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产离子型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并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比较。方法:1096例CT增强扫描中,864例使用76%复方泛影葡胺,232例使用优维显,对比其不良反应和影像质量。前者又随机分组,273例CT增强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91例未用地塞米松,观察预防用药的作用。结果:76%复方泛影葡胺总的和轻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优维显,重度和死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优维显近似,影像质量好于优维显。预防用药可减轻各种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无高危因素的患者,预防用药后,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2.
3.
随着近年来 CT设备和检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快速螺旋 CT的应用,使胃癌的诊断及分期有了很大提高.作者自 1999年 1月~ 2002年 1月搜集 56例经 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建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2):102-103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但这两种诊断手段都在判断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方面存在缺陷。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分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旨在认识和总结16层螺旋叮对胃癌的胃壁浸润及淋巴结、腹腔转移的显示情况。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3):102-103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和内窥镜检查,但这两种诊断手段都在判断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方面存在缺陷[1].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分期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旨在认识和总结16层螺旋 CT 对胃癌的胃壁浸润及淋巴结、腹腔转移的显示情况. 相似文献
6.
7.
16层螺旋CT诊断胃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751-753
目的观察16层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对50例胃癌患者在空腹、低张和胃充气状态下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原始的横断面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仿真内镜成像,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6层螺旋CT对胃部病灶发现率100%,对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6.67%和100%,对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准确率分别为100%和75.00%.结论检查方法适宜时,16层螺旋CT可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对进展期胃癌和胃周浸润的诊断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8.
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离子型对比剂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探讨离子型对比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最好的效价比选择对比剂。方法分别观察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106例、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ml)120例的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图像增强效果。结果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1.7%。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泛影葡胺(60%)、碘海醇(300mg/ml)所获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60%)在应用于非高危人群时,是相对安全的,能有效降低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在未使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情况下螺旋CT平扫对症状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首诊未考虑是阑尾炎,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不典型阑尾炎病例的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图像表现,重点观察阑尾的位置、直径、阑尾壁的厚度、内容物及阑尾周围结构的改变。结果图像准确显示所有病例的阑尾在腹腔内的位置;其中可见阑尾增粗28例,阑尾结石9例,阑尾壁增厚8例,阑尾脓肿2例,阑尾周围炎24例,盆腔积液1例,伴有小肠梗阻6例。结论在不采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情况下,螺旋CT平扫联合平面重建技术可显示不典型阑尾炎的阑尾本身及其周边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对诊断不典型阑尾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滑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检查,病变部位为胃底贲门部16例,胃窦部57例,弥漫型20例,体部23例;胃壁增厚情况:局限性98例,广泛性18例;进展期胃癌94例,早期胃癌22例;远处脏器转移14例;胃癌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1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及胃镜结果均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明显提高胃癌的检出准确率,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胃癌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盆腔CT检查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本文探讨口服对比剂在腹盆腔螺旋CT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检查前未口服对比剂和分别口服阳性和阴性对比剂病例共40例。其中10例口服阳性对比剂,15例口服阴性对比剂。未口服对比剂15例。结肠病例检查前用水灌肠,进行平扫和增强检查后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阴性、阳性对比剂的运用螺旋CT均能显示腹盆腔内胃肠道病变的形态、大小、内腔的狭窄程度。阳性对比剂清晰显示囊性病灶及与周围脏器和组织的关系、增大的淋巴结和转移情况,但胃肠道壁的结构显示不清。阴性对比剂显示胃肠道壁的层次、壁的增厚情况较好,但下腹部和盆腔内增大的淋巴结和软组织肿块显示不满意,并且不能用于显示腹盆腔内的囊性病变。未口服对比剂的病例由于胃肠道未充盈,腹盆腔内的实性占位和囊性病灶及增大的淋巴结显示均不满意。结论:阳性对比剂能更好地区分肠腔和周围增大的淋巴结或软组织肿块,显示并区分肠腔内外的囊性病变,适用于常规检查;阴性对比剂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更方便,显示胃肠道壁效果较好,适用于上腹部和胃肠道检查。结合病史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口服对比剂,可以扩大检查的范围,增加图像的分辨率,有效提高腹盆腔内疾病的螺旋CT诊断水平,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前瞻性评价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对103例胃癌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增强扫描,延迟时间40s,层厚5mm,床速5mm/s,在左作站获得重建间隔2.5mm,和平面重建(MPR(图像.结果: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6.8%和77.5%和94.2%.结论:螺旋CT层增强扫描和MPR技术可以提高胃癌浸润胃壁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15.
对我院60例胃癌患者螺旋CT扫描临床资料与手术或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螺旋CT扫描特征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螺旋CT扫描均诊断为胃癌,图像显示胃壁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厚或腔内隆起,胃壁厚度>1cm,肿块形态不同,腔面明显凸凹;CT扫描发现所有患者均有原发病周围临近组织侵犯,其中37例累及浆膜层,10例突破浆膜层,13例向外侵犯或转移;12例发生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准确率为93.33%。螺旋CT扫描能够准确显示患者病变部位、大小、胃壁增厚、累及范围及胃癌转移情况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详细、准确的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成像技术在胃癌CT分期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对本组胃癌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螺旋CT在胃癌CT分期和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48例胃癌病人SCT的轴位图像和重建的MPR及SSD图像的观察分析,以Lauren的组织临床分类法为基础结合中国肿瘤协会对胃肿瘤的最新分期方法按TNM对各病例进行分期及术前评估.结果:所有病人的肿瘤诊断符合率为100%,CT期的准确性为85.42%.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5.00%.结论:以Lauren的组织临床分类法为基础,SCT可以比较准确地对胃癌进行TNM分期及术前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10-4111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最终判断。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X线钡剂造影检查,而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钡剂造影检出胃癌患者19例,其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5.88%,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多层螺旋CT检出胃癌患者32例,其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1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相符率高,较X线钡剂造影检查的诊出率高且准确。 相似文献
18.
顾李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18):100-10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3月如东县中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增强扫描。以胃镜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胃癌分型准确率以及判断可切除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在胃癌分型方面,螺旋CT增强扫描与胃镜病理诊断的Ⅱ型、Ⅲ型、Ⅳ型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螺旋CT增强扫描判断可切除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8%(47/52)、95.65%(44/46)、50.00%(3/6)、93.62%(44/47)、60.00%(3/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判断患者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本组胃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40例胃癌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SSD、4-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并与其相应的胃肠钡餐及胃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TNM分期的准确性为90.00%,其仿真内镜结果与胃镜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研究组40例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比对照组低20.00%(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诊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CT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不会造成影响,还能降低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