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RNA中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阅读蛋白共同调控实现生物体内动态平衡及甲基化的可逆变化,影响RNA的剪接、加工、定位、转运、翻译和降解等过程,从而调控肿瘤的进展。环状RNA (circRNA)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非编码RNA,具有结构稳定、进化保守、高度丰富、组织特异性等特征,同时它可通过充当microRNA (miRNA)分子海绵、结合蛋白质、翻译蛋白和调控基因转录和剪接等方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病理活动,有望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及潜在药物靶点。大量研究表明,m6A与circRNA可分别调控癌基因表达,且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调节作用,m6A修饰可调节circRNA生物发生、核输出、降解、翻译和先天免疫,circRNA也可通过miRNA分子海绵或结合m6A修饰酶等机制调控m6A修饰,共同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干性、耐药性和免疫微环境等过程,这将有助于发现更多肿瘤研究的调节机制和治疗靶点。然而,鉴于m6A修饰和circRNA生物学的复杂性,许多研究仍有待阐明,如m6A检测技术尚不精确、m6A修饰的circRNA数...  相似文献   

2.
近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且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进展密切相关。lncRNA可通过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调控过程。由于lncRNA在肿瘤中表达的高特异性,因此,lncRNA可作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指标,并有望成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近年来lncRNA与膀胱癌发生、进展及诊治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胃癌患者42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XIST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XIS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qPCR检测XIST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通过转染小干扰RNA(si-XIST)敲低XIST在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中的表达,分别将胃癌细胞分为si-XIST组和si-NC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验证XIST与微小RNA(miR)-335的靶向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XIST在胃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1.86±0.2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9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胃癌细胞系中XIST的相对表达显著上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样本中XIST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敲低XIST表达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结论lncRNA XIST可负向调控miR-335的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30多亿个碱基对的基因序列中仅有不到2%的核酸序列用于编码蛋白,大部分基因不表达蛋白质,这一类基因称之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其中转录长度>200个核苷酸的RNA又被称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大量基因研究表明,lncRNA的表达调控和突变与泌尿系统的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学者们通过研究其在PCa中的表达发现,lncRNA在PC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将lncRN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了解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的功能并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其对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circRNA的功能及其与胃癌相关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circRNA的闭合环状结构特点使其具有酶稳定性。目前研究中较为清楚的功能是它作为微小RNA(miRNA)海绵,它通过与相应位点结合调控基因转录,甚至能够作为翻译模版参与蛋白质的翻译。它通过miRNA海绵作用于被miRNA调控的靶基因从而调控参与胃癌发生及发展相关的生物信号通路以调控胃癌细胞的生长。circRNA在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清中均存在差异性表达,其与胃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CEA、CA19-9等)和胃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及更短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关。结论由于circRNA的闭环结构特点,使得它具备酶稳定性并可发挥出miRNA海绵为主的多种生物功能。通过circRNA在胃癌中差异性表达的研究分析有望在胃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左右核苷酸的非编码RNA,曾被认为是DNA的"转录噪音",但现已证实其广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并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肿瘤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已有系列lncRNA被证实参与调控前列腺癌进展,包括癌细胞从激素敏感性到去势抵抗性的转化过程等。雄激素受体(AR)是目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共同证实的在前列腺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最为关键作用的调控因子,而当前研究亦证实lncRNA可通过影响AR通路,继而影响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耐药。故此,厘清AR和lncRNA之间的互作关联有助于了解前列腺癌发病或进展的生物学机制,并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7.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少特异开放阅读框,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其可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个水平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分化、代谢和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前列腺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而基因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lncRNA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 RNA,ceRNA)及其靶向技术在胰腺癌中的最新研究,为lncRNA靶向干预或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新思路。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lncRNA作为ceRNA及其靶向技术在胰腺癌中的相关研究的文献并予以综述。结果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肿瘤等病理状态下,细胞内lncRNA的丰度可引发ceRNA串扰,lncRNA通过miRNA应答元件与miRNA不完全碱基互补结合发挥类似于“海绵”的作用而吸附miRNA,从而改变miRNA的活性和有效性,同时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鉴定了lncRNA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即lncRNA/miRNA/mRNA轴,通过多种细胞功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此外,较多靶向lncRNA的技术如小干扰RNA、反义寡核苷酸、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相似文献   

9.
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的非编码RNA(ncRNA)参与调控椎间盘细胞内众多的病理生理过程,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微小RNA(miRNA)是一种短链小分子ncRNA,mi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UTR结合,阻碍mRNA的翻译或诱导其降解,从而负向调控椎间盘细胞的凋亡与增殖、细胞外基质生成以及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过程[3-5]。  相似文献   

10.
胃癌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个基因的调控作用,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及其功能被发现,它们能够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水平调控和与miRNA形成调控网络等在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胃癌的转移。本文就lncRNA在胃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片段非编码RNA(lnc RNA)MALAT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的功能。方法:用q RT-PCR方法检测80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不同肝癌细胞系(Hep G2、Hep3B、HCCLM3、Hu H7)与正常肝细胞系(L02)中MALAT1的表达。分别用MTT试验、划痕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Hep G2、Hu H7)转染MALAT1 si RNA后增殖、迁移、凋亡的变化。结果:80例配对标本中,72例(90%)肝癌组织MALAT1表达较其癌旁组织明显上调,MALAT1在不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肝癌细胞(均P0.05);Hep G2、Hu H7转染MALAT1 si RNA后,增殖率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划痕愈合能力均明显减弱(均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0%、16.41%,而各自的对照组分别为8.89%、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AT1在肝癌中的表达上调,且可能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望为肝癌的治疗找到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前列腺素E1受体EP2 mRNA的表达及其对PGE1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6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前列腺素E1治疗,疗程2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前列腺素E1受体EP2 mRNA表达水平,同时比较血压、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变化.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前列腺素El受体EP2 mRNA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受体活性增高显著者疗效较好.结论 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EP2受体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糖尿病肾病患者PGE1的治疗效果与受体EP2 mRN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3.
BRAF激活的非编码RNA-BANCR作为肿瘤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研究报道了BANC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索。然而,不同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ANCR在PTC中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旨在整理和分析既往研究的成果和争议,为进一步研究BANCR在PTC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 RNA)在肝细胞癌(HCC)与正常肝组织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利用circ RNA芯片技术检测3例HCC组织和癌旁肝组织circ RNA的表达谱,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均一化后,找出差异表达的circ RNA(与癌旁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1.5倍以上变化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irc RNA定义为差异表达的circ RNA)。根据表达差异倍数较高和样本间一致性较好的原则筛选circ RNA,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能受其调控的mi RNA,结合文献检索初步确定可能在HCC中具有重要作用的circ RNA。结果:与癌旁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的circ RNA表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HCC组织中,1.5倍以上变化的circ RNA共82条,其中上调21条,下调61条;5倍以上变化的circ RNA共3条,其中上调2条,下调1条。最终筛选出在HCC组织中明显上调的hsa-circ-0043278(8.15倍,P=0.002)、hsacirc-0006220(12.73倍,P=0.033)和明显下调的hsa-circ-0065214(6.28倍,P=0.019);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文献检索显示,hsa-mi R-520可能受hsa-circ-0043278和hsa-circ-0006220调控而影响HCC的发生和进展。结论:HCC组织circ 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hsa-circ-0043278和hsa-circ-0006220可能在HCC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Zhen HN  Zhang X  Shi CH  Yang TT  Fu LA  Zhang W  Wang XL  Gao DK  Hu SJ  So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70-1274
目的观察靶向存活素基因的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对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裸鼠体内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U251细胞、稳定转染存活素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WH1-SR的U251细胞(U251-SR细胞)、稳定转染空载体pWH1的U251细胞(U251-P细胞),分别接种于15只裸鼠背部皮下,每组5只,观测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存活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在各组肿瘤标本中的表达;采用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分别计算各组肿瘤标本的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U251、U251-P组相比,U251-SR组裸鼠肿瘤形成时间延迟,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及重量均明显减小(P均〈0.01);肿瘤标本存活素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I和MVD明显减少,AI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靶向存活素基因的shRNA能够在裸鼠体内明显抑制U251细胞的肿瘤生长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并评价两种商业化MALDI-TOF MS系统--Bruker Biotyper和Vitek-MS在临床常规实验室细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临床分离的细菌共238株(包括40个菌属和81个菌种)。按照本实验室临床菌株年分离率,将其分为临床常见菌(149株)和不常见菌(89株)。同时采用两种MALDI-TOF-MS系统对上述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与Vitek2 compact常规生化鉴定进行比较,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菌株用16 S rDNA测序确认。结果本研究238株细菌中,Bruker Biotyper和Vitek-MS属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5%和90%,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1%和87%,无鉴定结果的菌株分别为11株和21株。在149株常见细菌中,Bruker Biotype属和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8%和96%,Vitek- MS属和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7%和95%。89株不常见细菌中, Bruker Biotype和Vitek-MS属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0%和79%,种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83%和73%,无鉴定结果的菌株分别为8株和16株。结论 Bruker Biotype属的正确鉴定率高于Vitek-MS;两者种的鉴定水平相似。对不常见细菌,Bruker Biotype属的正确鉴定率高于Vitek-MS。两种质谱仪数据库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序列长度大于200nt,缺乏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其在众多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是在肝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特异性高表达lncRNA。现有研究表明,lncRNAHULC与肝癌及其相关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密切相关,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增加异常脂质代谢、促进血管生成及上皮-间质转化等机制涉及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此外,lncRNAHULC还具有成为肝癌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在价值。笔者就lncRNAHULC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外泌体是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其中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的mRNA携带了大量肿瘤细胞遗传信息,因此对外泌体中特异性mRNA的分析,有望找到肿瘤诊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高通量筛选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外泌体mRNA的表达特征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3例HCC患者及3例正常人的静脉血,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外泌体,用Magen试剂盒提取外泌体RNA,对血清外泌体mRNA进行纯化、行反转录形成cDNA、PCR扩增、测序,最后将对所得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后与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外泌体mRNA,并采用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与通路注释。结果:与正常人比较,HCC患者有397个外泌体mRNA表达上调,192个外泌体mRNA表达下调;其中,NRGN、PF4、RGS18等17个基因表达明显上调,CXCL8、MORF4L2、SYCP1等14个基因显明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胞外囊泡、细胞外细胞器、应激反应等有关,表达下调的外泌体mRNA的靶基因与嗅觉受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CXCR趋化因子受体结合、中间丝、中间丝状细胞骨架等有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30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9条通路被显著富集,其中,在上调的外泌体mRNA中,血小板激活、Rap 1信号通路、吞噬体、病毒致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与抗原处理和呈递等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在下调的外泌体mRNA中,基础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分别是最丰富和最有意义的通路。结论:HCC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外泌体mRNA表达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与HCC发生、发展、转移可能密切相关,这为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时脑组织Bid mRNA表达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7日龄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12~18 g,随机分为3组(n=30):假手术组(S组)、缺氧缺血组(HIBD组)和rhEPO组.HIBD组和rhEPO组建立HIBD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rhEPO 3 000 IU/ks.于腹腔注射后6、12、24、48和72 h(T1~5)时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左侧大脑组织100 mg,采用RT-PCR法检测Bid mRNA表达,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 与S组相比,HIBD组和rhEPO组大鼠T1-5时脑组织Bid mRNA表达上调,caspase-3活性升高(P<0.01);与HIBD组相比,rhEPO组T1-5时脑组织BidmRNA表达下调(P<0.01),T2-4时caspase-3活性降低(P<0.01).脑组织Bid mRNA表达与caspase-3活性呈正相关(r=0.911,P<0.01).结论 外源性rhEPO可通过下调Bid mRNA表达和降低caspase-3活性从而对HIBD后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对人肝癌细胞Nodal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探讨靶向Nodal基因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段含针对Nodal特异shRNA序列的质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观察其转染效率后,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da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观察Nodal基因干扰对SMMC-7721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达shRNA的质粒载体对SMMC-7721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转染后可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Noda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对其体外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运用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Nodal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Nodal基因可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