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颗粒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雷  张建春 《首都医药》2005,12(12):36-37
中药颗粒剂是指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中药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分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结合汤剂、酒剂和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又  相似文献   

2.
中药颗粒剂一般都存在程度不同易吸湿变质的特征,但从防潮角度对中药颗粒剂的研究报道很少.在这里笔者试以枳实颗粒为例介绍从制剂工艺及其辅料性能出发来改善中药颗粒剂防潮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药颗粒剂制粒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挹  徐玲玲  年华 《中国药师》2010,13(5):733-736
颗粒剂是中药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由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而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传统汤剂煎煮费时,服用量大,且需服用前临时煎煮,不能过夜或放置过久,不适应现在的快节奏生活,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新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煎煮费时,久置易霉败变质等缺点,还可掩盖某些中药的苦味。中药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状态分为可溶性颗粒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新型中药饮片—中药浓缩颗粒的优点及推广应用的意义。方法:综合分析目前浓缩颗粒剂的优势和特点。结果:推广中药浓缩颗粒方向正确,效果肯定。结论:结合传统的用药经验,紧密蛄合临床,辩证论治,推广中药浓缩颗粒,促进中药饮片剂型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院3万张处方分析—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伟祯 《广东药学》2000,10(3):38-39
对我院使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3万张处方进行分析,并对使用中的剂量,应用范围,保管中的一些特点,有待进一步提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中药浓缩颗粒是中药剂型改革迈向两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一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调查医院中成药中口服液、颗粒剂两类剂型辅料使用的相关情况,以引起患者和生产厂家重视药品中添加的辅料,便于临床用药。方法:调查分析医院中成药中88种口服液、80种颗粒剂两类剂型辅料的使用情况及药物是否为甜味等的相关情况。结果:部分厂家对此重视,在其外包装和说明书上都进行了标注,但仍有许多厂家没意识到。88种口服液中有48种未标明辅料,占54.55%,含辅料最多的是蔗糖,占27.27%;80种颗粒剂中有48种未标明辅料,占60.00%,含辅料最多的是蔗糖,占25.00%。结论:药剂中添加辅料和在说明书中的填写等有待进一步完善、规范,以便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无糖颗粒剂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中药无糖颗粒剂的特点、制粒技术、辅料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辅料中的甜味剂,提出了该剂型目前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使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3万张处方进行分析,并对使用中的剂量、应用范围、保管中的一些特点、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中药浓缩颗粒是中药剂型改革迈向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一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使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3万张处方进行分析,并对使用中的剂量、应用范围、保管中的一些特点、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中药浓缩颗粒是中药剂型改革迈向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一步,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5,(6):587-590
目的通过对中药制粒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考察为中药物料的制粒工艺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中药物料,以颗粒得率和颗粒的粒径分布等为考察指标,对影响制粒结果较为显著的物料的吸湿性、润湿剂、干燥温度、辅料等因素进行试验分析。结果三七粉平衡吸湿量为12.905%,吸湿性最小,在60%的乙醇浓度下颗粒得率和20~60目的颗粒所占的比例较大,干燥温度、辅料等对其影响较小。其他含中药浸膏的粉末平衡吸湿量达到20%以上,黏性大,需要用80%的乙醇、干燥温度>50℃的条件下才能较好地制粒,加入适宜的辅料能显著提高颗粒得率,其中祛白复方浸膏粉加入预胶化淀粉后颗粒得率>80%。结论各类型中药粉末湿法制粒中物料性质、制备条件、辅料等过程参数对颗粒成型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