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肾动脉狭窄支架血运重建对血压影响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肾动脉支架重建血运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肾动脉狭窄患者110例,均经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年,观察对患者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110例患者肾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60%~100%降至0~15%.术后1年随访患者血压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153±32)mm Hg降至(131±27)mm Hg,舒张压由(87±19)mm Hg降至(75±19)mm Hg;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由平均(2.6±0.9)种降至(1.9±0.9)种.结论 采用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1年随访降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围手术期降压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降压药物在.肾动脉支架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93例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后以钙拮抗剂为首选的降压药物,配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剂(ARB)类控制血压.以140/90 mm Hg为目标血压,观察血压达标的情况,观察术后肾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平均为(2.6±0.9)种,术后降压药应用种类为(1.9±0.9)种,术前血压达标为28%,术后达标为68%.结论 以钙拮抗剂为主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控制肾动脉支架围手术期血压是安全有效的.ACEI及ARB类药物对于肾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患者行经皮肾动脉支架术(PTRA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5年2月行PTRAS治疗的172例ARAS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和随访情况,分析PTRAS治疗ARAS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术后72 h及远期随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男性患者术后72 h血压、远期随访血压和女性患者术后72 h血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患者远期随访血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RAS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9.9%(17/1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是术后发生对比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121例患者中,全因死亡11例(9.1%)。结论 PTRAS治疗的ARAS在术后72 h及远期随访期间,PTRAS可以有效改善ARAS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且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资料和方法 11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组;B组,肾动脉支架术组。比较两组的首次手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及术后即刻再狭窄率,术后6个月血压及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 B组成功率高于A组(94.64%对76.79%,P<0.01),通畅率B组高于A组(73.21%对30.36%,P<0.01),再狭窄率B组低于A组(10.71%对28.57%,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血压治愈率较A组高(P<0.01),肾动脉支架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肌纤维结构不良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术后血肌酐B组降低不明显(P>0.05),A组显著降低(P<0.05)。A组术后TGFR、R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B组术后T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术后TGFR改善更明显,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术操作成功率高、通畅率高、再狭窄率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改善明显,较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有较大优势,可作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一种重要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肾功能正常时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例肾动脉狭窄(共26支肾动脉)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和非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检测血清肌酐值,分别于组内手术前后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99.18±18.26)μmol/L、(101.73±12.65)μmol/L、(96.82±15.81)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00.18±19.81)μmol/L、(107.36±29.49)μmoL/L、(127.64±88.05)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正常患者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时,是否应用.肾动脉栓子保护装置对术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PTRAS手术的ARAS患者31例,均为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PTRAS的成功率,以及血压、降压药种类的变化;应用肾动态显像评估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的变化。
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严重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种类较术前均明显降低,血肌酐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3、6、12个月支架侧的SKGFR、总GFR较术前明显升高,而非支架侧SKGFR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将支架侧术前SKGFR的值以20 ml/min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SKGFR≥20 ml/min共15例,SKGFR< 20 ml/min共16例,分析两组术前、术后SKGFR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术前SKGFR≥20 ml/min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术后3~12个月支架侧的SK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前SKGFR<20 ml/min的患者,术后3~12个月支架侧的SKGFR较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TRAS治疗ARAS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支架侧的分肾功能明显改善,肾动脉狭窄侧的SKGFR越小,其术后肾功能改善的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40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其中男85例(60.7%),女55例(39.3%)。年龄47~86岁,平均(67.4±9.82)岁。共施行了152条肾动脉支架置入,12例为双侧肾动脉分期介入治疗。分析手术并发症,随访患者的血压变化、服用降压药物种类及血肌酐、尿素氮变化,超声观察支架通畅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并发症:肾周血肿5例(3.3%);穿刺部位血肿5例(3.3%);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1.3%)。围术期死亡1例(0.6%)。随访时间24个月,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种类从术前平均(2.9±1.2)种下降至(1.9±1.3)种(P<0.05)。总体上,高血压治愈0例,改善108例(77.1%),无效32例(22.9%)。介入手术后患者血压有所改善[术前收缩压(150.04±16.69) mmHg,术后(137.05±12.58) mmHg,P<0.001;术前舒张压(81.69±12.02)mmHg,术后(79.29±8.71)mmHg,P<0.05];133例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术后血清肌酐尿素氮检测低于术前水平[术前血肌酐(91.63±38.06)μmol/L,术后(87.69±40.31)μmol/L,P<0.001;术前尿素氮(5.97±1.80) mmol/L,术后(5.63±1.83) mmol/L,P<0.05];7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水平无明显改善。结论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使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减轻或易于控制,同时有利于维持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nsplantrenalarterystenosis ,TRAS)是导致肾移植患者顽固性高血压和移植肾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 ,发现率约为 1%~ 2 3% [1,2 ] 。近年来 ,随着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等非创伤性检查的应用 ,TRAS的发现率有上升的趋势[3 5] 。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对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解除TRAS ,可使患者的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症状得到改善。本文就TRAS的成因、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一、TRAS的形成原因TRAS的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外科技术 ,免疫反应 ,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 ,缺血再灌注 ,巨细胞病毒 (C… 相似文献
11.
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28例肾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肾动脉球囊成形术(PTA)与内支架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动脉狭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1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8例,肌纤维结构不良7例,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2例.肾动脉狭窄分类: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8例.结果:26例成功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PTA治疗15例,内支架植入治疗9例,经PTA和内支架植入治疗2例.2例介入治疗失败,其中死亡1例.介入治疗后9例高血压治愈,17例高血压改善,7例肾功能改善.26例介入治疗成功者随访9~36个月,无发生再狭窄.结论:PTA及内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病因、分型和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21例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6个月(3~15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肌酐水平。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普通球囊导管(5F,直径4~6mm,长度20~30mm)和微球囊导管(2.6F,直径3mm,长度36mm)分别对21例TRAS行PTA术,其中5例放置支架。结果21例TRAS患者共行32次PTA(行1次PTA13例,2次5例,3次3例),其中22次经对侧股动脉,10次经左肱动脉穿刺插管。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9%~97%,PTA后狭窄率降为10%~30%。PTA前收缩压150~210mmHg(1mmHg=0.133kPa),平均170mmHg,舒张压90~145mmHg,平均120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00~190mmHg,平均135mmHg,舒张压降为80~125mmHg,平均85mmHg。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8%,再次PTA后狭窄率14%。32次PTA共使用普通球囊导管25个,微球囊导管7个。5个支架4个为自膨式支架,1个为球囊扩张式。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3个月)。21例中最终治愈6例,改善8例,好转5例,无效2例。除1例肱动脉入路发生术后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TRAS的PTA治疗安全有效,配合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支架能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TRA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共搜集病例31例,行介入手术35次。6例行单纯球囊扩张(PTA),24例行支架置入,1例手术失败。术后肾动脉狭窄程度、肾功能及血压明显改善,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9.6个月,PTA术后2例(33.3%)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无复发;支架术后3例(12.5%)再发狭窄,2例成功行PTA术后无复发。结论肾移植术后密切超声随访有利于早期诊断TRAS,介入治疗TRAS安全、有效且应被视为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肾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发展,规范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肾动脉狭窄(RAS)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对肾动脉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术(PTRA/S)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操作技术等作一评述.虽然国内外已将(PTRA/S)作为RAS的首选治疗,但国内相关临床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 资料与方法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和/或内支架治疗20例TRAS患者,对其技术成功率、再狭窄率以及狭窄类型对介入治疗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 (1)PTA和内支架治疗TRAS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71.4%、100%,再狭窄率分别为20%、22.2%.(2)Ⅰ型、Ⅱ型、Ⅲ型狭窄介入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9%、85.7%,0,再狭窄率分别为23.1%、16.7%. 结论 (1)Ⅰ型、Ⅱ型狭窄为介入治疗的良好适应证.(2)PTA依然为TRAS的首选方法,内支架为其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性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7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或腋动脉入路行狭窄肾动脉的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7例病人中3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例经股动脉,1例经腋动脉),4例同时行球囊护张和支架置入(2例经股动脉,2例经腋动脉)。治疗后5例病人血压恢复正常,2例口服降压药恢复正常。随访9-36个月,6例未见狭窄,仅1例支架入术后9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血流基本恢复。结论 球囊扩张和(或)内支架入仍然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再狭窄的预防和处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35例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9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血肌酐水平。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普通球囊导管(5F,直径4~6mm,长度20~30mm)和微球囊导管(2.6F,直径3mm,长度36mm)分别对35例TRAS行PTA术,其中11例放置支架。结果35例TRAS患者共行46次PTA(行1次PTA20例,2次12例,3次3例),其中26次经对侧股动脉,20次经左肱动脉穿刺插管。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5%~98%,PTA后狭窄率降为10%~30%。PTA前收缩压150~210mmHg(1mmHg=0.133kPa),平均170mmHg,舒张压90~145mmHg,平均120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00~190mmHS,平均135mmHg,舒张压降为80~125mmHg,平均85mmHg。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9%,再次PTA后狭窄率15%。46次PTA共使用普通球囊导管26个,微球囊导管20个。11枚支架8枚为自膨式支架,3枚为球囊扩张式。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3个月)。35例中最终治愈11例,改善15例,好转7例,无效2例。除1例肱动脉入路发生术后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TRAS的PTA治疗安全有效,配合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支架能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