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与病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哲  王全平 《颈腰痛杂志》1997,18(3):204-206
随着现代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如CT、MRI,脊柱韧带骨化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特别是对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PI,I,)及脊柱黄韧带骨化(OYL)的临床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日益深入。然而至今为止,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就近年来有关脊柱韧带骨化(包括0-PI,I。与()YI,)的发病与病理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1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机理有关脊柱韧带骨化发病机理的文献报道较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盈.且损伤或椎间盘突出1.l.且损伤即局部力学因素所致的脊柱韧带损伤后引起骨化【门,在…  相似文献   

2.
黄韧带骨化症的组织病理学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韧带骨化症为多见于亚洲地区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黄韧带骨化可发生于脊柱各部位,胸椎和胸腰椎多见,尤其是下胸椎,常并发其他脊柱韧带骨化。本文综述了黄韧带骨化症的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脊柱韧带间骨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了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棘上韧带,对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棘上韧带内胶原纤维增生、肿胀,出现了大量的纤维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强异染性。结论:黄韧带骨化患者其棘上韧带也有明显的骨化倾向。因此,对于某一脊柱韧带发生骨化的患者,应注意其是否合并有其它脊柱韧带的骨化。  相似文献   

4.
孔清泉  陈仲强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35-1437
弥散性特发骨肥大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也称Forestier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型疾病,表现为脊柱前纵韧带骨化和各种脊柱外韧带骨化。DISH病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um,OPLL)和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的病理病变过程均为软骨内骨化;它们均是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疾病,起病隐匿,男性多见,男女比率为3—1:1。[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王向  贾连顺 《脊柱外科杂志》2010,8(5):308-310,315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是相对少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中以下胸段较为常见。TOLF是导致胸椎椎管狭窄和胸椎脊髓压迫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往往合并有其他局部或全身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TOLF)是相对少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中以下胸段较为常见。TOLF是导致胸椎椎管狭窄和胸椎脊髓压迫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往往合并有其他局部或全身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  相似文献   

7.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2010,8(2):120-123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多见于颈椎,常独立或合并其他病变对脊髓神经根形成压迫。在年龄≥65岁的亚洲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34%。日本学者对该病研究较多,目前的研究表明OPLL是一种基于多基因与环境等其他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对OPLL的基础研究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OPLL的基础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胸椎黄韧带骨化以下胸椎多见,是胸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原因。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其他脊柱疾病,易误诊、漏诊,且手术治疗风险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该文对近年来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性疾病,进展缓慢,不可逆转,常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以多种脊柱韧带骨化为特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为颈部后纵韧带中的异位骨化,因其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病因复杂。由于OPLL具有不可逆性,及时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OPLL的术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等。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中颈椎OPLL手术治疗术式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脊柱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spinal ligament,OSL)是一种引起异位骨形成及继发的不同程度神经性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以多种脊柱韧带的骨化为特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和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diffuse idiopathic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常引起脊髓病变、神经根病变或同时累及两者。对于OSL的致病原因仍不明确。OSL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包括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目前相关研究认为:遗传、内分泌与代谢、生长因子、机械应力、微量元素、脊柱变性、创伤和炎症等因素可能参与其中,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脊柱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压迫脊髓神经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其中颈椎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颈椎OPLL首先发现于日本,并被认为是引起东亚患者颈椎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颈椎OPLL好发于50~60岁的东亚人群,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据统计东亚人群的发生率为1.9%~4.3%,北美以及欧洲也有零散报道,但发生率远低于东亚人群,为0.1%~1.7%。目前对于颈椎OPLL的发生机制仍无定论,人群筛  相似文献   

12.
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慢性退化性脊柱疾病,多见于颈椎。往往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怀疑OPLL者应常规拍摄椎侧位片。CT能够敏感地显示骨化块的厚度、形态及椎管狭窄的强度。MRI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清晰显示脊髓形态及髓内的异常信号变化,预测手术疗效。利用螺旋CT构建OPLL三维图象,可用以模拟手术,确定病变切除的入路及范围。T2加权MRI图象上的髓内高信号代表可逆性水肿和不可逆病变两种病理拟  相似文献   

13.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谌宏军  刘仲前  胡豇  万仑  陈伟 《中国骨伤》2010,23(9):701-70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5~66岁,平均55.2岁。术后采用JOA评分法从下肢运动、膀胱功能两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2~18个月,平均10.5个月。下肢功能按JOA评定标准:优4例,良1例,差1例。1例差的患者因为脊髓压迫时间过长,MRI显示T2加权像脊髓高信号导致不可逆的脊髓变性及合并有精神分裂症。结论: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减压是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减压和实时的脊髓保护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81-1884
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主要包括棘上韧带(supraspinous ligament,SSL)、棘间韧带(interspinous ligament,ISL)、黄韧带(ligamentous flavum,FL)和小关节囊(capsule of facet joint)。PLC的完整性在维持脊柱骨折稳定性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着眼于PLC损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其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及其相关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Wang ZL  Yuan HF  Ding HQ  Zhao HN  Qiao Y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376-1380
目的 通过对142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的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的角度探讨该病的不同病因.方法 1989年7月至2005年11月,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42例,手术治疗121例.从临床病因学的角度分为三大类型:(1)原发性TOLF(组1,90例),不合并与黄韧带骨化相关的疾病,且Ca、P、AKP均正常;(2)全身骨化疾病性TOLF(组2,30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6例,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3例,氟骨症10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1例;(3)脊柱局部病变性TOLF(组3,22例),其中陈旧性脊柱骨折5例,脊柱结核4例,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13例.分析各组临床及影像特点,并测量胸椎、胸腰段后凸角,椎体楔变角.按Epstein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1)组1病变类型以连续型居多(67/90,74%),以局灶型最少(4/90,5%);组2中,以连续型居多(21/30,70%),无局灶型病例,发病节数最多(平均每例6.2节);组3以局灶型多见(18/22,82%).(2)组1下胸椎及胸腰段最多见(225/486,47%);组2中病变多累及整个胸椎,12例颈椎、腰椎同时发生OLF;组3骨化部位与原发疾病部位相近.(3)组1 81%(73/90)胸椎曲度无异常,组2 87%(26/30)有异常,组3 82%(18/22)无异常.结论 TOLF由不同病因引起,本研究发现与全身骨化性因素、脊柱的载荷改变、退变等因素有关;应根据病因进行临床分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的手术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治疗,采用俯卧位,局部麻醉+静脉麻醉,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环锯锚定病椎关节突内侧椎板,接入内镜系统可视下环切同侧椎板,显露硬脊膜,配合椎板咬骨钳、磨钻进一步切除椎板的头尾两端,跨越棘突根部切除对侧椎板,同时分离切除椎管内黄韧带及骨化物。减压至硬脊膜两侧边缘,骨化物头尾两端1 cm以上,见硬脊膜搏动,彻底止血,术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硬脊膜撕裂及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6.2±0.9),(1.6±0.7),(1.5±0.5), P<0.001]、ODI评分[(55.4±8.2),(18.6±3.1),(8.5±1.2), P<0.001]显著改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3.3%。[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内镜下保留关节突减压术,可术中保留双侧关节突,并可充分减压椎管,避免后期医源性不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胸椎黄韧带骨化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1983年6月~1994年9月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引起椎管狭窄和脊髓病4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和行走不稳,严重者行走困难乃至截瘫。其中硬瘫40例,软瘫8例。48例全部做了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其中3例做了二次手术,46例随访超过半年,平均3年9个月,优良率为84.8%,有效率为93.5%。胸椎黄韧带骨化发病机理可能与脊柱退变有关,真正原因仍不清楚。强调早期诊断及诊断方法,应注意与一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应做到脊髓充分减压和处理好骨化的韧带和硬脊膜间粘连。  相似文献   

18.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脊柱外科常见病之一.附着于椎体后缘的后纵韧带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骨化物,骨化物持续生长造成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平时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一旦遇到外伤,即使是轻微外力也可导致严重的四肢感觉、运动、反射及二便功能障碍,甚至瘫痪,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OPLL在东亚地区高发,...  相似文献   

19.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骨化物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疾病.该病常见于颈椎,在亚洲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男性多见,可与其他脊柱退行性病变并存[1].目前认为OPLL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如遗传、代谢异常及机械应力刺激等.本文就OPLL遗传基因研究做一归纳,并阐述了在机械应力环境下易感基因对OPLL发病的影响;此外,本文又简述了微RNA(microRNA, miRNA)在调节OPLL易感基因成骨表达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便探讨遗传因素(OPLL易感基因及miRNA)在OPLL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ossifi 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型及黄韧带骨化(ossifi cation of ligamentum?avum,OLF)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l月-2008年3月采用经关节突后外侧入路治疗的35例单节段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40~67岁,平均58.6岁。病程8~48个月,平均16个月。单纯OLF 16例,单纯OPLL 11例,OPLL合并OLF 8例。病变节段:T2、3 4例,T3、4 3例,T4、5 1例,T6、7 3例,T7、8 1例,T8、9 2例,T9、10 5例,T10、11 9例,T11、12 7例。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以明确韧带骨化位置和胸椎管狭窄程度。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6.1±1.3)分,Otani分级为优3例,良16例,可11例,差5例。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6 h发生硬膜外血肿,肌力降至1级,行血肿清除术后3个月肌力恢复至4级。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6年,平均2.1年。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间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及脊柱不稳等情况。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9.2±1.8)分,末次随访时为(9.6±2.3)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P=0.413)。末次随访时临床改善率为71.43%±18.20%。末次随访时根据Otani分级方法,获优12例,良1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77.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11,P=0.007)。结论采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术中需注意操作轻柔与准确,避免发生严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