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期肝病患者血凝和纤溶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估计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晚期肝病 ,凝血及纤溶功能障碍是晚期肝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对 84例晚期肝病 (重型肝炎、肝硬化 )患者进行了多项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监测 ,并与轻、中度慢性肝炎进行了比较 ,旨在探讨晚期肝病患者血凝及纤溶状态的变化在诊疗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晚期肝病患者 84例 ,包括重型肝炎38例 ,肝硬化 4 6例 ;男性 6 4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5 1.3岁。慢性肝炎 (轻中度慢性迁延性肝炎 ) 40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9~ 5 8岁 ,平均 4 3.4岁。诊断依…  相似文献   

2.
对4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小板、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是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对ADP和胶原的聚集反应升高,抗凝血酶Ⅲ抗原、α2巨球蛋白和蛋白C抗原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和纤溶抑制活性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显著缩短,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凝纤溶活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凝—纤溶动态图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指导。方法:应用血凝—纤溶动态图分别对67例正常人和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组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较对照组缩短,溶解时间(FT);平衡时间(BL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最大聚幅(M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聚合速度(AE)较对照组快,溶解速度较对照组减慢,平衡指数(BLK)延长,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呈明显的高凝低纤溶状态。结论:血凝—纤溶动态图能较全面地客观反映体内凝血、纤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脑血栓形成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体积较大的血小板通常更具活性且能释放更多的5-羟色胺和β-血栓球蛋白.本文对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以观察其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轻型组组生,测定抗凝血酶Ⅲ、血管性假血友商因子血小板粒膜蛋白、组织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凝酶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双极电切术(PKRP)围手术期机体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BPH患者分为血凝酶组、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观察术中、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机体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和D 二聚体(D D)的变化。结果    与止血芳酸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血凝酶组术中、术后3d出血量减少(P<0.05)。三组的APTT无明显变化(P>0.05);生理盐水组术中、术后第1天PT升高(P<0.05),止血芳酸组和血凝酶组的PT无明显变化(P>0.05);血凝酶组能维持Plt、Hct、Fbg、t-PA、 PAI-1和D-D的相对稳定(P<0.05)。结论     血凝酶能减少BPH患者PKRP围手术期出血量,对机体凝血、纤溶功能影响小,不会增加术后发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急性期纤溶活性动态图和α_2-巨球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0例脑血管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了纤溶活性动态图测定并对其中30例观测了血清α_2-巨球蛋白含量。结果:脑出血凝固时间明显延长(P<0.01),脑出血、脑血栓凝固程度明显升高(P<0.01)。出血性脑血管病纤溶活性动态图动态变化基本一致。丘脑出血血凝固程度高于其它部位脑出血(P<0.01)。脑出血量与纤溶活性动态图凝固时间、凝固程度和纤溶时间三参数无相关性。纤溶时间与α_2-巨球蛋白呈正相关(P<0.01)。并从血液凝固、纤溶系统方面讨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机理及临床。  相似文献   

8.
脑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有血管、血小板、血液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等众多机制的参与。抗血栓治疗是脑血栓治疗的一个基本措施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及纤溶药物。近年来,抗血栓治疗有了较大进展,进行了多个大规模的临床试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血凝—纤溶动态图对Ⅰ型糖尿病(NIDDM)患者16例口服第二代磺脲类药物(美比达、糖适平)24例正规胰岛素治疗前后了解血凝—纤溶系统动态变化。以探讨口服药物或从胰岛素对NIDDM患者血凝—纤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前NIDDM患者凝固程度增高,纤溶活性降低;治疗后,凝固程度及纤溶活性基本恢复正常。而两种治疗方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栓患者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62.00%),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栓患者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最终导致冠内血栓的形成[1],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中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止血意义的生理学指标,MPV的应用价值在脑梗死方面多有报道[2,3],对此我们对32例AMI患者MPV、PLT(血小板计数)进行研究,以探讨AMI急性期MP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8~1999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32例为观察组,全部符合1979AMI诊断标准,男20例,女12例,年龄(53.5±10.6)岁;AMI梗死面积按心电图Q波累及前壁、前间壁、前侧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与血栓前状态(PTS)的观察指标水平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的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AMI组血清Ps、PAI和vWF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tPA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及纤溶活性下降,在护理上,注意观察患者血栓前状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选用药物治疗时,应当努力保护其内皮功能,适当采用抗血小板活化,抗凝,减少血液黏稠度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凝聚物测定在脑血栓血液流变学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细胞凝聚物是红细胞产生聚集反应的主要物质,是决定循环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讨脑血栓患者红细胞凝聚物含量的变化,我们对71例脑血栓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急诊脑血栓患者71例为观察组,脑血栓患者均经CT确诊,男38例,女33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8.21±13.53岁。选择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心房纤颤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为选择慢性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AF 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58.4±12.3岁),并入选与以上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病人存在相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窦性心律者(SR 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7.6±11.7岁)及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C 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52.4±18.5岁)。测定以上三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PAI)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提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浆 FIB、D-D 和 PAI 显著升高,tPA 显著降低。PT、TT 和 APTT 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是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很重要作用 ,体积较大的血小板通常更具有活性且能释放更多的 5—羟色胺和 β -血栓球蛋白。本文对180例冠心病 (CHD)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 本院住院的CHD患者 180例 ,符合WHO制定CHD诊断标准。急性心梗 (AMI) 40例 (男 2 2、女18) ,35岁~ 76岁 ;心绞痛 140例 (男 93、女 4 7) ,2 8岁~ 80岁 ;健康人对照组 5 0例 (男 30、女 2 0 )。1.2 仪器 Bayer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1.3 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纤溶活性的变化 ,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 方法 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定量检测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AI)的活性 ,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D -二聚体 (D -D)。 结果 脑血栓患者治疗前t -PA活性较低 ,PLG、PAI活性较高 ,D -D含量增多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后 ,患者t-PA活性增强 ,PLG、PAI活性减弱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D -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有升高趋势。 结论 脑血栓患者病程中纤溶系统存在着动态变化 ,测定其纤溶活性的变化 ,将有助于诊治。  相似文献   

17.
测定35名正常人和32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浆t-PA活性、PLG含量及PL活性。发现:脑血栓患者t-PA活性低于正常人;PLG含量高于正常人;PL活性虽比正常人高,但仍在正常值范围,且脑血栓患者t-PA活性与PLG含量变化呈直线负相关。说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纤溶系统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急性胰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ELISA法检测D-二聚体(D-dimmer)。结果在各项指标中,轻型急性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PT、APTT和FIB、D-dimmer值明显异常,且提示预后不佳。早期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对病情的转归判断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患者由于体内血栓形成 ,必然存在凝血纤溶活性异常 ,其中血浆D 二聚体活性增高已得到普遍证实 ,但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对 6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不同治疗时期D 二聚体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进行观察 ,探讨D 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关系。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急性脑梗塞组 89例 ,男性 58例 ,女性31例 ;年龄 35~ 8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 6h内 ,均符合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正常对照组 65例 ,男性 36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 0~ 78岁 ;选自我院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防治相关的并发症。方法 选慢性阻塞性肺病组34例,无血栓栓塞性疾病对照组20例,用ELISA双抗体夹心放免法及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GMP-140、t-PAA活性、PAIA活性。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GMP-140、API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1)、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患者具有低纤溶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