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孝保 《医学综述》2005,11(5):477-478
胆汁反流性胃炎 (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占慢性胃炎的 16 .0 3% [1] ,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 ,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 0 0 0年以来 ,本院应用吗丁啉  相似文献   

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胃幽门功能失常,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损伤胃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现代研究指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应积极治疗。目前西医主要予促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剂等。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丰富,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内镜表现,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对10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下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胃窦部溃疡5例,反流性食管炎2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42例,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38.89%,病理检测诊断慢性胃炎的89例,慢性胃炎伴轻度萎缩12例,中都萎缩9例,肠化生6例,非典型增生2例。Ⅰ度胆汁反流55例,Ⅱ度胆汁反流41例,Ⅱ度胆汁反流12例。结论:BRG病因很多,Hp可为BRG的病因之一;BRG必须明确诊断,才能合理治疗,治疗选用胃黏膜保护剂、胆酸络合剂、胃动力剂能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袁雄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8):112-112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以下简称BRG)。由于反流液中的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了胃黏膜损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的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非手术胃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他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和)呈萎缩样改变的病变,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中医治疗本病取得可喜进展,前景广阔。现将近年来中医治疗BRG的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唐天梅 《浙江医学》2009,31(5):690-69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该病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等诸多因素及胃癌前病变有关,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该病临床上大多应用促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及抑制胆盐药物等,为观察中医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我们采用胃力康颗粒对9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莫沙比利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胆汁反流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30%。近年来国内外有资料报道,胃黏膜恶变与胆汁反流入胃有一定关系。本人近5年来运用“清胆和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BRG)的临床疗效,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铝碳酸镁、胃复春组(治疗组)和莫沙必利组(对照组).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来看,铝碳酸镁组的疗效高于莫沙必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胃复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临床病理分析研究表明,BRG与胃黏膜肠化生、萎缩、异型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吴仁军 《右江医学》2013,(6):899-900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过量含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损伤,可引起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溃疡或呈萎缩样变,并与胃癌癌前病变有关[1],故采取积极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16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学斌  毛彦明  高朝宝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45-645,65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以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而引起胃黏膜损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治疗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的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 ( bile ref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应性胃炎 ,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粘膜炎症。临床上多见 ,其原因为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笔者通过对无胃手术史 ,上腹有烧灼样痛 ,腹胀或有胆汁样呕吐 ,胃镜检查有胆汁反流的患者行胃窦粘膜活检、H.pylori( HP)检测以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材料 观察组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 1 8例 ,男 48例 ,女 70例 ;年龄 1 0~ 72岁 ,平均年龄 34.5岁。对照组为同期的非胆汁反流性胃炎( nonre…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或)呈萎缩样改变等病变,并以胃痛、呕吐、痞胀、嘈杂、嗳气、泛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且复发率高,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研究日益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relfuxgastritis,BR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内镜对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我院内镜诊断的1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所致的胃黏膜炎症,为消化系统常见病,约占慢性胃炎的24.2%[1].实验已证实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2],本病目前尚无理想药物治疗.笔者于1999~2001年跟随导师运用胆胃并调法治疗本病56例,并与52例经西药治疗者进行对比,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络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化学性胃炎,又称碱性反应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人胃引起的以胃小凹增生为主且炎症细胞浸润很少为特征的反应性胃粘膜病变。其原因多为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2004年9月-2006年2月我们对在门诊就诊的1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使用新络纳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可引起胃与 食管粘膜病变,胆汁监测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之一。本文对胆汁测定方法及对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中的意义作一讨论,并对其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单纯穴位注射华佗夹脊穴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用黄芪注射液穴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第9、10、12胸椎脊突下旁开之夹脊穴,观察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穴注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结论:穴位注射华佗夹脊治疗BRG有效率为91.4%,与口服西沙必利、阿莫西林和铝碳酸镁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镜检出的军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室2007年5月—2008年5月53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和胃镜资料,并与同期慢性胃炎进行比较。结果我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军人患者内镜检查共723例,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检出率达到7.33%,病变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液糊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黏膜上可见胆汁淤块,黏膜充血,变脆或糜烂、出血、斑点。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下层水肿.黏膜层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快速尿素酶试验单纯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与同期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9.2%,58.6%。经4周规律性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同慢性胃炎),内镜特征具诊断意义。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较慢性胃炎低,认为胆汁反流是本病独特的致病因素。军人因职业特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