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血清胃泌素-17(G-17)诊断CAG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推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Hp感染对血清G-17水平的影响,以及在不同Hp感染状态下血清G-17诊断CAG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5年5月三家不同医院的204例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和81例CAG患者。行胃镜检查,以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G-17、餐后血清G-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 G(Hp-Ig G)。结果:Hp阳性组空腹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01),CAG组餐后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非萎缩组(P=0.002)。空腹血清G-17诊断Hp阳性和Hp阴性CAG的AUC分别为0.634(95%CI:0.537~0.732)和0.576(95%CI:0.478~0.675),准确率分别为62.6%和54.9%。餐后血清G-17诊断Hp阳性和Hp阴性CAG的AUC分别为0.675(95%CI:0.581~0.769)和0.595(95%CI:0.495~0.694),准确率分别为61.8%和53.1%。结论:Hp感染对血清G-17水平有一定影响,因而在不同Hp感染状态下血清G-17诊断CAG的价值存在差异。空腹和餐后血清G-17诊断Hp阳性CAG的价值高于Hp阴性CAG。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17(G-17),分析胃肠肽类激素与幽门螺杆菌(Hp)引起的D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确诊的患者306例,分成Hp阳性、Hp阴性DU组,Hp阳性、Hp阴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Hp阴性萎缩性胃炎组,以ELISA检测血清PG和G-17含量。结果 Hp阳性DU组血清PGⅠ较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阴性DU组血清PGⅠ较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U各组PGⅠ/PGⅡ比值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阳性DU患者血清PGⅠ和G-17升高;血清PGⅠ和G-17含量对分析胃肠肽类激素与Hp引起的DU以及症状程度和疗效评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与直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中心进行电子直乙肠镜检查人员1334例,分为息肉组(253例),对照组(1081例),所有入选人群均行~(13)C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以超基准值≥4.0即判断为Hp感染阳性;利用ELISA法定量测定空腹血清G-17的水平;[结果]直肠息肉组Hp感染阳性率及血清G-17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组中Hp感染阳性者血清G-17水平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1);根据息肉的不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单发息肉组及直径0.5 cm息肉组的Hp阳性感染阳性率及血清G-17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发息肉组、直径为0.5~1.0 cm息肉组、直径1.0 cm息肉组的Hp感染阳性率及G-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内比较血清G-17水平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以直肠息肉发生与否为自变量,以血清G-17水平为因变量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提示直肠息肉发生与血清G-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1)。[结论]Hp感染可通过血清G-17的协同作用增加直肠息肉发生的风险性,建议对于Hp阳性患者应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于检查发现息肉者应及时切除,以免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其比值联合幽门螺杆菌(Hp)抗体诊断老年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老年早期胃癌患者284例作为胃癌组;同期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胃炎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比3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Hp抗体的表达,并分析PGⅠ和PGⅡ与Hp阳性率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显著低于胃炎组及对照组(P0.05);胃炎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PGⅠ/PGⅡ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胃炎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Ⅰ和PGⅡ与Hp阳性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372 1、-0.689,P0.05)。结论 PGⅠ、Ⅱ及比值联合Hp抗体可为老年早期胃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就诊的180例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疗程均为4周。治疗组采用标准铋四联+和胃止痛颗粒口服,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杀菌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3.33%)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血清胃泌素(G-17)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镜下胃黏膜的形态改善,在黏膜色泽、黏膜皱襞、黏膜颗粒状改变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和胃止痛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提高血清中PGⅠ、PGⅠ/PGⅡ、G-17的水平,进而改善胃黏膜功能,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蛋白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胃炎患者92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53例。接受碳13尿酸呼气试验,并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分为Hp感染阳性(阳性组)、Hp感染阴性(阴性组)。胃镜下随机采集胃窦部黏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8、S100A9阳性表达情况;RT-PCR检测S100A8、S100A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S100A8、S100A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S100A8、S100A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P<0.01)。Hp感染阳性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A8、S100A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的患者(P<0.01)。Hp感染阳性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的患者(P<0.01)。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胃癌血清PG、G-17与Hp感染关系的研究少见。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G-17水平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98例维吾尔族胃癌和50例汉族胃癌患者,分别以同民族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应用尿素呼气试验和粪便Hp抗原行Hp检测。结果:维吾尔族、汉族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血清PGⅡ和G-17明显升高(P0.05);维吾尔族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R明显低于汉族胃癌组,血清G-17明显升高(P0.05)。维吾尔族、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汉族胃癌组Hp阳性者血清PGⅠ和PGR明显低于同组Hp阴性者,血清PGⅡ、G-17明显升高(P0.05);维吾尔族胃癌组Hp阳性者血清PGⅠ、PGⅡ、G-17明显高于Hp阴性者,PGR明显降低(P0.05)。维吾尔族胃窦癌血清PGⅠ、PGⅡ和PGR均明显高于胃体癌和近端胃癌(P0.05)。结论:血清PGⅠ、PGR降低和血清G-17升高可作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胃癌筛查的血清学指标;维吾尔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改变与Hp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滨州市体检居民胃部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滨州市体检高危人群2 929例,进行胃镜检查、C14尿素呼气试验及胃组织病理检查,筛查Hp感染情况。结果 在体检人群中,男性1 604人,Hp感染728人;女性1 325人,Hp感染469人,感染率分别为45.39%和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胃部疾病患者中Hp感染人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胃部息肉、非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女性胃部疾病患者中Hp感染人数由高到低依次是萎缩性胃炎、胃部息肉、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非萎缩性胃炎。男、女性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者HP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p感染高发年龄段45~60岁,感染率40.92%~45.81%,不同年龄组间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滨州市体检人群Hp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45~60岁为高感染人群,且多种胃部疾病与Hp感染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PGR)、胃泌素-17(G-17)联合检测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对胃癌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正常对照者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2例,胃溃疡患者35例,胃息肉患者72例,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5组血清PGⅠ、PGR、G-17水平及H.pylori抗体IgG,分别绘制PGⅠ、PGR、G-17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进行诊断效能评价。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PG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ROC工作曲线,发现单独检测PGⅠ、PGR和G-17时曲线下面积为0.924、0.754、0.801;PGⅠ、PGR和G-17水平单项检测的的敏感性分别为86.1%、83.3%和64.3%,特异性分别为85.7%、64.3%和88.9%;综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48,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4%和87.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以及H.pylori抗体IgG联合检测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可用作早期胃癌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感染,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Ⅱ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胃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的患者190例,切除的息肉标本经病理学诊断为腺瘤性息肉。另选取行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抗体并定性分析,进一步将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分为Hp~+组(包括Hp~+CagA~+组,Hp~+CagA~-组)和Hp~-组。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ey,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G-17及PGⅡ水平,比较各组间Hp感染率,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阳性率,G-17及PGⅡ的水平。[结果]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Hp感染率67.9%(129/190)及CagA~+阳性率72.1%(93/129)均高于对照组48.0%(48/100);52.1%(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4,P0.01;χ~2=6.303,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组G-17[11.18(5.29,21.03)pmol/L]及PGⅡ[17.22(9.80,27.74)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5.46(2.66,11.28)pmol/L,13.62(8.54,21.6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0,P0.01;Z=2.392,P0.05)。Hp~+组腺瘤性息肉伴上皮内瘤变发生率27.9%(36/129)高于Hp~-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P0.05);Hp~+CagA~+组与Hp~+Cag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组Hp~+组G-17水平[12.19(7.27,20.91)pmol/L]高于Hp~-组[6.38(2.38,22.05)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9,P0.05)。Hp~+CagA~+组G-17水平[13.75(8.10,21.32)pmol/L]高于Hp~+CagA~-组[9.02(4.66,17.0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0,P0.05)。腺瘤性息肉Hp~+组PGⅡ水平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G-17水平升高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GⅡ也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相关性,Hp感染特别是CagA阳性菌株可以明显上调G-17水平,从而促进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对于有Hp感染,特别是CagA阳性菌株感染的患者可考虑根除Hp治疗,从而减少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炎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40例为健康组。根据是否感染Hp将胃炎组患者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观察比较萎缩性胃炎组患者与健康组老年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萎缩性胃炎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Hp阴性组(P0.05),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老年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胃蛋白酶原、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通过检测分析这几项指标,对判断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河西走廊中段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粘膜石蜡标本及病理资料,采用W-S银染和革兰染色检查患者组织中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受检标本Hp阳性率为81.3%(178/219)。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阳性率依次为60.7%、77.4%和85.6%。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岁以上组Hp感染率与60岁以下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Hp感染率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在不同性别、不同胃癌组织病理类型、癌组织大小及浸润深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河西走廊中段地区胃癌的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率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与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抑酸药、年龄及性别等多种因素对血清PG和G-17的影响,建立本地区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血清学筛查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100例患者,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将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28例,萎缩性胃炎组52例,胃癌组20例,以免疫放射测定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PGⅠ和PGⅠ/PGⅡ比值(PGR)水平均降低(P0.05),萎缩性胃炎组的G-17水平显著降低(P0.01),胃癌组的G-17水平显著增高(P0.01)。采用Bayes判别法分析多种因素、PG和G-17并建立Bayes判别函数作为筛查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血清学方法。结论检测血清PG和G-17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筛查胃癌及萎缩性胃炎的方法,适合大规模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17(G-17)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病理诊断将198例病例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102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血清G-17水平。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G-17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窦萎缩组及全胃萎缩组随萎缩程度的加重血清G-17水平进行性下降(P0.01,P0.05),而胃体萎缩组血清G-17呈升高趋势(P0.01)。结论血清G-17水平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的血清学指标,适合大规模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5.
曹勤  冉志华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6,11(7):388-394
背景: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仍需经过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许多研究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可用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目的:评价能否以血清PGI、PGI/PGⅡ比值(PGR)、G-17和H.pytori-IgG抗体检测筛查萎缩性胃炎,并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胃癌高发区上海经胃镜检查确诊的45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纳入研究。血清学检查前在胃镜下取多处活检,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包括轻度非萎缩性胃炎)77例,萎缩性胃炎组92例,胃癌组141例,胃溃疡组5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9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定量检测受检者空腹血清PGI、PGII和G-17水平。定性分析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的PGI和PGR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两者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分别为82.30μg/L(敏感性85.9%,特异性75.1%)和6.05(敏感性78.3%,特异性71.6%)。萎缩性胃炎组的PGI、PGR和G-17水平与萎缩部位和(或)程度显著相关(P〈0.01),萎缩性胃体胃炎PGI和PGR水平降低,G-17水平明显升高,萎缩性胃窦胃炎G-17水平降低。胃癌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1),进展期胃癌的PGI和PGR水平较早期胃癌显著降低(P〈0.01),但两者D-17水平差异不明显。正常对照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为54.5%,阳性者的PGI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但两者G-17水平差异不明显。其余4组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均大于85%。结论:血清PGI、PGR和G.17水平低下分别是胃体和胃窦萎缩的生物学标志,可根据血清PGI和PGR界值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结合血清G-17水平明显升高而PGI、PGR水平明显降低可进行胃癌筛查。H.pylon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Ig G)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能否作为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指标。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419例。在进行胃镜检查前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于-20℃冰箱内保存。以病理学活检结果将受检者分为正常对照组78例、浅表性胃炎组114例、萎缩性胃炎组125例、胃癌组10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受检者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血清HP-Ig G抗体进行定量、定性检测。结果 (1)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PG I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胃癌组较正常对照组PGⅡ水平差异显著(P0.05);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与正常对照组PGI/PGⅡ(PGR)之间差异显著(P0.05);(2)在除正常对照组外的341例上消化道疾病受检者中,Hp阳性246例(72.14%)、阴性95例(27.86%);(3)在萎缩性胃炎组中PG I、PGⅡ的水平与Hp的阴性和阳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PG结果阳性时,H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PG阴性时,Hp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结论血清PGⅠ、PGR的变化水平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结合血清PGⅠ、PGR及Hp-Ig G抗体检查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指标。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高危人群胃镜检查对Hp感染相关胃癌的诊断具有重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确定其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在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300例患者,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2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测定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采用14C-或13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联合判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血清PGⅠ分别为128.55±61.42μg/L和150.61±75.33μ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GR分别为10.09±5.15和10.95±7.1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G-17分别为9.68±15.51pmol/L和18.93±18.92p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PGR(8.96±7.72)与阴性组(11.63±5.5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PGⅠ(125.39±65.90μg/L)与阴性组(154.19±65.13μ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G-17(10.91±15.50pmol/L)与阴性组(10.68±19.12pmol/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G和G-17水平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如有异常,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并指导治疗。Hp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1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180例受检患者中,Hp感染139例,感染率为77.22%。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67%(10/15)、76.19%(16/21)和82.64%(119/144)。Hp感染率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Hp感染率20~29岁人群为66.67%,≥60岁年龄人群为82.25%,不同年龄人群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结论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疗法在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患者过程中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老年Hp胃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疗程为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患者血清IL-10、IL-17和TGF-β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对比治疗前后及2组间IL及TGF水平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p阴性与Hp阳性患者比较,血清IL-10、TGF-β1和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三联疗法可以显著降低老年Hp胃炎患者机体内血清IL-10、TGF-β1及IL-17水平,该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大肠息肉发病关系。[方法]收集行结肠镜检查和血清学Hp检查1 605例患者临床资料,息肉组842例,结肠镜检查正常为对照组763例,比较2组Hp感染率情况。[结果]息肉组及其管状腺瘤息肉者、管状绒毛状腺瘤息肉者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增生性息肉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息肉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息肉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cm、直径≥1cm息肉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单发息肉组、多发息肉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息肉者具高Hp感染率,尤其女性明显;息肉大小、数目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