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科发热待查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由门诊初诊为"发热待查"收住入院,符合发热待查的117例患者的最终诊断与年龄、性别及热程之间的关系。结果:1.117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明确诊断有97例,确诊率为92.65%,未能确诊20例(7.35%)。病因:感染性疾病93例(80,51%),结缔组织疾病7例(6.25%),肿瘤及恶性疾病11例(3.31%),其他(药物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6例(1,84%)。2.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细菌学检查10例,占8.82%,组织活检4例,占3.31%,免疫学检查7例,占6.25%,体液或骨髓检查4例,占3.31%,影像学检查22例,占27.57%,临床观察及治疗反应观察77例,占42.28%。结论:绝大多数发热原因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可以明确的。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发热的主要病因。详细的观察临床过程及治疗反应、影像学检查技术对发热待查的诊断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i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热待查住院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16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明确诊断107例,确诊率92.2%。其中感染性疾病51例(47.7%),结核病18例,占感染性疾病的35.3%;结缔组织病23例(21.5%),肿瘤性疾病21例(19.7%),两者比例接近。在结缔组织病中,成人Still病9例,占结缔组织病的39.1%;在肿瘤性疾病中,以淋巴瘤和白血病为主,共12例占肿瘤性疾病的57.1%;其他原因所致发热待查12例(11.2%);未明确诊断9例(7.8%)。结论i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最主要病因,结缔组织病、肿瘤次之。对于发热待查患者除常规检查外,及时反复进行特异性血清学、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对于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年来呼市地区发热待查病例的病因分析,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8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78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明确诊断339例,确诊率89.68%,病因未明39例,占10.32%。明确诊断339例患者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201例,占53.18%,其中肺部感染65例,占32.33%(65/201),结核病43例,占21.39%(43/201);结缔组织病73例,19.31%,其中成人StiLL病占43.83%(32/7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24.66%(18/73);肿瘤45例,占11.90%;其他20例,占5.29%,药物热占40%(8/20),亚急性甲状腺炎占30%(6/20)。结论:发热待查患者病因复杂,多数发热待查患者经仔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分析可明确诊断。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以结缔组织病、肿瘤次之。对于发热待查患者除常规检查外,应及时反复进行病原学、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以利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发热待查1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近年来重庆地区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1993年-1998年间。我科符合发热待查(FUO)诊断标准的患者125例。结果:125例患者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者104例,确诊率83.2%。病因:感染性疾病74例,占59.2%,其中结核病19例,占感染性疾病的25.8%(19/74)。肿瘤性疾病17例,占13.6%,结缔组织疾病10例,占8.0%,其它疾病3例,占2.4%;原因仍未明确者21例,占16.8%。诊断方法学分析,常规检查及诊断性治疗是确诊发热待查的主要方法。结论:感染性疾病仍是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结核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在发热待查中也有相当比例,恶性组织细胞病和Still病是这两类疾病的主要病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FUO)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及思路.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住的80例门诊初诊为FUO的患者的最终诊断,观察患者病因构成﹑最终确诊方法及病因与最终确诊时间的关系.结果 80例FUO病因明确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7例(细菌感染39例,病毒感染15例,支原体感染3例),占71.25%;非感染性疾病17例(肿瘤7例,免疫疾病10例),占21.25%.感染性疾病所占比重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各类感染性疾病最终确诊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诊方法中,诊断性治疗与观察构成比最高,占40.00%,影像学和细菌学次之,分别占25.00%和16.25%.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发热待查的主要病因,诊断性治疗与观察﹑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等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对发热待查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计83例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主要症状者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6年以FUO入院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3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46例,占55.4%,其中细菌感染39例(结核菌感染9例),病毒感染7例;肿瘤性疾病15例,占18,1%,其中淋巴瘤6例;风湿性疾病13例,占15.7%,其中成人Still’s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结论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主要是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应尽量寻找诊断线索,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7.
统计发热待查369例,其病因以感染性疾病居首位,占61.8%,其次为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疾病,分别占19.8%和11.4%,未明确诊断者占7%。前后5年回顾性分析,感染性疾病明显减少,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疾病明显增多。年龄小于40岁组与大于40岁组相比,后者肿瘤性疾病比例高,前者结缔组织性疾病比例高。热程70天以内和以上组相比,感染性疾病比例小,肿瘤性疾病和结缔组织性疾病比例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发热待查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4例发热待查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101例,确诊率为88.6%。病因包括:感染56例(49.1%),其中肺部细菌感染占30.4%(17/56),结核病占14.3%(8/56);结缔组织疾病25例(21.9%),其中成人Still病占44.0%(11/2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占24.0%(6/25);肿瘤12例(10.5%),其中淋巴瘤占58.3%(7/12);其他8例(7.1%),其中药物热占50.0%(4/8),坏死性淋巴结炎占25.0%(2/8);原因仍未明确13例(11.4%)。结论大部分发热待查患者经仔细的临床检查和分析可明确诊断,发热待查病因以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及肿瘤为主,疾病类型与热程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近7年来大理地区发热待查的病因谱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我们收治的350例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最后确诊者325例,确诊率92.9%.感染性疾病178 例(50.9%),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100例(28.6%),肿瘤性疾病26例(7.4%),药物热18例(5.1%),伪装热3例(0.9%),原因未明确者25例(7.1% ).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大理地区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以结核病为主.  相似文献   

10.
发热待查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东  刘勋 《四川医学》2006,27(6):603-604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思维方式。方法对我院呼吸、消化内科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期间住院的100例发热待查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各种检查最后明确诊断者有92例,确诊率为92%。病因:感染性疾病78例,占78%,其中伤寒、副伤寒16例,占感染性疾病的20.5%;败血症12例,占感染性疾病的15.4%:结核10例,占12.8%;恙虫病8例,占感染性疾病的10.3%。自身免疽性疾病3例,占3%。肿瘤性疾病5例,占5%。原因仍未明者8例,占8%。结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发热待查的最主要病因。本组中伤寒及副伤寒发病率较高,占20.5%,败血症、结核病也占相当比例。本组中艾滋病4例,在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中应高度警惕AIDS。大多数FUO通过仔细检查和分析最终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赵麟  李家斌 《安徽医学》2016,37(7):822-825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C)、血沉(ESR)、铁蛋白(SF)早期检测对成人不明原因发热(FUO)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达到FUO诊断标准的成年病例(年龄≥16岁)303例,依照出院诊断分为感染性疾病组217例,风湿性疾病组51例,肿瘤性疾病组35例,对3组病例的PCT、hs-CRP、NC、ESR、S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风湿组hs-CRP水平最高,同时肿瘤组高于感染组;感染组的NC水平较高,且肿瘤组高于风湿组;hs-CRP、NC分别通过LSD法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OC曲线显示PCT、NC仅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且感染组NC的AUC为最大;hs-CRP在感染组和风湿组的AUC相近;ESR仅在风湿组有统计学意义且有合理的准确性;SF对风湿性和肿瘤性疾病诊断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风湿组AUC为最高。结论 PCT、hs-CRP、NC、ESR、SF的早期检测对成人FUO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指向性,5项指标全面完善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国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626-626,61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患儿52例。蛄果52例中明确诊断48例,未能确诊4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31例(64.6%),风湿性疾病12例(25.0%),恶性肿瘤3例(6.3%),其他疾病2例。结论大多数Fuo患儿通过临床经过年口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计数、乳酸脱氢酶(LDH)、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5 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 年6 月1 日至2015 年12 月31日因发热>2 周的住院患儿,出院诊断明确者291 例。其中感染组202 例,风湿组74 例,肿瘤组15 例。收集3组患儿WBC、LDH、CRP、ESR、PCT 值,求得均值进行比较,并通过ROC 曲线分析各组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儿童不明原因发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3 组WBC、LDH、CRP、ESR、PCT 平均值均较正常值升高。风湿组患儿血清CRP、ESR、PCT 平均值较感染组高,肿瘤组LDH、CRP 和ESR 较感染组高。根据ROC 曲线下面积(AUC),感染组诊断价值较高者是CRP(0.672)和ESR(0.697),风湿组诊断价值较高者是CRP(0.739)和ESR(0.739)和PCT(0.835),而肿瘤组诊断价值较高者为PCT(0.827)和CRP(0.711)。感染组和肿瘤组5 项指标联合检测AUC 值较单独检测升高,风湿组5 项指标联合检测AUC 值低于PCT 单独检测时AUC 值,但高于其他4 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WBC、LDH、CRP、ESR、PCT 各指标单独检测对风湿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5 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358例发热待查(FUO)患者临床特征,为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358例发热待查患者,将病因分为感染性疾病(259例)、非感染性发热(76例)及诊断不明(23例)3类,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非感染性疾病组的住院天数(16.21±11.74)较感染性疾病组(9.82±6.51)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性感染212例(81.9%)最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布氏杆菌病9例(2.51%)、结核菌感染例41例(11.45%)。非感染性疾病中以未分型结缔组织病39例(51.3%)更为常见。结论 FUO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符合长期发热诊断标准的患儿260例。结果260例中明确诊断有258例,确诊率为99.2%,未能确诊2例(0.8%)。其中感染性疾病115例(44.2%),肿瘤性疾病99例(38.1%),结缔组织病26例(10.0%),其他疾病20例(7.7%)。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血清学和(或)细菌学检查219例,占84.9%;骨髓检查173例,占67.1%;影像学检查32例,占12.4%;组织活检29例,占11.2%;肌电图、肌酶谱检查4例,占l、6%。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长期发热中的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是本组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长期发热 (FUO)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及预后,构建FUO标准化诊断流程。方法 收集2005~201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并符合FUO诊断标准的10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3组:7岁组 (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确诊89例,确诊率为85.58%。位于前3位的病因在7岁为:结缔组织疾病(19例,57.58%),感染性疾病(6例,18.18%),恶性肿瘤性疾病(2例,6.06%)。出院时痊愈24例 (23.08%),好转60例 (57.69%),未愈13例(12.50%),病情危重放弃治疗7例 (6.73%)。随访61例,随访率58.65%,痊愈27例 (44.26%),好转26例 (42.62%),有严重并发症2例 (3.28%),死亡6例 (9.84%)。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婴幼儿FUO的主要病因,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的主要病因。感染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预后较好,恶性肿瘤性疾病则预后差,死亡率高,但若能早期诊断,经规范治疗也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长期发热待查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方法 自2009年至2012年对符合长期发热诊断标准的8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性疾病为儿童长期发热的主要病因,其中呼吸道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肿瘤疾病是非感染性疾病中的主要病因.结论 仔细收集发热病史、反复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常规检查、合理的影像学检查以及侵入性检查是诊断长期发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杨茜  钟渊斌  张伦理 《重庆医学》2015,(26):3690-369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诊治的197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的病因和诊断方法。结果197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181例,确诊率为91.8%;感染性疾病120例,占总发病人数比例为60.9%,感染性疾病以一般细菌感染为主,占34.0%,一般细菌感染中败血症和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分别占35.8%和29.8%;非感染性疾病中,肿瘤性疾病占13.2%,其中淋巴瘤占50%;结缔组织病占12.2%,其中成人Still 病占结缔组织发病比例最高(33.3%),其次是系统性红斑狼疮(25.0%);其他原因中药物热占4.1%;原因未明确病例占8.1%。结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以败血症和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几乎所有的不明原因发热通过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是可以得到确诊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114例.结果:114例中明确诊断有90例,确诊率为78.9%,未能确诊24例(21.1%).病因:感染性疾病63例(70.0%),结缔组织病15例(16.7%),肿瘤及恶性疾病12例(13.3%).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血清学和(或)细菌学检查41例,占45.6%;组织活检3例,占3.3%;骨髓检查8例,占8.9%;影像学检查20例,占22.2%;临床过程和(或)治疗反应观察18例,占20.0%.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FUO中的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94例儿童发热待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元奉 《广西医学》2002,24(10):1547-1549
目的:探讨儿童发热待查(FUO)病因构成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的患儿94例,结果:94例中明确诊断85例,确诊率为90.4%,未明确诊断9例(9.6%)。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58例(68.2%),肿瘤及瘤样病变12例(14.1%),结缔组织病7例(8.2%),其他疾病8例(9.4%)。9例病因不明。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FUO中的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