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吴军 《安徽医药》2020,41(12):1454-1457
目的 探讨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营养不良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EN)对其治疗期免疫功能及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淮南朝阳医院收治的121例活动期且伴有营养不良的UC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营养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EN,n=82)及对照组[全肠外营养(TPN),n=3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内营养、免疫水平差异,以及出院后1周生存质量的不同。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营养、免疫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清蛋白、前清蛋白,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出院后1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IBDQ)及普适性简明健康调查问卷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能有效改善活动期UC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进而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思文 《安徽医药》2018,22(6):1099-1102
目的 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食管癌术后,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免疫性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普通肠内营养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主要观察指标为白蛋白、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T细胞亚群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CD4+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5±2.21)%比(25.08±2.09)%,P=0.111和(29.18±3.44)%比(28.75±3.41)%,P=0.576].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和第14天CD4+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27.74±2.65)%比(25.29±2.74)%,P<0.001和(27.95±2.71)%比(25.52±2.47)%,P<0.001];第7天和第14天CD8+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30.85±2.79)%比(28.44±2.69)%,P<0.001和(30.91±3.79)%比(29.07±3.64)%,P=0.030].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14天白蛋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58±5.39)mg·L-1比(19.12±6.24)mg·L-1,P=0.617].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天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7.37±2.85)mg·L-1比(11.57±4.85)mg·L-1,P<0.001];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增高[(79.57±8.57)分比(74.38±7.12)分,P=0.03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21.73±3.26)d比(24.38±4.28)d,P=0.002].结论 免疫型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完全肠外营养组各30例,比较不同营养方式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入组前受试对象的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HB、TP、ALB、PA、CD4+、CD3+、CD8+、CD4+/CD8+、NK细胞、血清IgA、IgG、IgM、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d后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增强抗感染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肠内免疫营养和普通肠内营养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胃癌行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需做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n=18)普通肠内营养组(n=18),均在手术后第2~8天给予等热卡(125 kJ.kg-1.d-1)营养支持;在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9 d检测淋巴细胞总数、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细胞因子(IL-1α、IL-2、IL-6、IL-10、TNF-α)及NK细胞活性。结果:经过7 d的营养支持,与普通肠内营养组相比肠内免疫营养组的CD3、IgM、IL-2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总数、IgA、CD4、CD4/CD8、IgG、IgA、IL-6和NK细胞活性非常显著增加(P<0.01)。结论: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4例,对照组4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6.4±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7.3)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和76.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营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可加强应用。  相似文献   

6.
沈吉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69-2370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胃肠外营养。观察营养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CD3^+、CD4^+、CD8^+以及CD4^+/CD8^+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PACHEII评分、血清总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CD3^+、CD4^+、CD8^+以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4例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 d及治疗12 d,检验体液免疫成分(包括Ig A、Ig G、Ig M)及细胞免疫成分(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12天Ig A、Ig G、Ig M、CD3、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回升,EN组较PN组增幅大(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明显改善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及第2周时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第1周及第2周后,观察组IgG、IgM、IgA及CD4 、CD8 水平较同时间段的对照组为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时IgG、IgM、IgA及CD4 、CD8 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1周及第2周时的TP、TC、TG及Hb水平较同时间段的对照组为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时TP、TC、TG及Hb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而言,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对35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采用E-ORTC QLQ-C30和QLQ-STO22问卷进行生活质量测定。结果:晚期胃癌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疲劳、疼痛、失眠、厌食、便秘、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口干、饮食受限、焦虑、总体生活质量改善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生活质量问卷功能尺度和症状尺度均有好转,总体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9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以肠内营养混悬液(TPF)为主的常规化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应用TPF+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红细胞(RBC)、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E、IgA、IgM]水平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196.35±15.24)mg/L、ALB(33.45±3.12)g/L、RBC(4.33±1.02)×1012/L均高于对照组的(173.26±16.24)mg/L、(28.53±3.03)g/L、(3.90±0.98)×1012/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精神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活力水平、总体健康、肢体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gM、IgA、IgG水平分别为(1.66±0.63)、(3.17±1.02)、(11.36±1.74)g/L,均高于对照组的(1.32±0.77)、(2.43±0.96)、(9.22±1.03)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胃癌患者应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及营养指标,同时也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30例。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1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8 d测体重、血清蛋白质、Hb、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等。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EN组术后8 d体重(60.5±5)kg,高于PN组的(58.8±3)kg(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62±10)h,较PN组(74±15)h显著缩短(P<0.05)。PN组术后CD+3、CD+4、CD+4/CD+8稍下降,而EN组术后CD+3、CD+4、CD+4/CD+8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术后CD+4/CD+8EN组(1.4±0.3),高于PN组(1.2±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肿瘤患因肿瘤影响常无法维持足够的营养素摄入,并因此而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手术又可进一步增强分解代谢,下调免疫力,再加上术后早期胃肠功能不能恢复,禁食时问较长,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肠黏膜水肿和萎缩。此类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因而术后常需要营养支持。本研究以胃、结肠、直肠癌手术患为对象,对比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支持,观察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对术后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肛肠内科常见病,该病发病因素复杂,病情容易反复,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反复,治疗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大.由于其病情进展相对漫长,症状相对缓慢,给予合适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15.
林惠旻  黄斌 《中国药师》2020,(11):2180-2183
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持续性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86例PI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48 h)肠内营养支持。连续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及营养指标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M、IgG及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均较前明显升高,血清CRP、IL-6、TNF-ɑ水平则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缓解PICS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控制感染、促进患者预后有正向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瑞能及谷氨酰胺)对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营养不良行胃癌根治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等热量营养支持,术前7天和术后第2~8天分别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和标准肠内营养(能全力).术前1天和术后第1、9天分别检测外周m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水平,并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9天淋巴细胞计数、IgG、CD4、CD4/CD8及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回升(P<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4%vs 20%)(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住院日少于对照组[(11.8±1.1)d vs.(12.7±1.2)d](P<0.05).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较标准肠内营养更有利于老年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陈华军 《河北医药》2013,(19):2913-29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普通EN组,每组53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CD8含量,免疫组化法分析患者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比较2组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EN组CD4、CD8、CD4/CD8含量有显著升高,血清IgG、IgA和IgM含量也有明显增高(P<0.05),而普通EN组各指标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抑制,早期EN可以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张新颜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40-1741
目的评价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例80例,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营养研究组(40例)和标准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于发病48h内开始鼻饲肠内营养,研究时间共10d。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蛋白、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IgA、IgG含量及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IL-2显著高干对照组(P〈0.01),IL-6和TNF-α显著低干对照组(P〈0.01)。结论免疫肠内营养可以增强卒中后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胃癌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结果观察组术后7d的营养学指标好于对照组,腹胀评分、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营养学指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 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予肠外营养支持,两组均为4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EORTC QLQ-C30问卷调查中,观察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