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垂直移位时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对心室形态 ,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杂种犬 6条 ,开胸后分别比较正常位置 ,心脏垂直位和心脏垂直加整体头低位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心腔压力改变和短轴切面心室形态变化。结果 将心脏处于垂直移位时 ,心输出量 ,每搏量 ,平均动脉压出现显著下降。心脏表面超声显示 :乳头肌中部短轴切面上左、右室的舒张末面积均显著减少。左室舒张末的偏心指数由 0 .99± 0 .2 7升高为1.2 5± 0 .37(P <0 .0 5 )。心脏垂直加头低位时 ,平均动脉压、左室舒张面积和左室舒张末偏心指数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跨室间隔压力差与左室舒张末偏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心脏垂直移位会产生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并伴有心室形态的改变 ;头低位可以部分纠正这些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对体外循环下(CPB)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手术期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多巴胺组(A组,n =20)和去甲肾上腺素组(B组,n=20),于心脏复跳后使用多巴胺3~10 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1 ~0.1μg/(kg·min),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监测病人术后的肾功能.结果:去甲肾上腺素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术中同时间点多巴胺组(P<0.05或P<0.01),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及第2天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肌酐、尿素氮与术前相比组内与组间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比多巴胺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Ⅱ~Ⅲ级OPCAB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S组)和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F组),各20例。观察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mm(T2)、切皮时(T3)、开胸后1min(T4)、手术结束时(T5)、手术结束后30min(T6)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与T0比较,S组T1时刻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明显下降(P〈0.05),其他各测定时点无变化,NE、E水平无变化(P〉0.05);与T0比较,F组T1时血压、心率、RPP亦较低,T2时则升高,其他时间点变化不大,但RPP高于同期S组(P〈0.05),T2、T6时血浆NE、E水平较高(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拔管时间S组较F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组较芬太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小,应激反应轻,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更适用于OPCAB。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处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例冠心病患者择期行OPCAB,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诱导,芬太尼、维库溴铵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体位和运用血管活性药物。结果:全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1例在ICU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经过积极抢救痊愈出院,其余无并发症顺利康复。结论:OPCAB手术时合理运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合理运用体位的变化,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与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对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心肌缺血的预防及麻醉处理。方法33例患者在中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复合异氟醚低浓度间断吸入,丙泊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等间断追加的综合麻醉下实施OPCAB。术中持续静脉点滴硝酸甘油;用多巴胺、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调控病人的血压和心率。结果全组33例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术前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心功能状况,术中根据病人情况和手术步骤调控病人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深度,是保证OPCAB病人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容量与压力控制单肺通气模式对胸科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随机分为两组:压力控制通气组( P组)及容量控制通气组( V组),每组30例。单肺通气时双腔管非通气侧与大气相通,呼吸参数不变。手术结束置放胸腔引流管后恢复双肺通气。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血流动力学中的精准指标。观察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即刻(T3)、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量( SV)、每搏量变异度( SVV)。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CO、CI和SV在不同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组在T2~T4时点的CVP及SVV比V组降低( P<0.05)。结论压力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利于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更适用于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15例,根据手术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术毕(T3)时比较2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比较2组术后苏醒时间、清醒镇静效果、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唤醒时警觉/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单纯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防止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程度,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佳,且未增加手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气腹及正反Trendelenburg 体位对腹腔镜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4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手术体位分为A 组:反Trendelenberg 位(头高30°)。B 组: Trendelenberg 位(头低30°)。术中所有患者的气腹压力均设为13 ~ 15 mmHg,使用Frotrac 传感器在各时间 点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体循环阻力(SVR)等数据 进行收集。结果 气腹即刻可以引起MAP、CVP、SVR 升高,HR 增快,CO 下降;在体位改变后,A 组中 CVP 降低,随后SVR 和MAP 呈下降趋势,CO 和CVP 呈上升趋势;B 组中MAP,CVP 及CO 升高,SVR 降低,随后SVR、MAP 及CVP 呈下降趋势,CO 呈上升趋势。结论 气腹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 Trendelenberg 体位可以改善患者在气腹条件下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但是对于患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增加心 血管风险。反Trendelenberg 体位对气腹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腹腔镜手术可以减轻手术操作时对患者 胃肠道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 CO2气腹中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 A、B 两组,每组46例。 B 组采用插管全麻,A 组则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完成麻醉。分别于气腹前(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30 min(T3)及排气后10 min(T4)4个时间点测量并准确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变化及呼吸功能指标(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潮气量气道压)变化情况。结果(1)A 组 T1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 T2、T3、T4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气腹前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气腹前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气腹前后潮气量气道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应激反应更小,血流动力学波动平缓,对腹腔镜妇科手术 CO2气腹患者呼吸机循环功能影响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经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围术期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6年1~12月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8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盐酸羟考酮组和芬太尼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浆中应激因子[急性期反应蛋白(CRP),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结果:血流动力学方面,盐酸羟考酮组患者在T1、T2及T3的平均动脉压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及T2时盐酸羟考酮组患者与芬太尼组患者相比,前者心率平均水平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围术期应激因子方面,在T2及T3时,盐酸羟考酮组患者血浆中CRP、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水平都较芬太尼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全麻诱导的患者,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更趋于稳定,应激因子水平也更低。而在诱导期后,盐酸羟考酮与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抗应激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对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使用间歇充气加压组(实验组)和不使用间歇充气加压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方法测定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股静脉直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结果与气腹前平卧位相比,两组气腹形成后取头高脚低位患者股静脉直径均增大,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降低(P<0.01);术中,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股静脉直径无明显变化,但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显著减少(P<0.05);至术毕CO2气体排出后、麻醉恢复前取平卧位时股静脉直径变细(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增加(P<0.01),但仍达不到气腹前平卧位水平(P<0.05)。实验组手术过程中,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均维持在较稳定状态。两组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间歇充气加压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CO2气腹建立、头高脚低位及手术时间延长)所致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管径变粗、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时给予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在手术治疗时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为(16.2±11.5)min,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为(40.2±25.8)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患者苏醒快,应激反应小,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中采用不同近端吻合方式时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及临床效果,为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68例行OPCAB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具有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分为A(n=38)、B(n=3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近端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经食道超声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脑卒中、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二次开胸止血,在移植血管支数、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输血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近端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及主动脉形态结构无明显改变;B组应用侧壁钳部分钳夹升主动脉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较前明显升高、左心室每搏功指数(LVSWI)增加(P〈0.05),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升主动脉内径较前明显减小、升主动脉血流速度、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较前增快、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前增大(P〈0.05)。结论在OPCAB术中采用辅助装置吻合近端吻合口或上侧壁钳吻合近端吻合口时,前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后者影响大;对伴有升主动脉硬化、高龄、脑梗死病史等易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宜采用辅助装置吻合近端吻合口的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陈悦  陈普善  邵一俪  王宏法  葛云芬 《浙江医学》2022,44(16):1740-1743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米力农不同给药方式对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持续小剂量给药组(R组)和常规给药组(C组),每组25例。R组在体外循环开始使用米力农0.375μg/(kg·min)持续维持,一直到手术结束;C组在主动脉开放后15min内静脉注射米力农50μg/kg,之后以0.375μg/(kg·min)持续维持。观察患者术前、脱离体外循环时、手术结束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时,R组患者的MAP高于C组(P<0.05)。R组体外循环后并行时间、脱离体外循环时的LVEF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中有60.0%患者需要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早期使用米力农可在脱离体外循环时增加LVEF,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支持的需求,使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鼻内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时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9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注射含1:20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2ml,肾上腺素总量10μg;B组:注射含1:200000肾上腺素的等渗盐水2ml,肾上腺素总量10μg;C组(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2ml.术中监测采用持续心电图及桡动脉测压,并记录浸润注射前(基础值)和注射后0.5、1、1.5、2、3、4、5 min 8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与浸润注射前的基础值相比,A、B组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尤其是在1.5min时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P<0.001),并伴有心率增快(P<0.001);C组血压和心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时,A、B组与C组比较,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增快;而A组与B组相比,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身麻醉下鼻内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时肾上腺素可引起短时间的血压下降和其他血流动力学改变,但持续时间不超过5m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体外循环(CBP)下小儿心脏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开放性心脏手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先给予起始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5 μg/kg,10 min内泵注完毕),继而以0.5 μg·kg-1·h-1的速率泵注维持;对照组(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药物干预前(T0)、药物干预后5 min (T1)、10 min (T2)、15 min (T3)、切皮后10 min (T4)、开胸后10 min (T5)及CBP后10 min (T6)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检测血浆中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水平. 结果与T0比较,DEX组MAP和HR均下降(P〈0.05),而C组于T4~T6均升高(P〈0.05).与T0比较,两组在T5~T6时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水平均上升(P〈0.05);与C组比较,DEX组上述应激反应相关指标于相应各时点均降低(P〈0.05). 结论在行开放性心脏手术的小儿患者中,术中静脉输注DEX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由手术创伤及CBP所引发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冯鲲鹏  王天龙  岳云 《北京医学》2013,35(8):639-643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30例,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分为多巴胺组[3~5 μg/(kg·min),D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0.01~0.1 μg/(kg· min),NE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吻合前降支时(T2)、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时(T3)、吻合回旋支或钝缘支时(T4)、吻合近端时(T5)、手术结束后(T6)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T2~T4为使用固定器后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时的数据.术中搬动、探查心脏血压下降明显时,单次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8 μg,记录T1~T6各组去甲肾上腺素的总用量和静注次数.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d、术后1周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记录每组患者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手术一般资料、围术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d、术后1周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时相的比较中,T3的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小动脉楔入压(PAWP),DA组高于NE组.两组T6时心指数(CI)都较基础值增高,每搏量(SV)无明显变化.NE组的外周血管阻力(SVR)基本维持不变,DA组有明显的下降.NE组在吻合血管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总用量[(40±5) vs.(60±25)μg,P<0.05]和静注次数[(7±2)vs.(13±5)次,P<0.05]小于DA组.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较持续泵注多巴胺加间断单次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更有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可能与维持稳定的SVR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下行腹腔镜手术CO2气腹对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表法随机分成A、B组。B组(n=46)采用插管全麻,A组(n=46)则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完成麻醉。记录各时间点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A组气胸前各血动力学指标与气胸后(T2、T3)、排气后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气胸前后各血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气胸前后,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胸前后潮气量气道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应激反应更小,血流力学波动平缓,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 2气腹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50例ASA I-II级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 E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经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手术结束前30min再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而C组不给予氟比洛芬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1)和气管导管拔管时(T2)两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点抽取静脉血5mL检测T 1和T 2两个时点的血糖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E组患者T 1和T 2两时点的MAP和HR明显降低(P〈0.01);E组患者在T1、T2时点血糖降低(P〈0.05);T2时点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明显抑制胸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92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则给予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1、T2、T3、T4四个时点,心率(HR)、心排出量(CO)以及心脏指数(CI)在T2、T3、T4三个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起效更快,麻醉、镇痛作用更强,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