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的111例hypo-MDS患者和181例A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将样本数据按8:2随机分为模型建立组和模型验证组,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hypo-MDS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比例,骨髓细胞中CD3-CD56+自然杀伤细胞(NK)和CD3+CD57+ T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所占比例,髓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所占比例以及外周血髓系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成熟单核细胞和幼稚红细胞所占比例高于AA组;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中CD19+ B细胞所占比例、髓片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低于AA组(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和成熟淋巴细胞所占比例越高患AA的风险越高,中性分叶核粒细胞、髓系原始细胞和CD3+CD57+ T-LGL所占比例越高患hypo-MDS的风险越高(P<0.05)。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P)=1.293-0.584X1-0.060X2+0.055X3+0.561X4+0.059X5。模型建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8.9%;模型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4.6%。结论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hypo-MDS和AA鉴别诊断模型,预测准确率高,有助于医生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病人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ELISA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病人外周血WBC数量及血清IL-6浓度变化,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 CHD病人WBC数量、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710、6.233,P〈0.01)。AMI组WBC数量、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比值显著高于SAP组、UAP组和对照组(F=10.559~24.228,q=6.389~11.593,P<0.01)。SAP组、UAP组、AMI组血清IL-6浓度依次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9.502,q=3.751~12.005,P<0.01)。CHD病人WBC计数、NEUT%、NEUT、N/L比值与血清IL-6浓度呈正相关(r=0.312~0.377,P<0.05)。AMI病人WBC计数、NEUT%、NEUT、N/L比值、血清IL-6浓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794、0.983、0.891、0.983、0.97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50和0.950、0.950和0.950、0.750和0.950、1.000和0.900、1.000和0.850。UAP和SAP病人血清IL-6浓度的AUCROC分别为0.923、0.753,对SAP和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0和0.900、1.000和0.500。结论 WBC数量和血清IL-6浓度变化与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对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者65例及肝硬化未感染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PCT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评价血清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与肝硬化非感染组比较,肝硬化感染组PCT(2.16 ng/mL)、白细胞计数(WBC)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67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识别肝硬化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识别细菌感染的临界值为0.495时,敏感性为80.0%,特异度为93.3%,诊断效能优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肝硬化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4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按数值分为正常组、升高组及显著升高组。比较各组之间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及病死率。结果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白细胞总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患者所占百分比有显著增高(P〈0.05,P〈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显著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组与升高组相比,病死率均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两者的改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鉴别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62例RA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样本,其中RA活动期24例、稳定期20例、合并感染18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鉴别诊断RA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RA合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为8.23±3.39,显著高于RA活动期组(2.61±0.94)、RA稳定期组(1.78±0.76)和健康对照组(1.65±0.61),P均<0.001;RA合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62,P=0.037);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为9.06±3.39,虽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者(6.07±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P=0.094);ROC曲线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RA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4%和91.7%。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鉴别RA合并感染与RA活动期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男性慢性乙型肝炎153例,其中病理诊断为非肝硬化的患者122例,肝硬化的患者31例。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P〈0.01),淋巴细胞、中间细胞计数相近于非肝硬化患者(P〉0.05)。基于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建立的Fiser’s判别函数预测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的正确率分别为64.52%和74.59%。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5%可信限:0.57~0.78)和0.24(95%可信限:0.15~0.33)0、.32(95%可信限:0.22~0.42)0、.34(95%可信限:0.24~0.45)。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最佳截断值,年龄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68、0.63、0.32、0.89、0.64,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55~0.77、0.59~0.71、0.31~0.38、0.86~0.92、0.61~0.70。结论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为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重要指标,其预测肝硬化的价值主要在于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7.
朱琳超  俞颖  汪浙炯 《浙江医学》2019,41(16):1746-1748,1763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在老年细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0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包括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NV)、中性粒细胞平均传导率(NC)、中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率(NS),以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淋巴细胞平均体积(LV)、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LC)、淋巴细胞平均激光散射率(LS),以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结果WBC≥10×109/L肺炎组和WBC<10×109/L肺炎组NV、NV-SD、LV、LV-S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C、L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WBC≥10×109/L肺炎组与WBC<10×109/L肺炎组比较,NV和NV-SD明显升高(P<0.05)。肺炎患者NV-SD、LV-SD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350、0.319,均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NV-SD和LV-SD诊断价值较高,AUC分别为0.899和0.802,当NV-SDcut-off值为20.52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和0.882;当LV-SDcut-off值为13.36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7和0.676。结论外周血白细胞VCS参数能反映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其中NV-SD和LV-SD与CRP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加灵敏、特异地反应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血白细胞计数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和稳定性心绞痛 (S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35例AMI、40例UA和 42例SA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值 ,并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统计。结果血白细胞计数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 (P <0 .0 1 ) ,后两者相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中性粒细胞值AMI组明显高于UA组和SA组 (P <0 .0 1 ) ,而后两者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AMI组、UA组与SA组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 (P >0 .0 5)。结论 AMI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曾玲  谭超超  蒋薇  梁剑 《海南医学》2011,22(2):17-1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1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与120名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随访记录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个月内再次有心脏性猝死、再发性梗死、梗死后或新发生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组,比较各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心血管事件再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CS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升高组的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分别为47%、54%和49%,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正常的各组ACS患者(16%、8%和15%)(P〈0.05)。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或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两者均升高的ACS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阳性预测值(69%)或三者均升高的阳性预测值(76%)明显高于各项仅单项升高者(P〈0.01)。结论联合检测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有助于ACS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肺炎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确诊的细菌性肺炎患儿6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健康儿童6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和ROS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分析Wip1与其它各指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Wip1表达水平诊断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ESR、IL-6、IL-8、TNF-α、CRP及PCT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性粒细胞Wip1+百分率明显降低(P=0.0001),病例组患儿中性粒细胞ROS平均荧光强度(MF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1)。Wip1与IL 6、CRP、PCT、ROS呈负相关(P<0.05),与ESR、IL-8、TNF-α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中Wip1曲线下面积为0.9536(P<0.0001);中性粒细胞Wip1+百分率的诊断阈值为7.2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33%和90.00%。 结论 细菌性肺炎儿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表达降低,可能与自身ROS及循环中IL 6、CRP及PCT增加有关,并可能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梁丰  王爱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681-1683, 168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泡/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1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AMI合并MVD病人,根据ROC曲线确定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将病人分为高NLR组60例,低NLR组156例,通过Cox回归分析AMI合并MVD病人的NLR对其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ROC曲线结果得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高NLR组病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高于低NLR组(P < 0.05~P < 0.01),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低NLR组(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高血压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AMI合并MVD病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为影响病人MAC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NLR预测2年全因死亡的截点值为3.65,NLR是影响AMI合并MVD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方法:选2011-12~2013-06间在我院治疗的已确诊的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另外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确诊的病毒感染的40例新生儿,同时选取健康的40例新生儿,比较三组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2±12.52) mg/L,(19.10±3.34)×10^9/L,(56.57±13.60)%;与病毒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的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阳性率分别为77%(31/40)、38%(15/40)、67%(27/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2=126.308)。细菌感染组40例新生儿中35例发热,35例发热新生儿治疗后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检测结果分别为(4.66±2.48) mg/L、(9.74±2.44)×10^9/L ,(34.14±6.06)%,分别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对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症(AMI)53例(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58例(B组)、稳定型心绞痛(SA)72例(C组)及非冠心病对照者52例(D组),分别检测、比较各组间CRP、WBC及NEU水平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的CRP、WBC及NEU水平均显著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SA组及对照组(P〈0.01),AMI、UA组的3项指标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外周血WBC比健康人高,根据患者血清CRP及外周血WBC可评估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类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灌注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回顾性分析移植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8例已行脾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水平均在正常范围;42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前白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水平,经脐血干细胞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小板数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百分比则呈上升趋势;术后第16周白细胞总数为(4.01±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8.7±7.2)%,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8±6.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肝硬化患者在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及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患儿65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5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外周血中骨膜蛋白、IgE和ECP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均明显升高(P<0.05),FEV1% pred和FEV1/FV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采用血清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P=0.02),骨膜蛋白水平诊断哮喘界点为80.89 μg·L-1(95% CI:0.570~0.766),灵敏度为29.23%,特异度为92.00%;骨膜蛋白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NO呈正相关关系(r=0.519,P=0.019;r=0.602,P=0.008)。结论:哮喘患儿血清中骨膜蛋白水平升高,骨膜蛋白可以作为初步排查儿童哮喘的指标,抑制Th2介导的炎性反应过程是治疗哮喘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SE)表达水平;观察血小板和D-二聚体计数;探讨HPSE、血小板和D-二聚体在ACS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50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PSE mRNA表达水平。并常规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无论UA组或AMI组中,HPSE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与UA组比较,HPSE虽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与UA组及AMI组之间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相关性分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外周血中HPSE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提示HPSE是ACS发病的重要因素,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经脑脊液证实的化脓性脑膜炎儿童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中性粒细胞的CD64、CD11b及血常规.选取20例健康体检患儿,并测试中性粒细胞的CD64、CD11b.结果 CD64、CD11b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80,0.853;CD64、CD11b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最佳阈值为1.30,15.85;CD64、CD11b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8.3%、70.4%、特异度分别为90.4%、75.9%;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CD11b与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ROC曲线评价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对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CD64是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理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子军  郑雅琴  徐仙凤  刘敏 《浙江医学》2018,40(15):1689-1693
目的通过分析外周血中PL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评估PLT、PLR和NLR对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因附件包块住院的患者586例,术后病理确诊卵巢来源的良性肿瘤患者236例,恶性肿瘤患者106例。将10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行“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分为理想减灭术组54例和非理想减灭术组52例。342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1d及术后1周检测外周血中PLT、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PLR和NLR。将PLT、PLR、NLR等外周血相关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或术后PLT、PLR和NLR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42例卵巢肿瘤患者的ROC曲线显示:NLR理想截断值为2.15时,NLR相较于PL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PPV和NPV,相较于PLR具有较高的特异度、PPV和NPV。理想减灭术组患者手术前后PLT、PLR和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理想减灭术组患者手术前后PLT、PLR和N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LR在预测和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PLT、NLR和PLR可作为评价手术彻底性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钟萍  蔡力 《四川医学》2003,24(2):119-120
目的探讨白细胞和细胞内Ca2+与冠心病(CAD)发病的关系.方法用血液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的计数与分类,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中性粒细胞内Ca2+浓度.结果CAD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又以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升高最为明显;中性粒细胞内Ca2+浓度在CAD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CAD各组中呈现AMI组>SA组>UA组的趋势(P<0.01).结论白细胞作为组织损伤的介导者,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与冠心病的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2例连续入选的ACS住院患者出现胸痛6 h内测定血浆H-FABP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96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76例;并选择74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AMI组、UA组的H-FABP水平分别为(82.2±96.6)μg/L、(7.9±5.1)μg/L,与对照组(4.2±1.8)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诊断A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19,0.984)];而诊断U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95%CI(0.714,0.859)];以7.47 μg/L作为H-FABP早期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97.3%.以5.20 μg/L作为H-FABP诊断UA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71.6%.结论 血浆H-FABP水平可作为心肌坏死或损伤的早期判断指标,可为ACS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