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l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索二者不同用药次序是否比单药更有效及其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SPC-Al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PC-Al细胞EGFR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PC-Al细胞中EGFR mRNA及蛋白均呈过表达;在10-14~10-6 mol/L浓度范围内,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均明显抑制SPC-Al细胞生长,二者在IC50浓度下作用呈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的次序有关:与单药组相比,先用多西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P<0.05);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多西紫杉醇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P>0.05).细胞周期研究显示: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分别将SPC-Al细胞阻滞于G2期(G2/M)和G1期(G0/G1,先用多西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G2期(G2/M)细胞显著增多,而G1期(G0/G1细胞显著减少(P<0.05).同时用药组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多西紫杉醇组(G1期(G0/G1)细胞显著增多(P<0.05),而G2期(G2/M)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和吉非替尼都能抑制SPC-Al细胞生长,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多西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多西紫杉醇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用药的先后顺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期间接受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交叉二线治疗的8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吉非替尼交叉到多西他赛(A组)17例,多西他赛交叉到吉非替尼(B组)65例.交叉前为第1阶段,交叉后为第2阶段.吉非替尼在第1、2阶段的有效率分别为29.4%和27.7%(P>0.05),多西他赛分别为13.8%和5.9%(P>0.05).对用药顺序进行统计学调整处理后吉非替尼的有效率为28.0%,明显优于多西他赛(12.2%,x2=5.46,P=0.02).吉非替尼治疗的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6.0个月,明显长于多西他赛的4.0个月(P=0.00).A、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0和2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层分析显示,体力状态差的患者先用吉非替尼较先用多西他赛生存期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0和6.0个月,P=0.01).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同用药顺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用药顺序对NSCLC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无明显影响,但是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先用吉非替尼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的疗效,及其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检测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及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DAPI核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单药及两药联合治疗更明显,A549细胞中培美曲塞、吉非替尼作用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4 μmol/L和3.35 μmol/L.Western blot检测到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组与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组比较,Bcl-2、Caspase3、Caspase8及PAR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p-H2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PI核染色后可观察到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诱导A549细胞72 h后凋亡明显增强.结论 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均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A549细胞凋亡,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两种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 LC)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晚期NSC LC患者被分为两组,25例(A组)患者单用吉非替尼,250mg/d;22例患者(B组)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多西他赛75mg/m 2,第1天,顺铂75mg/m2,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两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A组32.0%,B组22.7%,P<0.05;A组疾病控制率试验组72.0%,对照组54.5%,P<0.01.A组的毒性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B组的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P<0.01或P<0.05.A组生活质量高于B组,P<0.01.结论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吉非替尼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GFRvⅢ的表达与卵巢癌SKOV3细胞对化疗药吉非替尼敏感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并合理选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质粒pcDNA4/TO-EGFRvⅢ稳定转染入SKOV3细胞,并用zeocin抗生素筛选出稳定表达EGFRvⅢ蛋白的细胞株(命名为SKOV3-EGFRvⅢ),用MTT法检测转染稳定株和原始株在吉非替尼作用下细胞的存活能力。然后,以吉非替尼分别对2株细胞建立的裸鼠异体肿瘤模型进行治疗,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评价肿瘤模型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结果:通过Western blot鉴定,SKOV3-EGFRvⅢ稳定株建立成功;MMT法结果表明SKOV3-EGFRvⅢ细胞在吉非替尼的作用下,其死亡率低于原始细胞株,且吉非替尼对SKOV3-EGFRvⅢ细胞建立的裸鼠肿瘤模型的抑制效果明显低于原始细胞株。结论:EGFRvⅢ的过表达导致卵巢癌SKOV3细胞及其体外移植肿瘤模型对化疗药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联合环氧合酶 2(COX 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凋亡和EGFR、COX 2表达的影响。方法A549细胞培养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吉非替尼5?μmol/L组、塞来昔布25?μmol/L组、吉非替尼5?μmol/L联合塞来昔布25?μmol/L组。药物干预细胞4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和药物作用周期、免疫荧光检测EGFR和COX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吉非替尼和塞来昔布对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两制剂联合作用时抑制作用更强(P<0.01)。吉非替尼和塞来昔布均可诱导细胞凋亡,联合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更高(P<0.01);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可使细胞发生明显的G1期阻滞(P<0.01),进一步下调了EGFR和COX 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抑制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2):1115-112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SMMC-772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吉非替尼组、10 mg·L~(-1)奥沙利铂组、20 mg·L~(-1)奥沙利铂组、40 mg·L~(-1)奥沙利铂组、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组、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及吉非替尼+40 mg·L~(-1)奥沙利铂组共8组,依次加二甲基亚砜、2×10-6mol·L~(-1)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20 mg·L~(-1)奥沙利铂、40 mg·L~(-1)奥沙利铂、2×10-6mol·L~(-1)吉非替尼和10 mg·L~(-1)奥沙利铂、2×10-6mol·L~(-1)吉非替尼和20 mg·L~(-1)奥沙利铂、2×10-6mol·L~(-1)吉非替尼和40 mg·L~(-1)奥沙利铂各100μL,每组设5个复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各组细胞给药后24、48、72 h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对数生长期SMMC-7721细胞分为对照组、吉非替尼组、20 mg·L~(-1)奥沙利铂组、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吉非替尼组细胞加入2×10-6mol·L~(-1)吉非替尼100μL,奥沙利铂组细胞加入20 mg·L~(-1)奥沙利铂100μL,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加入2×10-6mol·L~(-1)吉非替尼100μL和20 mg·L~(-1)奥沙利铂100μL,对照组细胞加入等体积培养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细胞给药后48 h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吉非替尼组和10 mg·L~(-1)奥沙利铂组在24 h时细胞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各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3个联合组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均高于吉非替尼组(P <0. 05),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组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均高于10 mg·L~(-1)奥沙利铂组(P <0. 05),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高于吉非替尼组和20 mg·L~(-1)奥沙利铂组(P <0. 05),吉非替尼+40 mg·L~(-1)奥沙利铂组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高于吉非替尼组和40 mg·L~(-1)奥沙利铂组(P <0. 05)。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组、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和吉非替尼+40 mg·L~(-1)奥沙利铂组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成逐渐增高趋势,3组之间细胞抑制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4 h时,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组与4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48、72 h时,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抑制率高于40 mg·L~(-1)奥沙利铂组(P <0.05);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均高于20 mg·L~(-1)奥沙利铂组(P <0. 05)。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抑制率均高于40 mg·L~(-1)奥沙利铂组(P <0. 05)。吉非替尼组、10、20、4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抑制率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吉非替尼+10 mg·L~(-1)奥沙利铂组和吉非替尼+40 mg·L~(-1)奥沙利铂组48、72 h时细胞抑制率均高于24 h(P <0. 05); 2组在48 h和72 h时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随作用时间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吉非替尼组、20 mg·L~(-1)奥沙利铂组和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0 mg·L~(-1)奥沙利铂组和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吉非替尼组(P <0. 05),处于S期细胞比例高于吉非替尼组(P <0. 05);吉非替尼组和20 mg·L~(-1)奥沙利铂组处于G2/M期细胞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处于G2/M期细胞的比例高于吉非替尼组和20 mg·L~(-1)奥沙利铂组(P <0. 05)。吉非替尼组、20 mg·L~(-1)奥沙利铂组和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吉非替尼组、2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吉非替尼+20 mg·L~(-1)奥沙利铂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吉非替尼组、20 mg·L~(-1)奥沙利铂组(P <0. 05)。结论吉非替尼和奥沙利铂均可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吉非替尼联合奥沙利铂后细胞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71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吉非替尼组:250mg,每天一次口服,维持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多西他赛组: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1h,每21d重复,至少接受2个疗程,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1例NSCLC均可评价疗效,2组总有效率(ORR)吉非替尼组40.0%(14/35),多西他赛组16.7%(6/36),P〈0.05;疾病控制率(DCR)吉非替尼组74.3%(26/35),多西他赛组44.4%(16/36),P〈0.05.吉非替尼组的毒性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多西他赛组主要存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毒性(P〈O.05).结论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相比,治疗晚期肺腺癌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两种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至2014 年9月,同时辅助其它检索,纳入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两种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并用Stata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330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多西他赛相比,吉非替尼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有效率(OR = 1.69,95% CI = 1.34-2.12)、TOI改善率(OR = 2.43,95% CI = 1.95-3.03)、及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OR = 0.03,95% CI = 0.02-0.06)。结论:与多西他赛相比,吉非替尼显示提高了患者的总有效率,TOL改善得到了提高,降低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但仍需高质量的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77-979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应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明确A549细胞是否存在K-Ras基因突变。应用MTT法检测吉非替尼、5-氟尿嘧啶及吉非替尼联合5-氟尿嘧啶对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ChouTalalay方法判定2种药物的联合作用,计算CI指数。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吉非替尼联合5-氟尿嘧啶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吉非替尼对A549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吉非替尼联合5-氟尿嘧啶及对A549细胞EGFR/p-EGFR的影响。结果:A549细胞经基因测序验证为EGFR野生型,含有KRAS突变。吉非替尼和5-氟尿嘧啶联用作用A549细胞具有协同效应,CI值<1,随着药物浓度增高,CI值逐渐减小。联合吉非替尼和5-氟尿嘧啶使A549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吉非替尼作用后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多。结论:吉非替尼联合5-氟尿嘧啶作用于肺癌细胞株A549具有协同作用,机制与凋亡增加,吉非替尼导致S期细胞比例增多和下调p-EGFR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槲皮素诱导人肺癌GLC-82细胞凋亡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酮类中药成分槲皮素(Quercetin)对人肺癌GLC-82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作用GLC-82细胞48 h,用Hoechst33258染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用QWin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细胞核面积和凋亡率.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能力.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SABC-Cy3法检测Mdm2、p53、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用QWin图象分析软件测定Mdm2、p53、Bax、Bcl-2和caspase-3荧光强度值.结果:槲皮素剂量依赖性的抑制GLC-82细胞生长,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胞核缩小,核质浓集,呈斑块状,有凋亡小体.上调凋亡抑制因子Mdm2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因子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对p53蛋白表达量没有明显影响.增加Mdm2、p53、Bax、Bcl-2的阳性表达率,降低caspase-3阳性表达率.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肺癌GLC-82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而Mdm2的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抑制了p53发挥促凋亡作用,使部分GLC-82肺癌细胞逃避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R5介导的载多烯紫杉醇靶向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技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以及Bcl-2、NF-κB、Caspase-8、DR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细胞并分为9组:空白对照组(Con),药物组(Drug),药物联合超声组(Drug+US),空白微泡组(MBs),空白微泡联合超声组(MBs+US),载药微泡组(DLLM),载药微泡联合超声组(DLLM+US),DR5介导的靶向载药微泡组(DR5-DLLM),DR5介导的靶向载药微泡联合超声组(DR5-DLLM+US)。Drug、Drug+US、DLLM、DLLM+US、DR5-DLLM、DR5-DLLM+US组中的多烯紫杉醇以IC50的药物浓度(5 nmol/L)给药,Con组加入0.5 mL生理盐水,超声以0.5 W/cm2的声强辐照45s,分组处理后,继续培养细胞24 h,分别用CCK-8、TUNEL、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并检测Bcl-2、NF-κB、Caspase-8、DR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其他组相比,DR5介导的靶向载药微泡联合超声组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凋亡诱导作用和G2/M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更强(P<0.001),且该组的Bcl-2 和 NF-κB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 DR5 和 Caspase-8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01)。结论 DR5介导的载多烯紫杉醇靶向脂质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技术可通过下调Bcl-2和NF-κB表达、上调Caspase-8和DR5表达,从而增强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有效的肝癌超声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CAL-51和非三阴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杀伤敏感性差异,探讨CAL-51对多西他赛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不同剂量多西他赛对CAL-51和T47D细胞生长的影响并计算IC50值;瑞氏-吉姆萨染色分析多西他赛作用后对两种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多西他赛对细胞周期的分布及凋亡情况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多个基因在两种细胞中的差异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家族蛋白在两种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T47D细胞经多西他赛处理后,形态出现显著变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多西他赛能明显诱导非三阴乳腺癌细胞系T47D凋亡,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CAL-5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定量PCR结果显示,CAL-51中抗凋亡基因Bcl-2高表达,与T47D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加药后两种细胞皆能活化内源性凋亡途径,但下游效应caspase的活化途径有所不同。结论多西他赛诱导2种细胞产生凋亡的内源性途径有所不同,Bcl-2的高表达可能是CAL-51细胞对多西他赛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丹皮酚抑制GLC-82细胞增殖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旃  李明昌  谭炳炎  欧阳丽萍  陆家海  罗斌 《热带医学杂志》2006,6(6):638-640,637,F0004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肺癌细胞株GLC-8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株GLC-82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Pae对GLC-8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Pae在31.25~250mg/L浓度范围内对GLC-82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透射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改变。Pae在31.25~250mg/L浓度下均可诱导GLC-82细胞发生凋亡,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丹皮酚作用后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S期细胞增加,G0/G1期和G2/M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几乎停滞于S期。结论Pae有抑制人肺癌细胞株GLC-82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化疗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78例晚期NSCLC患者,分别接受三种不同的化疗药物治疗,A组患者使用紫杉醇+卡铂+恩度组合治疗,B组患者使用多烯紫杉醇+卡铂+恩度组合治疗,C组患者使用长春瑞滨+卡铂+恩度组合治疗。对三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改变以及毒副作用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所有78例患者完成两个周期化疗后评定疗效,其中A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34.6%,B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21.7%,C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4.8%。C组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三组毒副作用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度联合长春瑞滨及顺铂治疗晚期NSCLC效果显著,并无明显的毒副反应,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单独或联合阿霉素、顺铂及紫杉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RA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10μmol/L RA与各1/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量的阿霉素、顺铂及紫杉醇联合,细胞克隆形成法和流式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RT-PCR法检测RA、阿霉素、顺铂及紫杉醇对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10μmol/L RA作用6,12,24h后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A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各组化疗药的作用效果,降低细胞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与单纯化疗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A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细胞mTOR基因mRNA水平,抑制Bcl-2蛋白表达。结论:RA通过抑制mTOR通路,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提高化疗药物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RA538是从维甲酸诱导终末分化的人食管癌细胞系中分离出的一个与分化相关的基因。通过重组体腺病毒将RA538基因成功地转导到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中,经X-gal染色证实转导效率达100%(MOI为25),转录RA538基因后的GLC-82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抑制率为77.2%。经流式细胞计数(FCM)及TUNEL检测证实RA538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率为59.4%。利用W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与化疗药物多西他赛按不同时序用药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肺腺癌细胞株的作用,探索最佳时序用药模式。方法:人肺腺癌EGFR基因19号外显子天然缺失的PC-9细胞株,分别经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单独或不同时序联合处理,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抑制,FCM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EGFR(pEGFR)、磷酸化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表达。结果:多西他赛作用24 h序贯吉非替尼作用48 h组的肿瘤细胞凋亡明显,Sub-G1期DNA达到34%±2%,同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序贯用药模式存在增效作用,促细胞凋亡的同时对信号通路中的pEGFR、pAkt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调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inducible protein 45β, GADD45β)表达对PC9肺腺癌细胞及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GADD45β基因小干扰RNA(GADD45β- small interfering RNA,GADD45β-siRNA)序列,通过慢病毒介导将GADD45β-siRNA转入PC9肺腺癌细胞中,通过实时荧 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前后PC9肺腺癌细胞GADD45β的mRNA及蛋白 水平,采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双染流式细胞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凋亡水平;通过 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内DNA含量,计算转染后细胞各周期时相百分率,分析转染对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通 过计数克隆形成数检测RNA干扰对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PC9肺腺癌细胞的吉非替尼半数抑制浓度 IC50。结果:筛选出5'-AAATCCACTT CACGCTCAT-3'为GADD45β基因RNA干扰的有效序列。转染GADD45β-siRNA 48 h 后,qRT-PCR和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PC9肺腺癌细胞GADD45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细胞凋 亡率明显增加(P<0.05),且成瘤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PC9肺腺癌细胞位于S期及G2/M期细胞增多(P<0.05),吉非 替尼的IC50明显下降(P<0.05)。结论:PC9肺腺癌细胞转染GADD45β-siRNA后,能成功下调GADD45β基因的mRNA和蛋 白表达;下调GADD45β表达可降低PC9肺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下调GADD45β表达可明显提高 PC9肺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p53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中的多发事件,导入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将野生型p53基因转导到人肺腺癌细胞系(GLC-82)中,证实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换制率达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