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患者,女,4 9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痛,行走困难2个月,加重1周后入院。体查:左乳房有一2cm×4cm硬结,穿刺活检为乳腺腺癌,脊柱无驼背畸形,T12 、L1棘突有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下肢肌力正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 0°阳性,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无感觉异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辅助检查:X线片示L1转移癌,腰椎骨质破坏。MR报告示L1转移癌。手术前通过X线检查确定顶椎的角度。1 手术方法全麻下采用肾切口切除11、12肋骨,先缝扎T12 、L1、L2 椎间动静脉暴露T12 、L1、L2 椎体,保护腹主动脉,在降压麻醉下将L1椎体切除,用…  相似文献   

3.
4.
患者男性,37岁。乘坐小汽车于副驾驶席位.未系安全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与前方突然并线的大货车发生追尾,头面部与右肩撞击前方挡风玻璃,随后头部后方被后排乘坐人员碰撞。伤后即感枕颈部和右侧锁骨区疼痛,伴颈肩部活动受限,无昏迷、胸闷和腹痛.亦无大小便失禁,四肢活动正常。伤后6h由急救车送入我院。  相似文献   

5.
对于外伤所致陈旧性腰椎骨折旋转移位并向后Ⅳ°滑脱的手术整复及内固定的报告极为罕见。我院于2 0 0 2年4月收治一例患者,因火车撞伤导致L1、L4 椎体骨折,L4 椎体向右旋转移位向后Ⅳ°滑脱,T12 平面以下截瘫;同时有两侧肋骨骨折并血胸,腰背部广泛性皮肤软组织挫擦伤。于伤后4 0d实施腰椎管减压、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哈氏系统加节段性椎板下钢丝内固定,恢复了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在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屈某某,女性,31岁。于2 0 0 2年4月2 0日在铁道上行走时,不慎被火车撞伤背腰部,当时被送…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6岁,因上腰部交通事故伤伴双下肢不全截瘫ld入院。检查:上腰部后正中广泛压痛,以棘突平面最明显。股前中部(包括会阴部)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肌力减弱,肛周与提睾反射恢复。下肢主要关键肌肌力为Ⅲ级,截瘫程度按Frankel分级为C级。X线片检查:T12椎体中部横行骨折,椎体压缩与移位不明显。MRI示:在T2加权像上,椎体中部横行骨折向后累及上关节突与棘突上部。椎体前柱轻度压缩,  相似文献   

7.
正腰骶椎畸形压迫神经会出现症状~([1])。本研究报道1例L5/S1椎间孔狭窄的腰骶椎畸形但无临床症状的病例,分析无症状原因,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因"长距离行走后出现右侧腰腿痛1周"于2016年11月30日来本院就诊。查体示右侧髂腰部压痛并向右小腿外侧放射,右小腿外侧痛觉过敏,直腿抬高试验60°(+),左下肢查体(-),呈右侧L5和/或S1神经根受压表现。腰椎正位X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严重腰椎骨折合并前方与侧方完全性脱位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12例严重腰椎骨折合并椎体前方及侧方完全性脱位患者,男11例,女1例;年龄18 ~52岁,平均31.3岁;主要损伤节段:L1 9例,L2 3例;骨折按AO分型均为C3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8例,B级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三维矫正与固定,并进行彻底的椎管前后减压、椎间及后路植骨融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7个月至5年3个月(平均2.6年)随访.手术时间为120~ 240 min,平均160 min;出血量为500 ~1200 mL,平均700 mL.椎体骨折及向前方及侧方完全性脱位的椎体均实现良好复位,8例Frankel A级术后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4例无明显恢复,4例B级患者2例恢复至C级,2例恢复至D级.植骨面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严重的腰椎骨折合并椎体向前方与侧方完全脱位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可实现重度椎体骨折脱位的良好复位与固定,且同一入路可完成椎管前、后减压与植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下肢放射性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_(4,5)8例,L3,44例,L_(2,3)3例。按Lee标准将移位的髓核位于椎管内位置分为4个局域:Ⅰ区2例,Ⅱ区3例,Ⅲ区5例,Ⅳ区5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和JOA评分对患者腰腿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b功能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出血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4.8 min。住院时间3~4 d,平均3 d。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3个月,平均12.2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2±1.4、3.0±0.6、1.7±0.5。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76±3.32、23.61±2.14、24.82±3.43,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中需做椎板成形,局麻下施术患者可能神经刺激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0.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微创技术应用最为活跃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各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如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镜技术、微创小切口技术、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等,纷纷运用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创伤性上颈椎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的分型以及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6例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4-75岁,平均44岁。其中齿状突骨折5例,寰椎骨折3例,Hangman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3例。颈椎MR检查:5例颈髓有不同程度受压和T2相高信号改变。根据其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果: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治疗9例,均获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折均愈合或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未发生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结论:X线片、CT扫描及MR检查是上颈椎损伤必要的诊断措施,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牢固固定上颈椎,同时又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第11肋骨和第12肋骨两种手术入路对L1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置钉的角度,探讨两种手术入路对置钉和术后侧方成角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前路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108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21~64岁,平均38.22岁。根据手术入路平面分为经第11肋骨入路组(A组,51例)和经第12肋骨入路组(B组,5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区疼痛持续时间及随访时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疼痛评分、生活质量(SF-368个维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术后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的夹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7个月,平均23个月。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区疼痛持续时间均较B组少(P<0.05);两组患者的JOA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VAS疼痛评分、SF-368个维度、神经功能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冠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种手术入路椎体螺钉与相应终板夹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结论:经第11肋骨手术入路对椎体螺钉置钉的影响小,手术创伤较小,术后脊柱侧方成角较轻,是前路手术治疗L1椎体爆裂性骨折相对较好的手术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严重颈椎脱位手术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前路手术的复位率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移位程度在1/2以上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小重量颅骨牵引(1~3ks)。手术时,先行损伤节段椎间盘摘除,以Caspar撑开器撑开复位;不能复位者,行脱位椎体次全切除,再次复位;仍不能复位者,则同时行后路手术。记录患者前路手术复位成功率,气管切开率,评价植骨融合率、Frankel评分、VAS疼痛评分(10分法)。结果单纯椎间隙减压复位者38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复位者44例,前路-后路-前路手术解剖复位者7例,仍未完全复位者3例。行气管切开29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评分平均提高0.5级,VAS疼痛评分平均2分。结论严重颈椎脱位前路手术复位率可达89.2%,需联合后路手术再前路手术者占10.8%。C4以上脱位伴完全性瘫痪者以及C5以下脱位但脊髓水肿平面高于C4水平的完全性瘫痪者,应积极行气管切开,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而对于脊髓水肿平面低于C4水平或水肿平面高于C4水平但为不完全性瘫痪的患者,可考虑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宋洁富  荆志振  陈斌  胡伟 《中国骨伤》2011,24(2):144-145
患者,男,45岁,汽车挤压伤致严重脊柱骨折脱位。在当地医院拍X线片显示T7,8完全骨折脱位,右侧1~4、6、7肋骨骨折,左侧6~9肋骨骨折,伴右侧血气胸;随即行右胸腔闭式引流。3d后转入本院,生命体征稳定,腹部检查无异常,T7,8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消失。腹部B超未见异常,胸片显示右胸腔血气胸好转稳定。拍胸椎CT、MRI,CT显示T8椎板、右侧椎弓根及左后侧椎体骨折,T7,8发生完全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15.
To discuss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 spinal fracture complicating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and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operation. Methods: Eighteen AS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fracture-dislocation were treated operatively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06. The symptom duration of AS was 14.5 years on average. Three cases had undergone osteotomy in lumbar spine. There were 4 cases of Grade A, 3 cases of Grade B, 9 cases of Grade C and 2 cases of Grade D accord-ing to Frankel's score. There were 15 cases of Grade Ⅲ dislocation and 3 cases of Grade Ⅱ.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procedures by 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Results: There were 4 anterior-posterior procedures, 8 anterior-posterior-anterior procedures and 6 posterior-an-terior procedures. Seven patients had one stage operation and 11 cases underwent two stage surgeries. There was certain extent of neorological improvement in 14 incomplete paraplegic patients, but no improvement in 4 complete paraplegic patients.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21.2 months on average and the time for bone fusion was 3.6 months. There were 4 complications during operation and a long-term complication in follow-up. Conclusion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nterior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approach makes the spine stable and relieves the pressure immediately. It is a reasonable surgical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inal fracture-dislocation with A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青少年L_5S_1发育不良性滑脱与峡部裂性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特点。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影像资料完整的青少年L_5S_1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6例,年龄10~18(13.4±2.0)岁;其中发育不良性滑脱(发育不良组)9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15例。在站立位脊柱侧位片上测量滑脱相关指标(滑移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指标(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L_5入射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骨盆矢状面厚度、腰骶角、骶骨平台角)。对两组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滑脱距离、滑脱率和滑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育性滑脱组矢状面偏移、L_5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矢状面厚度均明显高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发育性滑脱组的骶骨倾斜角、腰骶角和骶骨平台角则显著低于峡部裂性滑脱组(P0.05)。两组间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峡部裂性滑脱明显不同,发育不良性滑脱表现为躯干前倾明显,骨盆后倾。对于发育不良性滑脱,需要严密观察,出现矢状面失平衡时则应早期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7.
正吻合棘(KS)是指腰椎相邻2个棘突相互靠近碰撞引起下腰痛,腰椎过伸时症状加重的一种疾病~([1])。本院2016年收治1例L_(4,5) KS并L_5右侧峡部裂及近横向脊椎隐裂致L_5右侧形成浮动半椎板的病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因"劳累后下腰部正中及右侧髂腰部疼痛加重1年"就诊。追问病史,12年前新兵训练5 km武装越野时曾出现类似症状,疼痛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杨群  田霖  王博  刘阳 《脊柱外科杂志》2018,16(5):289-292
目的测量患者全麻后过屈跪位下L4/L5椎板间隙高度和宽度,探讨其在过屈跪位下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L4/L5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中的意义。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6月,采用PEID治疗L4/L5 LDH患者81例,手术体位为过屈跪位41例(过屈跪位组),俯卧位40例(俯卧位组)。用C形臂X线机正位透视测量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后L4/L5椎板间隙的高度和宽度,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所有患者手术前后下肢痛、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 6个月。过屈跪位组L4/L5椎板间隙高度大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L4/L5椎板间隙宽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痛和腰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下肢痛、腰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患者在过屈跪位下可显著减小腰椎曲度、增加椎板间隙高度,使经皮内窥镜系统工作通道在椎管内的活动度及安全操作空间增加,减少椎板骨质切除。过屈跪位下行PEID治疗L4/L5 LD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