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品章 《河北中医》2003,25(11):828-829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 ,指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亦可以说眩晕是一组综合征 ,因为患者感觉到自身平衡障碍时 ,常伴有自身和 (或 )周围景物旋转感 ,可出现共济失调 ,身体摇摆不稳感觉 ,外周景物倾倒感 ,还有眼球震颤、面色苍白、周身出汗、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一系列症状。眩晕在现代医学临床上分为真性眩晕和一般性眩晕两种。真性眩晕是耳源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指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所引起的自身旋转或外周景物旋转的感觉。多见于梅尼埃病或综合征、晕车晕船、耳部其他疾病。一般性眩晕是脑源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指有眩晕样平衡障碍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包括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多由脑组织、脑神经病变引起,占眩晕总人数的30%左右;周围性眩晕多与耳部疾病有关,占眩晕总人数的70%,临床表现除眩晕外,尚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等临床症状及体征。2010年12月以来,我科应用培他司丁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周围性眩晕,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平  吕义琴 《陕西中医》1997,18(1):34-34
<正> 针灸治疗眩晕症。是临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症针灸疗效,近年来笔者临床中曾对本病的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获得一定的认识,总结如下。 1 眩晕的诊断及针灸适应症 眩晕是一种以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性病症,依据病变部位的不同,我们通常将本病症分为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和其他病因性眩晕三大类。近年来笔者临床体会,本病症适宜针灸治疗者:周围性主要有美尼尔病,前庭神经元炎及晕动症等;中枢性主要有脑外伤性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眩晕  相似文献   

4.
耳性眩晕又称前庭性眩晕,是指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耳性眩晕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病变部位在半规管、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的内听道部分,主要见于美尼尔病、中耳感染、乳突及迷路感染、迷路炎、前庭神经炎、急性前庭神经损伤及外耳道耵聍等.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病变部位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前庭神经核、内侧纵束及前庭与小脑、大脑的联系纤维,主要见于听神经瘤、颅内压增高、脑供血不足、颅脑外伤、小脑病变、第四脑室及脑干占位性病变及癫痫等.本文重点介绍周围性眩晕.  相似文献   

5.
引起头晕或眩晕的病因很多,依据其病变的部位可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其中系统性眩晕又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临床中,头晕所涉及的疾病可达25种,而后循环缺血和美尼尔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各占总病因的20%;颈性眩晕和高血压病则次之,  相似文献   

6.
正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多系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运动感觉障碍,病因比较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最常见的原因是中枢性眩晕、周围性及颈性眩晕。笔者2012年6月—2014年10月对门诊和住院的68例眩晕患者进行了消眩止晕片联合敏使朗治疗,现就疗效进行分析。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门诊和住院的68例眩晕患者,均经体格检查、头颅MRI、TCD等多项相关检查后确诊,并排除了脑干、小脑  相似文献   

7.
正眩晕表现为周围环境和(或)自身旋转,或有摇摆不定、晃动、头重较轻感[1]。依病变的位置分为由前庭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前庭神经颅内段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疾病所引起的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此外,尚有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病变、眼部疾患、头部外伤、神经官能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但目前研究发现脑血管病、高血压是引起老年眩晕症的主要病因,其中最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笔者辨证治疗老年眩晕症有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愈趋于年轻化。眩晕分中枢性和周围性,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为中枢性眩晕的常见原因。2009年7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是由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即头颈部必须转到某一位置,使椎动脉受压或交感神经受刺激,即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近年来,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到治疗颈性眩晕中.我院采用中药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眩晕症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一证 ,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证。眩者眼花或眼黑 ,晕者 ,头运或头旋。二者常同时并见 ;轻者闭目即止 ,重者如坐车船 ,旋转不定 ,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欲吐 ,汗出 ,甚则昏倒。现代医学的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脑部肿瘤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如梅尼埃病 (美尼尔氏综合征、严重贫血、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其它疾病 ,均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笔者结合临床与文献温习 ,对眩晕证辨释治与体会作如下浅述。1 眩晕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内经》认为眩晕乃巅顶之疾 ,肝风可致掉眩 ,肾精乏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这一论点 ,皆为后世…  相似文献   

11.
正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见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颈椎病等引起的周围性眩晕以及小脑、脑干病变等引起的中枢性眩晕。患者以自我感觉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为主要表现,伴恶心呕吐、耳鸣、心悸等症状。病情持续时间不等,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泽泻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周围性眩晕,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4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颈椎病眩晕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椎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当椎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这种压迫更易于发生;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头颈部必须转到某一位置,让椎动脉受压或让交感神经受刺激。  相似文献   

13.
眩晕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尤其以中老年为多见 ,其病因复杂 ,发病率高且易发作。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 6 2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眩晕病人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42~ 6 8岁。发作通常有周围性或中枢性眩晕发作 ,也有其它疾病引起。周围性发作包括内耳性眩晕、迷路炎、晕动病等 ,症状是患者突然出现眩晕 ,视物旋转 ,伴有恶心呕吐或心悸胸闷 ,面色苍白 ,汗出或站立不稳 ,卧床休息如坐舟车 ;中枢性发作包括血管性病变、肿瘤等 ,症状通常为逐渐起病 ,伴有头痛或呕吐 ,或面部麻…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方向转动,或自身的天旋地转,有的只感头昏、头重脚轻,统称眩晕。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眩晕可由于体位改变而发作,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应用盐酸川芎嗪治疗颈性眩晕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存在,故统称为眩晕[1]。颈性眩晕,顾名思义是指与颈椎位置的变化或与颈椎关节运动密切相关的眩晕[2]。颈性眩晕这个概念首先由Ryan和Cope于1955年提出[3],然而,颈性眩晕是否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仍然存在争议。目前为止颈性眩晕依旧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在排除  相似文献   

16.
中医所述"面瘫",是指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没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概念的明确区分。现代医学中与"面瘫"相对应的病名是"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又区分"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面神经麻痹"属于"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上病变,如脑血管,其对应中医  相似文献   

17.
中枢性眩晕即脑性眩晕 ,为脑组织供血不足所致。 2 0 0 0年 5月— 2 0 0 4年 5月 ,笔者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 (商品名赛莱乐 ,南京医药集团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 )治疗中枢性眩晕患者 3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以中枢性眩晕为主要症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在临床诊断时必须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9.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常见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如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随着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颈性眩晕主要为中枢性眩晕,  相似文献   

20.
呕吐是指食物或痰诞通过食物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反射性动作,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有物谓之呕,有声无物谓之哕。临床上呕与吐难以分开合称为呕吐。按病因可分为中枢性呕吐和周围性呕吐;中枢性呕吐包括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所致颅内压增高及前庭神经功能障碍如耳性眩晕。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