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压门控钠通道(VGSCs)是可兴奋组织中动作电位的关键离子通道,担负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国外研究报道了前列腺癌(PCa)中也存在有VGSCs,并对其与PCa的侵袭和转移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还将其作为一个治疗靶点进行分子靶向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本文就VGSCs与PC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肿瘤组织E-cadherin,MMP-2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中下段直肠癌肿瘤组织中E-cadherin,MMP-2和VEGF的表达。结果示,44.6%(25/56)的中下段直肠癌E-cadherin表达阴性;其中T3的阴性率为63.0%,明显高于T2和T1的26.1%和33.3%(P=0.028)。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直肠癌E-cadherin表达阴性率为62.1%,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25.9%(P=0.007)。MMP-2表达阳性率为75.0%(42/56);其中T3,T2阳性率分别为88.9%,69.6%,明显高于T1期的33.3%(P=0.013)。浸润型直肠癌MMP-2表达率为91.2%,明显高于膨胀型的40.0%(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者MMP-2表达率为86.2%,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63.0%(P=0.045)。VEGF表达率为57.1%(32/56);其中T3 VEGF表达率为74.1%,明显高于T2和T1期的43.5%和33.3%(P=0.043);淋巴结转移阳性者VEGF表达率为72.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40.7%(P=0.017)。提示中下段直肠癌E-cadherin表达阴性和MMP-2,VEGF表达阳性与肿瘤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47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比率(MLR)的中位数分为3个组:低比率组(≤0.21),中比率组(>0.21 ~0.42),高比率组(>0.42).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和5年生存率的差别,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7例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为0.02~1.00,中位数为0.21,在低比率组中,高中分化的结直肠癌的所占比例(57.9%,113/195)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的比例(23.1%,12/52)(P<0.01);≥12枚病检淋巴结的结直肠癌所占比例(56.5%,95/168)明显高于<12枚淋巴结的比例(38.0%,30/79)(P<0.05).低比率组、中比率组、高比率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28.8%,6.3%,3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比率是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MLR是判断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上皮间质转化是在一定的微环境中,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从而获得间质细胞不易黏附、运动能力增强、抗凋亡等特性.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展过程中均发现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 1975~ 1999年间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 1374例 ,建立全部资料的Access数据库 ,选择相关的字段进行检索 ,从不同角度分析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0岁以下年龄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 5 1 9% ,5 1岁以上年龄组的淋巴结转移率为 31 3%。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 ,其淋巴结转移率增高。随肠管受肿瘤侵犯的周径增大 ,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增大。隆起型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为 30 9% ,溃疡型为 39 7% ,浸润型为 42 1% ,胶样型为 42 9%。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的转移率分别为 33 3%、49 6 %和 6 1 1% ,且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 ,淋巴结转移率增高。肿瘤体积的大小及术前癌胚抗原 (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主要有 :年龄、肿物侵犯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深度。肿物体积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这些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直肠前哨淋巴结(SLN)的定位方法及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有效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染色法淋巴结示踪,寻找染色的SLN,切除后的SLN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K20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前期直接行淋巴结清扫的60例患者对比.结果 亚甲蓝组中可识别SLN者54例(90.0%),高于前期直接清扫组的24例(40.0%)(P<0.05);54例中行常规HE染色检出36例阳性,18例阴性.18例SLN阴性者行免疫组化检测,6例(33.3%)检出有微转移灶.结论 联合应用亚甲蓝和细胞角蛋白CK20进行结直肠癌SLN定位优于单用其中之一种方法;免疫组化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的T3/T4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 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入组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1)、肿瘤大小(P =0.029)、大体类型(P =0.013)、分化程度(P=0.009)、浸润深度(P=0.002)及送检淋巴结数(P=0.02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相关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 P =0.013, OR =2.708)、分化程度(P=0.020, OR=2.397)、大体类型(P =0.026, OR =2.330)、年龄(P =0.043, OR =2.089)。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磊  刘洁  黄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10):1195-1203
背景与目的: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其疗效仍难令人满意,因此继续筛选和鉴定在结直肠癌起始和进展中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分子,揭示其功能和机制,是开发诊疗新靶标和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的重要途经。据此,本研究首次探讨羧基酯脂肪酶(CE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研究其在结直肠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基于收录肿瘤组织基因表达数据的UALCAN和GEPIA在线数据库,综合分析CEL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别用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EL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结直肠癌细胞/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通过转染特异性靶向CEL的siRNA(siCEL),瞬时敲低人结肠癌SW620细胞中CEL的表达水平后,分别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CEL在结直肠癌中的基本生物学功能。结果:癌症相关数据库显示,CE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CEL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01)。q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CE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P<0.01;P<0.001)。转染siCEL敲低SW620细胞中CEL的表达水平后,SW620细胞的生长速度、克隆形成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被明显抑制(P<0.05;P<0.01;P<0.001)。结论:CEL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有关。敲低CEL表达能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表明CEL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恶性进展,因此,CEL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9.
人结直肠癌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47例结直肠癌标本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VEGF C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对伴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VEGF C表达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 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44 .7%,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 6 0 .0 %,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 1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结直肠癌可表达VEGF C ,并与肿瘤细胞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溶脂法检测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的临床意义,为直肠癌手术根治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溶脂法对6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检测淋巴结及癌转移结节;并与常规法对4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溶脂法在6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2566枚,癌结节56个;常规法在4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352枚,未检出癌结节;两种方法比较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溶脂法检出5mm以下的淋巴结总数占78.0%,阳性40.1%;5mm及以下的癌结节占59.0%。远端直肠系膜总播散率为13.3%(8/60),播散最远距离达4.5cm。结论 溶脂法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淋巴结检出方法,本组检测结果证实直肠癌手术必须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有、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对48例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和48例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c-Me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t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 结论:c-Met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检测c-Met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与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243例原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手术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又分为HER-2(-)和HER-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43例患者中,Luminal B[HER-2(-)]型最多(78例,32.1%),其次是Luminal A型(58例,23.87%),随后为三阴型(41例,16.87%)、HER-2过表达型(34例,13.99%)、Luminal B[HER-2(+)]型(32例,13.17%);94例(38.68%)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各分子亚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HER-2(-)]型(42例,53.85%)和Luminal B[HER-2(+)]型(15例,46.88%)中发生率最高,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依次为Luminal A型(19例,32.76%),三阴型(12例,29.27%),HER-2过表达型(6例,17.65%);各分子亚型分布在累及1~3枚及≥4枚淋巴结转移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Luminal B[HER-2(+)]型最多,HER-2过表达型最少,而后者HER-2过表达型最多,Luminal B[HER-2(+)]型最少。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对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判断疾病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成为制定个体化诊治策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0例乳腺腺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与CD4~+T细胞百分数与腺病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CD8~+T细胞百分数低于腺病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CD4~+T细胞百分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8~+T细胞百分数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分别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监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以及其作为结直肠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65例结、直肠癌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HGF, 癌胚抗原(CEA), 糖抗原(CA19-9)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Cox生存分析血HGF, 癌胚抗原(CEA), 糖抗原(CA19-9)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HGF水平为(0.37±0.11)ng/mL;T3-4期为(0.32±0.29)ng/mL;肝转移组血清HGF水平为(0.43±0.10) ng/mL, 上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8±0.07)ng/mL(P<0.05), 亦明显高于各对应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GF水平越高者生存期越短。 结论:血清HGF水平与结直肠癌发展及转移有密切关系;结直肠癌患者血HGF水平增高提示患者预后差。HGF可作为检测结、直肠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结肠癌肿瘤浸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病灶部位、局部浸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为结肠癌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结肠癌患者118例,其中行D2式淋巴廓清术者12例,D3式90例,D4式16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检取。统计N1,N2,N3,N4站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的浸润深度(T)按TNM分期。肠旁淋巴结分为距肿瘤上、下缘0~5cm,5~10cm以及〉10cm^3组。各组淋巴结转移的差异。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为41.5%。共检取淋巴结1824个,其中有277个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度为15.2%。3组肠旁淋巴结的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为34.7%,20.9%,2.5%和14.1%,1.7%,5.6%;0~5cm组与5~10c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5~10cm组与〉10cm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3.8%,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19.1%。右半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2.0%,其中肠旁淋巴结转移率为52.0%,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38.0%。右半结肠肿瘤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的明显高于左半结肠(P〈0.05)。按浸润深度统计T2,T3,T4组的N1,N2,N3,N4站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8.2%,9.1%,4.5%,0%;40.8%,18.4%,8.2%,2.0%;53.8%,28.2%,12.8%,5.1%。结论N1~N4站淋巴结的转移率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结肠癌肠旁淋巴结的转移主要集中在距肿瘤上、下缘5cm以内的肠旁淋巴结,〉10cm的肠旁淋巴结很少转移。右半结肠癌肠旁淋巴结及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率均高于左半结肠癌。随着结肠癌肿瘤浸润肠壁深度的增加,其淋巴结的转移率尤其是向中枢方向淋巴结的转移明显增加。结肠癌的手术应以D3术式为基本术式,重点要清扫向中枢方向转移的淋巴结,肠管切除的长度以距肿瘤上、下缘各10cm即可。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问题广受学界关注,相关研究文献大量涌现。本研究通过分析近20年国际上CRLM研究的文献分布规律和研究热点,为把握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0-2019年CRLM领域的相关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工具Bibexcel提取年发文量、国家、期刊、关键词等字段,并通过Excel软件和Pajek软件绘制图表和知识图谱。利用VOSviewer软件对作者个体、机构、国家合作网络和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CRLM相关文献7 965篇,2007年以后年发文量均在400篇以上,美国、日本和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分别为1 728、1 108、1 078篇;从基金分布来看,高产文章主要来自国家级基金。期刊主要集中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等肿瘤学科高质量期刊;H指数20及以上的作者美国有12位,法国有5位;高频关键词53个,聚类分析将高频关键词聚类为5类,依次手术和化疗、预后因素、辅助诊断、化疗药物、腹膜转移癌。结论:在过去的近20年间,国际CRLM研究活动和合作不断增加,但是不同国家之间仍具有较大差距。总的来说,这项文献计量学研究确定了CRLM研究的三大热点:手术治疗及预后、化学治疗和辅助诊断。因此,对这些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更有助于促进治疗策略的临床转化,在不久的将来使CRLM的诊疗和个性化防治更加精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人结肠癌SW620细胞株接种于BALB/C-nu雄性裸鼠,建立动物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恩度组.结果 (1)恩度组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1/10)和80%(8/10)(P<0.01).(2)恩度组肿瘤淋巴管密度(7.17±0.75)明显低于对照组(14.83±0.98)(P<0.05).(3)恩度在体内和体外均抑制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的表达.结论 重组人内皮抑素通过降低结肠癌移植瘤VEGF-C,-D的表达而抑制淋巴管的生成,降低肿瘤向淋巴结的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18.
抑癌基因PTEN与人大肠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在大肠癌转移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应用Noth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7例大肠癌组织中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 ,分析其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 (2 )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大肠癌细胞系内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 ,说明PTEN蛋白的表达对大肠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 (3 )用阳离子脂质体作载体 ,将PTEN基因转染大肠癌细胞株LOVO后 ,采用计数细胞悬液加到粘附底物后 2 0和 12 0min的细胞贴壁数用以测定细胞粘附能力 ,采用Costar的浸润小室检测PTEN基因转染前后细胞的浸润能力。结果  (1)在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 ,PTEN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无转移者 ;(2 )转移潜能高的LOVO细胞PTEN的表达量通过显著低于转移潜能较低的HT 2 9、LS 174T ;(3 )LOVO、转染 pcDNA3 .0 PTEN的细胞 (LOVO/pcDNA3 .0 PTEN )在特异性粘附底物(Laminin)上 2 0min时贴壁率分别为 (18.6± 1.4) %和 (13 .9± 0 .5 ) % (P <0 .0 5 ) ,12 0min时贴壁率分别为 (71.2± 2 .5 ) %和 (5 6.0± 1.6) % (P <0 .0 5 ) ;(4 )采用Costar的浸润小室对LOVO、LOVO/pcDNA3 .0 PTEN细胞的浸润能力分析结果显示 :细胞悬液静置培养 6h后 ,对照细胞LOVO浸润穿透多聚碳膜的细胞数为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