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浆BNP的临床价值。方法 83例HF患者采用常规及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同时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浆BNP水平变化。结果综合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96.4%;HF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脏事件组患者出院时血浆BNP水平与未发生心脏事件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患者血浆BNP处于高水平,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联合药物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检测HF患者血浆BNP水平可用于病情判定、临床疗效观察及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综述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机制,阐述其与改善心力衰竭预后药物的对应关系,并提出目前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未来需加强的方面。真武汤是治疗胸痹、心痛的经方,经过检索大量文献发现临床运用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存在偏差。真武汤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神经体液机制治疗心力衰竭。真武汤作用于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降低;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降低;作用于其他体液因子系统,一氧化氮(NO)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降低。拮抗神经体液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其作用于神经体液系统所产生的共同效应。从神经体液系统与其分泌影响心力衰竭进程因子的内在联系,阐明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与不同作用靶点改善心力衰竭的药物对比,以期使真武汤在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真武汤对肾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真武汤治疗组(治疗组).观察两组在治疗两周后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8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真武汤治疗肾阳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患者肾微循环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真武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测定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B型钠尿肽(BNP)水平,对患者右肾进行超声造影,评估肾微循环灌注情况,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5.0%和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和25.0%)。两组患者治疗前血Scr、BUN及BNP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减半时间缩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肾综合征患者常规西药联合真武汤治疗,可增强肾微循环灌注及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是导致心力衰竭(HF)重要的可逆性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从恢复心脏收缩再同步角度提出双心室起搏(CRT)的方法,大规模临床试验最终证实CRT有效并成为HF伴LBBB一线治疗。然而CRT不仅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且30%患者术后无反应。近5年来,左束支起搏(LBBP)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治疗后QRS波时限<130 ms,已不再是CRT的指征;LBBP与LBBB相比除极速率增加大约1.55倍;临床报道显示LBBP治疗安全有效。HF合并LBBB首先选择CRT还是LBBP治疗,常纠结于前者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而后者无,仍坚持有待于“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这种观点无法使更多具有适应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LBBP从物理电学层面精准地起搏左束支并纠正了LBBB,其与CRT有本质的区别,无需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明其心脏再同步化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氨肽苷对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方法 HF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肌氨肽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浆CGRP、E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83.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浆ET浓度、ET/CGRP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均<0.05);治疗组血浆ET浓度下降、LVEF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肌氨肽苷能纠正HF患者CGRP与ET的失衡,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彦玲  安丰双 《山东医药》2003,43(31):64-64
2001年11月至2003年1月,我院采用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15例,并观察其对血浆心钠素(ANP)浓度的影响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DCM合并HF患者30例,均符合1995年WHO制定的DCM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Ⅱ~Ⅲ级,HF(14.3±8.2)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男10例,女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免疫球蛋白(Ig)水平与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肝纤维化(HF)的相关性,指导PHC患者合理免疫治疗及防治HF。[方法]选择218例PHC患者,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癌巴塞罗那(BCLC)分级、病程、血清谷草氨酸转移酶(AST)及谷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均于介入治疗前检测其IgM、IgG、IgA水平,全部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后HF发生情况,比较介入治疗后HF患者和未发生HF患者的基线资料、Ig水平,分析PHC患者Ig水平对介入治疗后HF发生的影响及风险预测价值。[结果]218例PHC患者,经介入治疗后HF发生率为68.81%;HF组治疗前血清IgM、IgG及IgA水平均高于未发生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PHC患者治疗前血清IgM、IgG及IgA过表达均是介入治疗后HF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发现,PHC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8例顽固性HF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全身状况、呼吸困难程度、B型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等,定期测量血压、心率、血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8 h后,治疗组呼吸困难程度和临床状况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1周BNP明显降低,LVEF、CI明显升高(P<0.05),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左西孟旦可迅速改善顽固性HF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包括射血分数降低HF(即收缩性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保留HF(即舒张性心力衰竭)。标准化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β-受体阻断药和螺内酯等,以及装置(心脏同步化治疗)可显著降低射血分数,降低HF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结果,但对射血分数保留HF患者的益处并不明确。HF仍是住院的主要原因,症状性HF的1年病死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力衰竭(HF)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COPD和HF的共同患病率非常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有许多针对COPD或HF的临床治疗指南,但当两种疾病并存时其治疗上会出现许多矛盾。本文结合临床相关文献,对COPD合并HF患者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HF)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综合征,其病死率很高,并且随增龄而增高。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在衰竭心脏病理生理中重要性的认识使H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突出进展,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等的应用。大量证据证实ACEI对HF有益处,但是在HF患者中ACEI仍未得到充分应用。本文综述ACEI治疗老年HF的相关问题。1ACEI治疗老年HF的疗效和效率ACEI在治疗HF中的作用已经大规模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ACEI可以缓解症状,改善临床状况,提高生存率,减少住院率以及延缓HF的进展。无论是轻、中、重度症状的患者,以及有无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联合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治疗肝衰竭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在37例肝衰竭患者中,采用PE联合HF治疗17例、单用PE治疗2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临床生化指标以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IL-6和IL-10的变化,并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7例PE与HF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及生化指标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均明显改善,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 T-BIL)、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血氨(blood ammonia,NH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单用PE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 E联合H F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TNF、IL-2R、IL-6、IL-10均明显下降,也显著低于单用PE治疗组.此外,PE联合HF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为82.4%,显著高于PE治疗组.结论:PE联合HF治疗肝衰竭患者可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疗效优于PE单独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总三碘甲状腺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其比值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继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5-12我科收治的404例AMI行急诊PCI患者的一般治疗、行PCI前的血清生化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以及PCI后1年内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尤其是因HF再入院治疗的发生率,并根据有无因HF再入院治疗将患者分为HF组和非HF组。通过组间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logistics回归分析等评估血清总T3、fT4及其比值与HF再入院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404例AMI患者中,18例患者(4.5%)在PCI治疗后12个月内因HF再次入院治疗。HF组的血清总T3水平低于非HF组[(84.3±21.0)ng/dl∶(101.2±20.4)ng/dl,P0.001],而fT4水平高于非HF组[(1.44±0.26)ng/dl∶(1.23±0.22)ng/dl,P0.001],并且HF组的总T3/fT4值低于非HF组(58.39±21.35∶124.54±24.07,P0.001)。血清总T3水平、总T3/fT4值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和0.795,其诊断阈值分别为81.19ng/dl和67.46。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总T3/fT4值降低是AMI患者PCI治疗1年内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76,95%CI:0.964~0.989,P0.001)。结论:AMI后总T3水平的降低与PCI治疗后1年内HF的发生密切相关,总T3/fT4值67.46是预测HF发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雄激素与慢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男性慢性心力衰竭 (HF)患者雄激素水平降低 ,其可能参与了HF的病理生理过程。雄激素补充治疗有可能通过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运动强度与时间、抑制导致HF进程的神经激素改变和细胞因子激活等途径减轻HF症状。目前尚需临床研究证实雄激素补充治疗对慢性H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希瑶  张富洋 《心脏杂志》2022,34(3):348-351
心力衰竭(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急性HF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症状好转并出院后的(2~3)个月内,因HF恶化再次入院和死亡的风险很高,这个时期被称为HF易损期。HF易损期处于急性失代偿HF向慢性稳定性HF转变的衔接阶段。因此,优化HF易损期的监测和治疗对于改善HF患者预后非常关键。本文就HF易损期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概述   总被引:16,自引:2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虽有适量静脉回流,但排出的血量(心排出量)不足,以致动脉系统灌注不足(组织血液减少不能满足其代谢需要)和体(肺)静脉淤血(充血)的一组病理生理状态。HF与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在临床上常通用,没有本质区别。但心功能不全常指心功能受损后从代偿到失代偿的整个阶段,而HF常指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临床上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F,CHF)。患者主要出现疲劳(乏力)、气急(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和周围性水肿(踝部肿胀)等症状。HF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症,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丧失劳动力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HF患者的死亡率是同龄普通人群的4—8倍^[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焦虑治疗对心力衰竭(HF)并焦虑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60岁以上的HF伴焦虑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HF常规治疗;在HF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舒乐安定抗焦虑治疗,14 d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6 min步行试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检测,并用12导联静态心电图检查QT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6 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QTd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对HF并焦虑患者在HF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抗焦虑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缩短QT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调节及血浆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心力衰竭(HF)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h1和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和白介素-10(IL-10)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HF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及Fas/Apo-1水平的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HF患者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 HF患者治疗1个月后,PTX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而分泌IL-10的Th2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TNF-α及Fas/Apo-1的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EF显著提高(P<0.01)。结论: 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PTX治疗后,EF得到改善,可能与其对HF患者Th1/Th2细胞比例失衡产生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通过免疫调节影响炎性细胞因子和凋亡抑制因子的激活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心力衰竭(HF)治疗领域成功跨界, 作为慢性HF"新四联"治疗的新成员, 获国内外多项HF指南推荐。但在急性HF(AHF)住院患者中启动SGLT2i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循证数据有限。随着近期EMPULSE研究结果的公布, SGLT2i在AHF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