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患者,男,32岁。因少尿、恶心、憋气20d,于1998-06-02入院。曾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经透析7次及综合治疗,征象无明显好转来我院。既往健康,无肾炎史。血压180/105mmHg,贫血貌,眼睑及腰骶部、双下肢皮肤凹陷性浮肿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18次/min;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胸片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脏彩超示心包中等量积液,左室壁增厚;B超疑右肾体积大,左肾正常;心电图示心肌劳损;WBC11.3×109/L,Hb96g/L,BUN47.8mmol/L,Cr1050μmol/L。初诊:急…  相似文献   

2.
宋金福  唐明忠 《河北医药》1995,17(4):243-24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9例检测分析100050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宋金福,唐明忠,王美荣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低预后差,早发现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但其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与结核性脑膜炎或脑瘤混淆而误诊。我院B1986~1993年中在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脑脊...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器官移植手术的开展,抗菌剂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爱滋病病者的大量涌现,真菌感染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类属危害大、病死率较高的病种之一,其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复发率也高.20世纪50年代推出的两性霉素B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毒副作用明显,病人常难以耐受,此后,5-氟胞嘧啶(5-FC)的应用,增添了一有效的药物,但细菌耐药性易于产生.20世纪80年代起,联用两性霉素B与5-FC减少了药物用量,提高了疗效,虽然不良反应发生率见下降,但药物的肝、肾毒性等仍限制了临床使用.1988年进入临床应用的氟康唑(Fluconazole),它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特点,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引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同类品种伊康唑(Itraconazole)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两种病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评估神经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种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头颅CT或MRI改变。结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起病迁延,首发症状至住院诊治有更长间期,头痛伴有呕吐,视乳头水肿伴有出血,脑脊液压力高伴有葡萄糖含量明显减低。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或亚急性发病,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脑脊液细胞数增多。两种有离膜炎有着各自神经影像学特征。结论 神经影像学异常提供和补充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慢性脑膜炎中最常见的2种类型。它们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CSF)检查结果相似。虽然新的治疗药物不断研发,现代影像学技术不断进展,但是2种脑膜炎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诊断及治疗的延误是导致预后不佳的直接原因。笔者对我院1992年-2005年收治的28例TBM和22例CNM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2种脑膜炎不同的临床表现、CSF和影像学改变,旨在探讨2种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现对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9例隐脑的诊疗过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隐脑患者中,男2例,女7例,年龄(48±13.5)岁。务农4例,有明确禽鸟类接触2例。既往有基础疾病的7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皮肤真菌感染1例,肝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TBM)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是慢性颅内感染中常见的两种类型.TBM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颅内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CNM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们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CSF)检查结果相似,CNM常被误诊为TBM而延误治疗.本文对二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特点进行比较,探讨鉴别.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 100例确诊患者中,男7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9.5±10.3)岁,Charlson合并症指数为(6.1±0.7),所有患者均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发热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1~ 139/μl(中位数8.5).98例患者入院初次脑脊液压力升高,平均为(21.2±12.4)mmHg.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2(1 ~ 110)× 10^6/L,中位蛋白质定量为0.41 g/L(0.11 ~1.43 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0.42 g/L(0.05~ 0.69g/L).88例患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81例患者脑脊液培养阳性,88例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99例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中位疗程23天,各治疗组间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4.387,P=0.821).结论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减少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36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颅内压增高表现,葡萄糖降低尤为显著,IgG、IgM、IgA及微量总蛋白升高明显。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下降明显。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100%)、氟康唑(94.4%)和5-氟胞嘧啶(94.4%)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多次进行脑脊液培养、墨汁染色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滴度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而下降。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早期控制感染和降低颅内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差异,以为两种脑膜炎的鉴别、治疗以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3例CNM和47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以及影像学改变的异同。结果 CNM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合并慢性基础病比例、呕吐及视盘水肿症状明显高于TBM组,合并颅外结核病显著低于TB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M组头颅CT或MRI检查阳性发现率显著低于TBM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葡萄糖及氯化物含量、头颅CT或MRI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M和CNM在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区别,但不易鉴别,容易误诊;综合分析临床资料、脑脊液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13.
14.
陈国光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082-1083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毒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的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28例隐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脑脊液置换加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治疗组。B组仅静滴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为对照组,治疗共16周。以症状、体征、CSF常规、CSF培养及涂片为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佳,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而两性霉素B仍为治疗隐脑最基本,最廉价和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菌培养结果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隐球菌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及印度墨汁染色结果,将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4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43例阳性,虽然高于印度墨汁染色38例阳性的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P=0.157);治疗中期脑脊液培养结果30例为阳性,和印度墨汁染色的结果比较未见差异(χ2=1.661,P=0.195);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26例患者对氟康唑耐药而未见对两性霉素B耐药者(χ2=33.804,P=0.000);治疗末期脑脊液培养的结果先于印度墨汁染色转阴,10例印度墨汁染色持续阳性患者,脑脊液培养转阴患者停药后未见复发[P(1≤X)=0.002]。结论脑脊液培养对指导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价值,需高度重视;培养结果可能更适合作为停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特点。方法:腰椎穿刺术获得脑脊液,脑脊液标本涂片墨汁染色查找带有荚膜的新型隐球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隐球菌数量与白细胞计数及CD4+T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28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在(10~300)×106/L之间,多以淋巴细胞为主。随着疾病病程的进展和治疗,出现隐球菌先增后减与白细胞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CD4+T细胞则随疾病的治疗逐渐减少。结论:脑脊液中CD4+T细胞可作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发病隐匿,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检测阳性率低,发病早期常常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方法,提高新生隐球菌的检出率。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55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作以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墨汁染色阳性42例,革兰染色阳性38例,真菌培养阳性49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52例。结论通过比较分析CM脑脊液标本4种不同检验方法,笔者认为对同一份标本应联合使用3种以上方法检测,使结果互相印证,从而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对59例AIDS合并CN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56例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3例起病匿隐。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高压明显,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CNM误诊率高;本组患者经联合治疗疗效明显。结论:CNM是以头痛、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阳性为特点,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