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采用高频超声对40例脑梗塞病人及30例同龄正常人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采用高频超声对40例脑梗塞病人及30例同龄正常人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高频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法应用高频探头检查颈动脉,详细观察内-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大小、性质、形态、回声强度、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100例脑梗塞患者中,颈动脉内膜均粗糙不光滑,内-中膜厚度>1.0mm;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膨大处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斑块的形成有多发或单发,双侧或单侧,软斑、硬斑、混合斑;斑块好发于脑梗塞病灶的同侧,少数发生在对侧。结论超声诊断技术对于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脑梗塞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97例,占脑梗塞患者的80.8%。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74.7%和76.9%。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脑梗塞的高危人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有无粥样硬化,对脑梗塞的发生有积极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研 《当代医学》2011,17(3):8-9
目的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尝试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检查诊断手段。方法对24例经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儿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检测左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及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同时选取30例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并且对患儿治疗前后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患儿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上述动脉血流速度减低(P〈0.05)。结论因此我们认为通过高频超声观察患儿的斑块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在临床上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粥样硬化的预测能力,研究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高血脂者(分为冠脉造影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颈动脉扫查。结果:冠脉造影阳性且患者动脉中膜厚度值(IMT)值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两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分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周静 《当代医学》2010,16(28):51-52
目的通过对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探讨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对30例经CT或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83.3%,其中单发斑块7例(28%),多发斑块18例(72%)。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为脑梗塞患者提供各种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特征,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HP5500超声仪,对35例脑梗塞患者和46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记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7%和21.7%,P<0.01;(6.745±3.214)mm和(3.408±3.613)mm,P<0.001],且脑梗塞组软斑比例为55.8%,显著大于对照组33.3%(P<0.01),脑梗塞组斑块表面不规则即Ⅱ、Ⅲ度的比例亦显著大于对照组(41.9%/11.1%,11.6%/0%,P<0.05).结论脑梗塞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软斑块是发生脑梗塞的主要危险;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诊断价值,可为脑梗塞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与脂质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将139例脑梗塞病人按颈动脉超声回声表现分为低或无回波组(A组)与高回波组(B组);比较两组间脂质代谢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A组的TC、TG、LDL、TMT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或0.001)。结论低回波或无回波组血脂水平较高回波组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较后者厚。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经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超声检查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观察管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部位、形态、回声强度,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狭窄程度等。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好于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诊断对脑梗塞有较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超声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价值,本文对120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 190例患者的颈动脉行超声检测 ,检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 89例 ,检出率为 4 7%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 190例 ,男 112例 ,女 78例 ;年龄 4 8~ 73岁 ;原患有高血压病 97例 ,冠心病 6 9例 ,糖尿病 5 8例 ,高脂血症 90例。1.2 方法 :应用美国 ATL - 5 0 0 0和惠普尖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探头频率 10~ 5 MHz,取样容积 2~ 4 m m,血流与声束夹角≤ 6 0 o。受检者取平卧头仰位 ,探头沿颈动脉走向 ,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  相似文献   

15.
彩超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改变和意义。方法对92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83例临床确诊无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P<0.01。不同部位及年龄段斑块发生情况: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新娥 《四川医学》2000,21(5):413-415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粥样硬化斑块在颈动脉硬化病变中极为常见。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3例脑梗塞患者的颈动脉检测情况与非梗塞者作一初步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CT或MR证实的脑梗塞患者83例,男52例,女31例,年龄35~82岁,平均66.1±11.6岁,其中74例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或冠心病史。按CT定位将脑梗塞患者分为单发组50例,多发组30例,两组梗塞侧血管共103条。对照组39例,无脑血管病史,男21例,女18例,年龄43~83岁,平均63.3±12.5岁,其中25例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各级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分析14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并与105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高血压各级患者颈动脉IMT均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加,高血压病各级之间颈动脉IMT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高血压分级增加颈动脉IMT亦逐渐增厚。结论血压增高是引起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对于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华丽 《农垦医学》2013,(3):218-2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塞发生的相关影响。方法:对956例体检干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否存在,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对照组。同期CT观察颈内动脉供血区是否发生脑梗塞。结果:颈动脉斑块分布:两侧同时存在比例最高,达50%,双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双侧脑梗塞比例最高,左侧次之,右侧最低;在单侧颈动脉斑块中,发生同侧脑梗塞的比例较双侧和对侧高。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三组:病程〈5年(A组)36例;5~10年(B组)31例;〉10年(C组)33例;正常对照组(D组)30例。利用高频超声探测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C组的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组(C组的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分别为(0.99±0.22)mm、75.76%、(2.16±0.82)mm;A、B、D组的为(0.79±0.15)mm、(0.80±0.17)mm、(0.64±0.14)mm;36.11%、51.61%、20.0%;(1.65±0.73)mm、(1.89±0.69)、(1.23±0.62);P〈0.05);A组 、B组也明显高于D组(A、B组的为(0.79±0.15)mm、(0.80± 0.17)mm;36.11%、51.61%;(1.65± 0.73)mm、(1.89±0.69);D组的为(0.64±0.14)mm、20 .0%、1.23±0.62,P〈0.05);C组中血管受累条数及有多枚斑块的血管条数均高于其他组(C组中血管受累条数及有多枚斑块的血管条数分别为40、22;A、 B、D组的分别为17、3;26、7;9、 1;P〈0.05);各组中软斑检出率高于硬斑及混合斑(A、B、C、D组中软斑检出率分别为:66.67%、58.82%、55.56%、70.0%;A、B、C、D组中硬斑及混合斑检出率分别为:9.52%、23.80%;11.76%、29.41%;10.0%、20.0%;P〈0.05);各组间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与病程密切相关。高频超声是检测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意义。方法使用GE—DIASONICS高频超声对160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P脉压差〉55mmHg者颈总动脉内径、颈总动脉最大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大于脉压差为40-55mmHg者(P〈0.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膜——中膜情况,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防治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