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1989例健康体检者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将[14↑C]尿素呼气试验纳入体检普查项目.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作为非侵入性检查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主要、最普遍的方法,具有迅速、准确、简便易行、无痛苦的优点,临床应用广泛,易被体检者接受.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1989例健康体检者,阳性结果965例,阳性率高达48 5%.结论:本院健康体检者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相对较高,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胃癌第一类致癌原,是导致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等的危险因素,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健康体检者的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普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两种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优越性的比较,优化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方法:2013年5~6月期间来院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248例,同时用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与液闪式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72.5%,液闪式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73.3%,应用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完成平均时间3.5min/个患者,液闪式尿素呼气试验完成平均时间6min/个患者。结论: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更加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取代液闪式14C-尿素呼气试验。 相似文献
4.
李静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6):4107-4108
目的评价^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96例因上腹部不适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同时进行组织学HE染色、^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H.pylori,以组织学HE染色、RUT均阳性为诊断H.pylori的标准,评价^14C-UBT诊断H.pylori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3组H.pylori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4C—UBT是一种安全、简便、实用、经济的非侵入性诊断H.pylorl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菊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5):90+92
目的:对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接受尿素14C呼气试验的健康体检者1129例,对HP感染的易感人群进行了解,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防治对策。结果:本次调查的1129例受检者中,HP检测结果阳性者519例,感染率为45.97%,以50~59岁组感染率最高(P0.05)。结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的HP感染率相对较高,因此早期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翔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0):1357-1357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菌 ,能通过特异性细胞毒素 (空泡毒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产生尿素酶、磷脂酶、蛋白酶、乙醇脱氢酶等而引起胃黏膜损伤 ,诱导炎症反应 ,从而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 ,并对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我国 5岁以下儿童H .pylori感 相似文献
7.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方法。其原理是:^13C标记的尿素摄入后在胃内被H.pylori的尿素酶水解,产生氨和标记的CO2,然后吸收人血,通过血液循环从呼气中排出,被红外线能谱仪检测到,^13C-UB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测H.pylori的金标准,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先进、即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特点,因为此检查属非侵入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院采用^13C-UBT对一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特异性诊断人体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方法.其原理是:13C标记的尿素摄入后在胃内被H.pylori的尿素酶水解,产生氨和标记的CO2,然后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从呼气中排出,被红外线能谱仪检测到,13C-UBT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检测H.pylori的金标准,具有无放射性、无创伤、先进、即时、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特点,因为此检查属非侵入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院采用13C-UBT对一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14C呼气试验联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对14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H.pylori的检测,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方法对ITP患者同时进行^14C呼气试验及H.pylori抗体检查。结果 ^14C呼气试验阳性者占54.55%,H.pylori抗体阳性者占58.04%。2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H.pylori感染指标。结论 ^14C呼气试验或H.pylori抗体检测均可准确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7年6月开展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观察发现此法简单易行,且属非侵入性检查,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了院自2007年6月开展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观察发现此法简单易行,且属非侵入性检查,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14C呼气试验联合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对14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H.pylori的检测,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方法对ITP患者同时进行14C呼气试验及H.pylori抗体检查。结果 14C呼气试验阳性者占54.55%,H.pylori抗体阳性者占58.04%。2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H.pylori感染指标。结论 14C呼气试验或H.pylori抗体检测均可准确了解ITP患者H.pylori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14.
郭福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4):3064-3065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的致病因素之一,而胃食管反流病(GERD)也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对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目前有不同报道,为此笔者对其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的感染情况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456例H.pylori感染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28例2,组常规给予三联药物疗法,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H.pylori清除率93.0%,对照组70.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良好的临床护理是H.pylori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腹痛的相关性,评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儿童慢性腹痛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确诊慢性腹痛患儿128例。均采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查找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结果阳性者提示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128例慢性腹痛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56例,阳性率43.75%,其中3~6岁11例,阳性率19.64%;6~10岁20例,阳性率35.71%;10~14岁25例,阳性率44.65%。结论:儿童慢性腹痛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呈增高趋势,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慢性腹痛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儿童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原菌及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不确定率的大小及其分布。方法对采用同厂、同期生产的14C-UBT药盒和同厂、同批生产的检测仪器进行长期质量控制的12 886例次的14C-UBT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4C-UBT不确定率的大小与操作水平有关,为5.32%~16.25%,均值8.39%;不确定率分布则随每分钟衰变数的增大而减少,主要侧重于100~140 dpm,其均值为4.39%。结论必须规范操作,以减少14C-UBT不确定率。按此不确定率的分布,14C-UBT判断阴性的标准可调整为<140 dpm。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佐治肝胃不和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73.2%,总有效率为95.1%。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Hp根除率87.8%,观察组Hp根除率为90.2%,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13%(2/39),对照组复发率为29.0%(9/3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佐治肝胃不和证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14C-UBT(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有否HP感染不需要做胃镜取材,为了验证14C-UBT诊断HP感染的可靠性,本文对52例患者同步进行14C-UBT与尿素酶试验对照观察。试验结果显示,14C-UBT与尿素酶试验强阳性和阴性组的相符率均为100%,与阳性组相符率为89%,与可疑阳性组的相符率为50%。表明14C-UBT是检测HP感染的一种有效可靠、简便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12月具有反复腹痛症状患儿100例为实验组,另选取100例无腹痛症状儿童为对照组,应用13c呼气试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Hp感染阳性率,基于统计学原理对HP感染阳性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感染HP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联治疗对腹痛改善显著,HP感染转阴率高,且毒副作用小。结论:Hp感染与儿童反复腹痛发病具有显著相关性,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三联治疗Hp感染转阴疗效明显,对患儿腹痛症状改善明显,且根除率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