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全膝置换中进行正确的髌骨截骨是减少置换后髌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实验利用正常国人髌骨解剖标志点,探讨其在国人髌骨置换髌骨截骨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1在上海长征医院关节外科完成.①实验材料:成人尸体50膝(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提供).②实验过程:采用标准的膝关节正中皮肤切口入路打开关节腔,外翻髌骨,测量髌骨厚度,暴露髌腱外缘髌骨止点及股四头肌内、外缘的髌骨止点,美兰标记,由同一位医师利用摆锯截骨.③评估:测量截骨前髌骨厚度及截骨后残存髌骨厚度.结果:髌骨截骨前平均厚度为(23.39±1.19)mm,残存髌骨的平均厚度为(13.83±1.04)mm,大于12 mm的要求(文献报道的国人髌骨截骨术后残余厚度应大于12 mm,P<0.05).结论:利用髌腱外缘及股四头肌内、外缘作为截骨的解剖标志点进行国人的髌骨截骨,残余髌骨厚度满足髌骨假体置换的要求,是适合国人解剖特点的髌骨截骨标志点.  相似文献   

2.
国人膝关节尺寸与5种人工膝关节假体尺寸的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设计符合国人解剖结构的人工膝关节假体,需要大量国人解剖学研究资料.国内目前尚缺乏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截骨面和髌骨的几何学、形态学相关的数据.目的:临床收集国人膝关节尺寸与目前国内常用(进口、合资)的5个厂家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尺寸进行对照,为设计符合国人解剖结构的人工假体提供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尺寸与临床收集的膝关节截骨后尺寸进行对照分析,于2005-02/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进行.对象: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并在术中保留髌骨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7例(105膝),男23例(32膝),女54例(73膝).人工膝关节假体:LINK GEMINI MK II,40%(42膝);中国台湾Unite-U1,34.3%(36膝);DepuyPFC,16.2%(17膝):Zimmer NexGen-Flex,9.5%(10膝).方法:首先行胫骨近端截骨,采用胫骨髓内或髓外定位,后倾5°-10°截骨,游标卡尺测量胫骨平台横径、内侧平台前后径、外侧平台前后径.然后行股骨远端截骨,股骨髓内定位,假体试模测量股骨远端前后径,股骨远端均采用外翻7°,外旋3°截骨.采用电动摆锯行股骨髁下部、前部、后部、前斜面、后斜面5个方向截骨.测量股骨远端及髌骨相关参数,可在截下来的后髁骨片上测量股骨后髁长度.主要观察指标:股骨髁前后径、股骨髁前部宽、股骨髁前斜面宽、股骨髁内外径、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结果:5种膝关节股骨髁假体的前后径,内外径与国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且比值偏大;而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和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的比率范围过于集中,胫骨内侧平台覆盖率不佳,外侧平台出现悬挂现象.结论:5种厂家设计的膝关节假体尺寸及各参数间的比率与国人有所不同,就其总体性能来看并不完全适用于国人.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提供参考。方法:4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然后将膝关节CT、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进行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重建出完整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后再导入GeomagicStudio11,在膝关节模型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在胫骨近端解剖参数,模拟截骨后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的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总的宽度为(14.94±2.56)mm,性别间比较提示男性需适当增加横向的截骨宽度以避免损伤前后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顶部的长度为(8.02±1.03)mm,底部的长度为(15.19±1.71)mm,截骨后高度(9.13±0.88)mm,而且此梯形结构位于前后径48%-82%。胫骨截骨面内侧的内外径短于外侧的内外径,内侧前后径大于外侧的前后径,因而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假体更需要非对称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肱骨远段内固定物及假体设计与其解剖学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制约肱骨远段骨折治疗及内固定物、假体设计和改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部位的解剖学形态,肱骨远段解剖学参数的测定对肱骨远段畸形矫正、内固定物固定和假体置换时有较大的应用意义。目的:测量肱骨远端相关角度及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相关17项解剖学指标,验证其与内固定物及假体置入和骨的适配性,验证其特点与内固定物及假体力学性能的关系。设计:重复测量,对比观察。单位: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10/2006-02在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创伤研究室完成,随机抽取成人54对防腐尸体肱骨标本(由南通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肘关节畸形、退行性病变者给予排除,其中男30对、女24对。方法:剔除所有肱骨标本附着的软组织,利用游标卡尺(精度0.01mm,上海量具刃具厂生产)、分规、量角器对肱骨远端数项解剖学指标进行测量。①肱骨远端相关角度的测量:测量的项目包括肱骨远端前倾角、肱骨滑车外旋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滑车前倾角、肱骨髁体角、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②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测量:测量项目包括肱骨滑车前端横径、肱骨滑车下端横径、肱骨滑车矢状径、内上髁至外上髁最大宽度、滑车最内侧缘至小头最外侧缘宽度、鹰嘴窝宽度、鹰嘴窝深度、内上髁宽度、尺神经沟深度、肱骨小头宽度、肱骨小头矢径等。主要观察指标:肱骨远端相关角度及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测量结果。结果:①肱骨远端相关角度:男、女性肱骨远端前倾角分别是(35.62±5.21)°,(36.22±5.29)°,肱骨滑车外旋角分别是(5.22±1.15)°,(5.46±1.33)°,肱骨小头前倾角分别为(48.35±8.78)°,(49.65±9.12)°,肱骨滑车前倾角分别为(33.08±7.15)°,(34.45±7.52)°,肱骨髁体角分别为(80.12±5.22)°,(80.17±5.45)°,肱骨内外髁中心连线内旋角分别为(3.14±0.62)o,(3.32±0.68)°,男女之间的测量数据无显著差别(P>0.05)。②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本组标本中,男、女性肱骨滑车前端横径分别为(21.40±4.21),(21.12±4.34)mm,肱骨滑车下端横径分别为(23.54±4.52),(23.31±4.43)mm,肱骨滑车矢径分别是(23.91±4.85),(23.55±4.63)mm,内上髁至外上髁最大宽度分别是(58.23±6.44),(55.32±6.55)mm,滑车最内侧缘至小头最外侧缘宽度分别是(45.36±5.21),(42.15±5.03)mm,鹰嘴窝宽度分别是(24.56±4.25),(25.34±4.42)mm,鹰嘴窝深度分别是(13.43±2.52),(12.95±2.13)mm,内上髁宽度分别是(14.35±3.32),(13.02±2.96)mm,尺神经沟深度分别是(8.53±2.96),(7.90±2.54)mm,肱骨小头宽度分别是(18.05±2.87),(16.51±2.75)mm,肱骨小头矢径分别是(19.59±3.84),(19.12±3.55)mm。男女之间肱骨远端相关结构宽度或深度的测量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进行肱骨远段内固定物置入和假体置换以及畸形矫正时,要适合肱骨远端各项解剖参数,以期肘关节功能有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临床应用角度研究肩胛骨的详细外形、解剖学特点,为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0块(不计左右侧)成人肩胛骨干燥标本,标本完整无缺损,随机进行编号,先观测标本的大体形态特征,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和厚度,精确到0.1 mm。所有标本都是同一个人用同样的游标卡尺测量。结果 1肩胛骨是块前面微凹、后面微凸的不规则的三角形扁骨,后面被横行的肩胛冈分为上下两部分,冈上窝及冈下窝骨质最薄弱,肩胛冈和肩胛骨的内、外缘相对较厚,形成肩胛骨的支撑系统。2肩胛骨的相关重要结构测量值包括:肩胛骨的长度为:148.62±11.26 mm;内缘中点处的厚度(距内缘0.5 cm)为:4.38±1.01 mm;肩胛下角的厚度(距边缘0.5 cm)为:7.27±0.95 mm;肩胛骨内缘肩胛冈起点处厚度:8.54±1.61 mm;肩胛盂下1 cm(距外缘0.5 cm)的厚度为:11.33±1.02 mm;肩胛盂下2 cm(距外缘0.5 cm)的厚度为:10.26±2.07 mm;肩胛盂下4 cm(距外缘0.5 cm)的厚度为:9.57±1.43 mm;距肩胛盂0.5 cm处的肩胛盂颈厚度为:19.95±2.34 mm;距肩胛盂1.0 cm处的肩胛盂颈厚度为:14.81±2.01mm;肩胛盂的前后径:27.20±3.16 mm;肩胛盂的上下径:35.89±3.57 mm;肩胛冈的长度为:116.98±9.21 mm;肩胛冈内侧4 cm的厚度为:15.42±3.20 mm;肩胛冈内侧4 cm的宽度为:11.01±2.15 mm;肩胛冈内侧8 cm的厚度为:29.20±3.68 mm;肩胛冈内侧8 cm的宽度为:16.93±3.34 mm;肩峰的长度:46.48±5.29 mm;肩峰宽度为:25.87±2.77 mm;肩峰厚度(内前l cm)为:8.74±1.30 mm。结论 1肩胛骨为一扁宽形不规则骨,呈不规整三角形,分二面三缘,前面微凸,与胸后上壁相适应,参与形成肩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不仅有保护胸腔的作用,还有固定上肢的作用。2肩胛骨的的内、外侧缘及肩胛冈构成了整个肩胛骨的支撑系统。研究发现肩胛骨的内、外缘(包括肩胛盂)、肩胛冈、肩峰处有足够的骨量可以支持内固定物的植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量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解剖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3.0T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以下参数:描述骨性结构的髌骨Wiberg指数、股骨滑车角、滑车深度、内外侧关节面比例、外侧倾斜角;描述髌骨轨迹的髌骨偏移指数、髌骨倾斜角、髌骨高位指数(Insall-Salvati指数);描述下肢生物力线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TT-TG)间距,以及观察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情况。结果:两组间髌骨Wiberg指数、股骨滑车角、滑车深度、内外侧关节面比例、外侧倾斜角、Insall-Salvati指数、TT-TG间距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滑车Dejour分型与髌骨Wiberg指数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r=-0.67, P=0.00);髌骨Wiberg指数、股骨外侧倾斜角、TT-TG间距是与髌骨轨迹异常显著相关(r0.5, P0.05)。结论:3.0T MRI定量测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析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解剖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频超声检查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度的测量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体检且无膝关节病变的300例健康中老年列为本次研究人群,将45~5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A组,55~6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B组;65~75岁健康志愿者100例列为C组,均行高频超省检查建立膝关节软骨厚度,以明确高频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底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外侧关节面软骨厚度均高于股骨内侧面关节软骨厚度(P0.05);同时,3组健康志愿者各被测部位(股骨内侧关节面、股骨外侧关节面、髌软骨)软骨厚度值均呈下降趋势,依次为A组、B组、C组,其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膝关节左右膝关节股骨外侧软骨厚度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分析发现,45~5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1.09~2.18)mm、(1.19~2.41)mm、(2.51~4.57)mm;56~6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94~1.05)mm、(1.03~2.21)mm、(1.92~4.28)mm;66~75岁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股骨内侧软骨厚度、外侧软骨厚度、髌骨软骨厚度的95%参考范围分别为(0.76~0.90)mm、(0.98~2.01)mm、(1.64~3.82)mm。结论:高频超声对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厚度的测量研究能帮助建立膝关节软骨厚度正常值参考范围,为膝关节患者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小腿肌肉超声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小腿肌群声像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对3组128例小儿(单侧CCF组44例患儿、双侧CCF组19例患儿和对照组65例小儿)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肌肉的厚度行超声测量,采用目侧法观察肌肉内部回声变化。结果 (1)对照组5块肌肉(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及胫骨前肌)超声测值分别为(5.30±1.00)mm、(8.50±1.11)mm、(7.26±0.95)mm、(6.45±1.03)mm及(9.88±1.15)mm;(2)单侧CCF组5块肌肉超声测值分别为(4.28±1.28)mm、(7.64±1.25)mm、(6.06±1.81)mm、(5.11±1.31)mm及(9.53±1.16)mm;(3)双侧CCF组5块肌肉超声测值分别为(4.27±1.45)mm、(6.96±1.26)mm、(6.01±1.26)mm、(4.70±1.03)mm及(8.24±1.71)mm;(4)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4块肌肉厚度的超声测值小于对照组;双侧CCF组患儿两小腿比目鱼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胫骨前肌5块肌肉厚度的超声测值均小于对照组;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后肌群肌肉、双侧CCF组患儿两侧小腿肌肉超声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单侧CCF组患儿患侧小腿胫骨前肌厚度的超声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单侧CCF组44例患儿中检出肌肉回声增强16例,双侧CCF组19例患儿中肌肉回声增强7例,肌肉回声呈均一弥漫性增强,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的中心肌内腱膜结构模糊。结论与对照组小儿比较,CCF患儿患侧小腿肌肉的厚度变薄,肌肉内部回声增强,超声测量肌肉厚度比超声目测肌肉回声改变对评估CCF患儿小腿肌肉萎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成人离体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影像学解剖。方法对38具成人尸体头部标本行CBCT扫描,获得76侧颞骨图像,观察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及前壁CT表现。结果最终72侧纳入研究,包括68侧左右配对图像及4侧单侧图像。膝状神经窝形态不一,内外径(2.84±0.46)mm,前后径2.30(1.94,2.74)mm,上下径(1.44±0.26)mm。72侧中,53侧前壁骨质完整,厚度(1.54±1.49)mm,5侧部分缺损,14侧完全缺损;55侧前壁可见岩浅大神经管显示,开口处直径(0.88±0.31)mm,穿行于颞骨长度(3.47±1.58)mm;36侧前壁岩浅大神经管外侧见细小骨管,开口处直径(0.51±0.24)mm。结论成人面神经管膝状神经窝影像学解剖形态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1外科解剖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常在2~3岁时出现骨化中心,亦可推迟至6岁左右。髌骨外形呈三角形,下端为顶点;上极宽厚,有股四头肌腱附丽,髌内、外侧缘分别接纳来自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纤维;下极是髌腱起点。髌骨后方3/4有关节软骨覆盖,主要分为内侧和外侧关节面,与股骨远端滑车相关节。 髌骨的血运由伸膝装置之外的疏松结缔组织内的骨外血管网所提供。有几支血管参与组成了这个血管网,包括:膝上正中血管,内外侧的膝上、下血管,以及胫骨返血管下支等。进入髌骨内的血供主要由进入髌骨体前方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