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子>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就是只做利己、利人、利天下之事,不行害己害人害社会之举."为而不争"是指做事要尽力而为,且不争名争利,不与人攀比,不嫉贤妒能. "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是说人的欲海难填.应减少私欲,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时下盛传现代人有"四害": 一害"忙累", 起早贪黑、四处奔忙,精力不断透支;二害"烦忧",家事、国事、事事烦心,身心疲惫;三害"杂乱",迎来送往,应酬不断,代谢紊乱;四害"污染",周围病菌密集,辐射不断,降低免疫力.男人因此损阴折寿、女人为此花容受损、衰老早临.这实非虚言!  相似文献   

3.
《长寿》2012,(4):57
"人要脸,树要皮",本来这是做人的美德,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尊严,但这种看重尊严不能过头。过分地要脸面,有时会害了自己。人要长寿,脸皮就应该"厚"一点。就是做错了事,也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多少人因脸面上过不去,整天沉浸在恼怒、自责的情绪里,甚至自杀。在人生路上,谁也难免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就看能不能接受教训。俗话说"没心没肺,活着不累",一是  相似文献   

4.
<正>有过育儿体验的妈妈都知道,春季孩子容易"上火"。其实,人体里原本就有"火",没有"火"体温就不能维持在37℃左右,人也就难以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换言之,"火"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尤其不可少。不过,"火"一旦超过正常范围成了"灾",那就有害了。君  相似文献   

5.
正《黄帝内经·素问》有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所以,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所谓"顺应四时",则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与四时相适应,善加调摄,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则正气充盛,体质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顺应  相似文献   

6.
吃葡萄干要不要洗,这件事居然有那么多人关注. 有种说法称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促干剂",不利于身体健康.其实,这只是因为大家对葡萄干制作工艺不够了解.在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促干剂"是正常操作.为了解释这件事,我们先从葡萄的表面说起.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评论一个人"有思想",思想是什么意思呢? "思",繁体字写作"恩","心"的上面加"囟". 囟门,是婴儿大脑发育完成最后闭合的地方,代表大脑. 道家认为脑为先天"元神之府",心为后天"识神之府". 所以,"思"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心理活动,是先天本能与后天意识的结合统一. 中医经典《素问》说,"思伤脾""思则气结".意思是,用心用脑过度,就会使气机阻滞,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 很多人饭后困倦,就是思虑与脾胃气血产生矛盾,身体顾此失彼. 有人喜欢吃饭时看书、思考,导致消化不良,这就是因思伤脾. 有的人吃得过饱,也就没心思去研究思考问题,这就是因食伤思. 人想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求知欲,还是吃个七八分饱,留点儿饿的念想为好. "思"是不及物动词,"想"是及物动词.  相似文献   

8.
吃,对于中国人太重要了,有人说那是一种"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比如把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总之,"一不小心"就会把什么问题都说成饮食.  相似文献   

9.
爱"心"行动     
爱"心"行动--饮食 一般人只知道吃,只要求方便、好吃及口味的求新与多变,但是对于自己吃进嘴里去的东西,到底是有益健康的"良药"还是损害健康的"毒药"却知之甚少.俗话说"病从口入",多数人可能理解成引起的消化道疾病:腹痛、腹泻.  相似文献   

10.
带壳花生这种小食品,有的食品袋上标注的是"咸干花生",有的标注的是"咸脆花生",二者是同一种食物吗? -咸干花生与咸脆花生- 咸干花生,又名晒籽花生、水煮日晒花生.咸干花生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将新鲜带壳花生经盐水煮熟后,在太阳下晒干而成.由于是自然晒干,所以果仁韧性强,口感硬而不脆,有嚼劲,有淡淡的咸味和花生自身的清香,...  相似文献   

11.
正手杖,亦名扶杖、拐杖、拐棍,是老年人或一些腿脚不便者的"助走"工具,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堪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良好"伴侣"。人们常说"树老根先枯,人老脚先衰",手杖也就成了许多老人行走时离不开的好帮手。但总有些老人觉得手杖用着不顺手,甚至曾因它摔倒而拒绝使用。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您没有买对或使用好手杖。  相似文献   

12.
A.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爱情会刺激人体分泌一种使人兴奋的化学物质氨基丙苯,婚姻会刺激人体分泌一种使人镇静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假如我们在热恋之中能打几针"内啡肽注射液",那就会少干一些傻事;假如我们在结婚之后能服几粒"氨基丙苯胶囊",那就会多留一些激情,遗憾的是,这两种药至今尚未问世.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许多中老年人产生了"畏高症",将高胆固醇、高盐、高糖食品视若洪水猛兽,因而转求于"低".但盲目求低,同样违背了科学规律,不利于身体健康. 低脂肪高脂肪之害众所周知.然而脂肪也不是越低越好.营养专家提出忠告:肥胖者限制脂肪是对的,但体重正常的人为防范心脑血管病而食用低脂肪食谱须商榷,因为此举可能使一种以胰岛素分泌过多的综合征乘虚而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就业来说,过去是"毕业分配",是"分配工作",强调"党叫干啥就干啥",强调"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现在宣传"双向选择",甚至一些报刊上的文章还以"树不能多挪、挪了要死"作为对比,强调"人要会挪,挪了才会活"的道理。岁末年初,向来都是跳槽的高峰期,那些习惯性跳槽者开始蠢蠢欲动了。从职业规划角度看,高峰时跳槽不如低谷时转舵。而频繁跳槽的背后,是否隐藏了对职业的一种心理倦怠?  相似文献   

15.
正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教导女子专一守贞。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  相似文献   

16.
快讯     
《医药与保健》2011,(10):3-3
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烟害 目前,全球每6秒钟就有1人因烟草危害死亡,占成人死亡人口的1/10,其中,我国大陆每年因烟害死亡超过110万人,香港每年因烟害死亡约有7300人,台湾每年因烟害死亡约有28000人,所有华人社区因烟草危害死亡人数已约占全球因烟草危害死亡总数的1/5。我国每年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重复流产达50%我国每年平均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0%,女性流产后保健服务工作亟待加强。研究显示,在继发性不孕不育女性中有88.2%的人做过流产手术,经历过重复流产的女性在正常生育时发生流产的几率是无流产史者的2.5倍,早产率是1次人流者的5.44倍。  相似文献   

17.
《医药与保健》2013,21(7):6
6月28日是第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新增患者40万人,约每200个人中有一人患癫痫。其中七成多癫痫患者有工作问题,九成有病耻感。【误区】七成癫痫患者有工作问题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华山医院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癫痫发作是"生气"、"鬼神附体"、受"惊吓";九成的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18.
又饥又饿,以前是贫穷人的无. 如今,不饥不饿,却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 严格地讲,"饥"和"饿"有着本质的区别. "饥",描述的是客观存在,也就是田里或者肚子里没有粮食,不够的意思. "饿",描述的是主观感觉,是欲望,心里想吃. 所以,饥伤身,饿伤心,饿比饥要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渴望以良好的状态出现在他人面前,从外形到内心都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欣赏,从而发展出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情感连接.因身材相貌不佳而被否定和拒绝,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绪体验,会严重削弱个体的自尊和自我意识.适度进行体重和形象管理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因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而发展成"身材焦虑",那就该打住了.  相似文献   

20.
艾灸、香囊、药茶、中药熏蒸……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在,仍有可借鉴之处.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医的防疫大法. 提高自身免疫力即古人之扶正.《内经》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