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通常心理应激引起的防御反应是一种保护机制,不一定引起病理改变过程.心理应激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为中心的神经-内分泌-免疫(NIM)网络来影响大脑某些脑区如:海马、蓝斑核等的功能,引起这些脑区的功能紊乱甚或器质性损伤,从而导致各类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心理应激是全身多个系统疾病发生的诱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紧张度的升高,因心理应激所引发的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就近年来心理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动态作了系统的回顾,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这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与心理应激的研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1].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生理性应激(eustress)反应对机体有利,易于机体快速适应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但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的病理性应激(distress)反应则对机体有害.由于机体的心理应激机制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心理应激以一种融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概念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应激(压力)正逐渐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慢性难治性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反应可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相关学者认为中医肝主疏泄是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慢性或反复的心理应激,机体可由最初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的改变,逐渐出现胃肠功能不适,这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乘克脾土-肝郁脾虚(肝脾不调)形成过程相似,肝郁脾虚亦为心理应激相关性疾病常见中医证候,具有疏肝健脾功效的逍遥散已成为抗应激的经典方药。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不但参与消化道的运动、结构与功能,还可通过脑-肠轴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与行为,微生物-脑-肠轴已成为心理应激引发机体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大脑行为异常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心理应激,探讨了肝郁脾虚证与微生物-脑-肠轴的相关性及逍遥散的干预机制,以丰富中医肝郁脾虚证候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心理应激的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stress)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目前对心理应激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通过回顾几年来国内中医药对应激的研究发现 ,有关心理应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系统研究报道不多 ,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显示出较好的科研前景。本文拟就近年来中医药有关心理应激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1 中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制作 中医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制作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中医的脏象理论和七情学说。目前较为成熟的动物模型有“怒伤肝”和“恐伤…  相似文献   

5.
谈哮喘从肝论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引起的过度精神紧张与适应不良所导致的心身疾病发生率日渐增高。大量研究证实,许多疾病与慢性精神性应激的累积影响有关。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应激的发生机制和中医各脏腑的功能特点以及临床治疗而言,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影响了机体正常的气机,导致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失调,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从…  相似文献   

6.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中医整体观和平衡观以及现代心理应激理论,以心理应激反应为切入点,提出研究假说:中医学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具体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采用“方-证-效-脏腑功能本质”的研究思路。通过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模拟“肝失疏泄、情志异常”的综合病理变化过程?就已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认为:肝主疏泄之所谓“疏泄”。其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在整体上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具体而言,可能与调节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情志活动异常)过程中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酶、神经肽、激素、环核苷酸系统以及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表现出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多环节的作用特点;作用的脑区涉及到下丘脑(包括不同核团)海马,杏仁核等:  相似文献   

7.
1心理应激与海马损伤心理应激反应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及生理反应的刺激或情绪。心理应激源包括躯体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社会性应激原、文化性应激原四个方面,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通过调整自身基因表达及代谢状况来对抗内部或外部的胁迫而做出生理或病理生化反应。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GC)大量分泌,从而可造成了机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应激性损伤,引发各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脑相关疾病,如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经针刺治疗后脑功能成像的变化,可得出结论: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治疗脑相关疾病作用机制,具有直观、无创的特点;针刺对多种脑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是基于对受损或者功能紊乱的脑区的调整修复,通过特异性地增加受损脑区的血流、提高受损脑区的葡萄糖代谢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泌乳素血症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泌乳素(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应激对疾病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心理应激与中医的肝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心理应激—肝郁”模式对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心理应激—肝郁”模式的角度分析高泌乳素血症的中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并结合临床具体应用;认为除药物治疗外,适当配合心理疏导也是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针刺可通过多水平、多途径对血压进行调节.近年来,针刺的降压机制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代谢紊乱和改变基因表达上.针刺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包括抑制大脑神经炎性反应及神经元凋亡、抑制脑干交感调节功能区并调节相关神经递质、激活血压调节相关脑区、促进功能脑区联系以及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等;改善代谢紊乱主要体现在对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慢性应激大鼠不同脑区cAMP水平及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应激方式交替、持续应激20d,制成大鼠慢性应激模型,用开野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额叶皮层和海马中的cAMP含量和AC活性的改变。结果慢性应激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开野实验中10min内穿越格数、竖立及探究次数均减少;ig给予不同剂量姜黄素(2.5,5,10mg·kg-1,每天1次,共21d)后,应激大鼠穿越格数、竖立及探究次数不同程度增加。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额叶皮层、海马中cAMP含量和AC活性明显下降,姜黄素能明显拮抗慢性应激引起的cAMP水平和AC活性下降。结论姜黄素对慢性应激大鼠的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一作用很可能与增强慢性应激大鼠不同脑区AC-cAMP信号转导通路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最新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是触发帕金森病(PD)的重要因素,神经可塑性改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前期发现疏肝解郁方药逍遥散治疗慢性应激疗效显著,相关机制在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介导下,对神经可塑性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慢性应激基于BDNF/GR信号通路,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进而触发PD的相关机制,并试图揭示调肝方药逍遥散调节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帕金森病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等因素与疾病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脑血管意外(CVA)的发生,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人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程度上又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现代医学的心理应激理论,在某些方面与中医"七情学说"不谋而合。本文拟从情志失调及心理应激与CVA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应激的较新概念为:“机体的不协调状态,或内环境稳定受到威胁”。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和应激有关,故干预应激则可能影响疾病过程,而现有的拮抗或调节应激反应为主的西药种类和效果都很有限(主要为镇静类和激素替代类)。为在这方面开拓传统医药来源,中药对应激效应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对几十年来国内有关应激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应激对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成年雌性大鼠使用急性制动应激,观察应激后血浆雌二醇、孕酮及皮质酮含量变化.结果急性应激可使性成熟雌性大鼠性周期中各期血浆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浆孕酮和皮质酮水平则显著升高,而且使二者比值严重失常,从而使雌性生殖内分泌陷入紊乱状态.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应激可引起雌性生殖内分泌陷入紊乱状态.由于身心应激为女性生殖内分泌紊乱及相关疾病的重要诱因,急性制动应激(心理应激)引起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模型,可作为研究防止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药物的一种疾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NIM)网络的影响以及加味四逆散的调治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性正常组,雌性模型组,雌性加味四逆散组,雄性正常组,雄性模型组,雄性加味四逆散组。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计性心理应激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清肾上腺酮(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观察肾上腺/胸腺器官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结果: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亢进,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加味四逆散可调节慢性心理应激大鼠HPA轴的兴奋性,改善慢性心理应激大鼠免疫功能改变。结论:慢性轻度不可预计性心理应激模型大鼠NIM网络功能发生异常改变,而加味四逆散对其具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用于针灸干预弱视的脑功能研究日益引起关注,尤其是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能够检测评估弱视患者视觉异常脑区分布和功能连接,更有助于揭示针刺干预弱视的脑功能可塑性机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发现可从弱视及针刺干预研究中BOLD-fMRI常用方法、对于弱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针灸干预弱视的脑功能机制的研究3部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化针刺干预弱视脑功能机制研究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时激活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差异,为临床运用针刺心经、心包经穴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电针心经穴组14例和电针心包经穴组15例,以双侧后扣带回为种子点,采用功能连接作为观察指标,分析两组电针刺激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两组电针前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比较未发现存在明显差异的脑区。电针心经穴与心包经穴时脑内功能网络均发生改变,前者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为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右侧海马旁回,新激活脑区为双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前叶、左侧角回、左侧枕下回、左侧脑岛(P<0.05);后者出现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为右侧顶上小叶,新激活脑区为左侧小脑舌、左侧顶叶楔前叶、右侧枕下回、左侧豆状核、右侧脑岛(P<0.05)。结论:(1)大脑在无任务的安静、清醒状态下存在一定的功能活动。(2)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广泛激活的脑区主要与精神、神志、智力等密切相关,为临床上选用二者治疗与上述脑区相关的精神、神志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电针心经激活的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前区,与对侧肢体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它的激活为临床上治疗中风肢体功能障碍选用手少阴心经穴提供了佐证。两组均激活的脑岛与心血管的功能关系密切,为临床上选用心经、心包经穴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了部分影像学依据。两条经脉的主治有交叉性,均可用于治疗心脑相关疾病,同时又各有偏颇,心包经多用于治疗与心相关疾病,而心经更多用于治疗精神神志类疾病。  相似文献   

19.
刘鑫  邱明亮  胡晓凤  彭婷  高月  张琦 《中草药》2024,55(10):3569-3578
纤维化涉及多种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非生理性瘢痕形成为其主要病理改变,严重诱发器官衰竭,极大地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L)作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多年来的研究表明TPL具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通过对近年来关于TPL对器官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TPL能够通过阻止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进程、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细胞外基质沉积和调控自噬等来防治器官纤维化,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TJs)是血-视网膜内屏障(i BRB)的重要结构,对神经-视网膜微环境的稳态起到重要作用,内皮细胞TJs改变导致的i BRB功能障碍参与了许多视网膜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尤其与合并黄斑水肿或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以TJs为重点,从TJs主要分子结构、调节视网膜内皮细胞TJs的常见信号通路方面,综述视网膜内皮细胞TJs相关分子机制,为相关视网膜疾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