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姜、高良姜及丁香各自3种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提液、去挥发油水提液)对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的影响,探讨这3种药物的挥发油与其药性、功效的相关性,及其以汤剂入药的合理性。方法: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Ⅰ组、模型对照Ⅱ组、阳性对照组、干姜(高良姜、丁香)3种不同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用寒凉药复制大鼠寒证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尿内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尿内儿茶酚胺(CAs)类物质肾上腺素(A)、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干姜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高良姜挥发油与去挥发油水提液油高、低剂量组,丁香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去挥发油水提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17-OHCS的排出量(P0.05或P0.01)。干姜水提液高、低剂量组,挥发油高剂量组,高良姜水提液高剂量组、去挥发油水提液高、低剂量组,丁香挥发油高、低剂量组、水提液与去挥发油水提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A的排出量(P0.05或P0.01)。干姜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高良姜水提液与去挥发油水提液高、低剂量组,丁香挥发油与水提液高、低剂量组、去挥发油水提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NE的排出量(P0.05或P0.01)。干姜挥发油与水提液高剂量组,高良姜水提液高剂量组,丁香3种提取物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DA的排出量(P0.05或P0.05)。结论:干姜的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挥发油和水提液部分,高良姜、丁香的有效成分在3种提取物中都有存在,3药以水煎剂入药具有科学依据。干姜所含的挥发油与温热药性、功效有密切的相关性。高良姜所含的挥发油与温热药性、功效的相关性不显著,丁香所含的挥发油与温热药性、功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小茴香等三种温里药不同提取物的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茴香、吴茱萸、肉桂等三种温里药不同提取物(挥发油、水煎液、去挥发油水提液)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结果:扭体法显示,小茴香水煎液和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吴茱萸挥发油、水煎液及去挥发油水提液高、低剂量组,肉桂挥发油和水煎液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与空白组或溶媒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小茴香和肉桂去挥发油高、低剂量组降低小鼠扭体次数不明显。热板法显示,除了小茴香挥发油低剂量组在30min时可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溶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余各组对小鼠痛阀值的提高皆不明显。结论:小茴香、肉桂的水煎液与挥发油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吴茱萸三种提取物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以上三种温里药以水煎液入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1)
目的:观察干姜等10味温中散寒药对胃实寒证大鼠尿17-OHCS与CAs以及血清ACTH、D-β-H的影响,探讨其对胃实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机能的影响,揭示10味药的温热药性本质。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动物灌服知母冰水液建立胃实寒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干姜等10个温中散寒药组以及石膏、黄连2个反性药对照组,给药3次后检测尿液17-OHCS及CAs含量和血清ACTH、D-β-H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尿液中17-OHCS、CAs、血清中ACTH、D-β-H含量均降低,各治疗组大鼠均显著升高。结论:10味温中散寒药有提高胃实寒证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的作用,通过增强机体交感神经-肾上腺机能而呈现其温热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环核苷酸水平及交感神经-肾上腺轴的影响,探讨3味山姜属中药温热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灌服冰知母水煎液与15%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以干姜姜辣素为阳性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腺苷酸环化酶(AC)、磷酸二酯酶2(PDE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胃溃疡寒证模型组大鼠胃组织AC、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显著降低,PDE2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AC含量升高;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高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DE2含量显著降低,cAMP含量、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通过调节胃溃疡寒证大鼠环核苷酸水平从而促进交感神经-肾上腺轴功能活动的作用,也体现出黄酮类成分药性温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连-肉桂不同配比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连组、肉桂组、黄连-肉桂组.心脏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缩短率(LVFS).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判断造模成功与否.给药4周后,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变化,ELISA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广泛排列紊乱,细胞轮廓不清晰,间隙增大,可见部分细胞空泡变性.模型组大鼠NT-proBNP、ACTH、CORT、CRH表达高于空白组,LVEF、LVFS、GLUT4低于空白组(均P<0.01).黄连组、肉桂组、黄连-肉桂组的NT-proBNP低于模型组(均P<0.01).黄连-肉桂组的ACTH、CORT表达低于模型组,GLUT4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黄连-肉桂配伍可改善心衰大鼠症状,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其保护心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胰岛素抵抗相关,黄连-肉桂最佳配比为10∶1. 相似文献
6.
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温里药配伍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肉桂-干姜温里药组水提取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能够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急性血瘀大鼠全血黏度(P<0.05)、血沉(P<0.05);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而少腹逐瘀汤减小茴香等温里药物后仅在血浆黏度,TT,PT指标显示显著性降低作用,而对血小板聚集作用、APTT;对纤维蛋白原未呈现明显影响。结论:温里药配伍后对少腹逐瘀汤活血化瘀效应具有一定的增强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变化,并通过右归丸干预,探索补肾方延缓衰老的机理。方法:以自然衰老SD雄性大鼠(24月龄)为肾虚衰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右归丸组,每组35只,另设青年对照组(5月龄)35只,共3组。老年对照组大鼠常规喂养至24月龄。右归丸组大鼠自20月龄始,按相当于右归丸生药量7.5g/kg自由饮用稀释药液,每周停药2天,连续4个月;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观察大鼠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及其多肽表达。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和CRH表达、血浆ACTH及血清CORT含量升高;与老年组比较,右归丸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和CRH表达、血浆ACTH及血清CORT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自然衰老大鼠神经内分泌调控紊乱,HPA轴功能亢进;右归丸可调节HPA轴,使亢进的HPA轴功能得以改善,减轻对机体的危害而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8.
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历来研究者甚多。针刺补泻方法繁多 ,后世学者意见纷纷 ,很难肯定多种补泻方法疗效的优劣。鉴于此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多种热补手法的运用体会 ,深感复式手法的“烧山火”较“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作用效果好。我们以“阳虚”大鼠为研究对象 ,着重比较“烧山火”手法 ,“捻转”及“提插”温补手法 ,三种不同补法对阳虚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以期从实验的角度比较出三种热感手法的优劣。1 实验材料1 .1 实验动物 :健康 Wistar大鼠 ,雄性 ,体重 (2 77± 1 8) g,由河南省实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慢性制动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制动应激方式作用于SD大鼠21天,制成慢性应激模型,在“百会”、“内关”、“三阴交”、“太冲”穴进行穴位埋线,每5天1次,共埋线4次。运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Cor和血浆CRH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模型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Cor和血浆CRH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穴位埋线组血清中Cor和血浆CR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应激引起大鼠HPA轴亢进,穴位埋线可能通过调整Cor和CRH的过度分泌,从而纠正HPA轴亢进,进而防治慢性应激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理气调补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 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采用大鼠游泳运动训练方式,观察大鼠最后1次力竭游泳的力竭时间、血清皮质酮、睾酮、血清和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等指标。 结果: 理气调补汤可以延长大鼠游泳力竭的时间(P<0.01),提高血清睾酮含量;降低血清β内啡肽含量。 结论: 理气调补汤可以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研究》2016,(2)
目的: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结合"子午流注"思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节律分析方法,探讨择时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昼夜节律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摘灸组),各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0点组、6点组、12点组、18点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进行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艾灸组、摘灸组大鼠接受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每穴5壮,每日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足容积测定。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含量。Halbeg余弦法进行昼夜节律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HPAA各指标保持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HPAA各指标存在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升高(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CORT和CRF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RA大鼠HPAA各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艾灸可能通过调整RA大鼠HPAA各指标节律,达到控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的动态影响。方法:(1)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右归丸组。(2)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后肢肌肉注射,连续29 d,造成肾阳虚证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和右归丸组于第8 d分别用生理盐水和右归丸煎液灌胃,连续22 d。(3)在15 d、23 d、30 d分别取大鼠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垂体-肾上腺轴激素ACTH(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cortisol,皮质醇)的含量。(4)取垂体和肾上腺称取重量。结果:(1)肾阳虚模型组15 d、23 d、30 d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不断下降,且垂体和靶腺下降程度一致。(2)右归丸能提高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的激素水平、肾上腺重量。(3)右归丸组各期的ACTH是递减的,可能是由于机体的负反馈调节。结论:右归丸对肾阳虚大鼠垂体-肾上腺轴的动态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中药肾康2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抑制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方法 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制作大鼠HPA轴抑制模型,在激素撤减至小剂量维持时予肾康2号中药灌胃,观察开始治疗后第1、2、3周肾康2号治疗组、激素小剂量维持对照组及正常组血清ACTH、皮质醇水平和肾上腺形态学的差异.结果 ①在激素撤减后,治疗组、对照组大鼠血清ACTH、皮质醇均逐步回升,3周后虽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与造模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组血清ACTH、皮质醇回升速度快于对照组,开始治疗后第1、2、3周治疗组血清ACTH、皮质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③治疗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萎缩及细胞排列紊乱情况轻于对照组.结论 肾康2号中药有改善糖皮质激素引起的HPA轴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灸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采用力竭游泳和剥夺睡眠的方法复制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造模前后、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治疗结束后检测对比各组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水平。结果:①造模结束后,艾灸组、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延长,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②治疗结束后,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力竭游泳时间延长、鼠尾悬挂不动时间缩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增多,血浆ACTH、CORT、CRH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能够调节慢性疲劳大鼠的血浆ACTH、CORT、CRH水平,纠正HPA轴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含白芍中成药逍遥丸对血虚肝郁证大鼠外周血象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以辐照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血虚肝郁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芍组、逍遥丸组,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各组单笼饲养。造模第1天开始ig给药,共给药21 d。检测大鼠体质量、外周血象、糖水消耗量,并于给药结束后测定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的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外周血象白细胞(WBC)量明显降低(P0.001),ACTH、CORT、CRH量均明显升高(P0.01、0.001),糖水消耗实验表明模型组大鼠快感缺失(P0.001),逍遥丸对上述各项指标具有相应的调节作用(P0.01、0.001)。结论逍遥丸对外周血象及HPA轴的调整作用可能是其发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功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