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6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HF患者2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42)和观察组(n=143)。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干预后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VEF、E/A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AD短于对照组,LVMI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遵医服药、合理膳食、控制烟酒、康复训练、自觉调整状态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有利于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及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0例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代谢当量概念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心率、体质指数(BMI)、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心功能分级以及心肺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率、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BMI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12个月两组6MWT较干预前增加,且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干预前,两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峰值心率、代谢当量、峰值耗氧量(VO2peak)、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P<0.05)。结论基于代谢当量的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内科》2021,(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F、F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卷(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在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再入院和心源性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以代谢当量为依据的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6MWT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收集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代谢当量为依据的个体化心脏运动康复训练;采用心脏彩超测量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采用心肺功能仪器检测心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患者运动耐力;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来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LVEF在干预后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LVESD和LVEDD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LVEF在干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LVESD和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METs、峰值心率、VO2peak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VE/VCO2slope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ME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西安市周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2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HF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MLHFQ)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MMP-2、MMP-9、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MMP-2、MMP-9、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NYHA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NYHA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MLHF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降低CHF患者血浆MMP-2、MMP-9及NT-pro 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运动康复护理的成果。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法应用数字表法,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经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予以运动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不同护理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MLHFQ评分有所下降、LVEF升高,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负荷深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COPD缓解期病人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COPD缓解期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负荷深呼吸康复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血氧饱和度(SaO2)]、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FVC、FEV1、FEV1/FVC、SaO2、SV、LVEF水平较高,LVEDD、LVESD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4个月SGRQ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且随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6 min步行距离明显远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负荷深呼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医养结合一体化心脏康复管理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老年冠心病(CHD)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自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入的60例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均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医养结合一体化心脏康复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上升,左室舒张期内径(LVD)、血浆脑钠肽(BNP)均显著下降;观察组干预后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D、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的三个领域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三个领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养结合一体化心脏康复管理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9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病人分为轻中度心力衰竭组(142例)和重度心力衰竭组(15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sTREM-1水平,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3组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比较,重度心力衰竭组血清sTREM-1水平明显较高,LVEF明显较低,LVEDD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sTREM-1水平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与LVEF、FS呈负相关(P0.05)。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组(LVEF40%)与射血分数下降性心力衰竭组(LVEF≤40%)血清sTREM-1水平、FS、LVEDD及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sTREM-1表达上调,其可能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一项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老年CHF病人89例,入院后均给予相应常规治疗。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管理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组接受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测定2组病人的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水平,评估病人的生命质量(MLHFQ)、NYHA分级以及自我效能,记录再入院复诊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干预前2组MLHFQ评分、LVEF、6MWD和心功能分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管理组的LVEF水平、6MWD、MLHFQ评分和病人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复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生命质量构建老年CHF病人个案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的心脏功能、降低再入院复诊率,为病人减少社会和经济压力,提升其自我效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左卡尼汀组(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E/A比值、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E/A比值、FS、LVEDD、LVESD、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G、TC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心衰症状和体征,并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调节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左心重构和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常熟医院诊治的HFrE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观察组同时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MLHFQ)和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衰再入院率)等。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5.1%)明显高于对照组(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NT-proBNP、hs-cTn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MLHFQ较治疗前降低,LVEF、心脏指数(CI)及6MW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s-cTnT、MLHFQ明显降低,LVEF、CI及6MWT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因心衰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12例(25.5%)vs.22例(45.8%),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rEF患者安全有效,较贝那普利能显著改善HFrEF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左心功能,降低hs-cTnT的水平,并减少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试验(6MWT)、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LVEF明显增加,LVEDD明显缩小,6MWT明显增加,BN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活血方联合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心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影响。方法选择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温阳利水活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心功能、hs-CRP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532,P 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6MWT)较治疗前增加,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MLHF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6MWT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1、7.071,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07、16.001、15.110,P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3、5.561、9.279,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6、6.480,P 0.05)。结论温阳利水活血方联合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心功能,降低hsCRP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21,(5)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DCM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心理状态;通过心脏彩超检查和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IDCM伴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缩短速率(FS)、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LVEF、LVEDD、FS、血清TC及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LVEDD、FS、血清TC及LDL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IDCM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顽固性心衰患者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观察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比较2组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水平、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及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MLHFQ)量表评分;对比2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LVEF、LVEDD、MLHFQ评分、6 min步行试验、NT-proBNP、hs-cTnT、NE及醛固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2组LVEF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升高(P0.01),LVEDD、MLHFQ评分、NT-proBNP、hs-cTnT、NE及醛固酮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LVEF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LVEDD、MLHFQ评分、NT-proBNP、hs-cTnT、NE及醛固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1%vs 83.5%,χ~2=4.867,P=0.02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7%vs 3.9%,χ~2=1.377,P=0.241)。结论在顽固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药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7例老年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8)与联合组(n=79)。两组均接受老年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 w。观察两组疗效差异,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学指标[血清脑钠肽(BNP)、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C反应蛋白(CRP)]及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变化,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药物总有效率、6MWD、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LVEDD、BNP、ICAM-1、CRP及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认知障碍的防治手段仍处于传统康复训练阶段,因此临床需不断引入新技术的支持,以改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预后。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研究组患者在VR技术支持下进行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评分、MoCA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8周后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VR技术支持下进行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有利于更好地改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心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乐陵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40 mg/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T)及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死亡情况和心力衰竭复发住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及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T-pro 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率、心力衰竭复发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更优,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