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考证怀牛膝、川牛膝的道地药材。方法:通过查阅怀牛膝、川牛膝的文献记载,考证怀牛膝、川牛膝的源流及分析历代医药学家对其功用、性状的描述。结果:历代本草文献所载的牛膝多指怀牛膝,并且自唐代始,大多以怀地产者为优;明清之后,始明确分怀牛膝、川牛膝,两者皆具有补益肝肾和行瘀达下的功效,但怀牛膝以行瘀达下为主,川牛膝以补益肝肾见长。结论:怀牛膝、川牛膝功用相似,但侧重点不同,临床使用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正>现今称谓怀牛膝,系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I.的人工栽培品种,在河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而川产牛膝(又称川牛膝)是指同科同属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的野生品种,亦即牛膝家种者主产河南,野生者主产于四川、重庆(原属四川)等省区。关于牛膝补肝益肾功效之说。川牛膝同样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明清以来本草文献记载颇多。张廷模教授也认为:"川牛膝(杯苋属川牛膝)补肝肾不会低于怀牛膝。"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牛膝之补肝益肾与其所含  相似文献   

3.
探究射干性味的变化,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药射干提供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并结合其功效主治对射干进行性味考证。经考证研究发现,射干的味多记载为"苦",少数文献记载为"辛";历代文献对射干性的记载主要围绕在"微温"与"寒"(微寒),明代及以前其性以"微温"为主,明代以后其性以"寒"(微寒)为主。纵观射干性味的演变过程,推测射干的性味应为"辛,苦,微温"。性味考证可为中药射干的性味学、药效学研究及临床精准应用等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怀牛膝的本草学考证牛膝作为常用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性味苦、酸、平,主要用于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伸屈等。据调查,目前全国以牛膝为名入药(包括地方用药)的有18个品种。其中主要市售的有怀牛膝、川...  相似文献   

5.
川牛膝     
<正>临床注意事项关于川牛膝也是补肝益肾之说,明清以来文献记载颇多,张廷模教授也认为:"川牛膝补肝益肾不会低于怀牛膝"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牛膝之补肝益肾与其所含化学成分多糖、甾醇类、皂苷、氨基酸等有密切关系。而川牛膝所含相同成分均高于怀牛膝,从化学物质基础亦支持川牛膝与怀牛膝同样具有补肝益肾的功效,值得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商陆性味的科学内涵,并为正确指导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历代本草著作按时间顺序排列,研究商陆性味历史变迁过程,从而发现商陆性味变化的规律。结果经考证发现商陆的"性"由"平"向"寒";商陆的"味"由"酸","辛"向"苦"转变的过程,并解释商陆存在的各个"性"与"味"标定的依据。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商陆的性味研究,商陆药材的研制开发,进而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8,(1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方书对牛膝(包括怀牛膝、川牛膝)下行作用的相关记载,并结合历代医家对牛膝下行功效的描述及临床运用,总结梳理了牛膝"引药下行""引火下行"和"引血下行"的发展演变脉络,厘清了牛膝下行的记载系指怀牛膝,而川牛膝不具有引药下行之功效。该研究可为牛膝的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9)
目的:探究藏药日官孜玛性味和性质演变原因,揭示日官孜玛性味的科学本质,为其药味和药性药理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对公元7~21世纪记载日官孜玛药性的代表性藏医药权威文献进行考证研究,结合藏药性味理论,推导出日官孜玛性味和性质的演变过程及各时期性味的内涵。结果:历代医家对日官孜玛药味的认识高度一致,记载为"苦";化味演变过程从无记载至"凉"再至"苦";性演变过程从无记载至"凉,钝,轻,糙,干"复性,再至"凉"单性;性质演变从强调功能发展到明确主治疾病,经历了5个里程碑式演变历程。结论:日官孜玛味"苦",化味"苦",性"凉",性质"清热消炎,愈伤治疫,干血,治木布"可涵盖各时期性味和性质的内涵,能全面解释其功效。  相似文献   

9.
怀牛膝、川牛膝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陶弘景释名为“其茎有节似牛膝”,即药名相形之义。牛膝常用品种有二,即苋科牛膝属植物的怀牛膝AchyeanthesbidentataBI .和杯苋属的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中国药典》亦将牛膝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2种。《本经》中并未将牛膝分川、怀,明清之后始分。怀牛膝之名首见于明代方贤所著《奇效良方》,因主产怀庆府而得名。川牛膝分布于川、云、贵等省,以主产四川而得名,为晚近发展的新品种。川牛膝....  相似文献   

10.
牛膝,自历代本草发展至今,品种演变复杂。以其冠名的中药颇多,除了当今通用的怀牛膝、川牛膝外,尚有土牛膝、杜牛膝、广东土牛膝、红牛膝、白牛膝、麻牛膝以及味牛膝等。诸药间常有混用、误用的情况。本文就此对牛膝的本草历史考证作一综述,正本清源,以供临床正确选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产地牛膝药材、同一产地不同规格牛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产地牛膝药材、同一产地不同规格牛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差异,探讨产地、规格对牛膝药材质量的影响及规格与牛膝药材内部质量的联系;为牛膝药材的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为牛膝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规格完善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样品,通过HPLC法采集不同产地牛膝药材、同一产地不同规格牛膝药材的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产地牛膝药材、不同规格牛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差异。结果:不同产地分析,主成分分析能将5个产地牛膝药材区分开,且产地鉴别结果优于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不同规格分析,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均不能将不同规格牛膝药材区分开。结论:不同产地牛膝药材化学成分种类、峰高差异显著;不同规格牛膝药材化学成分种类、峰高差异较小;主成分分析可用于牛膝药材的产地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中药牛膝及其有效成分通过调控软骨细胞代谢防治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机制研究进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深入分析近10年中药牛膝提取物及其有效单体成分通过调控软骨细胞代谢防治OA机制及基础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结果基于中药牛膝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总结了OA的临床特点、治疗现状以及软骨代谢与OA之间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了中药牛膝在调控软骨细胞代谢以防治OA的研究进展和意义。结论中药牛膝及其有效成分防治骨关节炎的研究具有显著的作用效果、良好的利用价值及推广前景。其药理机制,特别是结合中医药理论的药物临床研究尚显不足,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相关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进而利用该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中嵌入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并获得含牛膝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牛膝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痹证、腰痛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赤芍、桑寄生、白芍、丹参、益母草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牛膝、赤芍","牛膝、桑寄生","赤芍、桑寄生"等,置信度≥0.9的关联规则包括"续断-牛膝","白芍,桑寄生-牛膝","白芍,赤芍,桑寄生-牛膝"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牛膝处方所用药物多具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组方法度清晰严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提高牛膝商品产量的种植管理新方法。方法摘芽后定期进行随机取样,并与对照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追踪牛膝根外部形态的变化。结果摘芽后根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不摘芽组,摘芽组根比不摘芽组根长而粗大。结论牛膝种植过程中,采取摘芽措施可提高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牛膝中β-蜕皮甾酮的含量差异,以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产地的牛膝f3蜕皮甾酮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结果:β-蜕皮甾酮在0.2064-2.5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34%。结论:不同产地的牛膝中β-蜕皮甾酮含量有别,但均达到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类酒炮炙对牛膝饮片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牛膝不同种类酒(乙醇浓度不同)炙品、水炙品及生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确定乙醇含量对牛膝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 方法: 按酒炙法制备牛膝炮制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结果: 不同种类酒(乙醇浓度不同)炮炙后的牛膝饮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且高乙醇浓度的白酒炮炙的牛膝中齐墩果酸含量最高。 结论: 不同辅料用酒对牛膝饮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有一定影响,齐墩果酸的含量整体上随着炮炙用酒的含醇量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当代中医妇科名家治疗闭经的医案,运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找出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治疗闭经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15位医家共235诊闭经医案,涉及250味中药。治疗闭经最常用的药物分别为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最常用二联药物分别为赤芍-当归、鸡血藤-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及熟地黄-当归;最常用三联药物分别为川芎-牛膝-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当归及白芍-牛膝-当归。最常用四联药物为白芍-川芎-熟地黄-当归及白芍-川芎-牛膝-当归。结论:当代妇科名家治疗闭经喜用养血活血药物,牛膝、熟地黄、川芎、当归及白芍则为核心药味。  相似文献   

18.
怀牛膝对记忆力和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爱莲  郭焕 《中药材》1998,21(12):624-626
以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水煎液给小鼠连续灌服7天。可明显改善戊巴比妥钠所致的记忆障碍,使跳台法首次跳下的潜伏期明显延长,5分钟内错误次数明显减少,使Y型臂法第三天正确反应率明显提高,且可明显延长小鼠负荷游泳时间。  相似文献   

19.
牛膝饮片及牛膝多糖对小鼠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牛膝饮片及其有效成分牛膝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二者作用的一致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牛膝饮片组、牛膝多糖组及香菇菌多糖阳性对照组,ip环磷酰胺3 d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同时分别ig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7 d后测定牛膝饮片、牛膝多糖对小鼠胸腺、脾脏质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血素、溶血斑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牛膝饮片、牛膝多糖均能提高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胸腺、脾脏质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促进溶血素、溶血斑形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与模型组相比,两者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各免疫指数,且差异显著(P<0.01或P<0.05);在本实验用药剂量下(牛膝饮片20 g.kg-1,牛膝多糖0.5 g.kg-1)2者作用强度相当。结论:牛膝多糖是牛膝中增强免疫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紫丹参为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间常用药物,应用广泛,但其药用历史及本草考证资料有限。该文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我国几种鼠尾草属植物的形态描述和野外实地调查,对民族药紫丹参的基原、名称、药用历史、功能主治、民间应用、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系统考证和整理,以期为紫丹参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认为古代本草记载的紫丹参与今用紫丹参物种一致,为云南鼠尾草Salvia yunnanensis的根,其药用历史约600年,具有广泛的民间临床应用基础。主要用于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跌打肿痛、肢体麻木及多种血瘀证。紫丹参的相关临床应用与与现代药理学证据是相互支撑的,表明基于临床经验总结的传统医学具有较高的挖掘价值。基于本草文献考证的证据表明,紫丹参在妇科、血瘀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价值,应充分挖掘紫丹参的民间临床应用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物质基础、药效、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促进紫丹参的资源利用和产品开发,使其更好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