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引导心脏靶点起搏和精确消融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建立超声引导监控下的心脏传导系统的靶点起搏和精确消融方法。方法 12只杂种犬急性开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分别进入上腔静脉,右心房,室或经心脏表面进行心脏扫描,获取并确认心脏传导系统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心肌激动顺序,确定靶组织空间益关系,引导经股静脉插入的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和经心脏表面插入的穿刺针到达靶组织并确认心内膜面接触,进行靶点起搏,精确射频及化学消融,超声实时监控全过程,对心脏离体标本进行病检和切片,确认靶点起搏位置,观察消融和起搏对心脏传导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损害。结果 超声能够在观察到心脏传导系统重要靶点部位,解剖结构的同时评价其结构内心肌激动的起始和传导顺序,能引导介入导管准确到达靶点组织,监控电极与心内膜央的接触,监控穿刺针在靶点组织内的准确空间位置,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及传导组织,及时评价起搏和消融损伤效果。确定终止治疗时机并监控并发症的发生,病解和切片表明超声引导心脏射频和化学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超声能够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和穿刺针进行心脏靶点起搏和精确消融,定点消融心肌,使起搏和消融治疗更为精确,该方法将为临床心脏电生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简便,准确技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首先是阐述安装在0.23T磁共振扫描仪上的光学器械跟踪系统的精确导引、定位和实时监测磁共振介入肝脏肿瘤激光治疗中的热消融变化;其次是描述激光消融治疗肝脏原发和继发性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14例患者(11男,3女,平均年龄63.5岁)经病理学活检证实的22个肿瘤(4例为肝细胞癌,10例为肝转移瘤)进行了经皮激光热消融治疗术。进行激光热消融的介入导引与热监测光学器械导引硬件和软件(Ipath200,Philip医疗系统,芬兰)采用0.23T开放性磁共振扫描系统。结果全部病灶在磁共振导引下均被成功地定位、靶定并消融治疗,术后3天患者出院。T1加权像与T2加权像上,被消融之肝组织结构的形态及体积均能清楚显示。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图像上,消融毁损区域显示为无血管和坏死热病灶。肿瘤的大小、术后瞬间及3天后热消融形成的凝固坏死灶的大小均得以在磁共振图像上显示。本组病例中,除一例(术后残余)外,所有热消融灶均显示大于各自原始肿瘤大小;且术后3天所形成的热消融凝固灶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导引经皮肝脏肿瘤的激光热消融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光学追踪系统导引与磁共振的温度监测对准确估计热治疗的效果是一有用且可信赖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引导下肝癌冷冻消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清深  秦军  周林荣 《医学综述》2009,15(10):1562-1564
肝癌除早期手术切除外,大多需行微创介入消融治疗。而冷冻消融治疗(氩氦刀)是微创介入技术之一,冷冻消融治疗多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而开放磁共振(MR I)导航下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肝肿瘤技术,除无辐射性外,其最大优势在于术中对冰球大小、形态、位置的准确显示;能准确评价治疗效果。本文就其临床应用及治疗进展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松英  张织英  洪德飞 《浙江医学》2005,27(5):337-339,F003
目的研究激光热消融肝组织的动态病理学变化.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实体肿瘤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治疗系统热消融健康家兔的肝组织,观察距光纤不同距离肝组织温度变化及消融后1、2个月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术后家兔均成活,热凝固10min光纤中心、距光纤中心5、10mm处肝组织温度分别为96.39℃±3.97℃、60.79℃±6 21℃、46.10℃±4.58℃.术后7d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可见消融区为平均横径25.0mm灰白色凝固坏死带和厚度约平均2.4mm纤维包膜;术后2个月可见消融区中心为平均直径13.0mm灰白色凝固坏死区,外周为平均厚度3.0mm的完整包膜.结论半导体锥形散射激光可安全有效热消融肝组织,提示该技术有可能成为热消融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国医院院长》2007,(12):66-66
新奥博为磁共振导航微创治疗系统引起广泛关注6月1日,第七届全国磁共振学术大会暨国际磁共振学术会议开幕。此次展会上,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磁共振导航微创治疗系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这套系统是由磁共振成像系统、实时导航平台和多种微创治疗系统(如氩氦刀冷冻消融、离子植入、臭氧消融等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介入性磁共振成像(IMRI)导引用于肝脏激光间质热消融治疗(LITT)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方法 新西兰白兔16只,均在配有光学导航系统的介入性MRI导引下,由砷铝镓半导体激光器进行消融后,行MRI扫描.测量低信号病灶的最大直径和大体病理上各种类型损伤的最大直径. 结果 MRI导引下肝脏穿刺均顺利完成.在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FSE T2 WI)序列上消融区大多表现为低信号区包绕以高信号环.三维场回波(FE-3D)序列上消融区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区.凝固区(Db)与FSE序列上低信号区(DFSE)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存在显著相关性(r=0.977,P<0.01);气化和炭化区(Da)与FE序列上低信号区(DFE)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存在相关性(r=0.659,P<0.01). 结论 交互式光学导航MRI能有效引导光导纤维放置和准确测量热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肢体病变定位方法,分析磁共振检查肢体病变定位器准确性。方法利用磁共振检查肢体病变定位器对38例患者肢体病变准确定位,施行穿刺或手术治疗。结果所有被检查患者肢体病变定位准确,对手术或穿刺治疗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结论磁共振检查肢体病变定位器在肢体占位性病变检查中,定位准确,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微创医学》2021,(1):98-98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LITT)"(下简称"激光消融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贾旺教授团队成功实施。该团队成功为一名69岁的女性患者进行肿瘤消融,共实施3次消融,费时1 150 s,消融病灶3 020.93 mm3。术后头颅CT显示患者无明显出血、水肿,患者术后次日正常下床活动,目前患者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赵伟  张旗  田淑凤 《中国医疗前沿》2011,(12):43+94-43,9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5例为多发病灶,总共25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定期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随访,观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病灶随时间改变而其磁共振表现各有不同。病灶早期(1个月内)呈典型的三层圆心圆改变,静脉注射Gd-DTPA后中央区无强化,而边缘则呈环行强化。3-6个月随访23个病灶为TlW及T2W均呈低信号,且无强化。2个病灶消融区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或较厚的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合适的肝癌癌灶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局部治疗方法,在评价其疗效及长期随访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微创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来达到最好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8例颅内病灶患者进行3mm层厚的CT或磁共振(MR)扫描,利用导航工作站进行术前计划、切口设计、术中指示病灶部位及重要颅内结构。结果:所有病灶定位准确,全切23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的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以达到准确定位及切除病灶,减少功能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功能磁共振与神经导航融合定位和保护脑功能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影像(fMRI)与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论证病变至功能区的最近距离与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0例位于或靠近脑功能区的颅内病变患者,手术前进行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脑功能磁共振检测(包括语言功能、视觉功能、肢体运动和舌运动功能),将激活功能区图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图像融合,手术前注册、校正,在fMRI影像导航下进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结果20例患者功能磁共振影像与神经导航系统图像融合、注册顺利,术中准确定位颅内病变与脑功能区(除1例病例因注册后肿瘤卒中,术中出现导航漂移现象,术中超声予以矫正)。病变近全切除2例,全切除18例。20例患者中,4例患者手术后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已恢复,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手术致残率10.0%,无手术死亡。4例手术后出现新神经功能障碍者病变位于功能区,14例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10mm。11例患者在阅读汉字时出现广泛的激活,语言区位于左半球额中回第9区和颞叶第46区,视觉系统17—19区。结论fMRI导航为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提供直观准确的功能区判定方法,保护脑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对于中国人语言功能区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尤有帮助。病变至功能区最近距离〉10mm,手术全切除病变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应用单针激光消融肝脏高危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病理诊断明确的12例(14个病灶)肝脏结节距离大血管或者重要结构<5 mm的恶性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单针激光消融治疗.术前通过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明确病灶范围和血供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估并制订消融治疗方案;消融以超声实时引导和监视,通过21 G穿刺套管针将直径300微米的光纤引导至消融目标物,以单针精准布控系统,达到消融范围的精确控制.消融结束后,超声造影观察消融灶,并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月通过再次行超声造影明确来评估激光消融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经激光消融治疗后,病灶均未见明显造影剂灌注或造影剂灌注显著减少,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肝脏靠近重要结构的肿瘤,超声引导下应用单针激光消融,实时、可控、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可以作为传统肿瘤微创治疗手段的一种补充,应该在临床上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在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甲状腺腺瘤及囊腺瘤的患者30例,均采用彩超引导下进行穿刺途径的麻醉,并同时在甲状腺与颈动脉鞘之间﹑甲状腺与食管气管之间注射麻药,然后彩超导向将射频针刺入肿瘤的中心位置进行消融并通过超声实时观察,当肿瘤完全被强回声覆盖,确定完成治疗。结果:本组30例均成功射频消融,单次单点成功消融9例,两点消融13例,三点消融8例,最短需用3 min,最长需用10 min,平均(4.5±1.3)min,术中未出现损伤周围组织、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肿瘤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而彩色超声的实时引导并监控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马浩 《北京医学》2005,27(11):681-68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传统的迷宫手术(Maze手术)通过手术切割-缝合形成瘢痕以打断折返,是房颤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但由于切口多、手术费时、术后出血、传导损伤等并发症增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的各种能量消融方式,依据迷宫手术原理,利用冷冻、射频、微波、激光及超声波等对心肌组织进行消融,产生透壁损伤来代替手术切开,从而简化了手术,减少了并发症,并向不停跳心外膜消融和微创技术方向发展.现就能量消融在房颤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微创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来达到最好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2 8例颅内病灶患者进行 3mm层厚的CT或磁共振 (MR)扫描 ,利用导航工作站进行术前计划、切口设计、术中指示病灶部位及重要颅内结构。结果 :所有病灶定位准确 ,全切 2 3例 ,次全切除 2例 ,大部切除 3例。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下的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以达到准确定位及切除病灶 ,减少功能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林玉英  刘磊峰  姚俊 《海南医学》2022,(24):3256-3261
随着精准医疗的推进,内镜、显微技术与微创技术在迅速发展,针对部分喉癌的手术治疗可采用个体化微创治疗,包括CO2激光手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经口机器人手术等。然而临床上对于微创术式的选择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喉癌微创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评估不同微创手术的优缺点,为喉癌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医用射频消融技术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用消融技术是一种非手术疗法,是利用某种形式的能量除去功能异常或增生异常的组织。通过导管或特制器械将某种形式的消融能量,经人体的自然腔道(食管、尿道、直肠、阴道及子宫、血管、胸腹腔等)输送到待治疗的部位,使该部位产生不可逆的热毁损,达到消除病灶的目的。消融技术的种类很多,根据能量的来源可分为射频消融、激光消融、超声消融、微波消融等。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在手术科室已引起各专业医生的兴趣,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率交流电磁波(350~500 kHz),通过治疗电极导入组织,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对累及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颅内胶质瘤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即对患者手指运动的皮层定位检查,分辨这些重要的功能皮层区与病变的相邻关系。方法:对1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血氧依赖水平(BOLD)原理进行扫描,并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相应的脑功能区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在脑功能成像中表现局部功能活动区(相应的手指运动支配功能区)规律的信号-时间变化曲线,以及由于病变造成的皮层功能区的移位和缩小等形态学改变。结论:在常规MR成像后进行功能性MR成像研究,以需实施颅内占位病变,特别是对颅、顶中央沟累及运动皮层的胶质瘤切除术者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显微手术切除颅内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颅内病变患者在神经导航下锁孔开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病变切除术。结果:20例颅内病变中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或致残,术中除2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各输血200ml和400ml外,其他患者均未输血,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导航可精确定位颅内病变,并能动态跟踪、实时导航,而锁孔手术又是处理颅内病变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正确运用此二项技术,结合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明显提高颅内病变的显微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磁共振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毁损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开放式磁共振导引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的方法步骤及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在严格按照手术室要求装置的MR手术室内,采用ipath200介入操作光学导引系统结合Phillips公司0.23T开放式MR成像仪,对1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胰腺癌4例,肝癌4例,食管癌2例,胃癌1例,肾癌1例)伴严重顽固性上腹部疼痛的患者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其中对5例伴有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经皮穿入淋巴结内阻滞术及化疗粒子置入术。并分别于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1~2月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准确地穿刺至靶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MR实时、准确地监控了阻滞毁损药物的弥散范围和程度。11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仅1例患者无效。结论:介入磁共振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可进行化疗粒子置入术,具有止痛和治疗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