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治疗,改善愈后,方法:复习1995年4月至1998年1月,18例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胃肠淋巴瘤,均经的中病理证实,均为NHL,其中17例为B细胞系,1例为T细胞系,胃12例,小肠(回肠)2例,结肠3例,按Ann Arbor分期,I期12例,II期6例,治疗以手术加COP/CHOP方案为主,其中,3例以化疗加放疗为主,全组3年无瘤生存率88=8%(16/18),结论: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胃,其次为回肠,结肠少见,以NHL,B细胞系为主,确诊依赖于病理,以综合治疗为主,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胃肠道粘膜州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治疗、改善愈后.方法复习1995年4月至1998年1月,18例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胃肠淋巴瘤,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均为NHL.其中17例为B细胞系,1例为T细胞系,胃12例,小肠(回肠)2例,结肠3例.按Ann Arbor分期,Ⅰ期12例,Ⅱ期6例.冶疗以手术加COP/CHOP方案为主,其中,3例以化疗加放疗为主.全组3年无瘤生存率88 8%(16/18).结论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胃,其次为回肠,结肠少见,以NHL、B细胞系为主,确诊依赖于病理,以综合治疗为主,愈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2 0 0 1年 WHO分类中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MALToma)被划分为 MALT结外边缘区 B细胞淋巴瘤 ,本文作者就其病因、遗传和病理学近年来的进展状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30例MALT-MZL的临床资料,HE光镜特点,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CD20、CD45RO、CD3、CD5、CDl0、CD23、bcl-2以及bcl-10。结果 患以中老年居多,平均51.2岁。临床症状以腹部胀痛为主(占88.9%)。病变粘膜呈脑回状或结节状(50%)、溃疡(43.3%),活检弹性差(93.3%)。组织学特点:瘤细胞为边缘区B细胞、单核样B细胞.多少不等的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转化的大细胞;淋巴上皮病变19例;滤泡克隆化14例。22例免疫组化中,瘤细胞均表达CD20,10例bcl-2 ,均不表达CD45RO、CD3、CD5、CDl0、CD23。16例bcl-10中,5例胞核阳性,11例阴性病例中9例出现胞质着色。12例获得随访资料,1例死于化疗后4年,11例均健在。结论 胃肠道MALT-MZL为低度恶性淋巴瘤,具有一定临床特征,病理以HE形态学为要点,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6例临床表现。病理常规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例均为B细胞性;CCL细胞型和淋巴浆细胞型4例,大细胞型2例。结论:大多数子宫颈MALT-ML为低度恶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若发生大细胞转化,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王子峰 《当代医学》2013,(33):49-4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临床特点,探讨诊治方法。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54例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回顾分析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54例患者均表现出腹痛,内镜检查的确诊率为48.15%,幽门罗氏杆菌(Hp)感染率为94.44%,30例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化疗,经随访调查发现5年患者的生存率为77.78%。结论 MAL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时要综合病理特点、镜检、免疫组化等资料进行判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诊治体会及经验。方法对近5年收治的20例胃肠MALT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胃肠MALT淋巴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②胃肠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镜检时应采取多点、深挖活检以提高早期检出率;③治疗应首选手术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若坚持化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④传统的CHOP方案效果可靠,花费少;⑤部分MALT淋巴瘤病理切片中可见少量印戒样细胞,需与高度恶性的印戒细胞癌鉴别。结论胃肠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应根据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涎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口腔颌面外科5年来收治的4例涎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临床分期分别为ⅢA期(1例)和ⅠE期(3例),分别给予单纯切除涎腺原发仕、切除涎腺原发灶并术后局部放疗、单纯联合化疗(CHOP方案)及切除涎腺原发仕并术后局部放疗和联合化疗(CHOP方案)。所有病例病情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涎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多为无痛性过程,发展缓侵,长期局限。多种治疗均可完全缓解病情,达到无瘤生存状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a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是起源于胃肠粘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5%.其临床表现与胃肠癌、溃疡、炎症等相似,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现将我院:1996~2002年间经病理证实的23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眼眶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双上睑1例确诊后化疗3次效果欠佳,左眼下眶1例行眶内容物摘除术,右上睑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疗效良好,双侧外眦1例.术后未做放疗。病理切片用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并与正常淋巴组织对照。结果:临床影像为眼眶的无边界、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肿块。病理表现为相对单一性的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结论:眼眶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的一个阶段,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病检随访观察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淋巴瘤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管内淋巴瘤病(intravascular lymphoma,IVL)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通过脑组织病理活检的IVL患者的临床症候、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及临床病例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以发作性癫痫起病,迅速进展,影像学改变可见颅内多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病灶,增强扫描可有不规则强化,病理活检提示血管内CD20+淋巴瘤细胞浸润.结论 血管内淋巴瘤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无明显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对于类似症状患者应尽早活检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内镜活检确诊率44%,接受手术及化疗等治疗的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患者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手术加放疗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本组男19例,女16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查均为阴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肢体无力、瘫痪和神经精神症状。57%的患者病史短于4周,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肿瘤多位于额部、颚顶部和基底节区,本组共35例52个肿瘤,其中16例为多发性肿瘤(45.7%)。结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大。病史短,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发生于幕上大脑半球,易多发,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 PGIL)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PGIL的82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中位发病年龄64岁。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内镜特点、病理类型及生存时间。结果 82例患者中,胃淋巴瘤患者54例(65.9%),以累及两个部位(胃窦体)以上最常见,小肠淋巴瘤患者17例,(20.7%),结直肠淋巴瘤患者11例(13.4%)。PGIL的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消瘦和消化不良。实验室检查显示,部分患者存在贫血和乳酸脱氢酶升高。PGIL的内镜下表现大多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也存在隆起性病变及浸润生长性病变;胃肠道黏膜受累时,以黏膜脆性增加最常见。在82例确诊PGIL的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共74例(90.2%),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最多见;共随访68例PGIL患者,胃淋巴瘤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优于肠道淋巴瘤的患者。结论 PGIL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胃淋巴瘤最为常见,其中DLBCL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溃疡性病变是PGIL的主要内镜下表现,且病变黏膜脆性增加,因此内镜医师应仔细辨认病变并多点活检,提高内镜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39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临床及内镜下表现,总结其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瘸39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PGIL发病率男性较女性多,其比例约为1.5:1,平均年龄56岁.PGIL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痛,腹部包块,体重减轻.内镜下可见黏膜皱襞增厚,不规则隆起,结节状或广泛糜烂及不规则溃疡,好发部位为胃体、胃窦、空肠、右半结肠、回盲部等.病理表现以B细胞型淋巴瘤为主.结论 PGIL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内镜改变,易与胃肠癌、胃溃疡相混淆.内镜下应多部位、深挖及大块取材.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9例原发性中枢性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39~70岁,平均54.6岁)的临床、影像学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CNSL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头颅CT以及MRI检查显示中枢侵及额叶多见.PCNSL主要起源于B细胞,综合治疗效果好,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PCNSL临床与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脑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活检确诊后积极放化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影  陈力  樊映川 《四川医学》2011,32(12):1914-1916
目的探讨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例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其病理学特征。结果①B细胞淋巴瘤为多,T细胞淋巴瘤〈1/3,②B淋巴细胞型,临床表现通常为上下睑的内、外侧,眼眶前部或泪腺区可扪及边界清楚,周围不光滑、质地中等无痛性包块;T淋巴细胞型病情发展可以非常急,与眼眶蜂窝织炎难以鉴别;亦可表现为慢性,似炎性假瘤;(3)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的CT密度和MRI信号表现无特异性;(多非何杰金B小淋巴细胞型弥漫性淋巴瘤是眼眶淋巴瘤常见的病理类型。结论对于眼眶非何杰金淋巴瘤来说,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要尽早病理活检做鉴别诊断,尽量避免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运用SPSS10.0软件对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2.83岁,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好发部位以胃多见,其次为回盲部、小肠及结肠。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块、纳差、消瘦、发热等。术前误诊率高,消化道X线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内镜检查12例,确诊仅7例,其余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而确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或放疗。结论 本病临床缺少特征性表现,但对出现腹痛、腹块,尤其是伴有纳差、消瘦、发热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该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侯新川  杨春燕 《农垦医学》2011,33(2):167-171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道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19例消化道淋巴瘤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消化道淋巴瘤大多表现为消化道管壁的弥漫性增厚及周围淋巴结增大;动脉瘤样扩张和病灶内积气是回肠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多见于胃部,且病变厚度较其他类型淋巴瘤略薄。结论:CT是诊断消化道淋巴瘤的有效手段,可以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2005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收治的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包括腹痛、上腹部不适、呕吐、黑便、食欲减退、发热、乏力、消瘦等, 其中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50 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 1 例为外周T 细胞性淋巴瘤;49 例为B 细胞性淋巴瘤, 其中弥漫大B 细胞性淋巴瘤(di 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34 例,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 13 例, DLBCL 合并MAIT 淋巴瘤2 例。50 例胃原发淋巴瘤患者中共12 例接受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接受化学治疗。49 例DLBCL 患者中14 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 35 例单纯化学治疗,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优于单纯化学治疗患者(85.7% vs 77.1%, P<0.05)。临床分期I~II 期的患者2 年总生存率优于临床分期III~IV 期的患者(90.9% vs 71.4%, P<0.0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但无特异性, 腹痛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以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治疗选择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患者预后与临床分期、是否联合美罗华化学治疗相关。治疗后50 例患者的2 年总生存率达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