05).结论:OME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有关,肥大腺样体内的Ⅰ型免疫反应增强,可能与OME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因素对慢性鼻-鼻窦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鼻窦炎(CRS)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对CRS的病情发展和转归的影响.方法:101例CRS患者进行变应性因素血清相关指标检测:血清总IgE浓度、血清特异性变应原IgE半定量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及病史询问、Lund-Mackay CT系统评分.结果:CRS组血清总IgE浓度及血清EC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RS组血清总IgE浓度增高发生率及血清ECP浓度增高发生率随着临床分型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并且在有既往相关手术史的患者中较无相关手术史患者中亦有显著增高(P<0.05);血清总IgE浓度及血清ECP浓度增高患者的平均Lund-Mackay CT评分较浓度正常患者CT评分有显著性增高.CRS组血清特异性变应原IgE半定量检测阳性率为67.32%,强阳性率27.72%;各分型之间特异性变应原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既往相关手术史的患者变应原强阳性率较无手术史患者的强阳性率显著性增高(P<0.05);变应原强阳性患者CT评分较阴性患者CT评分有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变应性因素对CRS的病变程度有一定负面作用,是影响疾病严重度及手术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分布及总IgE水平,探讨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与腺样体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6日-2020年10月19日进行腺样体手术的18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血清特异性IgE、总IgE检测结果,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E分布情况,并比较患儿腺样体肥大程度与血清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花粉症发病中的意义及其与血清总IgE(t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0例花粉症患者及20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sICAM-1,用荧光免疫法(Phamacia-Uni-CAP)测定血清总IgE和蒿草花粉特异性IgE(W6)。结果:在20例花粉症患者的血清中均定量测出蒿草花 特性异gE;患者组的血清sICAM-1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1),并且,花粉症患者组的sICAM-1与总IgE存在正相关(r=0.5865,P=0.007)。结论:花粉症患者血清中的sICAM-1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总IgE水平与sICAM-1的含量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鼻息肉中总IgE及IL-5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总IgE、IL-5的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情况及其相关关系,以分析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鼻息肉,15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中总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鼻息肉中IL-5含量;Chromotrope 2R特染法检测鼻息肉中EOS浸润情况.结果①鼻息肉组织中总IgE、IL-5及E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鼻腔黏膜组织,P均<0.01;②鼻息肉组织中总IgE与EOS、IL-5与EOS以及IL-5与总IgE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3,0.642,0.667,P均<0.01.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IgE及IL-5则对鼻息肉中EOS浸润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中TIgE、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真菌球型和变态反应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3例,用Unicap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IgE及SIgE的表达水平,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法对血清中TIgE、SIgE的表达水平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清TIgE阳性10例(43%),SIgE阳性7例(30%)。14例真菌球型中,血清TIgE阳性2例(14%),SIgE阳性1例(7%);9例变态反应型中,血清TIgE阳性8例(89%),SIgE阳性6例(67%)。血清TIgE和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之间的表达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中血清TIgE和SIgE的表达明显高于真菌球型,其检测指标可以作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前鉴别2个亚型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临床,进而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动态观察花粉症快速免疫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E、IgG和IgG4抗体的变化。对49例进行快速免疫治疗的花粉症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IgE、IgG和IgG4。结果:花粉症患者血清特异性IgE、IgG和IgG4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和P<0.05)。免疫治疗6周后IgG和IgG4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1和P<0.05),IgE抗体无明显变化。证实快速免疫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快速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sIgE、总IgE浓度梯度、嗜酸粒细胞(EOS)与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指标的筛选。方法:将152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组和CRSwNP组,行体外20种过敏原筛查,测定血清sIgE、总IgE、EOS百分比。结果:①CRSs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1级,而CRSwNP患者血清总IgE浓度主要集中在2、3级(Z=0.906,P〉0.05)。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Ig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RSwNP患者EOS百分比明显高于CRSsNP患者(F=4.337,P=0.039;t=3.315,P〈0.01)。且CRSwNP患者E0s百分比95%可信区间为3.90%~5.26%,5%TM值为4.3%,高于CRSsNP组及正常值。CRSwNP组患者EOS百分比,按sIgE值分梯度(分级)后,CRSwNP各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RSwNP患者变应原多为混合型变应原,并且随着变应原浓度梯度的升高,混合型变应原过敏的CRSwNP组患者比例高于CRSsNP患者(χ2=8.595,P〈20.05)。结论:CRSwNP的发牛与EOS、混合变应原的存存有关。且当EOS百分比在3.90%~5.26%范围内CRSwNP更易发生。而血清总IgE、sIgE浓度不能单独作为CRswNP的发生因素。利用过敏原筛查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能更早地了解并远离过敏原,利于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