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6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96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68%,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6%,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术后疾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下肢肿胀、下肢发热、浅静脉曲张、Homans征阳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后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11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下肢深静脉血栓专科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展开探讨研究。方法 10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一般预防,研究组接受综合药物及下肢空气静脉泵及早期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彩超确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经彩超确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住院时间为(18.3±0.3)d,相较于对照组的42.0%、(23.5±0.9)d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预防措施应用于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具备临床借鉴普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对妇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妇科肿瘤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预防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按妇科肿瘤手术围术期要求进行术前常规护理,预防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个体化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下肢肿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预防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发生率(6.67%,3/45)显著低于常规组(22.22%,1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左下肢(2.22%,1/45)和右下肢发生率(0)均低于常规组(11.11%,4/45;8.89%,4/45),但无显著差异(P> 0.05);预防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2%,1/45)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7.78%,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术后各类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但无显著差异(P> 0.05);预防组术后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8.88%,4/45)显著低于常规组(22.22%,1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5±2.03)d,常规组为(6.53±2.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科肿瘤围手术期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个体化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该并发症风险,并有助于预防其他并发症形成,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出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预防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抽样,选择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8.1%),且患者满意度(97.3%)显著高于对照组(83.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同时取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61-16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预防妇科中需做盆腔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对策。方法在围手术期中,为了预防妇科中需做盆腔手术的241例患者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护理时,将这25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组:妇科组和调查组。对妇科组的125例妇科病进行体系化护理,对调查组的125例妇科患者进行平常化的护理。之后,统计围手术期中调查组的妇科患者的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人数,统计围手术期中妇科组的妇科患者的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人数。将调查组的统计结果与妇科组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探讨出最佳的防范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对策。结果妇科组结果好于调查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系化的护理能高效地预防妇科中需做盆腔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状况,因此应注重对体系化护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而实验组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研究腹腔镜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随机将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小板计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较多,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的预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银萍  谢军燕  葛晓琳 《安徽医药》2015,36(8):1020-1022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法将418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210例)和对照组(208例),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DVT总发生率为5.02%,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43% (3/210);对照组发生率为8.65% (18/208),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整体化护理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104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率为23.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均低于对照组的44.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12.3±2.3)分和SAS评分(13.2±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2±3.1)、(18.3±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在调整负性情绪状态的同时减少患者肢体肿胀的发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期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将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应用于辅助临床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案,进行下肢骨折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围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丁宏霞 《安徽医药》2017,38(7):935-937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3.29±1.67) d,短于对照组的(18.25±3.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要探究分析护理干预预防卵巢囊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科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的卵巢囊肿患者102例,102例患者都先进行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后,按照两组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52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实验组患者执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服务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凝血指标中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与对照组患者差别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实验组患者凝血指标中的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都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护理服务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与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为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通过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