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琼脂糖/ε-聚赖氨酸(ε-PLL)/碳酸羟基磷灰石(CHA)新型牙周引导组织再生(GTR)屏障膜,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方法: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CHA,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CHA的形态和构象;采用琼脂糖水凝胶包载CHA和ε-PLL制备屏障膜;流变仪检测屏障膜的机械性能;活细胞/死细胞(Live/Dead)染色检测生物相容性;抑菌环实验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SEM及FTIR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中空柱状的CHA。CHA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强其机械性能;Live/Dead染色结果显示屏障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屏障膜周围可见明显的抑菌环。结论:成功制备琼脂糖/ε-PLL/CHA屏障膜,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聚己内酯(PCL)包载过氧化钙(CPO)微粒的理化特征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CPO/PCL微粒,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别观察并比较CPO、PCL和CPO/PCL三种微粒的微观形貌特点和元素分布情况。提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的CPO和CPO/PCL微粒(0.10%、0.25%、0.50%、1.00%),检测各组微粒的氧气和过氧化氢释放量。在缺氧/常氧环境下,加入以上不同浓度CPO/PCL微粒,给予细胞正常培养或成骨分化培养,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N)基因表达。随后,将1.00%CPO/PCL微粒注射于SD大鼠皮下,于7、14 d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粒注射后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和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结果:CPO微粒为多边形结构,PCL微粒呈小球状塑料粒子的状态,CPO/PCL微粒为块状晶体结构。能谱仪下CPO微粒出现明显的钙元素映射,CPO/PCL微粒表现为明显而均匀分布的钙元素映射,而PCL微粒则无该表现。CPO/PCL微粒氧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生物相容性;使用二甲酚橙法、WST-8法检测不同浓度普鲁士蓝纳米酶的模拟酶活性,DCFH-DA探针免疫荧光法检测普鲁士蓝纳米酶对细胞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评估其氧化微环境下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CCK-8和流式凋亡结果显示,0~100μg/mL普鲁士蓝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甲酚橙法、WST-8法结果显示,普鲁士蓝具有良好的模拟酶活性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DCFH-DA探针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普鲁士蓝纳米酶对细胞内活性氧也有较好的清除能力;ALP染色及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显示,氧化微环境中普鲁士蓝纳米酶对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具有显著增强作用。结论:普鲁士蓝纳米酶可以增强MC3T3-E1细胞的抗氧化活性,促进氧化环境中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水热法合成的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引发ε-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得到nHAPCL复合材料。用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聚己内酯(PCL)、nHA/PCL共混材料和nHAPCL复合材料的3种电纺纤维膜。通过FT-IR、DSC、SEM、TGA和拉伸试验机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nHA-PCL电纺膜的结晶性能优于nHA/PCL材料,且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都优于其他两种膜,nHA-PCL电纺膜的完全分解温度为420 °C,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8.2 MPa和55.6%。3种膜的纤维直径均小于500 nm,nHA-PCL电纺膜的纤维表面比较粗糙。在人体仿生液中诱导矿化4 d后,nHAPCL电纺膜纤维表面出现磷灰石沉积,而纯PCL和共混nHA/PCL电纺膜的纤维表面沉积的磷灰石很少,nHA-PCL复合电纺膜具有较好的诱导成骨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选择性激光烧结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技术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 Nano-HA)/聚乙内酯(Poly-ε-caprolactone, PCL)人工骨支架并探索其力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方法 配置不同成分比例(0 wt%、5 wt%、10 wt%、15 wt%)的Nano-HA/PCL混合材料粉末,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制备出纯PCL(0 wt%)与Nano-HA/PCL(5 wt%、10 wt%、15 wt%)人工骨支架。测定孔隙率及抗压强度;将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至上述两种支架中,观察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并通过ALP表达测定、茜素红法钙结节染色比较其成骨分化情况。 结果 材料表征和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各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Nano-HA/PCL人工骨支架有更好的细胞粘附,且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培养第1d两组组的ALP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ALP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ano-HA比例越高,ALP的表达也越强(p<0.05);实验组茜素红染色的阳性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且Nano-HA含量越高,其钙结节数量明显增多,染色的阳性强度也随之增加。 结论 本研究通过SLS技术所构建出的Nano-HA/PCL人工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理想的相容性及骨诱导性,有望成为一种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的新型骨修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分离、培养、SPIO标记,SPIO对EPCS的标记效果及其对细胞存活、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SD大鼠体重120~150 g,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和贴壁法获取大鼠EPCS,采用25μg/ml SPIO对其标记,比较标记和未标记的EPCS。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铁标记率,台盼蓝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力,Calcein-AM/PI染色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膜完整性,AO/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分离培养EPCS 7~10 d,细胞集落相互连接,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普鲁士兰染色显示SPIO(25μg/ml,24 h)对细胞的标记率接近94%;比较SPIO标记及未标记的EPCS,细胞活力分别为(94.34±0.25)%和(95.33±0.31)%;MTT法检测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意学义(P〉0.05);Calcein-AM/PI染色检测细胞的活性和膜完整性,存活率分别为96%和97%;AO/PI染色两组细胞的凋亡率均为5%。结论:采用梯度离心法从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诱导培养可实现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25μg/ml浓度的SPIO细胞标记率高,对细胞毒性小,且不影响EPCS的活力、增殖及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结构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生长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将NIH-3T3接种在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和浇铸膜上进行体外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通过MTT法、HE染色、扫描电镜来分析不同结构丝素蛋白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增殖培养4天时实验组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增殖培养7天时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扫描电镜显示NIH-3T3细胞在纳米纤维膜上比在浇铸膜上有更好的生长和连接状态。结论与丝素蛋白浇铸膜相比,NIH-3T3细胞在纳米纤维膜上表现出更好的增殖能力,无明显细胞毒性表现;丝素蛋白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皮肤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nano-Hydroxyapatite/ polyurethane,nHA/PU) 与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生物相容性[1]。方法 将小鼠成纤维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并设单独细胞培养的阴性对照和细胞与传统材料复合培养的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行形态学观察,计数接种后的黏附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接种到材料上的细胞的生长周期,CCK-8法[2]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影响。结果 小鼠成纤维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上良好的黏附、生长、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接种到材料上的细胞,其细胞周期与空白对照组和传统对照对比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P>0.05),CCK-8检测显示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小于传统材料。结论 纳米羟基磷灰石膜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望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肛门括约肌的外层套囊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制备负载褐藻多酚(PT)的双层丝素蛋白(SF)膜,测试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对成骨分化的影响,研究其作为引导骨再生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 将不同脱胶时间处理后的SF溶液通过溶液浇筑技术、定向冷冻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制备成SF双层膜,采用力学万能试验机测定湿态条件下各组膜样品(n=5)的抗拉强度。取抗拉强度最大的SF双层膜所对应的SF溶液重新制备膜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通过在粗糙面负载PT制备PT-SF双层膜,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PT与SF双层膜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人牙槽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ABMSCs)在粗糙面的黏附情况,通过CCK-8及活死细胞染色探究PT-SF双层膜的生物相容性。用qRT-PCR法、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hABMSCs的成骨向分化情况。结果 由脱胶时间为30 min的SF溶液制备出的SF双层膜的抗拉强度最大,达(3.293±0.122 8) MPa。SF双层膜的光滑面致密光滑,粗糙面呈纵向有序的疏松多孔结构。褐藻多酚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等方式负载到SF双层膜的粗糙面上,空白组、SF组及PT-SF组之间的CCK-...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小檗碱(BBR)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凋亡/自噬失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BBR对RA-FLSs的增殖抑制作用,实验设空白对照组、TNF-α(25 ng/mL)组、TNF-α+BBR(10、20、30、40、50、60、70、80μmol/L)组,Annexin V/PI双染流式法和JC-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BBR对RA-FLSs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BR对RAFLSs自噬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增加自噬诱导剂RAPA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Q)作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检测mCherry-EGFP-LC3B观察自噬流变化;并设置活性氧(ROS)模拟物H2O2和ROS抑制剂NAC观察BBR对ROS、mTOR、p-mTOR水平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BBR可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RA-FLSs增殖活力,流式和JC-1染色结果显示BBR(30μmol/L)可显著增加RA-FLSs凋亡率(P<0.0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BR处理后Bcl-2/Ba...  相似文献   

11.
静电纺丝可制备出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支架材料,以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作为静电纺丝原料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将PCL电纺纳米纤维与无机材料组合,可以改善支架材料亲水性和机械性能,调控降解性能,增强生物矿化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PCL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基复合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聚乳酸-生物玻璃(Poly-L-Lactic Acid/Bioglass, PLLA/BG)亲水性纳米纤维膜,探讨其作为引导骨
再生屏障膜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氧等离子处理PLLA/BG纳米纤维引导骨再生膜,改善其亲水性能,将人成骨样细胞
(MG63)接种于膜表面,通过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其在膜表面的生长,计算细胞粘附率及增殖率,检测MG63细胞碱性磷酸酶
活性,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膜上生长形态及钙结节形成,分析该膜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性能。结果氧等离子处理的
PLLA/BG 膜在1、3、6 h 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30.570±0.96)%、(47.27±0.78)%、(66.78±0.69)%,细胞黏附率高于两组膜(P<
0.01);3 组膜的细胞增殖率均随时间延长提高,在不同时间点氧等离子处理的PLLA/BG膜的细胞增殖率高于另外两组(P<
0.01);Hoechst荧光染色中可观察到氧等离子处理的PLLA/BG膜表面早期有更多细胞黏附;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实验结果显
示加入BG的复合膜可在早期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MG-63细胞呈梭
形,黏附于膜表面,与复合膜相互交联,形成钙结节。结论经氧等离子处理的PLLA/BG复合膜在早期可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及
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成骨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RNA (miR)-133a调控生长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骨形态蛋白2 (BMP2)信号通路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机制。方法 收集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SONFH患者(SONFH组)骨髓及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对照组)骨髓,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表型鉴定、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后检测BMSCs miR-133a、RUN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鉴定miR-133a与RUNX2的靶向关系。实验分组包括对照组、SONFH组、抑制剂对照组(inhibitor con组)、miR-133a抑制剂组(miR-133a inhibitor组)、miR-133a inhibitor+si-RUNX2组。实时定量PCR (RT-qPCR)检测细胞中miR-133a、RUNX2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MSCs中RUNX2、BMP2、骨钙素(OC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蛋白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矿化能力。结果 BMSCs细胞表型鉴定结果显示,细胞表面CD71、CD44表达,CD3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双通道同轴微量注射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囊用于引导骨再生。方法: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表征微囊形态及结构;PBS浸泡法表征微囊降解性能;CCK-8法及细胞Calcein/PI染色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24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制备的PLGA微囊为规则且单一囊腔的球形,直径167.58 μm,可获得两种囊壁平均厚度[(23.82±7.10)μm和 (35.31±5.55)μm]不同的微囊;微囊2个月内基本降解,CCK-8及细胞染色结果显示微囊细胞相容性好;Transwell实验证明微囊作用24 h即对细胞有趋化作用。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微囊可通过控制囊壁厚度来控制因子缓释,其表面利于细胞黏附,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引导骨再生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合成成骨生长肽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促成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合成成骨生长肽(sOG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并与经典的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相对比。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sOGP,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增殖率,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RT—PCR法检测3种主要成骨标志物(ALP、Ⅰ型胶原、骨钙素)的表达,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的表达及钙质的沉积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OGP对BMSCs增殖的影响随浓度不同呈现双向作用。sOGP和地塞米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能促进各成骨标志物的表达,定量分析结果显示,sOGP在10^-9mol/L浓度组促成骨的作用最强,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结论sOGP能明显促进大鼠BMSCs向成骨方向转化。这种促成骨能力与其浓度密切相关,以10^-9mol/L浓度下促成骨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体内外水平评价一种负载了成骨生长肽(OGP)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纤维支架作为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支架,一共有4组。对照组:纯PLGA支架(不含OGP的 PLGA支架);实验组:0.1%OGP@PLGA(电纺含有0.1%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0.2%OGP@PLGA(电纺含有0.2%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0.4%OGP@PLGA(电纺含有0.4%OGP的PLGA溶液制得的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将材料浸泡在PBS中观察支架中OGP的释放规律,CCK-8和活死细胞染色实验评估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ALP活性检测和ARS染色评估支架上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的体外成骨分化水平,在雄性SD大鼠上制备直径为5 mm大小的颅骨缺损模型,将支架植入8周后利用Micro-CT检测、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缺损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 SEM结果显示,支架具有类细胞外基质(ECM)的纤维结构,负载的OGP能持续从支架内缓释长达1月以上,将细胞与支架共培养4、7 d后,负载高浓度OGP(OGP浓度大于2%)的PLGA支架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纯PLGA支架(P<0.01),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第14天时,在负载0.4%含量OGP的PLGA支架上rBMSCs的ALP活性最高(P<0.01)。ARS染色结果显示,细胞14 后在负载0.4% OGP的PLGA支架上分泌的钙化结节最多。Micro-CT扫描结果发现,负载0.4% OGP的PLGA组材料周围较其他两组有更多的新骨生成(P<0.01)。此外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结果和以上结果类似。结论 负载OGP的静电纺丝PLGA支架有效模拟了体内细胞外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促成骨分化能力,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hBMP2/TGF-β对β-磷酸三钙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矿化条件培养液体外培养成年新西兰兔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细胞并以5×106,·mL-1浓度分成4组,A组加入rhBMP2(15 μg)/TGF-β(30 ng) ,B组加入rhBMP2(15 μg),C组不加因子作为对照,然后将细胞接种在β-磷酸三钙上,体外培养3 d,D组细胞不接种材料上,继续体外培养。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将复合物埋植于新西兰兔自体皮下。5周后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合成情况。结果:A、B组的碱性磷酸酶平均A值显著高于C、D组(P<0.01);复合物植入皮下5周时HE染色见各组均有条索状骨基质形成, A、B组Ⅰ型胶原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C组(P<0.01),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图像分析显示骨形成蛋白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β-磷酸三钙与骨髓基质细胞在自体皮下能够形成骨组织,rhBMP2/TGF -β较rhBMP2有更强的促进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负载仙茅苷的三维复合支架的理化特性,并评估其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促进血管化和骨诱导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负载仙茅苷(curculigoside,CUR)的聚己内酯微球(CUR-PM),借助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构建了由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明胶(gelatin,GEL)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组成的三维复合(hydroxyapatite gelatin sodium alginate,HGS)支架的基础上,制备了负载仙茅苷的聚己内酯微球(hydroxyapatite gelatin sodium alginate curculigoside,HGSC)支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流变学、力学性能、药物释放和降解性等实验对支架进行表征;通过CCK-8、EdU荧光染色实验以验证支架的生物安全性;通过HUVEC细胞...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成纤维母细胞(Fibroblast)在成人外周血、骨髓和脐带血的不同情况及成纤维母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结果显示:①氢化可的松明显促进成纤维母细胞的生长。②成人外周血中无成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③骨髓中CFU-F的数量多于脐带血(P〈0.01);④骨髓和脐带血中的CFU-F促进粒系-单核系祖细胞(Granulocy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和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培养及体内异位成骨实验,研究DBM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活性。方法参考Urist操作方法大量制备兔同种异体DBM。骨穿取兔骨髓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将BMSC与同种异体DBM体外复合培养3~7d,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果。将DBM和BMSC复合培养3d的复合物植入家兔一侧骶棘肌肌袋内,分别在1、2、4周活体取材,扫描电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观察,对侧单纯植入DBM作为对照。结果体外培养发现BMSC在DBM中贴壁生长、增殖并有分泌活动。体内实验发现BMSC在DBM孔隙内均匀成骨,对照组则从DBM骨块的边缘到中心逐步成骨,成骨所需的时间长,而且成骨量要小于前者。结论DBM作为组织工程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