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回盲肠代胃术治疗胃贲门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胃切除术后有很多胃肠道重建方式,最重要的是如何恢复食管、肠道的连续性及其功能,但无论何种方式,术后病人常有吞咽困难、返流性食道炎、食欲下降、食量减少及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保留十二指肠的作用可改善营养状态,保留幽门可防止胆汁返流和倾倒综合征。我院1996-10~1998-10共收治胃贲门癌20例,均作了保留幽门的胃大部切除、回盲肠代胃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5~67岁,平均51-7岁。术前均行上消化道钡透,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均证实为贲门腺…  相似文献   

2.
<正> 乐得胃片(Roter Tablets)系荷兰产品,每片含次硝酸铋0.3g、碳酸镁0.4g、碳酸氢钠0.2g、弗朗鼠李皮0.025g。乐胃片和胃得乐片为国产品,其中乐胃片(Lewei Tablets)的处方组成与进口乐得胃片完全相同,胃得乐片(胃速乐Veytalo Tablets)每片  相似文献   

3.
胃运动障碍     
<正> 近二十年来,在研究胃运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就这方面的新近知识,作一文献复习。一、胃排空生理胃是一个运动器官,具有三种运动形式:(1)容受性舒张以接收并贮存食物;(2)紧张性收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使胃保持一定张力和形状;(3)蠕动,使食物有规律地向幽门和  相似文献   

4.
胃扭转     
胃扭转是指胃旋转180°以上,引起闭袢性梗阻及绞窄。目前对胃扭转的认识各家不一,但认为胃扭转应具有形态上的改变(如螺旋状扭转),位置的变换(如小弯在下、大弯在上),及有功能障碍者是比较一致的。胃扭转在临床上虽属少见病,然而病情变化急剧,同时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现就胃扭转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加以叙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胃扭转     
胃扭转较少见,今将我们收治17例简扼报导如下: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16~65岁,青壮年居多。17例均经X 线检查证实,内13例在复位前后摄片对照。发病诱因:脾切除后引发者5例;邻近器官病变、“脾曲综合征”以及胃结肠韧带松弛引起者各2例;索带和餐后巅波诱发者各1例;不明原因4例。扭转类型:器官轴位12例网膜位5例。不全扭转11例,完全扭转6例。急性5例,慢性复发性胃扭转12例。  相似文献   

6.
胃血吸虫病     
胃血吸虫病较少见,国内共报告36例。本科于1964年至1979年共发现6例,其中三例并发胃癌已报告。现将3例胃血吸虫病报告于下。例一:男性,39岁,江苏人。主诉:心窝部间歇性疼痛14年,于1964年5月20日入院。患者14年来上腹部间歇性疼痛,饥饿时疼痛较剧,进食后缓解,伴有吐酸,嗳气,近来疼痛加剧,X线钡剂胃透视为: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体检:发育正常,神志清晰,眼巩膜无黄染,心肺正常,腹部柔软,上腹部有轻压痛,无肿块触及,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化验检查:白血球7800,中性65%,红血球430万,血色素12.5克,尿常规正常。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珠部慢性溃疡。  相似文献   

7.
糖胃安对胃轻瘫大鼠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糖胃安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对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四氧嘧啶加200%熟地浓煎液造成四氧嘧啶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连续给与糖胃安2周,观察糖胃安对大鼠血糖及血浆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PG)、生长抑素(SS)的影响。结果糖胃安可降低MTL、PG、SS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胃安降低胃动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并对降血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病例讨沦了残胃无力症的诊治问题。 1 病例 5例均为男性,年龄40~51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溃疡1例,胃癌1例。均为毕氏Ⅱ式,结肠后4例,结肠前1例。术后胃肠减压3天,肠鸣音恢复并肠道排气后,拔除胃管,当日进流质饮食。其中3例进食后2~3天腹胀,又过1~2天感恶心,吐出大量胆汁或食物残渣,量多,一般1000~2000毫升,另外2例分别于术后第9天和第12天出现呕吐。发病时查电解质正常,腹部透视均发现胃大泡,残胃内有滞留液。3例行钡餐检查,钡剂不易通过吻合口,胃蠕动弱或无蠕动。  相似文献   

9.
胸腔胃与纵隔胃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彦中  张丽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869-1869
目的 :探讨胃代食管的最佳途径。方法 :回顾性总结10年间在我科手术治疗2206例的食管癌患者 ,并比较胸腔胃组和纵隔胃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胸腔胃组术后肺部并发症 ,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高于纵隔胃组。术后3天拔胸管例数胸腔胃组多于纵隔胃组 ,两组术后吻合瘘、胃食管返流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5。结论 :食管癌切除后 ,胃代食管经食管床较经胸腔的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胃动力与促进胃动力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石革  宋菲  沈素 《中国药房》2001,12(9):575-575
胃肠道促动力剂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随着科学的发展,有关胃肠动力和其重要递质的发现及相关药物的研究,必将大大丰富我们对胃肠运动作用的知识。 胃肠动力紊乱可能引起多种消化道症状,最常见的是恶心与呕吐反射,最典型的表现是胃、食管或十二指肠返流,胃炎、食管炎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疼痛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等。人的胃每分钟约蠕动18次,往下排出食物。胃肠动力是极为复杂、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活动,主要受肠道神经系统的传出和传入部分调节,许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胃肠动力紊乱和胃…  相似文献   

11.
张保良 《河北医药》2011,33(4):606-607
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udrom,PGS)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胃功能紊乱综合征,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后,如胃大部切除术、肝脏胆囊手术等,也可由下腹部手术如妇产科手术等引起。PGS可表现为饱腹感、胃肠胀气、胃-食管反流、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体质量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生活质量。其发生率为1.2%~5.0%。  相似文献   

12.
胃结核病     
胃十二指腸結核病为罕見的疾病,在国内及国外文献記載材料均有限,文献最早記载于1824年Barkh ausen及1876年Litten,1866年Coats报告一例,于苏联关于胄及十二指腸結核病的报告文献尚比較多。1910年氏曾报告七例胃結核并搜集了世界文献共219例胃結核之病理解剖材料,其中有33例曾經施行手术,其余經病理解剖材料才得到了診断,因而說明临床上对此病很少发現和正确診断,使得少見疾病更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教师,以"上腹胀,不敢进食1个月"为主诉入院。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小弯溃疡。病理活检:低度异型增生。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BillrothⅠ式),术后4天排气,5天拔出胃肠减压管,进流食,12天治愈出院。出院后4天出现上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大量胆汁样胃液,无腹痛。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水肿,胃壁无蠕动。诊断: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几年9例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经手术后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对顽固性的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及诊治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2例胃手术后胃瘫患者采取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及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等综合非手术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2~4周的非手术治疗,12例患者的胃肠功能均顺利恢复并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随访6~14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1例复发。结论 胃手术后胃瘫通常发生在术后4~6 d患者开始进食之后。确诊后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胃管引流液量减少、色泽转清是胃瘫缓解的标志。积极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手术操作,术后有效胃肠减压和饮食指导对预防胃手术后胃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光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48-264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等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此病发生率3%~4%,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该病预后良好,但病程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较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对7例胃瘫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男,36岁,因上腹部烧灼样疼痛3年,伴黑便2天,于1999年5月6日入院。3年来上腹部剑突下烧灼样钝痛,多在饭后出现,并伴食欲不振、烧心、上腹胀痛感。在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大弯侧见 0.5cm × 0·5cm的半球状粘膜隆起,表面光滑顶部轻度糜烂凹陷,病理报告胃平滑肌瘤伴粘膜慢性炎症。予西咪替丁、多潘立酮等药物口服后,症状可暂时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2天饮酒后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再次发作,同时出现柏油样便3次,量不多,服雷尼替丁、云南白药等药无效。门诊胃镜检查示胃窦大弯见一约1.0cm×1.0cm的半球状粘膜隆起,顶部糜烂凹陷,伴有暗红色血痂,活检时组织质韧,易出血。病理报告示胃窦大弯瘤样增生样平滑肌组织。入院后行剖腹探查,胃窦部肿瘤局部切除,后送病理冷冻切片报告为胃类癌(I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男,36岁,因上腹部烧灼样疼痛3年,伴黑便2天,于1999年5月6日入院.3年来上腹部剑突下烧灼样钝痛,多在饭后出现,并伴食欲不振、烧心、上腹胀痛感.在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大弯侧见0.5 cm×0.5 cm的半球状粘膜隆起,表面光滑顶部轻度糜烂凹陷,病理报告胃平滑肌瘤伴粘膜慢性炎症.予西咪替丁、多潘立酮等药物口服后,症状可暂时缓解,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入院前2天饮酒后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再次发作,同时出现柏油样便3次,量不多,服雷尼替丁、云南白药等药无效.门诊胃镜检查示胃窦大弯见一约1.0 cm×1.0 cm的半球状粘膜隆起,顶部糜烂凹陷,伴有暗红色血痂,活检时组织质韧,易出血.病理报告示胃窦大弯瘤样增生样平滑肌组织.入院后行剖腹探查,胃窦部肿瘤局部切除,后送病理冷冻切片报告为胃类癌(Ⅰ型),随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患者症状消失.1年后复查胃镜示残胃粘膜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的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于脾,当先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7岁。因下腹部肿块半月余而入院。入院前半月因腹泻就诊,发现下腹部肿物。从未有胃肠道症状。既往有“高血压性心脏病”、“脑供血不足”病史。查体:体温36.2℃,脉搏82,血压140/80,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