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各年龄段妇女行辅助生殖技术(IVF/ICSI)治疗的临床结局,探讨年龄及移植胚胎数目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IVF/ICSI第1周期治疗,采用长方案超排卵,第2天或第3天移植2~3个胚胎的病例共3 105个周期纳入研究。35岁以下移植胚胎数不超过2个,35岁以上移植胚胎数不超过3个。按年龄≤30岁、31~34岁、35~37岁、≥38岁进行分组。结果在不同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以及不同的助孕方式对着床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无影响的情况下,取卵取消率随年龄增加显著增加(P<0.001),着床率、妊娠率随年龄增加显著下降(P<0.001),多胎妊娠率在≤30岁组以及35~37岁组尤为显著(分别为39.03%和41.01%)(P=0.004),38岁以上妇女早期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35~37岁组移植3个胚胎多胎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年龄是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35~37岁组移植2个胚胎可以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回收的卵母细胞数目和发育的2-原核(2PN)胚胎数目对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设计:回顾性数据分析。机构:大学医院。患者:育龄期妇女(n=467)。干预:首次新鲜非供卵的IVF周期。主要观察指标:临床妊娠率。结果:临床妊娠率增加到30岁[OR1.72/年(95%CI1.19~2.49)],以后呈直线下降。在年龄<37岁的受试者中,当获得20个卵母细胞[OR1.03(95%CI0.96~1.11)]、5个发育的2PN胚胎[OR1.91(95%CI1.29~2.87)]且移植不超过2个胚胎[胚胎移植>2时,每增加一个胚胎移植,OR0.72(95%CI0.56~0.92)]表现最高的临床妊娠率。年龄≥37岁的受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辅助生殖助孕术后,多胎妊娠的早期胚胎自发性死亡率。研究设计:分析生殖助孕术后多胎妊娠的初始胚胎数目及其与母亲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7.0%(95%CI29.8%~64.9%)的四胞胎中至少可以观察到一次自发性胚胎死亡,在三胞胎为59.3%(95%CI48.2%~69.8%),在双胞胎为35.2%(95%CI29.6%~41.2%)。在年龄≥35岁的早期双胞胎妊娠妇女中,自发性胚胎死亡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在早期三胞胎和四胞胎妊娠中未发生这一情况。尚不能确定妊娠年龄或出生体重等特征对最初妊娠胚胎数目的影响。结论:通过观察,尚不能确定多胎妊娠早期胚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中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每周期移植3~4个胚胎的325个ⅣFET治疗周期(常规ⅣF 169周期,ICSI 155周期),分析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对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的影响.结果:325个周期共移植1049个新鲜胚胎,≤35岁妇女移植胚胎中含不同数目(0,1,2,≥3)高质量胚胎的种植率(P<0.01)和周期临床妊娠率(P<0.01)差别有显著性;多胎妊娠率随着移植好质量胚胎数的增加而升高,98%的多胎妊娠发生在≤35岁妇女中.>35岁妇女移植胚胎中含不同数目高质量胚胎的种植率(P>0.05)和周期临床妊娠率(P>0.05)差别无显著性.结论: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是两个重要的预测妊娠和多胎妊娠的因素.根据移植胚胎质量和女方年龄进行个体化的胚胎移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移植胚胎数及移植优质胚胎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辅助生殖(IVF/ICSI)治疗并新鲜移植的病例共4190个周期,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5岁组,35~37岁组和≥38岁组,分别统计各年龄段移植1、2、3个胚胎和移植0、1、2、3个优胚的临床妊娠率、单胎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1)〈35岁组中,移植1、2个胚胎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1、2个优胚者获得了相似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优胚移植者;移植2个优胚者,多胎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1个优胚者。(2)35-37岁组,移植2个或3个胚胎的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且明显高于移植1个胚胎者;移植1、2、3个优胚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优胚移植者,同时移植3个优胚者,其多胎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显著增加。(3)在≥38岁组中,无论是移植2个或3个胚胎,还是2个或3个优胚,其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移植1个胚胎及1个优胚者,且移植3个优胚者其多胎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也明显提高。结论:年龄〈35岁的患者和35—37岁的患者可以分别选择1个和2个优质胚胎移植,年龄≥38岁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移植3个优质胚胎,以减少多胎妊娠及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龄妇女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的年龄界限值和影响高龄妇女IVF-ET妊娠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选择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1999年11月至2006年6月进行IVF-ET的年龄大于或等于35岁的高龄妇女共2 144周期;同期进行IVF-ET的年龄小于35岁的妇女周期数为5 559。分别比较≥35岁和 < 35岁组以及35 ~ 36,37 ~ 38,39 ~ 40及≥41岁组的妊娠率。该研究剔除了生育情况随访资料欠完全的患者,他们均为妊娠试验阳性和部分临床妊娠患者。【结果】 ≥35岁组和 < 35岁组的妊娠试验阳性率、胚胎植入率、早产率和活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但是≥35岁组患者继发不孕。女方因素不孕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分别占70.3%、69.9%及14.9%,明显高于 < 35岁患者组的51.7%?37.5%及9.5%(P < 0.001),而多囊卵巢患者在≥35岁组仅为1.9%,明显少于 < 35岁患者组的3.7%(P < 0.001)。虽然IVF-ET患者的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早产率和活产率在 < 35岁?35 ~ 36,37 ~ 38,39 ~ 40及41岁以上组间均明显下降(P < 0.01),但是在仅因男方少弱精行IVF-ET ICSI治疗患者中,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早产率和活产率在 < 35岁?35 ~ 36和37 ~ 38组之间无差异(P > 0.05),而在≤38 和 > 38 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35 ~ 38岁的IVF-ET的高龄患者妊娠率下降的原因不仅是年龄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影响妊娠的其他妇科疾病的影响,对这些妇科疾病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妊娠率?目前的IVF-ET治疗技术可以克服35 ~ 38岁患者的高龄影响,年龄大于38岁可能是目前IVF-ET治疗的年龄界限值,对这部分高龄患者进行IVF-ET时,除了原发不孕疾病的检查和治疗之外,改善辅助生殖治疗的方案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91周期妊娠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于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91个周期的资料进行整理,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不孕病因之间及不孕时间的长短对妊娠率无显著性影响;②35岁以下组的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也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显著;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均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大于35岁年龄段的妊娠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③妊娠与未妊娠组患者的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年龄、获卵数、成熟卵数、卵裂数和内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④IVF+ICSI受精周期的ICSI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明显优于IVF,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IVF+ICSI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7.1%。结论 年龄是影响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以及优质胚胎数的最主要因素;卵子质量是影响周期妊娠率的关键因素;IVF+ICSI受精是预防和应对IVF受精不良或不受精、提高妊娠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男性精子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35 对夫妇的154 个IVF 和88个ICSI周期,男方分别在女方获卵前和获卵日2次获取精液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子DNA 损伤(SDF)检测,统计IVF 和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与IVF和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均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IVF 和ICSI周期临床妊娠和非临床妊娠的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F与IVF 和ICSI 的胚胎结局无相关性,也不能预测IVF 和ICSI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辅助生殖中受精的方式与自然流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在辅助生殖中不同的受精方式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的481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ET组和ICSI-ET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发生率.结果 ICSI-ET组的不孕年限、用促性腺激素(Gn)总量(支数)均低于IVF-ET组(P均<0.05),两组的的年龄、Gn启动剂量、用Gn天数、移植胚胎数、ET优质胚胎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T后妊娠总的自然流产率17.54%,其中受精方式为IVF妊娠者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分别为12.93%和4.08%,受精方式为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者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为20.83%和0.00%,两组早期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ART助孕妊娠者早期流产率与自然受孕妊娠者的早期流产率10%~15%相近,行ICSI妊娠者早期自然流产率和晚期流产率与行IVF妊娠者相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同源卵母细胞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IVF和ICSI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同源卵母细胞分别实施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夫妇的48个治疗周期,将同胞卵和同一份精液行常规IVF和ICSI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8例,ICSI均受精,完全受精失败率为16.7%;IVF、ICSI均受精组中ICSI受精率(78.6%)高于常规IVF(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常规IVF受精胚胎17例,临床妊娠7例,临床妊娠率41.2%;移植ICSI受精胚胎15例,临床妊娠6例,临床妊娠率40.0%;混合移植IVF+ICSI受精胚胎16例,临床妊娠6例,临床妊娠率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卵管性不孕且可疑或高危IVF受精障碍人群在首次IVF助孕治疗时,可选择将部分卵行ICSI,减少取消移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IVF ET)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的影响 ,并对用诺雷德 (Zoladex)治疗后再行IVF或ICSI的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 ET或ICSI治疗的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 49个周期 (3 6例 )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 40个周期行IVF或ICSI治疗 (A组 ) ,9个周期予Zoladex预治疗 3个月后再行IVF或ICSI治疗 (B组 ) ,并选择同时期内单纯因输卵管因素行IVF治疗 65个周期 (5 3例 )作为对照组 (C组 )。比较A、C及A、B两组的IVF或ICSI ET结果。所有实行IVF或ICSI患者均采用GnRH a/FSH HP/hCG长方案。结果 :A、C两组hCG日E2 水平、获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显著性。但A组种植率、妊娠率明显低于C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A组FSH HP总量高于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组种植率、妊娠率较A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VF ET或ICSI治疗时所需的促卵泡素总量高 ,种植率、妊娠率降低 ,用诺雷德治疗后再行IVF或ICSI治疗有助于提高种植率、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失败患者的宫腔情况,探讨宫腔镜对分析IVF-ET失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接受常规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ET失败患者再次助孕前行宫腔镜检查,对异常宫腔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再次助孕.结果:正常宫腔115例(56.9%),异常宫腔87例(43.1%).异常宫腔中以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炎多见,共占76.9%.年龄≥35岁与子宫内膜厚度<8 mm者异常宫腔发生率高(P<0.05).异常宫腔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再次助孕临床妊娠率与正常宫腔者相似(P>0.05).结论:IVF/ICSI失败患者宫腔异常发生率较高,特别是≥35岁者.IVF/ICSI失败后宫腔镜检查对提高再次助孕妊娠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两种补救性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受精及受精率低的情况下,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进行补救后获得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VF周期中发生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的病例97个周期,其中57个周期行晚期补救ICSI,40个周期行早期补救ICSI,两种补救ICSI在完全不受精组和受精率低组中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受精组中,早期补救的2PN受精率、种植率和妊娠率分别为69.44%、28.00%、30.77%,明显高于晚期补救ICSI的56.23%、1.00%、2.50%(P<0.05或P<0.01),在低受精率组中两者的累计妊娠率、种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早期补救ICSI较晚期ICSI的2PN受精率、胚胎种植率高,能更好地改善补救ICSI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获卵数较少的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在该院进行IVF-ET,女方获卵数≤3的夫妇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女方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根据精液情况分为正常精液ICSI组和少弱精ICSI组,分别比较各组内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结果 对于获卵数较少的夫妇,不论女方年龄是否≥35岁,采取常规受精与采取单精子注射受精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精液正常行ICSI和少弱精行ICSI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VF治疗时,获卵数较少的夫妇单精子注射并不能改善妊娠结局,受精方式的选择仍以精液指标为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time-lapse(延迟摄像)和传统形态学方法筛选IVF/ICSI胚胎的临床结局,评价time-lapse用于早期胚胎
观察和筛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个IVF/ICSI 周期的资料,根据胚胎的筛选方法,分为time-lapse monitoring 组(TLM
组)(n=68)和对照组(n=71),比较两组间的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并根据女方年龄、受精方式进行亚组分
析。结果TLM组的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分别为:66.2%、61.8%、47.1%;对照组的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
率、胚胎着床率分别为:47.9%、43.7%、30.3%;TLM组的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相较于年龄≤30岁的患者,年龄31~35岁的患者利用time-lapse更能明显改善临床结局;利用
time-lapse能明显提高IVF周期的β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但对于ICSI和TESA周期,效果则不理想。结论使
用time-lapse动态监测胚胎并根据胚胎的形态动力学参数对胚胎进行评价和筛选,与传统方法相比,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年
龄较大的(>30岁)或者是进行IVF周期的患者更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施行的92例94个IVF-ET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计算机的PEMS软件系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年龄组(≤30岁、31-35岁、≥36岁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质胚胎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随年龄增大而有下降趋势,但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HCG当天的子宫内膜呈三线征组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无三线征组(P<0.01)。胚胎质量(或累积胚胎评分)与临床妊娠率有关。结论:妇女年龄、子宫内膜接受性、胚胎质量是影响IVF-ET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辅助生殖技术的数据调查由生物学变化介导的父亲年龄效应。设计:全国的体外受精(IVF)登记。机构:59家国立IVF中心。患者:1938例男性,为了避免分析男方年龄时的取样偏倚,他们的伴侣均为双侧输卵管阻塞或缺如的完全不孕患者,给予常规IVF治疗。干预:无。主要观察指标:以无宫内妊娠来确定妊娠失败的风险。结果:女方年龄为35~37岁时,男方年龄≥40岁妊娠失败的OR值为2.00(95%CI1.10~3.61),女方年龄38~40岁和≥41岁时OR值则分别为2.03(95%CI1.12~3.68)和5.74(95%CI2.16~15.23)。结论:因为选择晚育的夫妇越来越多,必须告知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年龄、移植胚胎数量和质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行体外受精(N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共1800个周期,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0岁组,30~35岁组和≥135岁组,统计各组中分别移植1、2、3个胚胎和移植0、1、2、3个优质胚胎时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结果 (1)小于30岁组中,移植1、2、3个胚胎者的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移植1个者未见多胎妊娠的发生.移植2个和3个优胚有相似的妊娠率,并显著性高于移植0个和1个优胚者.(2)30~35岁组中,无论是移植2个和3个胚胎或是移植2个和3个优胚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显著性高于移植1个或是0个和1个优胚者,同时移植3个优胚者的多胎妊娠率显著性增加.(3)大于35岁组的临床妊娠率在移植1、2、3个胚胎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3个优胚者妊娠率显著性高于移植0、1和2个优胚者,多胎妊娠率无论在移植1、2、3个胚胎者还是在移植1、2、3个优胚者中,均呈递增趋势,在移植3个优胚者显著性增加.结论 年龄<30岁的患者和年龄≥130岁的患者分别选择单优质胚胎和2个优质胚胎移植,可获得理想妊娠率,同时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对于年龄≥35岁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移植非优质胚胎.  相似文献   

19.
胚胎质量对冷冻结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3年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首先在澳大利亚获得成功至今 ,冻融胚胎在助孕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1 ,2 ] 。在 90年代初国内人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首例在北医三院获得成功。本中心自 1996年开展体外授精 ( IVF)工作后 ,于1997年开始胚胎冷冻工作。本文旨在从胚胎冷冻前质量对冷冻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1 对象和方法对象 取 1998~ 2 0 0 0年在本中心行 IVF或单精子卵浆内注射 ( ICSI)并有多余胚胎冷冻解冻的病人 17例 ,年龄为 2 9~ 3 9岁。 17例中 ,IVF为 14例 ,ICSI为 3例 ,按本中心常规 IVF操作[3] ,至…  相似文献   

20.
40岁以上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40岁以上高龄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治疗结局。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2月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非赠卵IVF/ICSI-ET的≥40岁妇女的1050个起始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妇女年龄分为4组:40岁组(n=393),41岁组(n=266),42岁组(n=158),43岁组(n=107),44岁组(n=64),≥45岁(45~51岁)组 (n=62),比较分析各组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和不同移植胚胎数目的妊娠结局。结果共1032个取卵 周期,750个移植周期,113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为17.7%,其中64个周期获得活产,活产率为8.5%。各组的临床妊 娠率分别为23.4%、21.0%、13.1%、9.2%、5.6%和0%,胚胎着床率为11.2%、10.2%、6.3%、5.1%、2.3%和0%,各组的早期自然流产 率分别为31.0%、35.9%、42.9%、42.9%和100%,各组的活产率分别为11.9%、11.8%、2.8%和3.9%。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 案、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3.6%、10.2%、13.3%、2.3%。750个移植周期中,移植1个胚胎,临床妊娠率为3.8%,移植2 个胚胎,为12.6%,移植3个胚胎,为23.0%。结论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临床妊娠率逐年显著下降,并且年龄≥44岁获活产的概 率极低。对于≥40岁妇女即使无其他明显导致不孕的病因,应在知情告知后实施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对于年龄≥44岁妇女,则 寻求赠卵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