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纳入标准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患侧下肢踝跖屈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CSI评分、FMA、MWS分别为(10.58±2.50)分、(19.01±4.67)分、(35.93±6.78) m/min,试验组CSI、FMA、MWS分别为(8.41±2.29)分、(23.41±5.45)分、(41.52±8.16) m/min.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踝跖屈肌痉挛明显缓解(t=3.506、P〈0.05),下肢运动功能及最大步行速度明显提高(t=3.358、t=2.886、P〈0.05).结论 经皮电神经刺激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跖屈肌痉挛,提高下肢运功功能,改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CIMT组、tDCS组和联合组各50例,分别予以CIMT训练、tDCS治疗、CIMT训练联合tDCS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量表(ARA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行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测定,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4 w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ARAT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MAS评级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联合组FMA-UE、ARAT评分和MAS评级显著优于CIMT组和tDCS组(均P<0.05)。治疗后,3组NHISS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MBI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联合组NHISS、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绳带捆绑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病人运动耐力及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病人1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绳带捆绑技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及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张力分级、步速、步宽、步长、起立-行走(TUGT)测试结果和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功能独立行测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肌张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步速、步宽、步长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TUGT较干预前缩短(P<0.05),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4.79%)高于对照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绳带捆绑技术及温针灸对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病人实施干预,可缓解其痉挛状态,恢复肢体功能,增强运动耐力,且病人对干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动态评估结合镜像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FM)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运动评估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运动评估组在常规治疗础上辅以运动评估法配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则予以运动评估法联合镜像治疗,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前后F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GQOL)。结果入院当天各组FM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 w、1个月联合治疗组FM评分明显高于运动评估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运动评估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运动动态评估结合镜像治疗能够明显改善FM,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4 w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并比较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结果4 w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χ~2=4.842,P=0.027)。观察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鼠NGF对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本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鼠NGF肌肉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5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采用采用改良 Ashworth 痉挛评定量表(MAS)、简易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 指数(BI)评定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比、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AS评分显著下降、FMA 及BI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肢体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恢复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NL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脑梗死;痉挛;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的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被动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简易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TE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TEF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67.23±9.00)分、(57.48±8.42)分、(66.03±7.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0±8.19)分、(44.97±8.83)分、(49.37±7.48)分(P<0.05)。研究组患者的CSS评分(14.72±3.6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3±3.81)分(P<0.05)。结论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神经及运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及行为功能障碍,表现为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效果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 w。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Fugl-Myer量表评分和OL-BREF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2.09%,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yer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QOL-BREF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并用Fugl-Meyer评分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经治疗康复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73.33%恢复达轻~中度运动障碍,20%为明显运动障碍,6%为严重运动障碍,对照组仅20%恢复达轻~中度运动障碍,60%为明显运动障碍,20%为严重运动障碍,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地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心脏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脑卒中康复治疗,心脏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心脏康复治疗,观察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心脏康复组和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R-R间期差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脑卒中是第一位致残原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卒中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造成脑血管痉挛、狭窄、血栓形成、影响脑的供血,从而造成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血管局部溃疡动脉瘤形成,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出血性脑卒中,而这两种都称之谓急性脑卒中,短时间内造成脑水肿、颅内高压、昏迷、失语、失忆、偏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30μg/次,1次/d。2组均治疗35 d。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易Fugl-Meyer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肢体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数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 3%vs 68. 3%,P 0. 05)。2组治疗后MAS评分显著下降、FMA及BI显著升高(P 0. 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肢体肌张力,改善痉挛状态,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白蓉  李哲  郭钢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194-3195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康复组.两组均采用以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及电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同时给予鼠NGF 30 μ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疗程4 w.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和ADL测试.结果 治疗组和康复组治疗前后均数的变化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4 w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优于康复组.结论 鼠NGF对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肢体功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其幅度小、时间长。为此我们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ADL系统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在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贾氏点穴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治疗组接受贾氏点穴疗法6次/w,每次30 min。对照组采用西医理疗、职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每次40 min,2次/d。肌张力过高的患者口服巴氯芬药物,两组疗程均为10 w。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进行痉挛程度的分级评定;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MAS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差异显著(P0.05)。在FMA量表评分和BI方面,组间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疗后差异明显(P0.01);组间差值差异明显(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MA、BI治疗后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组比较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贾氏点穴疗法能够快速打通经络,对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缓解患肢的痉挛,增加肌肉的弹性及活性,防止腱及关节的挛缩,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单侧偏瘫伴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组和智能运动训练组,均常规给予康复训练。智能运动训练组同时加用智能运动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智能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上下肢痉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智能运动训练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结论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控制脑卒中所致高痉挛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于急性卒中后形成痉挛状态的患者数量及其与残疾的关系还没有一致的意见。Sommerfekl等对痉挛状态的范围及其与运动功能缺损和活动受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12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干预+腹针联合温针灸治疗,均连续治疗4w.于治疗前、治疗4w时评估两组下肢肌张力(Ashworth量表)、下肢运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康复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脑卒中伴有偏瘫下肢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运动康复治疗手段,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技术的使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均进行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功能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