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虎纹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染色体组型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各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其染色体数目、形态等特征可作为鉴定动物种类的指标。方法:以虎纹蛙(RanatigrinarugulosaWiegmann)的骨髓和精巢为材料,制备了虎纹蛙骨髓细胞染色体及精巢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选择形态完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拍照放大,用常规统计方法测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等。结果:虎纹蛙体细胞染色体数2n=26,NF=52,可配成1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5对(Nos.1~5)为大型染色体;8对(Nos.6~13)为小型染色体。全套染色体可分为A组(No.1)、B组(Nos,2~5)和C组(Nos.6~13)。在No.6的长臂远端区域可见次缢痕。同时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Ⅱ显示具有13个二价体,与体细胞染色体对数相符。结论:该蛙染色体的类型、次缢痕的分布是与亚种或其他蛙种区别的极为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银星竹鼠染色体数、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粒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星竹鼠的二倍体染色数2n=50。染色体按其长短及着丝粒位置可分为A、B、C、D组。A组:NOs 1~7,染色体较大,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B组:NOs 8~15及X染色体,其中NO。9为st,NOs 8、13、X为M,NOs 10、11、12、14、15为SM染色体。C组:NOs 16~22,染色体较小,均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D组:N0s 23~24及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4.
豚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骨髓染色体制备法,对本中心培育的Zmu-1,DHP白化豚鼠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64,组型为2(m)+6(sm)+24(st)+30(t),X为较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与其它豚鼠种群的比较表明,本中心豚鼠染色体组型已发生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5.
虎纹蛙的染色体的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染色体组型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各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等特征可作为鉴定动物种类的指标。方法:以虎纹蛙(Rrana tigrina rugulosa Wiegmann)的骨髓和精巢为材料,制备了虎纹蛙骨髓细胞染色体及精巢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选择形态完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拍照放大,用常规统计方法测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等。结果:虎纹蛙体细胞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目的是为其它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提供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华支睾吸虫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为材料,分析了该虫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2n=14,n=7。核型的组成是:大型染色体4个,小型染色体10个,可配成7对。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着丝粒的位置可分成两组:第一组第1号染色体为大型亚中部或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2号染色体为大型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二组第3~7号染色体为五对小型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体外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技术,研究了泡状带绦虫染色体组型和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泡状带绦虫染色体数目为18(2n=18,n=9),染色体组型由7对中部着丝粒,一对亚中部着丝粒和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观察了该虫第一次减数分型前期的形态学特征和单倍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东北产中华大蟾蜍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数目是22个,12个大的和10个小的,全部染色体为中央和亚中央着丝点。根据染色体的臂比指数和相对长度,可将它们排列成4组(群):A(1—2);B(3—6);C(7—10);D(11)。其中只有在第6对的长臂上有随体,未见到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气干燥法,研究了骚扰阿蚊的染色体组型及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形态特征。该蚊的染色体二倍体数为6,可分为三对中着丝粒染色体。在第三对染色体中有一条染色体的臂上可见次缢痕。  相似文献   

11.
南草蜥的核型和G带带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南草蜥的核型和G带带型,从细胞学角度确定南草蜥的分类位置。方法: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片,质量分类为10%Giemsa液常规染色,胰酶消化法制作G带核。结果:南草蜥染色体数2n=38,由18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核型为38,ZW(ZZ),核型中染色体为近端或端着丝粒类型,各对染色体均有各自的特征性G带带型,结论:南草蜥是蜥目石龙子--蜥蜴群中的典型型物种。是晰目中原始的种,但比北草  相似文献   

12.
广西沼蛙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广西沼蛙的核型。方法 沼蛙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取其骨髓细胞直接制作染色体标本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本实验蛙的二倍体染色体2n=26,由5对大型染色体和8对小型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简式为8m+5sm;在No.5、6、8、10可见次缢痕,其中No.6具有明显次缢痕。结论 广西沼蛙的核形与广东、四川两地沼蛙核型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成熟节片为材料,采用简易的细胞培养,秋水仙素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结果表明曼氏迭宫绦虫的染色体数目为27(n=9,3n=27),可配成9组,核型的姐成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2个(No5,6、7、8),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9个(No1、3、4)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6个(No2、9)。  相似文献   

14.
藏獒(TIBETAN MASTIFF)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制备藏獒染色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了研究,藏獒染色体数目2n=78个,除x染色为亚中着丝普染色体外,其余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对照家犬染色体核型(《医用生物学实验指导》)杨抚华主编,1986年版图版XI)按染色体的特征,大小剪排出藏獒的核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老鹳草属植物的细胞学分类和栽培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种子的根尖培养法。结果:鼠掌老鹳草的染色体数为2n=28。核型为2C。核型公式为K(2n)=2X=28=1M 8m 3sm 2st。结论:通过对鼠掌老鹳草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的研究可以为老鹳草属植物的细胞学分类及栽培利用方面积累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和胰酶-G带法,对喜马拉雅旱獭染色体进行了G-带核型研究。通过雌雄7只旱獭80个G-带细胞的观察,均能看到各要色体所具有特征带型。按喜马拉雅旱獭核型2n=38剪排了G-带带型见封二。并绘制出G-带核型模式图。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法的国际体制,描述了各号染色体的带型特征。为旱獭属动物的染色体研究积累了资料,进而探讨该类动物的分类及系统演化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其中原发性42例,继发性3例进行了临床及其演变的观察。发现MDS各亚型间的演变。9例MDS(继发性2例)演变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例继发性MDS演变为ANLL前骨髓活检显示骨髓纤维化。复习文献对MDS各亚型间演变过程和继发性MDS演变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计数和核型分析。计数为2n=36;18对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未见随体染色体和B染色体;核型公式为K(2n)=2x=36=36m,核型属1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