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7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该并发症在多并发于2型糖尿病,以急性起病、复视就诊者居多,13例TCD检查均示有脑动脉硬化及供血不足,治疗以综合治疗措施为基础。结论:眼肌麻痹是糖尿病少见并发症,发病与代谢紊乱及血管因素有关,与糖尿病病程无平行关系。综合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眼肌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障碍和瞳孔改变,可发生于大脑皮质、脑干、海绵窦和眶上裂至眶内的任何部位~[1],分为核下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和核上性眼肌麻痹,其中,因核上通路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且大脑皮质支配眼球协同运动,故核上性眼肌麻痹仅表现为协同运动障碍,即凝视麻痹~[2-3]。1951年,Bickerstaff和Cloake~[4]报告3例以眼肌麻  相似文献   

3.
60例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分析眼肌麻痹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60例眼肌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颅内动脉瘤最多,占21.7%(13/60),其次为颅内炎症20%(12/60),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5%99/60),血管性(脑梗死和动脉硬化)11.6%(7/60),肿瘤11.6%(7/60),痛性眼肌麻痹10%(6/60),其余为少见的病因。单纯动眼神经麻痹以颅内动脉瘤最多见,外展神经麻痹及多颅神经损害多见于炎症、肿瘤和痛性眼肌麻痹。结论 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临床特征,作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 科就诊的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既往史、实验室 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并记录其眼肌麻痹的缓解时间,对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 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共入组126例患者,结果显示:①微血管缺血性(microvascular ischemic,MVI)病变为血管病 相关性眼肌麻痹最常见的病因(81.7%),其次为脑干梗死(13.5%),动脉瘤、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海 绵窦动静脉瘘相对少见。MVI病变和脑干梗死患者中血管危险因素常见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 尿病和酗酒。②MVI病变累及眼球运动神经比例依次为动眼神经(57.3%)、外展神经(26.2%)、滑 车神经(16.5%);脑干梗死所致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核最常受累(70.6%)、其次为内侧纵束 (17.6%)。③49.5%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MVI病变患者可伴有头痛或眼眶周围疼痛。④88.5%血管病 相关性眼肌麻痹MVI病变症状可以缓解,其中50%约在3个月内缓解,75%在6个月内缓解。 结论 MVI病变为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最常见病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酗酒是MVI 病变常见危险因素,治疗后大部分MVI病变患者可在半年内恢复。  相似文献   

5.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 (Cerebrospinalfluidcytology ,CSF C)及其临床进行研究。方法 :临床确诊的10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脑神经受损的表现、CSF C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了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以眼肌麻痹为主综合征 ,CSF C及神经影像学可有异常发现。结论 :可能的病因为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痛性眼肌麻痹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与复发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及其它文献报告对本病进行分析。结果(1)4例无明显病因,1例因“上感”出现症状;(2)临床特点为一侧额、颞部和/或眼眶部疼痛,疼痛数日后出现Ⅲ、Ⅳ、Ⅵ、Ⅴ1-2颅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第Ⅵ对颅神经单独损害;(3)全部病例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均于3个月内痊愈,1例半年后复发,临床表现为原患侧眼眶痛及该侧瞳孔散大,而无眼外肌麻痹。结论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第Ⅵ对颅神经单独受损;复发病人可无眼外肌麻痹。  相似文献   

7.
眼肌麻痹是神经内科、眼科、神经眼科的常见体征。根据病变部位,血管病相关的眼肌 麻痹可分为核上型、核型、核间型、周围神经型,不同型别的眼肌麻痹有不同的病因。核上型、核型 及核间型眼肌麻痹多见于卒中,其中核型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核受累最常见。周围神经型眼肌麻痹 病因众多,如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多累及动眼神经, 瞳孔受累较轻,一般数周后开始恢复;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所致眼肌麻痹需行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igital subraction angiography,DSA)明确诊断;垂体卒中所致眼肌麻痹症状严重,需紧急处理; 海绵窦血栓形成所致眼肌麻痹多由感染所致,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多见于青年女 性,多为良性病程。临床对眼肌麻痹患者需仔细询问病史,予以适当的辅助检查,及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olasa-Hunt综合征,THS)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病因未明确,诊断时应慎重,需除外可引起头痛伴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THS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眼肌麻痹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8例眼肌麻痹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及不同病因下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3例(34.2%),高血压动脉硬化9例(23. 7%),脑干(腔隙性)梗死8例(21.2%),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4例(10.5%),非特异性神经炎2例(5.2%),颅内肿瘤(垂体瘤)1例(2.6%),重症肌无力1例(2.6%)。结论:老年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并不同于青中年人群分布,直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病因支持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上需除外可引起头痛伴眼肌麻痹的其他疾病。故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重要帮助,确诊有赖于手术和病理检查,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可能因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痛性眼肌麻痹的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及预后。方法总结16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TH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6例患者中单纯动眼神经损害7例,动眼及滑车神经同时受累3例,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受累4例;累及到三叉神经第一、二支者2例。16例患者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头痛消失时间1~14d。眼肌麻痹恢复时间为10~65d,随访1年内有2例复发。结论THS是一种排除性的诊断,必需在多方面检查排除了其它引起眼肌麻痹的病变的基础上才能确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THS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2.
Fisher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sher综合征是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一种特殊或变异型,临床较少见,现将临床所见的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男3例,女2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5.2岁;诱因:上呼吸道感染4例,不明原因1例;首发症状:复视2例,四肢麻木乏力3例;眼肌麻痹5例,其中1例有部分眼内肌麻痹,眼外肌全麻痹4例,部分麻痹1例,核间性眼肌麻痹1例;其他颅神经损害: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舌咽、迷走神经麻痹2例,正常2例;四肢肌力:正常2例,肌力Ⅳ~Ⅴ级3例;肢体感觉:正常3例,四肢末端手套、袜套样痛触觉减退2例;共济失调5例,表现为步态不稳,肌张力降低等;腱反射消失4例,减弱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简称TH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7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对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可能因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14.
曲霉菌病性痛性眼肌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的病例特点及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曲霉菌病是痛性眼肌麻痹的原因之一,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起病急骤,病变进展迅速,可累及海绵窦、鼻窦、眶尖、颈内动脉,而出现眼肌麻痹,眶后、眶周疼痛,视力障碍,偏瘫等临床表现。活检可确诊曲霉菌病。结论:导致痛性眼肌麻痹的曲霉菌病容易误诊,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并结合CT、MRI、活检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预后及探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0年-2016年间在我院神经内科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20例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灶特点、责任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预后。结果 20例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的眼肌麻痹表现为:核下性(1例),核性(9例),核间性(10例)。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最常见(78%);核间性眼肌麻痹以前核间性眼肌麻痹多见(60%)。孤立性眼肌麻痹患者6例,伴随症状以头晕最多见(55%)。18例(90%)患者伴颅内多发腔隙性病灶,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显示与梗死灶相关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有14例(70%),常见为大脑后动脉狭窄12例(60%)。13例(65%)在住院期间眼部症状消失,消失时间以发病后2 w内最多见(50%)。经随访,14例(70%)患者在发病后3 m内眼部症状消失。比较孤立性眼肌麻痹组(n=6)与非孤立眼肌麻痹组(n=14)临床、影像特点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非孤立眼肌麻痹组空腹血糖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梗死引起的眼肌麻痹可有各种表现,以核间性眼肌麻痹最常见,核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多见。多数患者伴后循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部症状多在发病后3 m内消失。高血糖可能导致更广泛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6.
眼球的正常位置有赖于眼肌的运动平衡和支配眼肌的神经机能正常。眼肌或支配眼肌的神经功能障碍引起斜视(眼肌瘫痪或张力不等使两眼视轴的角度不适当所致)、复视(两眼视网膜上的投影不对称所致),而中枢神经受损则出现眼球的联合运动障碍和各种不自主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继发眼肌麻痹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8例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继发不同程度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8例均在术后3日内继发眼肌麻痹。经保守治疗,2例眼肌麻痹恢复正常,5例不同程度改善,1例术后2年加重。经长期随访,垂体腺瘤临床治愈4例,缓解3例,复发1例。结论 继发眼肌麻痹属少见的经蝶手术并发症,多为暂时性,主要与手术时直接损伤、继发鞍内血肿、鞍内填塞过紧等原因有关。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技术的熟练和提高,这一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以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病因以及疾病进展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脑干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眼肌麻痹的类型、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责任血管和病灶、病因、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32例眼肌麻痹患者分为:核下性(2例)、核性(21例)、核间性(4例)和混合性眼肌麻痹(5例...  相似文献   

19.
眼肌麻痹患者常以眼睑下垂、复视、头痛等症状就诊于眼科、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而其中多数为神经系统疾病,因此,非专科医师对其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认识不足,现将2003—2007年所遇15例眼肌麻痹病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1例以双侧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的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同顾分析1例糖尿病性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并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双眼睑无力,除外展其它方向运动均受限,肌电图示周隔神经损害,予以积极控制血糖、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剂等治疗后,患者症状部分缓解。结论糖尿病性神经病可表现为双侧动眼神经小全麻痹.积极控制血糖等治疗后可部分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