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行预防性回肠单腔或双腔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转流性结肠炎发病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14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入排标准从中选取68例,根据造口方式不同分为单腔组(31例)和双腔组(37例),收集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行腹膜外还纳术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横结肠双腔造口还纳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2/2014-12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行横结肠双腔造口还纳的76例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死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行造口还纳患者中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总体并发症者发生率上,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吻合口瘘/狭窄上,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的横结肠双腔造口还纳手术方式中,当行腹膜外手工吻合还纳吻合口不满意时,应用直线切割吻合器还纳可作为一种备选方案,避免了进入腹腔操作行还纳手术,减少了对手术对腹腔情况的干扰,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吻合环及传统末端吻合用于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术,观察组实施吻合环复合装置保护性回肠造口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瘘、造口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对照组患者术后还纳情况。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口手术。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5),但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9. 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 29%(P 0. 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 06%,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 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对照组患者中,第1次术后3月还纳者占32. 26%,术后6月还纳者占61. 29%,未还纳者占6. 45%。结论与传统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术比较,采用吻合环复合装置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更利于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造口相关并发症少,无需二次还纳,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人回肠襻式造口还纳与Hamnann's术后造口还纳的并发症.方法 对1999年~2003年进行的回肠襻式造口还纳术和行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术各40例老年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患者行回肠襻式造口术的病因第1位是直肠癌低位吻合[24例(60%)],其次是结肠多发息肉病C6例(15%)];行Hartmarm's术最常见的病因是结肠癌[22例(55%)]和结肠癌肠梗阻、穿孔[8例(20)].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并发症较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并发症更为多见.结论 回肠襻式造口还纳和Hartmann's术后造口还纳相比有较多优势,是一种能减少造口还纳并发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下腹部陈旧手术切口做直肠癌标本取出和预防性造口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普通外科2017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后行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应用了既往下腹部及盆腔脏器手术切口取出标本和预防性造口(观察组);选取同期情况相近的经左侧腹直肌切口取标本,经右下腹行预防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造口及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出院时采用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功能状态。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造口袋首次渗漏时间、结直肠吻合口漏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39、0.879、0.866、0.774,χ2=6.508;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疼痛情况评分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695,7.614,6.677;P<0.05),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人次显著下降(χ2=5.213,P<0.05)。两组患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3.7±5.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4±5.2)分(t=2.906,P<0.05)。 结论对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行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患者,使用下腹部陈旧手术切口做标本取出和预防性造口是安全可行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回肠置管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前切除术(LAR)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特点.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LAR后具有发生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横结肠造口组与回肠置管造口组.观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两组各发生吻合口漏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和费用横结肠造口组为17 d,2.8万元;回肠置管造口组为18 d,2.9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回肠置管造口术对LAR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横结肠造口术无差异,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改良自闭式造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采用改良自闭式造口与回肠襻式造口两种造口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9月~2018年8月期间60例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防性造口实施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自闭式造口组25例,回肠襻式造口组35例。分析指标包括:一般资料及病理资料、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漏,改良自闭式造口组患者术后总住院时间为(8.68±0.95)天,回肠襻式造口组患者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4.46±1.20)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0,P<0.01),包括行一期造口及二期还纳手术的时间。改良自闭式造口组患者在院总花费为(59 284.52±5 712.63)元,回肠襻式造口组为(75 128.77±10 238.05)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P<0.01)。 结论相比回肠末端襻式造口,改良自闭式造口住院时间少、住院费用低,避免了造口旁疝及造口脱垂等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可供选择的预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早期还纳末端回肠造口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造口还纳的最佳时机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SpringerLink、EBSCO、MEDLINE等数据库,以"末端回肠造口" "早期还纳" "ileostomy" "early clsure" "stoma" "reversal"为检索词检索从2000年1月至2019年11月所有对比早期还纳及晚期还纳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资料和数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根据Cochrane文献质量评估手册和NOS量表评估文献质量,最后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早期还纳组手术时间少于晚期还纳组(P= 0.0005)、造口相关并发症及肠梗阻发生率低于晚期还纳组(P<0.00001),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晚期还纳组(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P=0.67)、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P=0.39)基本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还纳末端回肠造口是安全可行的,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能够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闭朝宽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0):1018-1020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并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施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术中严格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可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有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背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人工造瘘术是直肠癌手术的常见辅助技术,传统人工造瘘术手术创伤较大,肠道功能恢复后需要再次手术封闭瘘口,操作繁琐且成本较高,遂对新式自闭式插管造瘘展开研究.目的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自闭式插管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07/2018-07在我院消化外科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组,每组60例,均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在术中行常规回肠保护性造口技术,观察组行自闭式插管造瘘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带管时间26.59 d±3.81 d、住院时间12.01d±3.56 d相比对照组短,且造口袋更换次数1.09次/wk±0.30次/wk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6.67%相比对照组26.67%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躯体功能(92.41分±10.21分)、生理职能(76.82分±14.15分)、机体疼痛(90.11分±10.63分)等评分相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自闭式插管造瘘能保护吻合口,减少造口并发症,缩短造口期,减少造口袋更换次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陈刚  吕超  丁华  俞景奎 《山东医药》2008,48(47):46-46
对6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联合乙状结肠造口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行传统乙状结肠造口术,B组经腹直肌前后鞘行乙状结肠异位造口术。A组术后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和回缩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认为乙状结肠经腹直肌前后鞘异位造口术是一种简便、效果好、便于基层医院推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预防性小肠造口切口标本取出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13例中低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步放化疗,休息6至12周后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联合末端回肠造口术,按TME原则行前切除术,远端肠管应用腔内型直线切割吻合器闭合切断,经右下腹纵切口3~4 cm将标本及近端直肠乙状结肠提出腹壁,清扫系膜淋巴结切除标本,镜下完成吻合,然后经右下腹切口完成预防性小肠造口。 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0 min(115~165 min),术中出血量27.7 ml(10~50 ml),进流食时间1.6 d(1~3 d),术后出院时间6.9 d(5~8 d),术后疼痛评分3.6(2.5~5),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需行预防性造口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中,经造口切口标本取出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预置回肠造口(末段回肠预置于腹壁下)对比袢式回肠造口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优势。 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分为预置回肠造口组及袢式回肠造口组。主要的研究终点:首次住院以及术后3个月总体并发症指数(CCI);次要研究终点: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肠梗阻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以及肛门直肠功能(Wexner评分);其他研究终点:术后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腹泻、手术时间>3 h、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病理pTNM分期。 结果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的首次住院总体并发症评分(CCI评分)为(25.3±7.1 vs. 26.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6,P=0.067),而预置回肠造口组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术后3个月的CCI评分为(26.2±6.2 vs. 3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3,P=0.041)。此外,预置回肠造口组患者对比袢式回肠造口组患者在手术时间(Z=-2.646,P=0.008)、住院时间(Z=-3.564,P=0.034)、住院费用(Z=-5.118,P=0.021)、术后3个月再次住院率(χ2=25.652,P=0.001)、术后3个月肛门直肠功能(t=-3.128,P=0.003)以及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χ2=9.692,P=0.021)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预置回肠造口相对于袢式回肠造口是一种安全可行且经济有效的术式,但仅限于中低危吻合口漏患者。此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短,仍需后续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行骶前清创并压迫止血治疗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人所收治的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患者11例,全部患者均为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给予近端肠管造瘘并局部冲洗等非手术处理后,止血效果差,最终行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给予清创并压迫止血治疗。 结果11例患者均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给予清创并压迫止血。中位手术时间20 min,中位出血量为110 ml,骶前留置棉垫压迫止血中位时间为5 d。术后6~12个月,7例给予预防造口还纳,造口还纳后6个月内肛门排便每天约3~6次。2人吻合口周围局部狭窄增厚,需要排除肿瘤复发,建议延迟造口还纳时间。2人放弃造口还纳。 结论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行骶前压迫治疗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保留肛门功能,操作简单易行,可作为保守治疗止血无效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针法回肠造口方法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中的技术优势。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连续80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的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一针法回肠造口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造口组(对照组),对比两组造口手术操作时间、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回缩等相关造口并发症指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2.1±0.9)min vs.(15.2±4.6)min](t=-17.510,P<0.05),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回缩等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1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粪水性皮炎患者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造口回缩患者0例,对照组8例)(χ2=15.313,42.717,8.889;P均<0.05),在造口旁疝、造口脱垂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口旁疝患者2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造口脱垂患者2例,对照组3例)(χ2=2.222,0.213;P均>0.05)。 结论一针法回肠造口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较传统方法更具操作优势,而且可减少相关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疗、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左结肠血管、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放疗和吻合口漏是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接受放疗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直肠癌手术患者应重点随访,预防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虽然直肠癌保肛术式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Miles术仍是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根治标准术式,乙状结肠造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造口质量的优劣将影响患者一生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减少造口并发症一直是乙状结肠造口术研究的重点。1996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在直肠癌手术中行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一期成形术90例,行传统的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83例。现对两种造口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襻式回肠造口患者还纳术前进行造口远端灌洗对围手术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间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连续收治的行造口还纳术的直肠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造口远端灌洗分为灌洗组和非灌洗组,搜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信息(排气、排便、进食、住院时间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共133例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回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探索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回肠造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回肠造口术的10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时间从入院时起至术后3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患者造口相关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试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焦虑和抑郁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对照组的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 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降低患者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国内结肠造口术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老年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进行一期切除肿瘤并肠造口,二期对肠造口行闭合术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4月。制定纳入以及排除标准,查找相关文献,评价偏倚风险,最终提取纳入的文献的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项研究共有13篇文献,926例患者进行一期肿瘤切除并肠造口,二期对肠造口行闭合术入选,通过Meta分析结果显示,回肠袢式造口组一期术后排气时间(MD=-1.87,95%CI:-2.20~-1.54,P<0.001)、一期术后禁食时间(MD=-2.11,95%CI:-2.28~-1.94,P<0.001)、一期术后住院时间(MD=-0.53,95%CI:-0.97~-0.10,P=0.02)、一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5,95%CI:0.32~0.97,P=0.04)、二期手术时间(MD=-1.04,95%CI:-1.22~-0.86;P<0.001)、二期术后排气时间(MD=-1.67,95%CI:-1.89~-1.45;P<0.001)、二期术后禁食时间(MD=-1.67,95%CI:-1.90~-1.44;P<0.001)、二期术后住院时间(MD=-2.19,95%CI:-2.58~-1.79;P<0.001)、二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19,95%CI:0.11~0.33;P<0.001)与结肠造口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期手术时间(MD=0.04,95%CI:-0.03~0.11;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回肠袢式造口组在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二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几个方面要优于结肠造口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