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夫痿证之旨不外肝、肾、肺、胃四经之病。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挛;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肺主气,为清高之脏,肺虚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润筋骨。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证作矣。  相似文献   

2.
<正> 一、调和肝脾,应有重点调和肝脾也称肝脾两调,为中医内科常用治法之一。主要用于肝强脾弱,木郁土壅等肝脾不和的病证。其证候分为肝强木郁和土壅脾弱两类。肝强木郁的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两胁撑胀甚或疼痛,手足躁扰多动或喜动而恶静,胁下痞块症瘕,目赤耳鸣,头晕失眠,多梦,女性患者可有月经不调,痛经等。其脉象大多为弦脉,其舌象微红或边红。土壅脾弱则是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或痰湿中阻或水谷不化致使舌苔垢腻,脉象滑或少力。患者乏困无力,气短,或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抽搐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现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赵玉珍教授分期论治经验 ,介绍如下。1 肝脾不和则风痰内动  赵师认为本病的病理基础是肝脾不和、阴阳平衡失调所致 ,提出“五脏强弱不均”理论。凡先天禀赋不足 ,调护失宜 ,或它脏之病所累及 ,或生长过程中 ,小儿脏腑失和 ,导致脾虚肝旺、肝不柔则风动 ,发为风引掉眩之象 ,“风盛则动”也 ;肝郁化火津灼为痰 ,或脾失运而湿聚痰生 ,痰蒙清窍则秽语叠出 ;脾在窍为口 ,其华为唇 ,土虚木旺则唇动。风痰交结 ,其发暴骤 ,其去迅捷 ,风痰聚散 ,动静更叠 ,虚风之痰隐伏…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致残率高,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折磨。该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在临床当中的治疗颇为棘手。常规的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抗风湿药物等来控制病情,但疗效并不显著,因此临床上常常结合中医药治疗以提高疗效。中医临床多认为RA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密不可分,且该病常累及经脉、筋、骨、关节等部位。文章基于“筋骨-经脉”理论,从肝、脾、肾三脏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RA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肝、脾、肾三脏的脏腑功能失调是其发病之本,肝失疏泄、肝失所养,脾失健运、脾气虚弱,肾精亏虚等均可导致痹证发生。又从“肝脾肾-筋骨”、“肝脾肾-经脉”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RA的辨治,“肝脾肾-筋骨”方面,在中医临床中常常以健脾除湿、补益肝肾为基本治疗原则,以使筋骨得以强健,关节得以流利;“肝脾肾-经脉”方面,从肝经、脾经、肾经的角度出发,调畅肝、脾、肾三经气血,则通而不痛。文章以此理论为核心探究RA论治,并结合医案予以辅证,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与...  相似文献   

5.
介绍詹红生教授辨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认为骨质疏松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筋、肉、骨三体密切相关,治疗应着眼于降低骨折风险,强调恢复患者肌力及平衡性,治宜脾肾同调、筋骨同治,同时将"四以相和"的慢性筋骨病损治疗理念贯穿始终。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
<正> 病因病理内伤眩晕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眼源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以及一些脑部和颈椎疾患等。历代医家多责之为风、火、痰、湿、虚诸因。作者体会到:眩晕证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是由于肾虚面引起的肝脾失调,升降失常。标实为肝脾失调产生的风、火、痰、湿等。夫肾为先天之本,若肾气不足,或疲劳太甚,施泄无度,则肾精亏损,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则眩晕耳鸣。水不涵木,木少滋荣则肝阳上亢,风生火动而上扰,发为眩晕。肝强克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上扰,升降失常,发为眩晕。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虚不能上奉于脑,“上气不足”致头目失养而引起眩晕。初期不外阴亏阳旺,阴亏则阳升,阳旺  相似文献   

7.
宗筋得起,是发于心,动于肝胆,以肾中精气为基础,籍命门之火鼓动蒸腾,使气血充盈于宗筋的综合作用。阳痿亦由五脏气化而病,五脏之化不能达于宗筋,宗筋失养是阳痿的基本病机。在肝则责之肝气虚而不升,肝之阴血亏虚和肝经不舒;在心则责之心中阴阳血气不足;在脾则责之脾中阳气虚而不运,或其阳气为湿浊困阻;在肺则责之宗气下陷;在肾则责之精气阴阳之不足。五脏皆可致痿,以五脏为核心,据证用方,是精准把握阳痿证治之法。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目前称为“尪痹”“顽痹”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外因为外感风、寒、湿等邪气,内因为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肝脾肾虚。RA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中医从肝脾肾出发,针对不同患者的证型,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从中医脏腑辨证中肝脾肾三脏相关理论出发探讨RA发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
脾主卫、主肌肉,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四肢百骸,若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筋骨、关节、肌肉失于濡养,则出现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导致脊柱相关疾病。肝主筋、主疏泄,筋柔则骨正。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髓失养,骨不正、髓神变,骨错缝、筋出槽。瘀血主百病,瘀阻于脾之肌肉、肝之筋膜、肾之骨髓,导致脊柱相关组织出现青紫、肿胀、疼痛等。从脾、肝、肾、瘀及其所主的角度探讨脊柱疾病发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从脾、肝、肾、瘀角度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0.
1脾胃气虚中必致肝肾不足综观察重症肌无力各型的临床表现,其关键病机为脾虚,但亦终至肝肾不足。脾与胃相表里,为后天之本。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职司运化,为气机升降之枢机。脾主肌肉、四肢,上下睑属脾,主升清;胃主受纳,主通降。若脾失健运,脾虚气陷则胃气亦弱,故运化失职,气机升降不利,胃受纳失权,则见肌肉、四肢无力,上睑下垂及上下睑闭合不全;纳呆便溏等症。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乏源,肝藏血,开窍于目;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不足,精明失濡,故见斜视、复视、目睛转动不灵;腰膝酸软等症。若致肾不纳气,则见发音不清、饮…  相似文献   

11.
陈雯 《江苏中医药》2019,51(10):22-25
王霞芳教授认为儿童癫痫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心肝火旺,痰浊壅盛化火动风为标;肝肾阴虚,心脾气血不足,虚风内动为本。王师在本病的治疗中运用脏腑辨证论治,采取心肝同调,肝肺共理,肝脾同治及肝肾双补等治疗法则,并随证加减,标本兼顾,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每法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詹红生教授应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损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筋骨病损是因气血亏虚、脉络瘀阻所致,病机为肝脾肾三脏脉络闭阻;膏方缓补慢通,临床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介绍张喜莲教授从肝脾分期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经验。张喜莲教授立足小儿生理特性及体质特点,认为抽动障碍病位以肝、脾为主,临证以肝脾为切入点,分期动态论治。治疗时根据脾虚、肝旺孰轻孰重以抓主要矛盾。肝旺明显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止动;脾虚明显者,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治以扶土抑木、豁痰止动,临床收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正>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古今医者多从肺、脾、肾三脏辨治,笔者认为肝在水肿的发病及治疗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纵观古今文献,《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呃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阴不足阳有余论》中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小儿厌食症发病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50例厌食症患儿生活、饮食习惯,观察其形体特征、体质表现、性格心理特征、适应外界能力等情况,根据中医体质基本类型分类方法,判定体质类型。结果:厌食症患儿体质大多属偏颇质,脾气不足质最多。1~3岁主要为脾气不足质、肺气不足质、肾气不足质;3~6岁以脾弱湿滞质、心血不足质、阴亏内热质为主;6~10岁常为痰湿内蕴质、脾弱湿滞质、脾弱肝旺质。结论:不同年龄厌食症患儿表现为不同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依此辨证施治,调理体质,治疗患儿厌食症,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内蒙古中医药》2014,(36):167-168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肝强脾弱型脑瘫应用效果。方法:对83例肝强脾弱型脑瘫采用饮食、艾灸、拔罐的方法和中医护理,观察其对强脾弱型脑瘫患儿免疫力、营养状况影响。结果:采用中医护理后,患儿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的39例,占47%;汗出减少的9例,占18%;食欲好转的11例,占13%;遗尿减少的4例,占5%;余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75%。结论:通过运用中医护理对提高肝强脾弱型脑瘫患儿免疫力,改善营养有明显效果,可在肝强脾弱性脑瘫的中医护理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施杞教授认为慢性筋骨病类属于"痹证",为本虚标实之证;荣卫不和、气血虚弱是发病的内在原因,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原因,肝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扶正祛邪是治疗慢性筋骨病之大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既往易损性斑块的中医病机认识,结合彝族医学的理论认识,发现风邪内动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易损性斑块与缺血性卒中病重要的病因病机联系,提出了"风邪内动——斑块易损性"的病机假说,认为CAS易损性斑块的病机是本为肝脾肾不足,标为痰瘀热毒互结,发则风邪内动。其中"内风"为斑块"易损性"的关键病理因素,"风邪内动,血脉痉挛"为斑块易损性的主要病机。确立了CAS易损性斑块的治疗原则:急则"息风止痉",稳定斑块;缓则化痰逐瘀解毒,补益肝脾肾,并初步阐明彝药塔若散干预易损性斑块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脾健不在补贵在运——运脾法在儿科临床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脾主运化”、“脾健则运”是脾的正常生理功能之一。产生脾失健运的因素很多,其临床证候的表现虽有不同,而脾失运化的病机转归则是一致的。小儿时期的体质特点为“脾常不足”,所以易患脾胃疾病。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膊伤正。因此,必须掌握病情的实质,时时以维护脾气为主,方不致偾事。运脾一法,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罗笑容主任根据小儿脏腑辨证特点为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容易出现肝木乘脾土的病理改变,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杂病,并重视扶土抑木与抑木扶土的不同侧重。而扶土之法不在补脾、贵在运脾,抑木之法则根据肝气郁滞、肝火内扰、肝风内动、肝阴不足的偏重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