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患者15%~20%是因颅外颈内动脉狭窄所致 [1],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障碍和栓子脱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既去除了可能导致脑栓塞的粥样硬化斑块,又可能改善颅内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灌注压,因而被公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 [2].  相似文献   

2.
Li BM  Li S  Wang J  Cao XY  Xu BN  Zhou D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4):230-23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应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前期80例患者术中未作特殊处理;后期125例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术中严格控制血压在个体正常值的下限,心率升高至80次/min后开始扩张狭窄并放置支架。结果前80例患者并发症为8.8%,严格调控血流动力学的125例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1个月~5年,均无严重再狭窄发生。结论重视调整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灌注磁共振技术分析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以此评价外科治疗疗效。方法 21例接受外科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者2例,行颅内外血管吻合者10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者9例。结果 21例患者术前局部脑血流量正常,但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及分水岭区的灌注明显延迟;术后分水岭区的灌注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21例患者灌注延迟的区域均明显减少,其中内膜切除与支架血管成形术的近期疗效好。结论 灌注磁共振技术可以准确评价单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这种血流动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4.
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前后脑血流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影响因素,分析支架成形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回顾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我院行SPECT检查且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老年颈动脉狭窄68例,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是否合并椎基底动脉狭窄(VBS)、侧支循环是否开放和支架成形术前后等情况时相关rCBF的变化.结果:单侧颈动脉狭窄按不同因素分组时相关rCBF下降例数的卡方检验:狭窄90%~99%分别与50%~69%和70%~89%患者比较,P值分别为0.046和0.020;合并VBS和不合并VBS患者比较,P值为0.927;侧支循环开放与无侧支循环患者比较,P值为0.222.颈动脉单侧狭窄与双侧狭窄患者比较,P值为0.046.支架成形术后狭窄相关的rCBF下降区76%的患者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状况的改良Rankin评分由入院时(1.4±0.7)分降为术后的(0.4±0.3)分(P<0.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侧别可能是影响老年颈动脉狭窄相关rCBF的因素,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狭窄相关rCBF,临床相关症状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内涡流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利用计算机模拟颅内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的血液流动,并对宽、窄颈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选取颈内.后交通动脉瘤中典型宽、窄颈动脉瘤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DSA)图像,联合应用Photoshop、Matlab、Ansys以及Fluent软件,对动脉瘤进行血液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结果成功模拟出在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中动脉瘤及其载瘤动脉内血流的动态变化。宽颈动脉瘤内可见涡流现象,流速在0.057~0.156m/s。窄颈动脉瘤内无涡流现象,流速在0.001~0.014m/s。结论宽颈动脉瘤与窄颈动脉瘤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在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先设法降低动脉瘤中涡流的流速或使涡流消失后,再进行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编码DSA(CC-DSA)评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AS治疗的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16例。将CAS前后颈动脉造影图像经CC-DSA后处理得到相应的彩色血流编码图像,分别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横窦处设置感兴趣点(POI),分别检测达峰时间(TTP)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同时收集CAS前后颈动脉狭窄段及颈内动脉C1段远端(管腔正常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 CAS治疗后颈内动脉C1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TTP及rTTP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CAS治疗前后颈总动脉、横窦TTP及横窦r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S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段PSV及EDV均较术前降低,颈内动脉C1段远端PSV较术前升高(P均0.05)。CAS治疗前后颈内动脉C1段TTP变化值与其远端(管腔正常处)超声参数PSV、EDV变化值均呈正相关(r_s=0.500、0.522,P=0.049、0.038)。结论 CC-DSA可量化评估颈内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CAS)术中低血流动力学紊乱(H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接受CAS患者,根据CAS术中血压和心率变化评估有无HD;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S中发生H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2例发生HD(HD组),其中27例见于球囊扩张时,14例见于植入支架时,1例见于以封堵器封堵血管时;79例未见HD(非HD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有无累及球部或分叉部)、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球囊后扩张均为HD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AS术中发生HD与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部位、血管斑块性质及有无球囊后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负荷与认知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的10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得分分为认知正常组(40例)和认知减退组(61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并对WMH负荷进行视觉Fazekas评分及体积定量,分析确定认知减退的独立影响因素及相关因素并评价WMH负荷对认知减退的预测价值。结果高脂血症、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作史、BMI增高、载脂蛋白A1水平降低及WMH体积增加可能是认知减退的危险因素。Fazekas评分升高(优势比3.156,P=0.002)、WMH标准化体积增大(优势比2.557,P=0.002)及高脂血症是认知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Fazekas评分及WMH标准化体积与MoCA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Fazekas评分预测认知减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6,最佳截断值2分,敏感性45.9%,特异性90.0%;WMH标准化体积预测认知减退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最佳截断值1.91%,敏感性63.9%,特异性82.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WMH负荷与认知减退存在显著相关性,Fazekas评分和WMH体积定量有望作为预测患者认知功能水平的简易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老年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产生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CAS治疗的80例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心功能不全等),用药史等。观察肌酐、血尿素氮(BU...  相似文献   

10.
1994年Marks和Mathias将支架技术应用于高位颈动脉夹层,Theron和Mathias以及Roubin和他的同事首先使用了这些方法治疗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应用于临床已经有10余年了。到目前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最后的证实,目前比较内膜剥脱术与支架治疗的试验正在进行当中,主要有:北美的CREST(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 Trial)。欧洲的CAVATAS(Carotid and Vemebral Artery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udy)和SPACE(Stent Protected Angioplasty versus Carotid Endarterectomy)。大概1~3年后会有一定的结果。以指导CAS和CEA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正>1概述1.1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年CREST(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和ACT(Asymptomatic Caroti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8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5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0例.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可以解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法到达部位的狭窄.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有症状和无症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而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是近10余年新出现的技术。其微创的特点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而言,无疑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有高度手术风险的患者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是最好的选择。文章分别阐述两种手术的特点,提出颈动脉狭窄治疗的最佳选择及当前面临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 1998年10月-2010年1月,对21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EA治疗。男140例,女75例;年龄51~88岁,平均6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27例,有脑梗死病史31例。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和/或CT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同时伴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45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6例,其中2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外周血管病变43例并同期处理。结果术后15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其中148例术前临床症状均改善。术后1周内2例出现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死亡。术中1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者,均未作特殊治疗。术后7~24个月25例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程度均25%且患者无TIA症状,未作特殊处理。1例随访3年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余患者均病情稳定。结论 CEA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5月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93次,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50~78(平均65.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例(TIA),31例术前患过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和\或CTA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2例。结果 90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包括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语言障碍恢复等。术后80例获得随访1~36个月。15例发现有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率小于25%,其中1例脑卒中,1例TIA保守治疗好转。其余13例无临床症状。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心宝丸使用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8例入院心率<70次/min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并按照术前是否使用心宝丸分为心宝丸组(90例)和对照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最低血压、心率、阿托品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术后血流动力学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心宝丸组患者术中最低收缩压[(106.24±9.98)mmHg vs(95.43±10.26)mmHg,P<0.001]、最低心率[(53.21±6.13)次/min vs(44.61±4.76)次/min,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中使用阿托品的例数(31.11%vs 46.83%,P=0.016)及剂量[(0.85±0.29)mg vs(1.38±0.41)mg,P=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宝丸组术后低血流动力学发生率(低心率:16.67%vs 29.11%,P=0.029;低血压:23.33%vs 35.44%,P=0.047)、使用升压药物时间量[(12.42±2.48)h vs(23.45±3.62)h,P=0.011]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vs 11.39%,P=0.02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宝丸能明显改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低血流动力学情况,缩短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综述某些已在使用的方法的发展,以及一些将来有前途的监测技术。一、心输出量(CO)无创CO的监测方法较多,Hausen等报道心脏术后病人试用经气管多普勒(TTD)计算机作连续性CO监测。TTD是用一多普勒探头置放于气管导管远端,理论上有几点优于经食道多普勒(TED)监测,因为是在主动脉瓣水平测血流量,所以测得的CO与左室排血量相仿。此装置还能自动测量主动脉直径。临床试用发现TTD与温度稀释法(TD)测定的CO很不一致,原因可能由于多普勒探头位置不当或超声波束对主动脉壁和血流形成伪角。为了取得最理想的读数,TTD需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平均需用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在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很高,约20%的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是由于颅外段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的[1, 2].目前,国际公认的手术治疗方案"金标准"是CEA;而随着微创治疗的发展,CAS被认为可作为CEA的替代治疗方案[3, 4].然而,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