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血管内覆膜内支架放置修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基本标准是要求近端瘤颈长度 >1 5~ 2 0mm。通过比较术前术后BUN及血清肌酐水平 ,探讨跨肾动脉放置支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 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经腹血管内覆膜内支架修补术 ,支架的裸露部分跨过肾动脉开口放置 ,以利于支架与血管壁附着牢固。术前及术后均检查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术前 2例血清BUN异常 ,4例血肌酐浓度异常 ,术前DSA显示有肾动脉狭窄的 2例。术后 1个月 4例出现肾功能异常 ,2例术前BUN正常者出现异常。BUN平均值为 (7.1 7± 3 .92 )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血肌酐浓度平均值为 (1 57.69± 1 80 .2 7)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术后 3个月BUN为(6 .62± 3 .50 )mmol/l,血肌酐浓度为 (1 54 .2 3± 1 75 .49)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只要支架位置正确 ,支架的开放性“筛孔”可以容许血流顺利进入肾动脉 ,则不会损害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连续收治的134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内径狭窄>70%),并予以肾动脉支架成形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2年血压及血清肌酐水平,同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10年后血压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与术前基线值比较,术后24 h肌酐升高[(109.8±24.6) μmol/L对(99.4±27.8) μmol/L],GFR降低[(57.6±19.3) ml/min对(68.5±18.9) ml/min)].患者术后1、2年平均肌酐值与术前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2、10年时分别有56例(50.9%)、50例(47.6%)和33例(44%)血压改善.结论 尽管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肾功能无变化,但远期血压控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 ,共纳入 84 7例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患者 ,分析肾动脉造影情况、肾动脉狭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并随机抽取 15 5例患者测定术前术后血清肌酐变化以评估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的安全性。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成功率高 (99.6 % ) ;造影前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变化 [术前 :(77± 11) μmol/L ,术后 :(78± 5 ) μmol/L ,P >0 .0 5 ];肾动脉狭窄总体发生率为 19% (16 1/ 84 7) ,明显狭窄 (>5 0 % )占 7.1% (6 0 / 84 7) ,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发生率为 3.9% (33/ 84 7) ;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动脉明显狭窄与年龄 (>70岁 )、高血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显著相关。结论 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对准确发现肾动脉狭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肾功能正常时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例肾动脉狭窄(共26支肾动脉)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和非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检测血清肌酐值,分别于组内手术前后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99.18±18.26)μmol/L、(101.73±12.65)μmol/L、(96.82±15.81)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00.18±19.81)μmol/L、(107.36±29.49)μmoL/L、(127.64±88.05)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正常患者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时,是否应用.肾动脉栓子保护装置对术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肾动脉支架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在我科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25,共27支肾动脉)和非糖尿病组(n=60,共67支肾动脉).分析手术过程及随访血清肌酐、血压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支架置入术前、随访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32.24±33.71)μmol/L,(126.32±29.6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随访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25.02±48.13)μmol/L,(118.31±39.58)μmol/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随访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结果比较无差异.结论 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稳定肾功能,改善血压,其疗效对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多模式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2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采用不同介入技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血管性并发症19例,非血管性并发症7例.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周总肌酐水平(184.3±138.4) μmol/L较术前(372.7±295.5) μmol/L明显改善(P<0.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管治疗组与非血管治疗组患者一般情况、供肾来源、吻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病时间(1.8±1.4)个月对(118.3±54.4)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4~55个月(平均18.6个月)中3例复发,2例再次介入治疗后肌酐水平恢复正常,1例伴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移植肾动脉栓塞术.结论 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等优点,可及时有效地改善肾功能,挽救移植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S)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和 /或内支架治疗 2 0例TRAS患者 ,其中PTA治疗 14例次 ,内支架治疗 9例次。对治疗前后的血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PTA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15 7± 17)mmHg、(97± 7)mmHg、(1.5± 1.0 )种、(5 12± 2 96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7± 11)mmHg(P <0 .0 5 )、(86± 7)mmHg(P <0 .0 1)、(0 .9± 1.0 )种 (P >0 .0 5 )、(2 76± 2 2 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降为 (12 8±10 )mmHg(P <0 .0 1)、(83± 7)mmHg(P <0 .0 1)、(0 .8± 0 .9)种 (P >0 .0 5 )、(14 5± 5 5 ) μmol/L(P <0 .0 1)。采用内支架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 (15 4± 31)mmHg、(93± 12 )mmHg、(1.6± 1.0 )种、(338±14 2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4± 17)mmHg(P >0 .0 5 )、(82± 7)mmHg(P <0 .0 5 )、(0 .8± 1.0 )种 (P >0 .0 5 )、(197±7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为 (132± 9)mmHg(P >0 .0 5 )、(83± 4 )mmHg(P <0 .0 5 )、(0 .5± 0 .8)种 (P >0 .0 5 )、(2 0 4± 16 9) μmol/L(P <0 .0 5 )。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40例动脉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其中男85例(60.7%),女55例(39.3%)。年龄47~86岁,平均(67.4±9.82)岁。共施行了152条肾动脉支架置入,12例为双侧肾动脉分期介入治疗。分析手术并发症,随访患者的血压变化、服用降压药物种类及血肌酐、尿素氮变化,超声观察支架通畅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并发症:肾周血肿5例(3.3%);穿刺部位血肿5例(3.3%);术后上消化道出血2例(1.3%)。围术期死亡1例(0.6%)。随访时间24个月,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种类从术前平均(2.9±1.2)种下降至(1.9±1.3)种(P<0.05)。总体上,高血压治愈0例,改善108例(77.1%),无效32例(22.9%)。介入手术后患者血压有所改善[术前收缩压(150.04±16.69) mmHg,术后(137.05±12.58) mmHg,P<0.001;术前舒张压(81.69±12.02)mmHg,术后(79.29±8.71)mmHg,P<0.05];133例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术后血清肌酐尿素氮检测低于术前水平[术前血肌酐(91.63±38.06)μmol/L,术后(87.69±40.31)μmol/L,P<0.001;术前尿素氮(5.97±1.80) mmol/L,术后(5.63±1.83) mmol/L,P<0.05];7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后肌酐尿素氮水平无明显改善。结论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使肾动脉狭窄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减轻或易于控制,同时有利于维持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评价非离子型造影剂 (典比乐 370 )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  5 4例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 (内径减少 >5 0 % )接受肾动脉支架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0例单纯肾动脉狭窄患者仅行肾动脉支架术 )与 2 2例冠状动脉及肾动脉均正常者 (对照组 )比较。详细记录术中造影剂用量 ,同时测定患者肾动脉支架术前及术后 12h血清肌酐水平。结果 各组间手术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各组间造影剂用量随接受支架植入数升高而增高。术后 12h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轻微升高 ,但无显著差异。各组间术前肌酐与术后 1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9)。结论 非离子型造影剂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能安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5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2010年9月13日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式选择供肾动脉-右髂外动脉端侧吻合术.术后每6个月复查1次血压、血清肌酐(Scr)及移植肾动脉彩色超声.2012年3月复查Scr为154 μmol/L,血压156/101 mm Hg(l mm Hg=0.133 kPa).体检右下腹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行内科保守治疗2周后复查Scr 163 μmol/L,彩色超声检查: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处血流速度偏高(最大流速439 cm/s),阻力指数偏高(阻力指数0.81),提示移植肾动脉狭窄.遂行右侧肾动脉造影及支架成形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99mTc-DAPA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4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共54条经皮肾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PTRAS),分别于术前2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99mTc-DAPA肾动态显像,利用Gates法测定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压。根据术前GFR测定结果,将患肾功能分为GFRⅠ级(GFR≥30 ml/min)、GFRⅡ级(15 ml/min≤GFR<30 ml/min)和GFRⅢ级(GFR<15 ml/min)。分析患者术前术后患侧肾(分肾)GFR、肾血流灌注、术前与术后血压、服用降压药种类和剂量的变化、血清肌酐变化。 结果术后GFR改善较为明显,尤其GFRⅠ级、GFRⅡ级,肾血流灌注增加,明显高于GFRⅢ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RⅠ级、GFRⅡ级患者术后控制血压有效例数高于GFRⅢ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收缩压由(165±18)mmHg降至(138±12)mmHg,舒张压由(100±12)mmHg降至(88±8)mmHg,降压药种类、剂量较术前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治疗效果好于双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99mTc-DAPA肾动态显像术前术后的检查结果GFR可用于客观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疗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PTRAS疗效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霉酚酸酯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霉酚酸酯 (MMF)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 (CAN)的疗效。方法 :18例接受尸肾移植的CAN患者使用MMF1 5~ 2g/d治疗 ,停用环孢素 (CSA)或CSA减量。结果 :18例患者随访观察 3~ 2 0个月 ,13例肌酐小于4 0 0 μmol/L者中 11例血清肌酐下降 ,2例升高 ;5例血清肌酐大于 4 0 0 μmol/L者 ,血清肌酐继续升高或短时稳定后继续升高 ;4例恢复血透 ,其中 1例死亡。结论 :MMF对血肌清酐在 4 0 0 μmol/L以下的CAN有较好的疗效 ,而对血清肌酐大于 4 0 0 μmol/L者 ,MMF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和预测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置人术(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疗效.方法 成功接受PTRAS治疗的单侧ARAS患者76例,分别于术前2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利用Gates法测定患侧GFR.根据肾动脉造影结果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69%)、中度(70%~89%)、重度(≥90%)狭窄;根据术前GFR测定结果将患肾功能分为Ⅰ级(GFR≥30 ml/min)、Ⅱ级(15 ml/min≤GFR< 30 ml/min)和Ⅲ级(GFR< 15 ml/min).通过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肾GFR与血压变化情况对PTRAS进行疗效判定.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重度狭窄患者患肾GFR低于轻中度狭窄患者[(19.48±11.56)ml/min与(26.79±15.34) ml/min,t =2.262,P=0.027].PTRAS术后血压改善者占32%( 24/75),无变化者占68%(51/75).术前患肾功能为Ⅰ、Ⅱ级患者术后高血压改善率为39.62%( 21/53),高于肾功能为Ⅲ级患者的13.64% (3/22),x2=4.825,P=0.028;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患肾功能分级是影响患者术后血压改善的惟一因素(OR=0.465,P=0.032).PTRAS术后GFR改善者占22.37% (17/76),无变化者占68.42% (52/76),降低者占9.21% (7/76);在血压改善组与未改善组患者中,GFR改善的比率分别为33.33% (8/24)和17.65% (9/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81).结论 肾动态显像可以客观评价单侧ARAS患者PTRAS术后患肾GFR变化,并可预测术后血压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肾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 5年内 2 8例共 36支狭窄肾动脉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 (PTRAS)。术后 1个月、6个月、1年随访血压、血肌酐、抗高血压药用药情况 ,并与术前比较。术后 1年重复血管造影以判断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PTRAS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其原发通畅率为 82 % (肾动脉 86 % ) ,继发通畅率为 89% (肾动脉 90 % )。术后 1个月、6个月及 1年血压分别较术前有显著下降 (P <0 .0 1) ,血压控制的临床有效率 (治愈 改善 )分别为 10 0 %、92 .9%及 89.3% ;血清肌酐值、抗高血压药数目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术后 1年 ,有 4例 (14 .3% )肾功能得到改善 ,18例 (6 4 .3% )肾功能保持稳定 ,6例 (2 1.4 % )肾功能恶化 ,其中 4例术前有肾功能不全病史 ;并发症包括 1例穿刺部位血肿及 3例一过性肾功能减退。结论 PTRAS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佳 ,是肾动脉狭窄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的疗效方法  5例 (男性 3例 ,年龄 33± 9岁 )胸主动脉缩窄患者行经皮主动脉球囊成型术支架植入术。结果 各例支架植入后即刻压力阶差显著减低 (8± 2mmHg ,比较术前 73± 6mmHg ,P <0 .0 0 1)。平均随访 2 7± 12月各例无需多种药物治疗但血压控制良好 (15 2± 7/ 91± 5mmHg ,比较术前 2 0 1± 8/ 12 0± 8mmHg ,P <0 .0 0 1) ,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经皮支架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安全可行 ,且对患者血压控制具有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干扰素γ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干扰素γ(IFN 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慢性肝炎黄芪治疗前后血清TGFβ1,透明质酸 (H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GFβ1,HA ,PBMC产生IFN γ的含量分别为 (4 2 8.85± 117.5 3)mg/L ,(35 6 .77± 78.43) μg/L ,(12 .3± 5 .7) μg/L ,黄芪治疗后分别为 (2 2 2 .6 9± 85 .73)mg/L(P <0 .0 5 ) ,(179.2 3± 5 8.43) μg/L(P <0 .0 1) ,(2 2 .6± 8.7) μg/L(P <0 .0 5 ) ,治疗前后TGFβ1,HA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前PBMC产生IFN γ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黄芪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TGFβ1,IFN γ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铜的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以 31例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糖尿病组 ) ,以同期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 36例为对照组 (非糖尿病组 ) ,另选择健康对照组 30例 ,测定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铜浓度、体重指数和血脂。结果 糖尿病组血Hcy、Cu ,分别为 (18.8± 3.5 ) μmol L、(2 1.1± 3.8) μmol L ,高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10 .7± 2 .3)、(16 .8± 2 .7) μmol L(P <0 .0 1)和非糖尿病组 ,分别为 (15 .6± 1.9)、(14 .8± 2 .2 ) μmol L(P <0 .0 5 ) ;非糖尿病组Hcy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Cu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Hcy与Cu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高Hcy致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可能与Cu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窒息后新生儿血胃动素及一氧化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窒息后足月新生儿血浆胃动素 (MTL)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规律 ,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 15例足月窒息新生儿餐后血浆 MTL、血清 NO含量进行检测 ,并以正常新生儿做对照。 结果 窒息后新生儿与对照组餐后血浆 MTL 含量分别为 30 1.4 7± 73.31μmol/ L 和 4 36 .5 8±185 .5 7μm ol/ L,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0 1)。窒息组餐后血清 NO水平为 110 .6 1± 13.75 μm ol/ L,对照组为 98.6 6±0 .72 μm ol/ L,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窒息组血浆 MTL 水平与血清 N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P<0 .0 1)。 结论 窒息后新生儿的某些胃肠道症状可能与神经体液调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9.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有关研究证明血尿酸与高血压、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 ,人们发现心功能衰竭患者血尿酸也升高 ,本文探讨两者是否相关。方法  5 9例均为住院患者 ,入选时间为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入院前后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排除痛风、高血压、冠心病及肾脏疾病。扩张型心肌病 15例 ,风湿性心脏病 4 4例。男 2 0例 ,女 39例 ,年龄 (4 6± 14 )岁。心功能按NYHA标准分级 ,心功能Ⅱ级 4例 ,心功能Ⅲ级 30例 ,心功能Ⅳ级 2 5例。 4 1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复查血清尿酸。对心功能不同状态下的尿酸水平和心衰控制前后尿酸水平分别进行比较。血清尿酸测定使用美国BCKMANCX7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 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尿酸分别为 (30 1± 2 5 ) ,(4 2 5± 35 ) ,(5 95± 14 5 ) μmol/L ,P <0 .0 1。心功能Ⅳ级时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时尿酸水平。 4 1例患者心衰时尿酸水平为 (6 0 5± 95 ) μmol/L ,心衰控制时尿酸水平为 (30 4± 87) μmol/L。 结论 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心衰越重 ,心衰纠正后血清尿酸水平随着下降 ,且本研究入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冠心病及肾脏病变、痛风 ,所以心功能衰竭与血清尿酸存在相关性 ,且血尿酸水平高低 ,可提示心衰的严重程度。心功能衰竭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