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评价哈尔滨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及防范野病毒输入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为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保持无脊灰状态及防范野病毒输入所采取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哈尔滨市1993年以后再无脊灰野病毒发生。2010—2019年15岁以下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29/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90%以上;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以及调查接种率均在95%以上。结论:哈尔滨市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防范野病毒输入策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WHO于2000年10月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虽然我国于2000年已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但国外一些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1]。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脊灰疫情,对我国保持无脊灰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消灭脊灰面临新的挑战[2]。鞍山市自1991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为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针对鞍山市  相似文献   

3.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计划始于1988年。到2006年,全球Ⅱ型脊灰野病毒的本土传播已被阻断,Ⅰ型和Ⅲ型脊灰野病毒的本土传播除4个国家外也已被阻断,这4个国家是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2002-2006年,有20个此前已无脊灰的国家受到来自尼日利亚的Ⅰ型脊灰野病毒的输入侵袭,3个无脊灰的非洲国家受到了来自印度的Ⅰ型脊灰野病毒的输入侵袭。  相似文献   

4.
全球和中国第一阶段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是全球消灭脊灰最后阶段最主要的策略之一。历史经验表明,脊灰野病毒广泛存在,并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绝对的脊灰野病毒封存不可能证实,脊灰野病毒封存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脊灰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有效的封存要有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和实施过程评估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阶段脊灰野病毒的封存,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第一步脊灰野病毒封存。  相似文献   

5.
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取得了巨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6个区中有两个区已宣布为无脊灰区.但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将面临许多问题脊灰野病毒的输入,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的发生,以及免疫、监测、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开展VDPV的监测,做好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工作,可根据国家的财力调整更改疫苗品种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6.
消灭脊灰 (脊髓灰质炎 )是指彻底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国家或地区达到消灭本土脊灰的目标 ,仅是“无脊灰状态”的概念 ,只有全球维持无脊灰状态 3年后 ,才可宣布消灭 ,并决定停止脊灰疫苗 (OPV)的免疫。脊灰病毒结构简单 ,变异性强 ,疫苗存在返祖现象。随着消灭脊灰的进展 ,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区已实现无脊灰 ,脊灰流行的国家也减少到 10个。但是 ,应对疫苗衍生株病毒(VDPV)的防制措施却跟不上形势。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10月 ,多米尼加和海地发生了 I型 VDPV引起的脊灰爆发 ,该病具备野病毒的特征 ,地区循环 2年以上。 2 0 0 1…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状态面临的挑战包括: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风险的存在、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  相似文献   

8.
10年来 ,我国通过提高基础免疫接种率、开展强化免疫和加强监测工作使得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发病率明显下降 ,自1994年以来未发现本土野毒株脊灰病例。 2 0 0 0年 10月 2 9日(WHO)西太平洋区 (日本京都会议 )正式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和地区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但是脊灰野病毒在我国部分周边国家仍然存在 ,1995、1999年我国曾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另外 ,近年来国内外有从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疫苗衍生株。因此 ,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在落实常规免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至关…  相似文献   

9.
张玫  朱琳  杨月  贾秀岩  朱穗 《中国校医》2014,28(11):820-821
大连市通过加强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和开展补充免疫活动,以及加强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连续2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状态。但现阶段大连市维持无脊灰仍面临着挑战: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风险,有机会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直至全球消灭脊灰,大连市要继续按照国家要求,加强常规免疫,保持高水平AFP病例监测质量以及随时做好WPV输入的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是全国脊灰网络实验室中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的一个实验室,自1992年建立以来,在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指导下逐步发展。1996年大部分工作指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1995年和1996年,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分别达到105%和215%;分离到了输入的脊灰野病毒,发挥了一个网络实验室的作用。但目前边境地区的粪便标本采集工作仍较薄弱。面临着实验室确认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还须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1999年10月发生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后,为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开展了10次应急免疫、"扫荡"式免疫和周边地区强化免疫活动.为了解其效果,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扫荡"式免疫活动各年龄组服苗人数均高于统计局人数;与1994/1995年强化免疫的同一出生队列相比,3个出生队列人数分别增加27.91%、11.59%、6.94%,1个队列人数减少2.45%;"扫荡"式免疫与强化免疫发现"零"剂次免疫儿童数是历次免疫活动中最多的,两次"扫荡"式免疫"零"剂次儿童数相比下降6.18%,表明"扫荡"式免疫和强化免疫效果显著.经近两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未发现脊灰病例和野病毒,表明免疫活动达到了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1999年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自中国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监测网络建立以来 ,有报告的脊灰暴发和流行主要由脊灰Ⅰ型野病毒引起。 199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离到 1株Ⅲ型野病毒 ,但未发现Ⅱ型野病毒。此外 ,1995年、1996年在云南省发现 2例Ⅰ型〔1〕、2例Ⅲ型境外输入野毒病例〔2〕。 1994年 10月以来我国本土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是 ,1999年 10月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分离到 2株脊灰Ⅰ型野病毒 ,1株来自 1位 16月龄的病例 ,另 1株来自该病例的接触者。应用基因测序法对该毒株做了VP1片段序列的测定 ,并与疫苗株SabinⅠ型参考株、国内曾经流行的脊灰Ⅰ型野病毒代表株、我国周边国家部分脊灰Ⅰ型野毒株的序列作了基因同源性比较 ,并由计算机用NeighborJoining和BootstrapTest方法分析处理 ,构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树 ,初步揭示了该毒株很可能是由境外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是世界上从未阻断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流行的3个国家之一。本报告描述巴基斯坦在2012年1月~2013年9月消灭脊灰中取得的进展,并更新以前的报告。在2012年报告58例WPV病例,2011年为198例。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 1995年起已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报告 ,但周边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为及时发现可能输入的脊灰野病毒 ,指导无脊灰后的监测工作 ,对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9~ 2 0 0 1的共检测了 2 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粪便标本 ,从中分离到肠道病毒37株 ,其中脊灰病毒 11株 ,经确认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 ,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必须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南京市辖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进行评估,为进一步做好维持无脊灰和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提供依据。方法从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对辖区分别评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浦口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为高风险地区,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和江宁区为中风险地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为低风险地区。结论南京市辖区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及时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疫情监测,科学有效地防控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平顶山市各县市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找出科学防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疫情的关键点。方法依据河南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方案》,结合本市监测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郏县、宝丰县疫情输入与传播风险高,其余县市区为中风险和低风险地区。结论各县市区尤其是高风险地区,应及时开展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补充免疫活动,提高脊灰、麻疹等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科学有效地防控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及时掌握宝安区维持无脊灰工作质量,准确科学地评估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发现高风险地区和防控薄弱环节.方法 分别对各街道人群免疫情况、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进行评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总体评估结果中西乡街道的风险最高,其他街道评分也高于40,说明全区都有较高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风险.结论 宝安区的脊灰疫苗接种率达到了较高指标,今后将继续进行针对在册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未发现漏报AFP病例,临床医生对病例的上报意识仍需提高,脊灰野病毒传入我区的危险性随时存在,且具有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和今后的主要技术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证实会议上,郑重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传播,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广大计划免疫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向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献上了一份厚礼。但我们必需清楚的认识到,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的成就还很脆弱,目前面临的挑战也很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1995年即无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报告。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证实无脊灰。但截至2011年,全球尚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印度四个国家存在本土WPV的传播,并导致2006~2010年,全球34个已证实无脊灰的国家发生了WPV的输入和传播,脊灰死灰复燃。只要全球尚有WPV存在,尤其中国周边有脊灰流行国家,中国就存在WPV输入传播的风险。现就全球及中国脊灰流行病学状况进行综述,并分析识别影响WPV输入传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发生输入I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Type 1 Wild Poliovirus,WPV1)并引起局部传播,共报告实验室确诊脊灰21例,分布在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和阿克苏地区。经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协查,此次输入的病毒源自巴基斯坦。卫生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II级应急响应,建立了与国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开展5轮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活动,其接种4300万人次。通过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阻断了输入WPV1的传播。新疆输入WPV1事件的发生,提示中国维持无脊灰存在着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AFP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