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国庆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167-416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对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以对急性肺栓塞进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结果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3、8.56,均P<0.05)。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单独检测的检出率(χ2=5.39、6.01,均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检测对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筛选具有敏感、快速、价廉等优势,对于急性肺栓塞诊断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联合Wells评分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就诊的300例疑似P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阳性为确诊PE的依据,分为PE组145例和非PE组155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浆D-二聚体、BNP浓度及Wells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并比较血浆D-二聚体、BNP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 (1)PE组出现近期术后或卧床、近期骨盆或下肢骨折、一过性意识障碍、单侧下肢肿胀、咯血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安排诊断性检查的依据总结中,血浆D-二聚体和BNP浓度升高、Wells评分PE高度可能(≥7分)及低氧低碳酸血症是有重要意义的参数(P0.05)。(3)PE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浓度及Well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OC分析结果:BNP诊断PE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联合时,BNP、血浆D-二聚体预测PE的灵敏度均显著升高,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下降,而BNP诊断PE的阳性预测值与特异度均高于血浆D-二聚体,但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与血浆D-二聚体相似。结论 BNP对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诊断PE的特异性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联合时,BNP诊断PE的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浆D-二聚体,但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与血浆D-二聚体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肌腱蛋白(TN)-C和凝血功能及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老年AAD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ADD-RS。依据ADD-RS分为低度风险组43例、中度风险组25例及高度风险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不同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凝血功能水平及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效能。结果高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血浆D-二聚体和TN-C水平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高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中度风险组和低度风险组(均P0.05);且中度风险组Fib、FDP、PT和APTT明显高于低度风险组(均P0.05)。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单项诊断。结论血浆D-二聚体、TN-C和凝血功能及ADD-RS在老年AAD患者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且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尘肺患者85例(Ⅰ期41例,Ⅱ期18例,Ⅲ期26例;其中合并肺心病17例)和同期门诊无尘肺健康查体者38例。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尘肺与健康查体者以及尘肺不同分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P均〈0.05);69例单纯尘肺患者中,Ⅰ、Ⅱ、Ⅲ期之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并发肺心病的尘肺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纯尘肺患者(P均〈0.05)。结论尘肺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尘肺抗凝治疗及预防肺微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溶栓抗凝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造影确诊的98例老年DVT患者,分为合并肺栓塞(PE)组和无PE组;依据血栓形成部位不同,分为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组,并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溶栓抗凝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组间D-二聚体表达有无差异。结果合并PE组患者D-二聚体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无PE组(t=6.424,P0.001;χ~2=12.086,P0.001);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组溶栓抗凝前D-二聚体含量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5),治疗后各组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DVT患者若D-二聚体阴性,可基本排除合并PE;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DVT患者D-二聚体表达及阳性率逐渐升高;DVT溶栓抗凝过程中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血栓演变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老年CAP患者(病例组)临床资料,并按CURB-65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同时随机选择门诊体检的老年健康人60例(对照组),均进行D-二聚体、CRP检测,分析其在不同分组间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D-二聚体、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肺炎严重度分组间D-二聚体、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D-二聚体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 血清D-二聚体、CRP水平对老年CAP有诊断意义,并与老年CA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机分为疏血通组与丹参组,两周后复查Fg和D-二聚体,再次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g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Fg、D-二聚体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丹参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丹参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通过疏血通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血浆Fg和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实验组;同时间段选择82名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参照组;针对两组孕妇均展开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操作,就组间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256.29±51.03)mg/d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 312.16±515.25)μg/mL;参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165.29±51.12)mg/d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550.25±152.63)μg/mL;最终发现,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健康孕妇明显(P0.05);实验组失血量为(600.12±42.16)mL;参照组为(400.23±52.22)mL;最终发现,实验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失血量高于参照组健康孕妇明显(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接受诊断期间,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工作的合理开展,可以对患者体内高凝状态以及纤溶状态进行有效判断,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疾病预后评估表现出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患者纤维蛋白原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析29例经临床确诊为肺栓塞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分为两组,对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肺拴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AP患者64例作为病例组,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组和盐酸莫西沙星组,每组32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盐酸莫西沙星组患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0 d。比较左氧氟沙星组与盐酸莫西沙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盐酸莫西沙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治疗前,左氧氟沙星组、盐酸莫西沙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左氧氟沙星组与盐酸莫西沙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受试者、盐酸莫西沙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CRP水平低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而对照组受试者与盐酸莫西沙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老年CAP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栓塞诊断中多项检查指标联合运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5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病例组,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bg)、C反应蛋白(CRP)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的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χ2=59.409、36.816、50.086,P均=0.000);D-二聚体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44%、34.00%,血浆纤维蛋白原为73.33%、48.00%,C反应蛋白为82.00%、38.00%;三个指标联合对肺栓塞进行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并且高于任意两种指标的联合作用。结论临床诊断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三个指标联合运用对肺栓塞进行诊断具有临床指导作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对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岁)以及40例中青年患者(18~59岁),比较2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老年患者以30 d为界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结果老年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2.50±3.21)mg/L比(1.20±1.49)mg/L,P=0.006]。老年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血症组[(3.37±3.79)mg/L比(1.41±1.84)mg/L,P=0.009];死亡患者D-二聚体升高较生存者更为明显[(7.94±3.90)mg/L比(1.63±2.05)mg/L,P=0.001]。以上各组分析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二聚体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发生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0(95%CI:0.573~0.827),P=0.006;预测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1(95%CI:0.840~1.000),P0.001。结论 D-二聚体对评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定量测定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691-1692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VlDAS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D-二聚体在急性PE患者和对照组(非PE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PE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lDAS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D-二聚体测定法可作为PE的敏感、快速、廉价的初步筛选指标,值得在急诊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52例与死亡组36例。分析RDW与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A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估RDW与生物标志物组合对老年C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RDW、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及PSI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RDW随着PSI评分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0.49 P0.01);RDW、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及PSI评分均是老年CAP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RDW、D-二聚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76,截断值分别为12.98%,0.43 mg/L。RDW联合D-二聚体的AUC为0.86。结论:RDW对老年C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联合检测RDW及D-二聚体能提高老年C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患者84例,随机分为夹层组和心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入院时,夹层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心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A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B型高(P<0.05);在急性心梗患者中,I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II型、III型患者(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帮助医生迅速确定疾病类型、种类,实现对主动脉基层与急性心梗的快速筛查,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并贫血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人临床特征以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住院治疗的323例老年CAP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n=151)和非贫血组(n=172),比较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结局和肺炎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和贫血对老年CAP病人预后的影响。结果 贫血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尿素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重症肺炎例数较非贫血组高,CRP、淋巴细胞、总蛋白、白蛋白、白/球蛋白比值、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CRP、D-二聚体、NLR、尿素氮、肌酐水平是老年CAP病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贫血是影响老年CAP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诊疗中应加强对血红蛋白水平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总结D-二聚体正常肺栓塞(PE)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从而提高PE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间诊断的18例D-二聚体正常PE患者,随机选取72例D-二聚体升高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并采用修正的Geneva评分和Wells评分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结果 D-二聚体正常PE组中既往有DVT或PE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各临床特征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正常PE组的D-二聚体检测时间和PE诊断时间分别为13.58±7.20天和18.30±9.4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4.56天和8.65±3.10天(P0.05);18例D-二聚体正常PE患者中有4例临床可能性评估为低度临床可能。结论既往有DVT或PE病史、D-二聚体检测时间延长均可导致PE患者D-二聚体正常,而联合临床可能性评估可提高D-二聚体正常PE患者的PE诊断准确率有效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GRACE评分并给予低危、中危、高危危险度分层,并对不同对象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其GRACE评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GRACE评分,较为简便、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肝素干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确诊AECOPD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AECOPD组72例,同时选择我院52例非AECOPD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ECOPD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注射,健康对照组无任何治疗措施。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出院前1周空腹静脉抽血,AECOPD组入院次日、治疗1周及出院前1周都空腹静脉抽血,6m L静脉血置于枸椽酸钠抗凝管中,西施美康i-2000测量红细胞比容,随后离心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由PUN-2048系列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患者出院时,记录其临床症状控制情况,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4级,同时记录总控制率。结果对照组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7、21.45、23.47,P0.05);AECOPD组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78、0.99,P0.05),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17.94、21.63,P0.05);对照组治疗后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5、16.88、21.54,P0.05);AECOPD治疗一周后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6.26、8.99,P0.05);至出院前一周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最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3、2.76、18.00,P0.05);AECOPD组治疗咳嗽、咳痰、喘息、啰音症状的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8.84、8.25、19.5,P0.05);AECOPD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肝素能降低AE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其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监测血浆D-二聚体、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对该类疾病的诊断、程度判断、抗凝治疗效果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Clauss法及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3,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对判断脑梗死的发生及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