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对其中出现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单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舒张压、收缩压、血肿、水肿范围、脑组织移位、手术未规范操作、止血降颅压药物应用(P均0.05),而和年龄、血浆渗透压、血糖、性别无关(P均0.05);其中高血压病史、舒张压、收缩压、血肿、水肿范围、脑组织移位、手术未规范操作、止血降颅压药物应用均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并发脑梗死影响因素多重,其中长期高血压病史、血压波动大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因素。方法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存活51例,死亡1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手术时机和再出血或继续出血等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再出血或继续出血为影响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d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和再出血或继续出血等因素可以作为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经CT定位实施立体定向钻颅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48例。术后早期死亡17例,再出血13例(均发生在术后24h以内)。术后6个月随访106例,恢复良好45例。立体定向钻颅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愈后,术前证实有出血倾向者慎行该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患者197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入监护室复查颅脑CT平扫,并发脑梗死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史、血肿量、水肿、收缩压、舒张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患者53例(26.90%)。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并发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血肿量、水肿、收缩压、舒张压和GCS并发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血肿量、水肿、收缩压、舒张压和GCS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并发脑梗死发生率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为降低并发脑梗死发生,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寻找合适、安全的治疗途径。方法利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治疗年龄>7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1例,其中血肿量20~30 ml 5例,30~60 ml 16例。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均得到了有效清除,术后第1、3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升高。术后除1例少量再出血,2例肺炎、1例一过性肾功能障碍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者7例,中度残疾12例,重度残疾2例,无死亡。结论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微创、安全、有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SSS评分、血清CRP、PCT水平及Barthel指数、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GCS评分、SS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CRP、PCT水平及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锥颅立体定向软通道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2021年1月至6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36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两组,采用立体定向术为A组20例,采用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为B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等。结果 A组手术用时、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较B组降低(t/χ2=15.349、8.365、3.973、5.994、7.722,P <0.05);血肿排空时间A组较B组延长(t=2.629,P <0.05);再出血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切口漏发生率、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优良率(ADL评分Ⅰ~Ⅲ级为恢复优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能够显著缩短手术用时、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脑积水及气管切开发生率,虽然血肿排空时间相对延长,但远期临床效果(6个月后ADL优良率)与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8.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清除术(简称微创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或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为脑出血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方法。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且治疗尚不规范。本文对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手术时机、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障碍程度、首次引流量、早期血压的调控及再出血或继续出血等做一综述,旨在为脑出血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颅脑CT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未出血组和再出血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术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经手术治疗后再出血41例,再出血率为18.81%。再出血率在性别、年龄、患高血压年限、是否有糖尿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原发出血部位、术前是否脑疝、是否彻底清除血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肿量、凝血功能、发病距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过高(收缩压200 mm Hg;舒张压120 mm Hg)、发病后超早期手术(6 h)、凝血功能障碍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舒张压和收缩压过高、发病后超早期手术、凝血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微创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发生脑水肿患者348例,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情况与年龄、性别、住院天数、高血压发病年数、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中线移位数、收缩压、舒张压、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入院随机指血糖(PG)、瞳孔是否异常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出血部位、Fib及BG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均P>0.05);术前瞳孔异常情况、住院天数、高血压发病年数、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血肿量、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舒张压、收缩压及术前GCS评分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发病年数(P=0.001)、舒张压(P=0.021)和发病至手术时间(P=0.013)及术前GCS评分(P=0.004)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尽早进行HICH的治疗,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积极进行血压控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梁峰  张振兴 《山东医药》2009,49(52):94-95
目的 研究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接受软通道微创治疗患者168例,调查手术早期、晚期及术后有无再出血,分析其他可能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再出血与上述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手术时间选择与术后再出血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只有术前血压和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术后再出血有关(P<0.05).结论 手术时间与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无关,而术前血压和术前GCS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的16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上述入选者微创术后有无出现再出血现象,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再出血组(20例)与非再出血组(144例),记录两组入选者一般资料,分析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组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占比均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0、7.097,P=0.005、0.003);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血压病程、合并糖尿病、术后躁动、彻底清除血肿、原发出血部位、脑疝、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0.522、0.017、0.347、2.648、1.343、0.123、0.347、1.457,P=0.343、0.470、0.898、0.556、0.104、0.247、0.726、0.556、0.136);再出血组入院时脑出血血肿量(≥60 ml)、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及凝血机制异常占比均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5.421、6.145,P=0.029、0.020、0.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入院时脑出血血肿量(≥60 ml)、发病至手术时间(<6 h)及凝血机制异常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3.768、4.091、3.385、3.353、3.905,P=0.007、0.005、0.037、0.026、0.008)。结论血压水平、入院时脑出血血肿量、发病至手术时间及凝血机制均为影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临床应通过控制血压,调节凝血功能等方式,帮助患者控制术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内死亡率、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的差别,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P〈0.05);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月内死亡率低于立体定向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直视下清除血肿干净、术后再出血率低,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约4%~16%[1],发生后处理困难,致死、致残率高.我院神经外科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3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CT定向钻颅手术,术后再出血21例,发生率为6.73%,现将再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分析血肿部位、体积、大小、手术死亡相关因素及其术后疗效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注入尿激酶。结果术后1月内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25.2%和29.8%,死亡率9.3%,2.44例随访2个月至7年,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39.3%和27.9%,死亡率12.3%。结论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能使本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死残率显著下降。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5月—2011年5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胃应激出血分为并发组36例和未并发组8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180 mm Hg和舒张压≥110 mm Hg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出血部位、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失所占比例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8分、单纯基底核区出血、基底核出血且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及出血量≥30 ml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胃应激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GCS评分低、单纯基底核区出血、基底核出血且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意识丧及出血量大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容易并发胃应激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患者(观察组)与血肿稳定的患者(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尿激酶使用情况及血压,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在微创术后继续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及尿激酶使用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机、穿刺部位、首次抽吸量、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等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穿刺部位、首次抽吸量、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均是引起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间和穿刺部位、术后加强血压控制、注意术中抽吸的速度、控制首次抽吸量,是减少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德胜  莫祖娥  张力 《山东医药》2008,48(12):99-100
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组(22例)和小骨窗组(24例),分别采用立体定向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以拔管时间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立体定向术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拔管时间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组(P<0.05);而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认为立体定向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清除血肿较彻底等优点,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可行性,并对其适应证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出血量5~10 mL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22例,立体定向组10例,对照组12例.立体定向组患者常规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12 h后根据情况反复给予尿激酶(1~2)万U血肿腔内注入,保留2~4 h后冲洗引流以便彻底清除血肿.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4 d和30 d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计算各组治疗后14 d和30 d时的评分降低值(均与治疗前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立体定向组14 d和30 d时的NIHSS评分降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结论: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可显著改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3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病情需要分为微创组75例和传统组55例。微创组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传统组行传统常规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微创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低〔OR=5.231,95%CI(1.232,25.435),P=0.005〕、血肿量大〔OR=5.231,95%CI(1.232,25.435),P=0.005〕及脑疝形成〔OR=4.737,95%CI(0.891,25.467),P=0.023〕为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术前GCS评分低、血肿量大及脑疝形成是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